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伪健康”食品?

感谢邀请。

生活中倒是有不少宣称挺健康但不见得健康的食品,这些食品可能“骗”了大家多年,但大家依然认为它们还不错,今天就来回忆回忆我们身边那些“伪健康”的食物。

①含乳饮料

“含乳饮料”一定要和“奶制品”区分开来,其实含乳饮料就是一种甜饮料,它们可能并没有奶制品中丰富的优质蛋白、钙质或其他矿物质成分,仅仅是用奶精、蔗糖、水、增稠剂等成分勾兑出来的,其中含有大量糖分,口感不错,很受小朋友的喜欢,比如XX快线、XX快乐、椰树XX等,很多父母也认为这和奶制品相似,应当能提供不错营养价值,而且小朋友也喜欢,就给小朋友喝很多,但其实它们含糖量较高,可能会不利小朋友健康,还可能增加挑食厌食的情况。购买奶制品的时候最好看清营养标签,优质蛋白≥3%,钙质100g≥200mg,最好选择含糖量较低的给孩子饮用,避免孩子挑食、爱吃零食、易生蛀牙等情况。

②零度可乐/无糖可乐

可能大部分朋友都认为零度可乐、无糖可乐中并不含蔗糖啊,充其量就是一瓶有甜味的水,还不会长胖,它难道不是我们这些馋嘴们减肥的最佳搭档吗?其实可能也并非如此,无糖饮料一般就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甜味剂是一种甜度高出蔗糖好几十被甚至百倍的物质,但它们能量极低,基本对血糖没有影响,不过,已经有大量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如阿巴斯甜、安赛蜜、甜蜜素等)很可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健康,即使是天然的甜味剂如甜菊糖、木糖醇等也可能会造成腹泻等情况。

而且更多的科学研究也已经证明了,喝无糖饮料的人群并没有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和喝白水的对照组相比,它们的糖尿病发病几率和喝甜饮料的几乎一样,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喝有糖饮料还是无糖饮料,糖尿病的发病几率都相当。甜味剂对血糖的影响还比较复杂,并不是100%的人群喝了之后对血糖都没有影响,而且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爱喝无糖饮料的人群还更容易引起一些病症,如脑中风等情况。所以,即使是无糖饮料,或其他无糖食品,我们也要控制摄入量。

③山药片零食

山药片的宣传都会说到“健康”两个字,山药的确是健康的食物,不过山药片就不一定了,即使它的原料是山药粉,但它们也是经过油炸,经过加工,添加剂满满的食物,它们油炸翻倍,热量狂飙,而且还含有较高的盐、味精、糖等成分,其实原理和薯片一样,土豆是一种很健康的食物吧,不过薯片就被人人唾弃。吃食物还是天然的好,经过高度加工的食物我们最好都适当吃点就好。

④蛋黄沙拉酱

大家看到沙拉两个字心里就觉得稳了,很健康吧,什么蔬菜沙拉,水果沙拉都是绿色环保低热量的食物。实际上沙拉酱可不一定是我们心目中那个优良的形象,我们把沙拉酱挤出放在一个碗里在微波炉加热后,它就原形毕露了,就是一碗踏踏实实的油,所以沙拉酱其实油脂含量较高,吃多了会让我们摄入过多脂肪,其实推荐减肥时候的大家,选择沙拉酱的时候可以选择胡麻将、甜酸醋酱,这些酱料热量更低,油脂含量更少,也是很美味的酱料。

⑤水果干、蜜饯

大家看到水果两个字,心里又觉得稳了,一定是健康的,不过水果干、蜜饯还真不一定是健康食品。水果干就是水果风干后成干了嘛,不过现在很多水果干可能还添加不少蔗糖进去,甚至加了盐,让味道更好,一些水果干甚至为了颜色丰富一点还加入色素,这加工来加工去的,最后也不那么健康了,而且水果干失去水分糖分浓缩,体积小,我们随手就是好几个,这一来就吃了好几个水果,糖分摄入过量。蜜饯就更别说了,它的加工过程就是要在糖水里腌渍的,所以含糖量一定是很高的,也不适合多吃,可不要觉得本体是水果就敞开了吃啊,吃多了可真不健康。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伪健康”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对食物要求从单纯的色香味感之外,食物的健康程度也是选购的理由之一。商家发现了这一趋势,纷纷研发,改良,超市里出现了一众“健康食品”。加工程度较高的食物里,到底成全了多少健康呢?

全麦面包

顾名思义,全麦面粉做的面包,不仅营养素密度较高,相比传统面包,也比较有饱腹感。可是全麦面粉价格比较高,于是乎商家就利用标准粉加上一些麸皮,调上焦糖色,加入糖,植物油,其他食品添加剂等做成了颜色略深,口感稍微粗糙的“全麦面包”。可是这样的面包和全麦一点关系都没有,再加上大量糖和油,健康何在?

粗粮饼干

和全麦面包异曲同工。只是原料是粗粮,可是粗粮的口感真不能和细腻华软的细粮相比,为了做的更好吃一些,油和糖自是不能少的。尽管营养成分表上标明了超高的能量,脂肪和糖的含量,但只要名称上写着大大的“粗粮”“健康”字样,还是不愁卖的。

速溶燕麦

燕麦是近些年受欢迎的健康食品,不管是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还是人人称赞的β葡聚糖,都是人们选择的重要理由。市面上有一种速溶燕麦,只要开水冲泡,香气四溢,喝一口,香滑适口。再看看配料表,除了燕麦,还加入了糖,植脂末,香精等,怪不得如此诱人呢,但健康就谈不上了。

无糖食品

中秋将近,不管是家人有血糖问题还是想要保持体重的人,都在寻摸一些无糖月饼,糕点。想着没有糖,能量少点,也健康一点吧。尤其是糖友家人,在选购无糖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配料变,因为很多无糖食品写的是无蔗糖,蔗糖没有,但会加入麦芽糊精,麦芽糖等等,这些东西比蔗糖的升糖能力高太多,不能不防。

这是几种经常买也是典型的“伪健康”食品,其实这样的“李鬼”真的很多。识别“李鬼”并不难,只要学会看食品标签,看看配料表里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只要配料表里是我们需要的,或者排在前面的,才是值得买回家的。

文/王秋霞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悟空问答签约答主

传播营养相关科普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全民自我保健。

更多健康类问题请关注头条号:王秋霞营养师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感谢!)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伪健康”食品?

伪健康食品,是指很多食品打着健康的称号,其实并没有宣称的营养价值,让很多人受到误解。

日常伪健康食品很常见,我们来盘点一下,大家以后购物的时候要多注意。

1.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不是全麦食品

真正的全麦面包是用没有去掉外面的麸皮和麦胚的全麦粉制作,颜色微褐,质地粗糙,但有香气。

很多商家为了让消费者更爱吃,就用白面粉来做,用焦糖色素染成褐色。外观上看,和全麦面包差不多,但本质上还是白面包,你想要的营养价值少之又少。

买全麦面包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很多麦麸碎片,才能认定是全麦面包。

2.日本豆腐

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制成的,每100克豆腐含有138毫克的钙、63毫克镁、12.2克蛋白质。

日本的内脂豆腐是用葡萄糖酸内脂凝固剂制成的,每100克含钙17毫克、镁24毫克、蛋白质5.0克,而且内脂豆腐水分很多,所以营养成分更“稀”了。

3.果醋饮料

果醋饮料不是果醋

果醋是用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和醋酸发酵制成的酸性调味料,兑一定比例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其果酸含量必须大于5%。有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等功效。

而果醋饮料虽然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但还会添加果汁、色素、香精、甜味剂等,其果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营养作用少之又少。

4.巧克力

巧克力不等于黑巧克力。

现在很多巧克力所含的可可成分很低,含糖量高达50%。

只有可可含量在50%以上,甚至90%,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黑巧克力。

另外很多巧克力用代可可脂来代替可可脂,成本降低很多,不仅没什么营养,还含有反式脂肪酸,不利于健康。

5.果汁饮料

果汁饮料不等于果汁

果汁是指纯果汁,属于鲜榨或100%纯果汁。

而大多数果汁饮料中的果汁添加量在5%-10%,没什么营养,而且添加了香精、色素、甜味剂等。

6.乳酸饮料

乳酸饮料不等于酸奶

这个比较好区分,乳酸饮料的配料表里基本都是水、牛奶、糖、柠檬酸等,对健康没什么好处。

7.麦片

麦片不是燕麦片

纯燕麦是用燕麦粒轧制成的,形状比较完整。煮粥比较浓稠。

而现在卖的麦片是多谷物混合制成的,比如小麦、大米等,有的还加入麦芽糊精、奶精等,降低了营养价值,还会提高血糖升高速度。

8.浓汤

罐装浓汤是由盐、脂肪、人造添加剂、防腐剂等调制成的,几乎没有营养。 想喝浓汤的话,还是自己准备鸡肉、牛骨、蔬菜等自己熬吧。

希望大家继续留言补充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伪健康”食品?

我来加一个:汤。

或许语出惊人,但绝大多数汤真是垃圾食品,煲的汤更甚。

汤,除非是白菜豆腐汤,含有大量油脂,炖鸡汤之类的,更是增加了激素的吸收率,完全不可取。除非你真需要激素,油脂摄入。

药膳汤就更要不得了,明明是药呀。。。。

喝汤,营养真不如吃点好肉。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伪健康”食品?

那么,这些伪健康商品都有哪些呢?让我们来揭开它们的面纱:

一、绿茶饮料

众所周知,绿茶对人体非常有益,其中含有茶多酚、抗氧化剂等成分,对人体心脏、血管、牙齿、眼睛等都有好处,还可以延缓皮肤衰老、防辐射、预防癌症。市场上的大多数绿茶饮料是由茶粉制作的,成分和绿茶相差无几,但是在茶饮料中并不只是含有茶粉,还包含多种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糖精等,这样绿茶的口感会更好,但是这样的饮料并不能称之为“健康饮品”,添加剂食用过多也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被广告所蒙骗,想喝绿茶,就自己泡,虽然口味微苦,但是健康安全。

二、加工酸奶

牛奶在经过发酵后就会变成酸奶,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钙质和蛋白质。牛奶中含有乳糖,有些人在食用后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而将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乳糖已经被分解了,对这类人而言,酸奶是非常好的奶制品。但是在市场上又出现了各种添加了水果粒、谷物粒的酸奶,看似酸奶中的营养物质更加全面了,其实这样的酸奶非常不健康。因为添加到酸奶中的水果是经过处理的,为了保持新鲜度,水果会加入防腐剂;为了增加口味,水果中会添加糖精、香精等。而果味酸奶更是不能饮用,因为其中添加的并不是真正的果汁,而是香精调配出来的,否则水果香味也不会那么浓烈。

如果想吃水果酸奶,不妨购买一袋普通酸奶,自己添加水果,或者购买一台酸奶机,自己制作酸奶,这样不仅健康,还增加了生活乐趣。

三、谷物即食早餐

谷物类食品对人体非常有益,包括小麦、燕麦、大米等,如果能在早上食用这些谷物就再好不过了。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即食早餐,用开水冲一下或者倒在碗中就可以食用,非常方便,这些早餐有麦片、果仁、糙米纤维粉等,不管从名字上来看,还是从主要原料上来看,谷物即食早餐都是人们非常好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省时省力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大部分的谷物即食早餐中并没有足量谷物,取而代之的是淀粉、糖、食盐、色素等物质,为了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其中还含有大量的防腐剂,这样一来,谷物即食早餐就是失去了营养的功效。

如果想吃到营养的谷物早餐,可以从超市中买些货真价实的食物,在家中自己烹饪,不要贪图方便。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有疑问请咨询我们医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伪健康”食品?

随着“全民健康”理念的植入人心,人们对于食品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一眼就可以看穿的高油、高脂又高盐的食物,我们已经坚决的选择了说“NO”,对于那些潜伏在你边的“伪健康”食品又要如何分辨呢?

1、天然蔬菜水果干:市面上非常流行的一款打着“天然健康”旗号的美丽零食。不仅仅有打动人心的美丽外表,而且口感香脆,最主要的是纯天然食物制造。真相又是怎么样呢?

事实是低温油炸产品!天然果蔬自身不含脂肪或含量低于1%,经过油炸脱水脂肪含量高达10%以上。

2、营养粗粮类:如“无添加蔗糖”的麦片、全麦面包、粗粮饼干等等,全部打上了“粗粮的标签”,真相呢却不尽人意!

所谓的“无添加蔗糖”则是用“麦芽糖浆”替代了蔗糖,同时含有大量糊精和甜味剂。这些组合在一起绝对是升高血糖的“好搭档”。至于那些在标准粉制作的面包与饼干中加入少量麸皮,调成粗粮颜色,依然是高油、高盐、高糖的面包与饼干,谈何健康呢?

3、儿童食品:如儿童面条、儿童酱油等,加上儿童两个字,价格是水涨船高了,可是您花高价买的食品真的在保护孩子吗?

仔细看看营养标签,儿童酱油钠含量一点并不比普通酱油低;儿童面条除了强化了如铁、锌、钙等微量营养素外,盐的含量并没有少多少。

上面所说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一些易混淆的食物,是不是已经有一种生活不易,防伪路漫长的感觉呢?

其实学会辨别真伪很简单!所有的真相都写在了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里!懂得看标签,学会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就不会被忽悠了。

作者:

赵冬梅 /国家注册执业药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九维健康学院二级讲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