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40岁以后肌肉就开始丢失,为什么很多人反而会胖呢?
感谢邀请。
有一些研究发现,在我们30岁开始肌肉就会逐渐有流失,男性更为常见,肌肉流失的情况从75岁开始逐渐加速,所以我们却捏捏一些长寿老人的手膀子,就光溜溜的是一层皮,毫无肉感,既不是脂肪更不是肌肉。科学家还发现,大部分到80岁的人肌肉的含量都会比年轻时下降至少30%,但我们却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来维持肌肉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然规律决定了我们的代谢减慢,身体机能也有所下降,肌肉也会有所损失。一些群体的肌肉损失较多,和遗传因素中“肌肉减少症”也有密切关系,总之,肌肉其实也和我们的骨骼一样,30岁左右就会逐步开始下滑,而这个过程我们只能延缓无法阻止,只有在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让它们生长更多更好,才有资本供我们慢慢消耗,所以即使年轻也不要挥霍自己的身体健康,经常参加适当的运动,均衡膳食。
30岁以后肌肉含量就开始慢慢下降了,那为什么很多大叔大妈还变胖了?他们不应该也瘦下去吗?其实就是因为肌肉含量下降了反倒是更容易发胖,因为肌肉的耗能明显是高于脂肪很多的,比如在冬天,肌肉中线粒体多,产热耗能也高,但我们会觉得没有那些身体单薄的人那么怕冷。肌肉多,我们的基础代谢耗能更高,能帮助我们消耗更多的能量,我们年轻的时候多吃一个鸡腿也不怎么长肉,40岁你让我天天加鸡腿估计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为什么说减肥的时候应该配合运动一起?其实并非运动能消耗很多额外热量,就是因为运动能够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能够维持肌肉含量,这一切都能提高我们的基础代谢耗能,基础代谢耗能在身体中耗能占比是最大的,它的提高让我们不宜肥胖。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代谢降低,活动少,肌肉减少耗能减少的中老年群体,就更容易发胖了。有一个词叫“中年发胖”,大部分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己肌肉下降,活动降低,代谢减缓后还吃得和年轻时候一样,自然也更容易长胖了。
一部分注意饮食的男性可能还能保持比较精干的身材,不过女性基本是没逃脱发福的威胁,一是因为运动的严重缺乏,另一点是雌激素的大量下降,它们都可能让我们更容易体型臃肿。很多中老年女性工作没有年轻时候那么繁忙了,家务事也更多分配给丈夫和孩子了,自己每天运动减少,喜欢坐着和邻居打麻将或看电视,喜欢躺着,这样一来本来代谢就降低,现在运动也减少,基础代谢耗能更低了,如果还爱嗑几个瓜子,那体重噌噌噌就长上去了。而且姑娘们不像年轻的时候雌激素丰富,雌激素有个特点就是擅长把脂肪运输到大腿、臀部、胸部堆积起来(可能和性别特点,妊娠有关系),所以即使年轻女性有点微胖,她们的腰普遍还是比较细的,S型还是挺明显的,但中年大婶们一般都是水桶腰,那就是因为不再受到刺激素的保护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当保持适当锻炼,均衡营养,不要为了减肥而节食,减肥的目的是“增肌减脂”,而不仅仅是减少体重。只有增加骨骼和肌肉的强度后,我们人到中年身体才能更强健,而更不容易患上骨质酥松或体态发福。
听说40岁以后肌肉就开始丢失,为什么很多人反而会胖呢?
这个问题问得正好是关键:肌肉丢失,就更容易发胖啊!
提问者是把肌肉和脂肪混为一谈了。
人的体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脂肪部分,骨骼肌和内脏器官(其实主要也是肌肉),还有就是骨头啦。
骨头随着年龄增长,只会越来越轻的,因为会逐渐出现骨质疏松啊。
肌肉呢,在40岁之后,如果不刻意锻炼增肌,就会出现减少。肌肉少了,人就会看起来松垮。
松垮只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但麻烦之一在于,肌肉少了之后,人的血糖控制能力就会下降,非常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这样就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
另外一个麻烦是,肌肉少了,人的代谢率就会下降。代谢率高,消耗卡路里的能力就强。小伙子吃得多而精瘦,力气大而不怕冷,是因为他们代谢率高,吃到的卡路里都变成了“活力”和“温暖”。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越来越少,力气小了,容易疲劳,产热能力下降,吃进去的那么多卡路里怎么消耗掉呢?稍微多一点,就会变成肥肉攒到身上了。
反过来说,饥饿减肥的时候,因为营养不良,造成肌肉丢失,然后基础代谢下降,然后人就更容易发胖。体重反弹之后,不仅体脂率比以前还要高,而且也更容易患上三高!这就是所谓“易胖难瘦”的体质了。——是自己作出来的。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吃够营养,加强健身,增强肌肉。这样,代谢率提升,活力增强,人就能够适度享受美食而不发胖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