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感谢邀请。

经常喝碳酸饮料的确无益,也并非是因为其中融入了碳酸,喝多了会有损牙齿健康,危害骨骼。毕竟碳酸进入肠胃道之后回转为中性,被消化分解,根本碰都碰不到骨骼,何谈有损骨骼健康,况且那点酸度对牙齿根本毫无威胁,所以,喝碳酸饮料不用担心牙齿骨骼健康。

但大部分碳酸饮料为了追求口感都会添加大量蔗糖,这一点才是真正对身体不利的条件。喝了含有大量蔗糖的碳酸饮料,如果没有仔细清理牙齿,糖分残留在牙齿缝隙中,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龋齿,这才对牙齿有损害。另外,据调查,一般甜饮中含有的糖分含量大概在8~12%,普通一瓶250ml的听装碳酸饮料(如可乐)含糖量就有10~20g,如果是一瓶500ml的瓶装饮料大概有40g的糖分,一天中游离糖上摄入限是50g,而推荐摄入量只有25g,喝一瓶饮料可以说是妥妥的已经超过推荐摄入量了,直逼上限。

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分会让血液中瞬间充满葡萄糖,让血糖飙升,血糖波动较大对人体并无好处。如果长期下去可能会加重胰岛负荷,损伤胰岛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度,很容易加大诱发糖尿病的几率。另外,瞬间升高的血糖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被细胞完全利用,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囤积为糖原,糖原在身体缺乏能量的时候会拿出备用,但如果身体能量较为充足,无法得到利用的糖原最终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因此,喝甜饮很容易长胖,诱发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所以,常带了大量蔗糖的碳酸饮料的确也不要多喝。

经常喝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碳酸饮料是很多朋友的最爱,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如果您曾经路过一些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就会发现这些小卖部中碳酸饮料销售量比较高。但是碳酸饮料却被一些城市中教育主管部门禁止在学校附近的商店中销售,一些家长也意识到了碳酸饮料对于健康的危害。经过饮用碳酸饮料对于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为何有人会说碳酸饮料对于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呢?

肥胖

碳酸饮料中含有的糖比较高,如果自己看一下碳酸饮料的配料表,就会发现这些碳酸饮料是由水、白砂糖、二氧化碳、柠檬酸、苯甲酸钠等做成的。也就是说除了水之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白砂糖,因此碳酸饮料也被很多人称之为添加了二氧化碳的白糖水。一瓶500毫升的可乐中,糖的添加量有的可高达60克。这么多的糖,无形中增加了肥胖发生的风险。

蛀牙

碳酸饮料的PH值一般在2.2-4.9之间,明显低于牙釉质脱矿的临界值5.5。在饮用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饮料直接接触到牙齿,饮料中的磷酸会直接作用在牙釉质上从而发生腐蚀,促使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溶解从而造成牙齿的切面变薄,牙齿变得脆弱,敏感,发黄,容易疼痛;同时碳酸饮料中的糖经过发酵产酸,经常喝碳酸饮料会造成龋齿,对牙齿健康造成伤害。

入睡困难

有些碳酸饮料中可能会添加咖啡因,咖啡因具有兴奋提神的作用,但是如果过量饮用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就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比如因为过于兴奋,孩子可能就不太愿意睡觉,甚至出现入睡困难等等。

影响智力发育

碳酸饮料中会添加防腐剂,大部分碳酸饮料中添加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对于成年人来说,苯甲酸钠对于身体健康没有危害,但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可能会引起智力发育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儿童食品中禁止添加苯甲酸钠。只不过碳酸饮料并没有声明是儿童食品,用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也没有错误可言。

也许有的朋友说,碳酸饮料看来就是毒药,国家应该禁止生产。但是上述的情况是在经常饮料才发生的,如果您偶尔为之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碳酸饮料中糖比较多,对于偶尔发生低血糖的人可以说还是救命水。凡事都有两面性,就看您怎么做而已。

经常喝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碳酸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像可乐、雪碧、汽水等。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碳酸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在炎热夏季,人们常用来消暑解热,在餐桌上也是必备之品。因它们口感甜美而深受大众欢迎。

长期喝饮料对身体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第一、对骨骼的影响,会增加身体钙的流逝,导致骨质疏松。

第二、对牙齿的影响是使牙齿因过酸而变黄变薄。

第三、降低人体免疫力。

第四、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因有二氧化碳,会产生大量气体,胀腹,从而影响食欲。

第五、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导致睡眠和认知障碍

第六、对青少年发育不利 青少年喝碳酸饮料对身体尤为不利,长时间喝会导致肥胖,严重影响体形,造成自卑情绪。而且会降低肺活量。

第七、易越喝越渴、 还容易导致肾结石,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喝或者不喝饮料。

很多人会有疑问,无糖碳酸饮料是不是对健康没有影响了?无糖饮料是指不含蔗糖、淀粉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等等,一般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浓度的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无糖饮料中不是一点糖都没有,只是每 100ml 的饮料中,含糖量低于 0.5g,就可以标注「无糖」了。无糖饮料中甜味剂能量低,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对于部分糖醇类甜味剂,由于具有缓泻作用,吃多了容易腹胀、腹泻。过量摄入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的饮料,将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扰乱肠道菌群,降低人们对糖的耐受性,未来的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上升的风险越高;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最近的研究发现无糖饮料和含糖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发现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还有一些标称的无糖饮料仍然能检测到糖。

「无糖饮料」不是真的不含糖之外,人工甜味剂还将对食欲造成影响。食用甜味剂后,人们更容易感受到饥饿,增加渴望甜味食物,控制不好会摄入更多的能量,对于减肥的人士来说是很不利的。

最后提示大家,白开水还是最能解渴的,白开水进入体内后能很快发挥代谢功能。平时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的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容易疲劳。多喝白开水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所以最好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确实渴望喝饮料,推荐茶类饮料:如各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麦茶等饮品;还有各种鲜榨果汁、蔬菜汁、果蔬混合汁等,更有利于健康。

经常喝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

喝各种饮料饮品

碳酸饮料、奶茶、果汁……

殊不知

虽然追求了味蕾上的享受

却也给身体造成

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我们到底有多能喝饮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们国家的饮料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294亿元,比2019年涨了14%!

官网截图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产量达到16347.3万吨

看到这些数字

你心里是不是颤抖了一下!

不禁好奇

我们喝了这么多饮料

有没有什么影响?

那些长期喝饮料的人都怎么样了?

1喝进了ICU!

2018年,澎湃新闻报道了一位18岁的女孩,近一个月每天都要花100多元点外卖奶茶、可乐等甜饮料。最终因高血糖出现昏迷,合并酮症酸中毒、休克、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被送进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昏迷5天后才恢复意识。

2喝出“可乐牙”!

每天只喝饮料不喝水,这样一位5岁男孩14颗牙齿齐根烂掉。

2015年,武汉晚报报道,20颗牙齿8颗烂得只剩牙根,6颗齐根折断,5岁男孩不仅吃饭成了难题,现在就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接诊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彭友俭介绍,“这是我当牙科医生30年来,碰到的最惨不忍睹的牙齿。我们把喝饮料导致的这种烂牙叫做‘可乐牙’,因为大部分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pH值通常在2.2-4.9之间,而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溶解临界值是5。再加上饮料中的高糖,也会发酵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溶解。”

3喝出了肾结石!

2020年9月,据杭州日报报道,18岁的小柯(化名)因为猛喝含糖饮料,他的双肾形成了多发结石

小伙子起初只是肚子痛、拉肚子,紧接着小便也很快少了。经过当地医院的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腹泻开始慢慢好转,但他的血肌酐水平却在进行性上升。

杭州市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赵宁给小柯做了相关检查,发现血肌酐水平已是正常值上限的7倍多,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正常水平的1/10,每天尿量仅300毫升左右,还伴有血尿酸升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进一步肾穿刺活检发现,小柯多处肾小管内存在钙化样物,超声显示双肾存在多发结石。

经了解,小柯是一位体力劳动者,每天都在工地干活,又热又渴时,总喜欢买大瓶饮料喝。日复一日,小柯的肾脏开始拉警报,最后干脆彻底“罢工”。

4喝出了高尿酸!

据羊城晚报报道,16岁的广州少年小文在体检中查出血尿酸620 umol/L,超出正常范围很多,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发展为痛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主任医师杨岫岩介绍,小文平时的饮食习惯,既不喝酒,也不常吃海鲜等高嘌呤的食物。但当问到小文平时喝水多吗,他的回答是,很少喝水,一般渴了就喝饮料。

5喝出了高血糖

2019年,据扬子晚报报道,苏州一位30岁的小伙总觉得自己浑身乏力,容易口渴,经常上厕所,人也日渐消瘦,他觉得可能是因为天热的缘故,怀疑自己中暑了,也没引起重视,一口渴就喝碳酸饮料解渴,谁知口渴、乏力等症状越发严重了。

送到医院检查后,血糖值高达110mmol/L,比正常血糖值高出将近20倍!经诊断,小伙患上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由于病情过重,虽然医生奋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回他的生命。

苏州科技城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汪明灯表示,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诱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口渴而摄入大量含糖饮料或摄水不足、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

这个小伙就是饮用大量含糖碳酸饮料代替水,渐渐出现严重脱水,导致了病情加重,最终演变成了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为什么过量喝饮料危害这么大?

因为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饮料中的“糖”!

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和营养科的医生对市场上18瓶热销饮料进行了现场测评。

参考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这一项,以方糖(每块方糖含糖量约为4.5g)为参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高级营养师赵卫玉对饮料含糖量进行了测评:

而其中,含糖量最多的是“XXX柠檬茶”,共14.4块,约65克的糖。

图片来源:“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一瓶饮料下肚,糖含量早已超标!

除此以外,嗜糖之害,甚于吸烟!2012年2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杂志的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的文章指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而且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糖瘾是双重作用。

一方面,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越吃越多吃上瘾,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

甚至,因为喝甜饮料,每年约有1.2万人失去健康和生命!2020年11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我国喝甜饮料过多造成的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的中青年男性人群。

研究者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进行分析,仅2017年,有12523人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

研究人员发现,1990年至2017年间,经年龄标准化后,归因于喝甜饮料过多的冠心病和糖尿病死亡增加了507.3%。

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那么,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主打“0卡0糖”的饮料就健康吗?

据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2021年4月在央视新闻“医问到底”中介绍,0卡0糖的味道大多数来自于商业的甜味剂。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为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甚至比蔗糖要甜200-300倍。

陈伟指出,如果单纯和含糖饮料相比,0卡0糖饮料确实对防治肥胖有帮助;但如果和水相比,由于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你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健康的饮料。

很多人这一生,喝过各种高档饮品,然而喝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健康的还是那杯白开水。此前,《健康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心血管医生曾讲述自己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事业做得颇有起色,应酬不断,经常跟他讲述喝过的各种高档酒和饮品,平时忙时连口水也不喝,饮料、咖啡不离嘴,认为这样才与自己的身份匹配。

最后因脑血管病躺在病床上,问起医生该喝些什么?

医生告诉他:白开水!

那时候他才悔悟:喝遍万千,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来源丨综合自 瞭望智库、国家统计局、澎湃新闻、武汉晚报、杭州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浙大一院、央视新闻

编辑丨陈振宇

经常喝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可以说,碳酸饮料里面除了糖能提供能量之外,毫无营养可言,长期喝肯定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常喝碳酸饮料会造成什么后果?

发胖,药疗君的一个同事就有这个亲身的经历,曾经三个月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和朋友出去撸串,结束后还会来上一瓶可乐,结果是体重暴增20多斤,到现在也没减下去。最近,美国有新研究发现,长期喝添加甜味剂的“低糖”饮料也不健康,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可能造成人体血糖调节机能紊乱,更容易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钙流失,因为碳酸饮料中的 磷酸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的失调,尤其是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危害更大,孩子常喝碳酸饮料除了肥胖、骨骼发育受影响外,还会诱发龋齿,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

影响神经,因为碳酸饮料中多含有咖啡因,这对神经的刺激是一定的,孩子常喝容易导致“多动症”,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反倒是好事,神经学专家发现,大脑的海马区在血糖上升的情况下会变的很活跃,如果每天喝2罐碳酸饮料甚至可以将人的记忆力提高20%,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呢。

总之,碳酸饮料是很解渴,但凡事有利也有弊,过量了就很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可以喝但不要多喝。

经常喝碳酸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个人比较喜欢喝可乐,几乎是每天要喝,一天一瓶,最多的一天喝了三瓶瓶装的, 三瓶啊,最后的结果是啥呢, 喝完之后我的牙齿感觉都是酥的,真的感觉是酥的,特别难受, 从那以后就开始慢慢少喝了, 现在几天喝一瓶吧,还是听装的, 不服不行啊,先不说潜在的危害,广牙齿就受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