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不是饥饿造成的?应该怎样预防低血糖?

得低血糖的人多吗?

感谢邀请。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也不仅仅是由于饥饿,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较低,无法充足供应给身体能量,才导致了低血糖。饥饿的时候身体可以分解之前储存下来的糖原(葡萄糖用不完的情况下会囤聚为糖原),糖原可以再次分解为葡萄糖供能,这种情况也不一定会造成低血糖,如果体内的糖原、葡萄糖均不足,身体大量分解分解效率较低的脂肪时,能量供应赶不上趟,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最有可能发生在餐前,也就是两餐之间的时候,这时候上一餐摄入的能量可能耗尽,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能量,葡萄糖供应不足,就可能发生低血糖。比如节食减肥的朋友,经常不好好吃三餐,极有可能遇到低血糖情况;另一部分低血糖很容易发生在糖友身上,糖友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者药物干预来降糖,如果没有把准用量,量多了,胰岛素可能较多,降低血糖的速度太快,葡萄糖还没分解足够到血液中,就有可能造成低血糖。两餐之间,糖友也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最好是备一块糖果随时预防低血糖。

另外也可能是吃了过多甜食,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一些胰岛功能强的人,胰岛素浓度过高,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下降,也可能低血糖,例如荔枝病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低血糖是不是饥饿造成的?应该怎样预防低血糖?

我们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毫摩尔每升这个范围之内。如果低于3.9毫摩尔每升就会被认为血糖过低了;如果还伴有相应的症状或者体征,就会被定义为低血糖症。一旦发生了低血糖现象,就说明身体的健康状况出问题了。

低血糖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产生饥饿感,如果及时补充食物,就会消除低血糖现象。长期的饮食不足,特别是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就会诱发低血糖症。可见饥饿感既是低血糖发生的一种表现,也是低血糖发病的原因之一。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是不多的,因为人体会调动自身的血糖调控机制,在没有外源性血糖补充的情况下增加内源性的血糖来源。除非这些人罹患了严重的肝病、肾病、神经性厌食症或者罕见的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的胰腺肿瘤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低血糖现象的机会却是很多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要警惕血糖异常升高,更需要警惕血糖异常地降低,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造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现象发生的原因,大都与降糖药物过量使用有关,特别是胰岛素和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患者过度饮酒、合并肾脏疾病等情况,也会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发生了低血糖,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出虚汗、饥饿感、身体疲劳、面色苍白、烦躁焦虑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意识不清、视物模糊、晕厥昏迷的情况,不及时处理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过量服用降糖药会造成低血糖,饮食不规律和体力消耗过大也会造成低血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就要做到饮食规律、运动规律和用药规律,并且要经常监测一下血糖情况。这也是防止低血糖危害的主要措施。

一旦发生了低血糖症,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糕点和含糖饮料,大多数患者都会缓解;15分钟后测一下血糖,如果还低需要继续补充碳水化合物;如果还不达标,就需要及时送医治疗了。

低血糖是不是饥饿造成的?应该怎样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不都是饥饿造成的,准确来讲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有饥饿的原因,但不全是。

低血糖早期表现为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

针对如何预防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低血糖症状一旦发生是比较严重的,应立即处理,可以适当摄入葡萄糖、蜂蜜水、巧克力、饼干、一杯牛奶等都可以缓解症状。

预防肯定是大于治疗的,怎么去预防呢?

1、三餐按时进食,两餐之间时间不要相差太久,如果无法保证三餐按时按点,建议准备一些加餐食物,如:巧克力、饼干、纯牛奶、牛肉干等。另外睡前如果有饥饿感可以适当加餐,以防出现夜间低血糖,特别高血糖患者。

2、如果高血糖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建议咨询自己的医生,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3、有条件者可定期检测血糖。

4、若出现明显饥饿感是,避免过大的运动量,尽量少动,及时摄入食物。

5、如运动,可在运动前摄入适量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面包、香蕉、饼干、红薯等。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