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闸蟹会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吗?

之前胆固醇和血脂都正常,连续两天晚上吃大闸蟹,第三天一早去查肝功能,结果胆固醇和血脂都翻倍超标了!

感谢邀请。

又到了秋季螃蟹肥美的时节了,这个时候爱吃螃蟹的螃蟹粉们忍不住也巴不得天天都能吃到美味的螃蟹,但同时您也可得注意注意,虽然螃蟹美味多汁,但也不能过量食用,最好更不要天天都吃。

吃螃蟹少不了吃更多美味的蟹黄了,但蟹黄之所以鲜美是因为胆固醇含量很高。有研究显示,每100g蟹黄中含有胆固醇超过400mg,每100g蟹肉含有胆固醇65mg。蟹黄里含有大量的胆固醇,长期食用或者过量食用会造成人体内的血黏稠度变高,导致大脑供氧量不足,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蟹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进入人体内经消化分解,合成脂肪和糖,常食也会导致体内血脂和血糖含量增高。中国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每人每天摄入胆固醇不超过500mg,而100g蟹黄就足足有400多mg,可以说再多吃一点都可以摄入过量的胆固醇。虽然胆固醇的总量是内源性影响较大,而外界摄入的影响小,但如果连续过量食用的话,对于总胆固醇也是多少会有影响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摄入过多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另外,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高,会使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

除了容易使胆固醇超标外,吃过多的螃蟹还会带来其他健康问题。蟹肉中富含蛋白质,有些人觉得自己胆固醇控制得很好,多吃几只无妨,殊不知过量摄入蟹肉会难消化,从而加大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增加消化系统的负荷,容易导致胃肠道系统紊乱,轻则有饱滞感,重则腹泻、呕吐。螃蟹中富含胆固醇、蛋白质,过多摄入也会给心血管以及肾脏带来负担。因此,螃蟹的确美味,但一定要注意分量把握,不要一吃到喜欢的海鲜就停不下嘴,结果最后反而物极必反。

吃大闸蟹会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吗?

感谢邀请!秋分过后,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这种美味的诱惑令人无法抵挡。螃蟹的整体营养特性是:高蛋白、低脂肪、没有淀粉、胆固醇高、维生素A丰富、钙多、镁多、硒碘多、维生素B1少,没有膳食纤维。蟹子中的胆固醇含量高于肉类,接近肝脏等动物内脏的水平。其中蟹黄的胆固醇含量高于蟹肉,很多人吃鸡蛋的时候总是对胆固醇十分顾忌,但吃蟹的时候很少有这种担心,也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那美味的蟹黄,大概是因为美食当前无所敌的缘故吧。

胆固醇高的食品,会使胆固醇在肠道中吸收更多,有可能使胆固醇升高。因此,限制高胆固醇摄入量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则之一,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胆固醇要少于300毫克,胆固醇高的人每日摄入胆固醇要少于200mg。动物的内脏(肝、肾、脑、肠、肚、肺、鱼籽、蟹黄)动物的皮、蛋黄、肥肉、贝类和鱿鱼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牛奶、鱼类、虾类、螃蟹等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蛋清、脱脂奶、瘦肉含胆固醇极少。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是猪脑,一个鸡蛋(蛋黄)所含胆固醇将近300mg。所以胆固醇高的人,不要食用内脏,鸡蛋每天不要超过一个。血脂的高低,很容易受饮食、活动量的影响,为了保证血脂检测的准确性,检测血脂之前要注意以下事项:

1、至少保持在两周内正常的健康饮食和稳定的体重,避免大吃大喝或者饥饿。

2、测定前二十四小时不应该做剧烈的体育运动。

3、避孕药、激素、降压药等都会影响血脂水平。

4、需至少禁食十二小时再采血,即前一晚进餐不能太晚。

按照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水产品的摄入量是40-75克,换算成螃蟹来说,大概最多可以吃200克螃蟹。

对于你来说,之前的血脂正常,那是多长时间的之前?此外,除了连续吃了两天大闸蟹(吃了多少?),你的饮食、生活方式都会影响到血脂。

吃大闸蟹会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吗?

会的,吃一只大闸蟹,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就已经超标,连着两天吃就严重超标了。

大闸蟹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硒、锌、钾、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提高免疫功能。除了可以吃的蟹肉富含营养,被我们丢弃的蟹壳也含有碳酸钙、蟹红素、甲壳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

虽然螃蟹营养丰富,但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脂、高尿酸的患者来说,螃蟹中的高胆固醇和高嘌呤尤其需要注意。

高胆固醇:以河蟹为例,每100克含267mg胆固醇,而一只肥美的河蟹应有200g,即一只大螃蟹下肚,就吃了534mg的胆固醇,几乎相当于3个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

高嘌呤: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会加重痛风症状,对于有痛风的朋友们只能望蟹兴叹了。尤其是吃螃蟹一定要搭配白酒暖肚的人,更容易增加尿酸的产生。

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动脉硬化、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就更有必要控制每天高胆固醇食物的进食量。此外,胆结石患者应少摄入胆固醇,以缓解胆固醇的代谢障碍,防止胆结石症的形成。这些患者都应该少食螃蟹,吃时一定要适量,一次最好只吃半只。

另外,吃螃蟹的时候,一定要吃活的,浸泡洗刷干净之后上笼,现吃现蒸。清蒸省去了煎炒炸的繁琐,而且减少了油脂的摄入。吃的时候搭配一点姜和醋,不仅能帮助去腥提升鲜味,还能抑菌预防肠道感染。螃蟹性凉,生姜温和,二者搭配有助于祛除寒气。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吃大闸蟹会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吗?

会,所以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不宜吃螃蟹

螃蟹,尤其是其中的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多食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要吃螃蟹。

即使对于正常人来说,也不宜一次食用大量蟹黄。而对于血脂已经超标、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再食用大闸蟹会对上述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除心脑血管知病患者外,以下还有4类人不宜吃螃蟹:

1、伤风发热者

清代食养专着《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蟹,多食发风,积冷,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伤风发热、腹泻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2、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螃蟹富含蛋白质,大量食用后会促进胰液的分泌,诱发胰腺炎,尤其是合并胆结石者急性发作,胆结石、胰腺炎、肝炎活动期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同时蟹黄还富含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会加重肝炎患者肝脏负担。

3、痛风患者

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而嘌呤在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尿酸会加重痛风患者病情。嘌呤代谢异常或者痛风患者一定要远离螃蟹,更不能尝试“螃蟹+啤酒”的“痛风套餐”。

4、婴幼儿

蟹黄和蟹膏含有大量的性激素,如食用较多可能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