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劝上初中的妹妹打消辍学的念头?
我也是中途辍学的,当初辍学有两个原因,现在后悔死了。
外在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受到朋友的蛊惑,说什么现在广州深圳大学生一抓一大把,除非上个很好的学校,否则没什么用。最可恨的是我居然信了,随之就辍学了。但是出身社会才发现,自己被朋友骗了,现在一般好的企业最起码需要大专文聘,否则只能做普工。普工就意味着你要接受夜班,我们都知道夜班是非常伤害身体的,不断的透支自己的身体。后来才发现那些蛊惑你说上学没用的大多数是学习差的,不想你过得比他们好,利用从众心理让你入泥潭。
内在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学习压力增大,初中三年面对的是九科,科目的增多就意味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小学成绩好的,初中成绩不见得好,初中成绩好的,高中不见得好,龟兔赛跑就能说明道理,很多人学习模式无法快速调整就会掉队。就好比我,什么科目都好,唯独物理学不会,每次都二三十分,不断地打击着我的自信心,心中好像有坚持和放弃在博弈,畏难情节会让我们丧失理智。
接触性改变90%的人都是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其实想解决也非常容易。初三年龄都在15-16岁,虽然达不到用工的要求,但是可以协助父母工作啊!我爸妈在广州服装厂上班,他们厂有一个李阿姨的女儿就不想上学了,想跟着妈妈做衣服,但是父母死活不肯,觉得做衣服没有前途,于是就让她免费在工厂体验生活,不要一分钱,女儿坚持不到十天,手上胳膊上都是伤,想走但是父母不让走,必须干满一个月,后来觉得上班实在太累太难了,于是就放弃了,好好回家上学去了,听说去年考上研究生了。初中由于满16周岁了,必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父母要合理的引导。
心理疏导任何一个阶段的提升,孩子的身心都要关注,这个比身体更加重要。时常性和孩子坐下来聊一聊,条件不具备的经常和孩子视频聊一聊,我们公司的有两位妈妈小美和小婷,小美爱玩网络游戏,小婷有时间就和女儿视频聊天,每次吃饭小美总是抱怨上班好累,都没有时间陪孩子聊天,小婷只是笑笑不说话。后来小美的孩子初中毕业满16岁来我们公司上班了,小婷的孩子继续深造,去年考上了新乡大学,孩子都需要鼓励的,年少无知走偏道很正常,关键是不是偏的时候有人扶一把。
初中是一个关键的阶段,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则一辈子就哇哒了,你们觉得呢?
如何劝上初中的妹妹打消辍学的念头?
你总得给我个原因吧,她是为什么不想读书了。
如何劝上初中的妹妹打消辍学的念头?
最简单的办法
你找一天早上,一大早把她从床上叫起来。起来以后说:“今天不用去上学了,我给你请过假了,我带你出去体验下生活。”然后带她拿着塑料袋,去楼底下垃圾桶那里翻垃圾去。要是她愿意翻,就带她去大街上的路边垃圾桶里头翻捡饮料瓶什么的。不愿意翻,就好好教育教育她,让他知道有知识和没知识的区别。百试百灵,让她体验一下生活的苦难。
如何劝上初中的妹妹打消辍学的念头?
首先,要知道她为什么不上学,这应该是我们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我们打消他不上学的这个念头才能对症下药,不然盲目的去给她做工作。
第二,她真正不上学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基础差?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我们尽力而为,不是说每门功课都要考高分,这是不现实的。同时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化课程内容,还要学习锻炼我们的思维,看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中我们都会感觉到我们上学的许多内容在工作中好像不直接使用,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无形会用到一些不明显的学习所得。学习只要努力了就行,不要就来感到后悔。
第三,是不是跟同学,老师有矛盾,如果是,我们尽力帮她去化解,解除矛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怕犯错误,就怕不能正视错误,不能解决错误。
如何劝上初中的妹妹打消辍学的念头?
让她去陌生的社会上过一段时间,断绝对她的一切帮助,不要给她侥幸心理,让社会给她尝尝生活的苦,她就愿意吃学习的苦了。
如何劝上初中的妹妹打消辍学的念头?
初中不毕业就想辍学,如何劝导放弃辍学的念头,首先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辍学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1、学业成绩差,心理压力大,在同学老师面前抬不起头,从而产生辍学心理。
2、与同学或老师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有心理阴影,从而产生辍学心理。
3、性格内向,在学校里无知心朋友,有孤独感,产生辍学心理在所难免。
4、来自于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等等其他因素。
掌握了真实原因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劝导或者是心理疏导:
1、用身边的人和事,对比学习的重要性,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进行劝导。
2、树立自信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树立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3、用人生在勤,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的理念给予引导。
4、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换换环境,在新的环境下,以新的面貌出现,人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关键是学习过程中受挫折能力方面的差异。
5、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参加劳动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的不易,或许也能刺激珍惜学习机会,从而放弃辍学的念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