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能降曹却宁死不降吴?

关羽能降曹却宁死不降吴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形势不同,投降曹操只是权宜之计,还有归降刘备的可能性,而投降东吴则等于叛国,下场只能和于禁一样,不仅无法面对刘备,更会背上历史骂名。此外,在关羽内心深处,是敬重曹操而鄙视孙权的,这也决定着关羽只能降曹而不能降吴。

关羽降曹是权宜之计

关羽降曹发生在建安五年,当时关羽和刘备驻扎徐州,曹操讨伐徐州时,刘备被击溃,失去联络,而为了保全刘备家小,关羽不得已投降曹操,并约定三事:降汉不降曹、保护刘备家小、日后有刘备消息前往投奔。在得到曹操允诺后,关羽投降曹操。

关羽降曹

可见,关羽降曹只是权宜之计,而从当时情况来看,刘备下落不明,如果拼死决战,不仅不能保护家小,而且也无法保全自己性命。所以关羽降曹只是权宜之计。

更重要的是,关羽降曹已经明言:日后还要归顺刘备,而曹操也答应了这一要求,所以关羽降曹不是真正的投降,而是双方谈妥的条件。关羽降曹后,曾斩杀颜良,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并在日后回归刘备集团,所以关羽降曹是权宜之计,而且也彰显了关羽的忠义。

关羽降吴则是叛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北伐,围攻襄阳,一度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然而曹操在司马懿的建议下,联络东吴孙权,夹攻关羽,最后关羽被东吴俘虏并杀害,而关羽之所以没有降吴是知道自己已然兵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降吴则是叛国。

晚年关羽

关羽被孙权和曹操夹攻,兵败之形势已经无可避免,这种情况下如果投降东吴只能和于禁一样,沦为阶下囚,不可能像之前投降曹操一样,讨价还价。更何况自己现在已经是刘备集团的头号战将,投降东吴后也不可能再放自己回刘备集团,所以这种投降毫无意义,投降之后即便不被杀害,也只能像于禁一样被囚禁,生不如死。

荆州战败时,关羽已经五十八岁,其一生辉煌,如今作为军人战败,如果战死,还能留下一世英名,而如果投降,则是英名尽毁,所以从哪种角度来说,关羽都不可能再继续投降。

关羽敬重曹操而鄙视孙权

在关羽心目中,曹操也是一世人杰,关羽是敬重曹操的,而孙权年龄上要比关羽小很多,而且属于坐享其成的富二代,所以关羽是很鄙视孙权的,孙权在孙刘联盟的基础上,倾全国之力进攻合肥,都攻不下来,而只能在荆州搞点摩擦,这更让关羽看不起孙权,称之为江东鼠辈。

曹操

而孙权在背后偷袭关羽,公然违背孙刘联盟,所以关羽对孙权可以说是咬牙切齿,更不可能投降,当然更重要的是关羽降曹时,形势还是东汉天下,曹操是名义上的丞相;而等到荆州战败的时候,曹操、孙权、刘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所以征战半生的关羽自然不会再选择投降,而只能选择战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