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主政失败吗?
先说答案,康熙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是其晚年主政却是极为失败的,其失败的主政背后差点酿成政治大祸,如果不是继位的雍正帝铁腕政治,整个清王朝可能会陷入残酷的内斗和内耗,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会彻底夭折。
康熙晚年主政的最大弊端便是诸皇子干政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确定合理的接班人是头等大事,在满清王朝之前的几乎所有王朝都是早早确定了太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例如明朝万历年间的争国本,大臣一天到晚的和万历皇帝死磕,就是要早早确定太子。
晚年康熙
确定太子之后,就要给太子确定队伍班子,这样才能培育好太子,而对于对太子同样具有竞争权的诸位皇子,一般则是进行约束,比如明朝成年皇子需要到外地做亲王,丧失与太子竞争的资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被几个弟弟轮番打压,最后不得不造反。
诸皇子参与朝政
如果想要对太子进行限制,一般则是通过大臣来制衡,比如唐玄宗让李林甫和杨国忠制衡太子;但是在这方面,康熙皇帝却犯下了一个大的过错,就是让诸皇子干政,参与国家治理,分担朝廷政务,康熙的诸位皇子,名义上是到各个部门实习,实际上都是暗自结党营私,这也成为康熙往年最大的弊政。
两废太子,引起储位之争
太子是储君,是国家根本,但是对于满清而言,其在康熙之前的继位并不顺利,也是因为此,所以为了国家稳定,在平定三藩作战中,康熙立自己的嫡子胤礽为太子,而胤礽在襁褓之中即被确定为国家继承人,可谓满含光环。
太子胤礽
不过太子的生母皇后却在生产中死去,而康熙皇帝用情至深,真是对皇后的一丝愧意和爱情,才让康熙对太子有点近乎溺爱的表达,从而对太子品性的养成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加上康熙让诸皇子参与朝政,各位皇子便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拉拢官吏,结党营私,并不断的攻击太子。
太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扭曲,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情景不再,代替的却是尔虞我诈,以至于太子在康熙晚年两度被废,这也成为康熙晚年最为严重的政治事件。
吏治腐败,官员结党
康熙在晚年愈发仁厚,例如对于江宁织造的曹家,长期亏空,康熙不仅不进行追究,相反还让曹家兼任巡盐御史,以弥补亏空,这种对官员的仁厚,加剧了朝政的腐败。
而下层官员的腐败叠加上层的结党营私更加剧了整个政治的腐败,诸皇子为了笼络官员,就不得不向官员示好,而官员为了巴结皇子,就站队,从而在康熙晚年形成了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等诸多皇子党派,这些党派以皇子为中心,到处安插自己的眼线官吏,并攻击对方,等到废黜太子后,康熙不再立太子,皇子之间的斗争更为加剧。
官员结党
皇子之间的斗争已经波及到整个康熙晚年的官场,官员纷纷站队皇子,相互倾轧,形成了吏治腐败、结党营私的康熙晚年,如果不是继任者雍正皇帝的铁腕,这种腐败的政治黑暗也将彻底终结所谓的康乾盛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