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虎口遐想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

《虎口遐想》之所以成为相声中的经典之作,绝非偶然,其在相声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个人认为,这段相声远远超过某社的所谓的相声作品。而这部《虎口遐想》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姜昆绝对是功不可没,而绝非某些人将功劳全部归结给梁左。

《虎口遐想》来源于梁左的小说

相声作品来源于评说、小说乃至戏曲都是常见的事,尤其是单口相声,其更多都是直接来自评书,再经过相声艺人的改变,融入相声的表演手法,从而形成相声作品,因此,对于来源于别人小说的相声作品,并不能将其与网络段子堆砌的相声作品一概而论。

梁左,生于1957年,比姜昆小7岁,而姜昆在与李文华合作结束之后,也逐渐陷入了艺术瓶颈,由于姜昆年龄的增长,其与李文华搭档形成的毛头小伙子的艺术风格并不合适,因此,姜昆来找梁左母亲,同是作家的谌容探讨,恰好遇到了梁左,并看到梁左的新作品《虎口余生》,作为一名相声演员的姜昆,立马意识到这部作品的含量,并和梁左商量改造成相声。

姜昆和梁左

《虎口余生》是梁左的小说,而且作为那个时代,属于土洋结合的作品,既考虑荒诞、无主题、情绪矛盾,同时又运用魔幻刻画人物心理,这部作品并没有什么突出主题,但是却利用一件荒诞的事情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好的故事情节。

姜昆对《虎口遐想》的改编

小说和相声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许多好的小说情节,如果不用相声的手法进行改造,那么只会让小说变得枯燥,而相声讲究很多技法,比如铺垫、三翻四抖等等;有一次姜昆在电视节目中也说到,马季先生以及侯宝林先生对他的要求,相声作品不能有废话,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这句话是要做什么,都严丝合缝,这是对作品的严格,而不是像某些相声演员站在台上聊大天。

虎口遐想表演

姜昆是在去广州的火车上改成相声的,并取名《虎口遐想》,据说为了改相声,姜昆至少读过三十遍《虎口遐想》,并几乎可以北宋下来,但是相声作品表演不同于小说创造,是用来看的,而相声是用来表演,让大家听的。

一开始《虎口遐想》的表演并不成功,姜昆和唐杰忠的表演并没有预想的效果,而姜昆后来又进行了仔细地打磨雕琢,结合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改造,并一举登上央视春晚,取得了巨大成功。

《虎口遐想》的经典之处

《虎口遐想》的经典之处在于姜昆对待这部作品的雕琢,其对作品要求的严谨,通过不断打磨雕琢,才形成这部经典之作;

虎口遐想表演

《虎口遐想》的经典在于其打破传统相声的常规,融入了那个时代独有的心理活动,引起了人民不少的共鸣,这也是相声与时俱进的一个特色,而且这部相声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相声创造表演的新时代,即无主题、荒诞相声;

《虎口遐想》的经典在于经过姜昆打磨,其与相声人物的极度贴合,使其表演毫无破绽,可以说姜昆的巅峰之作。

相声虎口遐想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

能成为经典的相声,都是针砭时弊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