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百年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扭转乾坤的人物?

个人觉得相声的百年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侯宝林大师,另一个是郭德纲,这并不是说郭德纲可以和侯宝林大师比肩,只是说这两个人都曾对相声的大形势起到过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相声百年历史的第一次低潮

相声的起源很早,因为其是一门口头文学,而这门口头文学从早就有,只不过到了清朝末年才慢慢地正规起来,算起来也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相声从清朝末年开始,开始变成许多艺人的谋生手段,而为了扩大这门艺术,相声也开始不断的开枝散叶,最为典型的就是收徒,如果没有徒弟怎么办呢?比如相声早期的朱绍文,他和说评书的沈春和以及清门艺人阿彦涛关系较好,为了招揽他们入相声门,朱绍文就代拉他们共尊张三禄为师,三人成为师兄弟,也正式为相声开枝散叶。

解放前撂地演出

相声这门艺术,在这些相声艺人手里面还确实大放光彩,尤其是可以不断的开拓创新,同时也能够逗乐,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技艺,比如白沙写字、太平歌词招揽顾客,比如说一些讽刺搞笑的段子、模仿各地方言、小贩叫卖,解放前还流行模仿京剧、京韵大鼓等等,这些艺术形式一度让相声很为繁华,到了“德”字辈,更是出现了八位厉害的相声艺人,称为相声八德,其中李德钖更是被称为“万人迷”,可谓相声颇为鼎盛,这种繁荣昌盛一直到了解放前。

解放后,新政府鼓励新的艺术,而不少相声段子满口脏话,里面还有不少荤段子,也有不少封建迷信,于是不少人都觉得相声应该取缔,这也是相声百年来的第一次大的低潮和危机。

侯宝林大师的扭转

侯宝林大师在解放前就已经成名,解放后,侯宝林还参加了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还曾经给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表演过相声,在面临相声被取缔的声音中,侯宝林大师为了适应解放后新形势变化,找到了当时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之后,又成立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对传统相声进行了较大的改造和修改,不仅删除了原有相声的低俗庸俗的表达,而且引入了社会主义新的歌颂型语言,也间接促成了歌颂型相声的诞生。

侯宝林大师与毛主席

侯宝林大师对相声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培养新人,其作为当时相声界中影响最大的演员,不断培养相声新人,其中最为厉害的便是马季,马季在侯宝林的培养下,不仅继承传统相声,而且不断创造新相声,例如《友谊颂》就是为数不多特殊时期还能表演的相声。

正是由于侯宝林大师的扭转乾坤,才使得相声没有被取缔,反而在解放后取得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不少业务票友也能表演相声段子,而且歌颂型相声也随之诞生,这极大的繁荣相声,使得在解放后相声成为最能被大家接受的表演形式,例如83年春晚,相声就占了极其重要的比例。

相声第二次低潮和郭德纲

电视促进了相声的发展和推广,然而也成为了相声发展的重要阻力,尤其是比相声表演更为吸引观众的小品出现后,相声表演便逐渐下滑,80年代和90年代,姜昆、侯耀文、冯巩、牛群还能在春晚中大显身手,到了90年代之后,相声就逐渐不行了,就连侯耀文、冯巩也演起来小品了,在小品《打扑克》中,黄宏对着侯耀文说,现在相声干不过小品了,便是相声的真实写照。

马季评价郭德纲

到了2000年之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以至于出现“电视一播出相声就换台”的现象,虽然相声也在不断追逐改进,但是相声的低潮和没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这个时候,一个相声新人出现了,那就是郭德纲。

郭德纲让相声重新火起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德云社有什么样的非议,郭德纲对相声的这种推动和扭转都是不争的事实,就连马季和姜昆也多次肯定郭德纲的这一贡献,单从这点来说,郭德纲对相声低潮的扭转是有大贡献的。

郭德纲

但是郭德纲和侯宝林大师还是不能比的,侯宝林大师将相声上升为一门艺术,而郭德纲的相声还是有三俗存在,其更类似于解放前那种被人诟病的表达方式,不管怎样,相声现在火起来,郭德纲的功劳还是不容争议的。

相声百年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扭转乾坤的人物?

相声,在艺术氛围内,总得规划就是玩杂耍的,在旧社会,拿着破碗,挨家挨户,评嘴皮子考饭吃的。嘴皮不好,挨饿挨揍是正常的。解放以后,通过系统组织被纳入人民艺术领域种,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一些著名老艺人,跨越两个不同时代,从旧社会不受待见一行 翻身解放,成了人民艺术家,创作有利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经典相声段子,想马三立先生,等相声艺人,以精湛演技,赢得广大观众,也给人民艺术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至今谁能超越他们。

相声百年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扭转乾坤的人物?

百年相声历史上虽然名家如云涌现出了众多相声名家,但真正能称得上扭转乾坤的人物是非常少的,太远的太老的那些名家不提,单就近年就有一位在相声史上彪炳史册的人物。此人的相声水平未必是顶级的,但是他做出的贡献却是顶级的,说他拯救了相声,以一己之力挽相声大厦之将倾并不为过。他就是郭德纲。

现在的相声,郭德纲和他德云社的弟子们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只认德云社的相声,那些曾经辉煌过的相声老艺人已经渐行渐远,基本到了无人识的地步了。

相声也有过辉煌时期,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声是真好,名家辈出,百花齐放,佳作频出。尤其是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以前只能从收音机里听相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相声在电视上的普及让这门民间艺术达到了顶峰,央视的春晚功不可没。

那时候的相声水平高,既有深度又非常可乐,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深受人们的喜爱。像马季、赵炎、牛群、冯巩、侯耀文、石富宽等名家表演的相声个个都是精品。我觉得电视将相声推向了高峰又将其摁下低谷,随着电视小品的强势崛起,相声渐渐有些失势。很可惜的是很多相声演员不但不去想办法创作更多的优质相声保住相声舞台的阵地,反而纷纷改行,相声人才青黄不接,就此凋零。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出来个郭德纲,相声可能真的就已经“死了”,郭德纲的坚守和执着终于重振了相声的昔日雄风,只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出郭德纲在成功之前是何等的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心血。

所以说现在的德云社尽管有种种不足但人们都应该感谢郭德纲,是他扭转了相声的颓势,是他重新将失去的观众重新拉了回来。他是当之无愧扭转乾坤的人物。

相声百年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扭转乾坤的人物?

老一辈相声杰出人物当选侯宝林大师,是候大师将相声引入殿堂之内,可以说对相声贡献巨大。进入高雅之地,当然一些坊间的段子就不能说了,或需要修改。大师以后弟子确没能使这种相声方式发扬光大,琢渐的相声没落。直到郭德纲出现,才使相声回归原来的辉煌。同时也受到同行们各种打压,雅俗之争就是由此而来。

雅俗本是同根生,相辅相成,相声本来就是民间一种娱乐方式,目的就是逗你一笑,茶余饭后的调侃,玩笑,精炼出来就是相声段子,大众的东西你非的弄成曲高和寡,脱离群众的艺术,那还是艺术吗?所以曲协很不受大家待见,当然不待见的原因还有曲协人员的品质问题。

百年来看相声能称的上大师对相声起到发展决定作用的也只有侯宝林大师和郭德纲大师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