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
多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的意愿。更不要一味的夸奖孩子,不能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被拒绝过,一次很正常的被拒可能就会让他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受过委屈 一点点的小委屈可能就会打碎她的玻璃心。
前几天我们邻居家刚刚九岁的小孙子离家出走了,大冷天的把全家人都吓坏了,她奶奶挨家挨户敲门请求我们出去帮忙找一下孩子。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但是我和我老公还是下了楼 ,我俩在小区里四处寻找,以为那么大的孩子应该跑不远。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那孩子被警察送回来了。原来他下楼以后直接打车去了肯德基,他买了一堆东西坐在二楼的一个角落里吃,二楼本来就没有几个人上去,再加上他个子小,椅子的靠背又高,所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他。直到九点多的时候,打扫卫生的阿姨才发现他,然后店长报了警。
这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他晚上说想吃馅饼,她奶奶因为孩子的爷爷最近正在镶假牙,所以怕老伴儿咬不动馅饼,就和孩子说晚上给他包饺子,因为馅饼爷爷咬不动。结果就在他奶奶忙着包饺子的时候,这孩子偷偷的打开门离家出走了。
看到孩子回来了,我们也就都放心了的回家了。但是那孩子和他奶奶的几句对话,却让我感觉有点不太妙。我记得等到警察走了以后,那孩子昂着头看着他奶奶一字一顿的说: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不听我的话了!她奶奶搂着他嘴里一叠声的说:不敢了!不敢了!以后奶奶什么都听你的!今后咱家就是我大孙子说了算!
看着那孩子扭头撅嘴的得意样子,我知道今后这样的戏码少不了了。
我们这些七零后,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在父母的忽视下长大的。那时候家家都是三四个孩子,没有人会特别在意你的一切,能吃饱就不错了。
那时候谁要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甚至是被打了几巴掌,爸爸妈妈知道以后,都会拎着东西去好好感谢感谢老师。那时候的父母真的是从心里觉得老师做的对!觉得孩子就得这么管,这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那时候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个厉害的班主任,因为在大家心里小孩子就得被老师管着打着才能成才。那时候没有一个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打了一巴掌,而去找老师算账的。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有几个人没被老师批评过,罚站、打一巴掌真的是常事。小时候的我们可能会害怕老师,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要逃离。因为我们知道是自己做错了,错了才会被罚站、被老师打,因为害怕我们才会及时改正错误。
虽然我们到现在都会记得自己受过的惩罚,但是我们没有哪个人会因此怀恨自己的恩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金疙瘩,全家人都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孩子的要求都会被满足,夸奖孩子的话语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 ,个性极其鲜明,受不了一点点的委屈。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疼爱自己、重视自己、让着自己,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有一个已经读高中的女孩子,因为打扫卫生的问题和同学闹了矛盾,然后她被舍管老师批评了一顿。当她哭着管舍管老师借电话没被答应以后,她就千方百计的找班主任老师请假,拿到假条的她就那么义无反顾的走了。
她没有回家找父母解决问题,也没有求助自己的朋友,她就一个人毫不犹豫的走了!
她留下的最后影像是出现在一座大桥上,录像里只有她上去的身影,却再也没看到她下来过,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消失了。
从她上桥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真的希望能出现奇迹,真的希望这只是一次任性的出走!
你说这算一个什么事儿啊?这么丁点的小事儿就闹的这么大,甚至有可能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所以说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打击教育真的是势在必行,让只我们的孩子不再这么脆弱!玻璃心的下一代真的要不得!
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
我曾经看到过两个视频。第一个是:孩子回家不写作业,沉迷于玩手机,其父亲从手中夺下,引起孩子跳楼。第二个是: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母亲开车去接回家。因为途中,被母亲批评,而要求下车,直接跳江了。且不说视频中两个家长跪地大哭的样子,可能看到这两个视频的每个人都会心疼,小小年纪,还没充分享受生活,就这样夭折了。
发生这样令人痛心的事,真值得做家长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沉迷玩手机,不写作业,应该说服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放下手机。而不能强制孩子,让孩子产生抗拒心里,进而产生怨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另一件是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母亲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对整件事做个全面的了解,是孩子的错误,也要循循循善诱,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地指责孩子,让孩子觉得心里委屈,没人理解,进而产生厌世的心里舍弃生命。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有些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出于懵懂期,对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对或错。做为家长,对的事情要加以鼓励。而错的事情,一定要指出来,不能迁就,不能惯着。让孩子从小就能分辨事非,来提高孩子的心里素质和抗压能力,将来孩子走向社会,才能适应各种问题的发生。
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问题!因为年轻人动辄轻生,似乎成为这个文明社会的顽疾,成了社会的一个痛点!要回答如何避免,就得知道年轻人为什么轻生!
我想先把林则徐的名句与大家分享: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愚而多财增其过;子孙不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易损其志!
首先,孩子的成长与世间万物的成长规律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经历风雨磨难坎坷,就难见人生的彩虹!如同孟子的名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是每家每户就一个宝贝,名副其实的宝贝,中国家长的理念是:再苦不能苦孩子!更可怕的观念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所谓的偿还,错误地认为,为人父母者,尽可能地把孩子成长路上需要的物质层面的需要全部满足,以减轻孩子的负担!岂知这样的越庖代俎的后果便如《易经》所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孩子们成了名副其实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住一丁点的风浪侵袭!
其次,我们的教育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教育本来是个系统的百年工程,需要积淀和长期的塑造和积累。为了教育的所谓利益——升学率,进而满足教育的产业化利益,没有人真正的教育孩子如何先学会生存,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考验和磨难,把学生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最后,文凭是有了,但不会生存,不会生活!问题也就困扰了所有的人!
至此,如何避免年轻人轻生,答案应该在里面吧!
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
穷生富养,富生富养,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控制,每一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金珠宝贝般的孩子转,俸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尤如公主、皇上,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惯成了说一不二的臭脾气!父母、爷爷奶奶都成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倒着孝顺服侍的宫工太监。
年初因为疫情停学在家,都惊呼孩子为"神兽"!都盼着开学,如释重负:总算可以解脱了!就是夫妻要生二胎,也禁忌老大的心情,怕老大不同意,需要做老大的思想工作,以获得批准通过才敢尊照执行。邻居家有一个独生女儿在上普通大专,听说一个月花了两万多元钱,网上购物満意的就用,不満意就往垃圾桶里扔,衣服满意就穿,不满意往垃圾桶扔了了事。听说是在校外独立租房子住,放假回家也不跟父母家人住在一起。………
如今的年轻父母对上辈苛刻冷眼以待;对子女刻意俸迎宠上天。娇生惯养的孩子脾气倔,无论要做什么事情都由着性子来。父母管不了,其实也不能管,不敢管。动不动就以绝食、死亡相威胁。正如题主所说:"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其实,一个人的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
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
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我是安国依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小孩子轻生,源于心智不全,抗压能力弱,但叛逆性强,一有压力,就想用轻生来逃避。
就拿最近跳水自杀溺水身亡的望江女孩来说,据目击人员对记者口诉,这个女孩在河边徘徊很久,有路人曾劝说过她,但劝说一句,她就往河水深处走一步,使劝说她的路人不敢再劝说了,只好选择报警,让警方来处理。
在警察的劝说下,这个17岁的女孩,不但没有回头上岸,而是突然扑进了深水区,直接导致她溺水身亡,这也让警方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毋庸置疑,这个女孩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凡事都想和成年人对着干,假如没有路人或警察的劝说,她也许没有勇气跳入深水区。
当然这是我的假设。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挫折,承受过什么压力,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据警方通报,女孩跳河自杀事件已由民事案件转变成刑事案件,因为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的跳河自杀。
这又有点扯远了,话归正题。小孩子轻生如何避免?
第一: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有多少钱也没处买。
第二:家长要多给孩子做情感教育,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多么的爱她,失去了她是多么的痛苦。父母要和孩子血脉相连,情感与共!
第三:告诉孩子,谁心里都有过说不出的苦,感觉过不去的坎,但这些都是被心魔所扰。坚强点就扛过去了。几天后回头再一看,那些让自己痛不欲生的烦心事,其实就是一个笑话,根本不是个事!
第四:平时你要告诉孩子,活着是多么的美好,有多少美好的人生她还没有体验,有多少美好的景色她还没有欣赏,有多少美食她还没有品尝。但只有活着,才有机会享受美好人生,这美好的人间,值得她留恋!
现在小孩子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小孩轻生的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避免?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自省一下,为什么现在小孩轻生的越来越多?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八十年代的小孩子,从小就是吃着各种苦长大的。那时候,在我们周围 ,十里八乡的很少出现有孩子轻生的现象,甚至根本就没有。只能说是环境锻炼了这个年代的孩子,让她(他)们觉得生活的不易,因此才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自然就很少出现有轻生的孩子。
而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家庭条件还可以,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甚至有些孩子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就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因此,她(他)们遇到一点点生活上,或者是学习上的挫折就不知如何是好?除了逃避现实,选择轻生,她(他)们就不知道怎么面对现实的生活。
面对孩子轻生的问题,家长如何避免?
我个人觉得:不论是家庭条件好,还是家庭条件一般,作为家长都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其次,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综上所述 ,挫折教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只要家长能做好孩子这几方面的教育,一个“刀枪不入”的健康孩子就培养成功了。孩子轻生的现象自然消失不见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大家有好的建议欢迎评论留言@靓靓3010 ,更多更好教育领域的回答敬请期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