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你考的时候想啥来的?如果是不想去的城市就不应该报考。难道你报考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或者是想让你老公觉得你为了也牺牲了自己的前途?他亏欠你了?如果都像你这样做,就会坏了规则了。我女儿毕业时想考特岗教师,我问她是不是真的想去乡镇的学校工作?我告诉她那里的环境一定会比你想的要苦要无聊的,她想了想说自己不想去,我说不想去就别报考,要不然真的考上了怎么办?既难为了自己,又耽误了别人。现在女儿选择去喜欢的城市工作了,一个人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付诸行动。

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考上教师编制,就意味着你从此端上了“金饭碗”,有稳定的收入,面对这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工作,你的内心是希望得到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离家太远,你又已经结婚。你心里纠结,说明你家庭和工作都想兼顾,这本没有错,但现在是让你二选一。如果是我的话,会选工作,工作一段时间,稳定以后,想要家庭团聚,你可以把妻子接到你那里找一份工作,两个人共同养家,双宿双飞。

如果你选择不去,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在你们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还好,找不到后悔就晚了,所以,综合利弊,还是选择到外省的教师岗位好一些。

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四小时高铁,算200公里每小时,大概800公里,如果自己开车,估计要十个小时,离家确实有点远,你心里应该很清楚。小公想不通的是,明知这么远,在有家有口的情况下,你还报考,是出于什么考虑?纯粹是为了编制?还是本来就有打算?你提这个问题,看着也不是有打算的人,那么唯一的结论是盲目而考,可能一时兴起看到有考试机会就报名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考上了,骑虎难下,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

这个问题的决定权,我认为不在你手里,取决于你家人的态度。

如果你的爱人支持人,觉得考上编制是件好事,不要放弃,愿意和你一道过去,或者至少给你承诺会在家里等你,等把事情理顺了想办法再过去和你团聚,你可以安心去当你这个老师。反之,最好别去。

两地分居不是好事,现实中有太多两地分居最后妻离子散的教训,不是空穴来风毫无道理的。仅仅为了所谓的一纸编制,而把家庭放在危险的位置,不是明智的选择,最后很大概率会后悔。

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想进体制没有错,可如果为了进体制不分对错,不顾家庭和生活,并不可取。没有编制当不了教师,你在本地一样可以找到工作,把家庭和生活搞好,工作生活两不误。而如果为了一份工作把家庭丢了,结果可想而知。

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已婚,说明你已成家,家里有自己爱的老公和孩子。你考上了省外需要坐高铁4个小时才会到达的教师编制岗位,预估离家距离在800-1000公里左右,我个人建议是选择放弃。虽说距离不是考量全部因素,但长距离的确是最致命的让自己摇摆纠结的最重要的原因。这样的距离基本决定你一个月回家一次或三个月回家一趟或更长时间。所以你需要考虑的更长远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眼前。

当然最终的选择权在你自己。

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不要去,都是心酸泪,工作编制这个东西,也是围城,进来不容易,出去也很难

其实说实话,今年考不上,明年考不上,后年说不定就考上了。既然你已经能考上,说明你的能力还是在的,一定一定要考本地的,你也一定会考上的!

我的工作单位是离家高铁29分钟的隔壁城市,尽管如此,一切还是很不方便,一旦分属不同城市,一旦要坐火车,就会感觉很遥远。

已婚,却考上了外省高铁四个小时才能到的教师编制,怎么办?

我是一个曾经也编制在外地的过来人,建议你放弃!重新再考过!如果你真的以家为重!

当时你报考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你已经已婚,报考外省高铁四个多小时的教师编制,这意味着你和你老公,如果已经有孩子,那么还有孩子,要常年过上两地分居的生活。你和丈夫不能相互照应,也照顾不到孩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么远的距离,每天回来是不现实的,一个星期来回一次,除了考虑交通费,当然,如果你家境足够富裕,这一点可以不考虑,但确实也是非常劳苦奔波了。

要么把你老公孩子接到你那个地方去,估计不现实,能实现当然最好,或者你也许想,等稳定以后调回来,但是跨省调动,你可以去打听一下,难度真的很大,调回来的几率微乎其微,你要考虑清楚。

我有一个同事,她在家乡有编制 ,老公在广东一个公司,双方起初都不肯妥协,回到对方那边工作,一个月能见一次都算很不错了,感情慢慢变得疏离,用她的话来说感觉就是有名无实的夫妻了,最后还是妥协了,放弃10多年的编制去老公那边重新找工作!如果不是实在为难,估计她也不会轻易放弃!

三思!好好权衡利弊!听听自己内心最迫切最真实的那个声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