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四岁儿子问下,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你可以告诉宝宝,因为雪是云的孩子,因为云朵是白色的,所以雪也就是白色的,就像你长的像妈妈一个道理。

然后在一个天上有云、地上有雪的天气里带着宝宝出去看看,孩子还小,你和他说别的他也不会懂。

我记得我女儿很小的时候,让我带她出去玩,我说外面刮大风了,会迷眼睛的,咱们就别出去了!然后我女儿就问我风是谁吹的?我想了半天就让她站在原地不动,然后让她伸出一只手,我就飞快的从她身边跑过去,然后我问她:感觉到风了吗?她点了点头,然后忽然开心的大声说:妈妈!我知道了!刮风是因为地球跑的太快了!

所以说跟小孩子别太较真了!

替我四岁儿子问下,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首先,作为成年人你自己要明白为什么雪是白色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线组成的这一点相信上过中学人在物理课上都会有这样一个实验,太阳光透过三棱镜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个光带。

再来说说,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由物体表面的物质所决定的,这个物质所反射出光带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比如这个物体能够反射出太阳光的所有颜色,那么这个物体就是白色的,如果太阳光的所有颜色都能穿透这个物体那么我们就成这个物体为透明的。但是,即使是透明的物体也会反射出部分光线。

我们都知道雪花是晶体,按理说用该是透明的,但是为什么会变成白色呢?大体是这样的虽然一个晶体的表面因为反光弱而显得透明,但多个晶体的反光则会使雪花几乎变成“镜子”。这样一来,雪花的每一面都要反射一部分光线回来,这些凌乱的平面就反射了全部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雪花也就变成了白色。

当然这一点你能明白就好,讲给四岁的小朋友着实有些费解。那么我们该怎样解释呢?

我们可以这样和他说,因为大冬天我们冷了,需要盖被子,被子里棉花是什么颜色的啊?白色对不对?那我们需要盖被子,地球上的其它生物是不是也需要盖被子啊?雪就是他们的被子,所以是白色的哦!

慢慢的等他长大,这其中的原理他自然就会明白的,谢谢!

替我四岁儿子问下,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既然是四岁,那就简单点回答比较好!

因为雪花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天空是很干净的,天上有穿着白裙子的白雪公主,所以,雪花就是白色的啦……

替我四岁儿子问下,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还有黑雪,你没听老人常说,下黑雪。

替我四岁儿子问下,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回顾一下有关物体的颜色的知识: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的透明体几乎使各种色光全部通过。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不透明体几乎将各种色光全部吸收,白色不透明体几乎将各种色光全部反射。

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冰是无色透明的,因为冰几乎能使各种色光全部通过。但将冰打碎后,当有光线照射到碎冰上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进冰中的光线,传播到另一侧冰面上,同样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样经过若干次的反射和折射,最终,大部分光线都从入射到冰上的一侧返回来,效果上相当于几乎将各种色光全部反射,所以,碎冰看起来呈白色。雪虽非由冰粉碎而成,但可视为碎冰,当然应呈白色。

不仅是冰,凡是无色透明的物体,粉碎以后都呈白色,比如玻璃是无色透明的,碎玻璃屑是白色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浪花、雾(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等是白色的。并且,与雪呈白色是一样的道理。

替我四岁儿子问下,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就算是从小爱科学的我,也是在25岁才真正明白了这个看似特别简单的问题的答案,所以能提出这个问题一点也不丢人,相反这表明孩子往往还保留着大人已经失去的,宝贵的求知欲。

白即透明?

那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问题的矛盾点吧,为什么雪的颜色会让人迷惑?因为水是透明的,冰是透明的,水蒸气也是透明的。那为什么偏偏雪就是白色的呢?

除非……你已经知道了真正的答案!没错,白即是透明,透明即是白,它们本质是一样的。

相信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说?白就是白呀,透明就是透明呀,为什么说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呢?没关系,只要一个小实验就可以证明我的结论。

玻璃实验

首先,让我们拿一块玻璃,毫无疑问它是透明的。然后我们将玻璃重重地摔在地上,它碎了。

我们看到上面都是裂缝,那么请问裂缝是什么颜色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它是白色,也有人认为它是什么颜色取决于周围的环境。

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浪一点,拿一把锤子过来,用力地砸向碎玻璃,就像手工捣年糕那样,将每一块玻璃打得更碎,现在我们得到了一堆玻璃渣。

请问这些玻璃渣是什么颜色的?基本可以肯定它看起来已经是白色了。

现在我们再拿一个捣药材的臼与杵来,把玻璃渣放进去捣捣捣,最后得到了一小撮玻璃粉,请问玻璃粉是什么颜色的?

▲这不是盐,是玻璃粉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领略了从透明到白色的全过程,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改变了玻璃呢?在上面的描述中其实也已经提到了,其实就是“裂缝”,给玻璃加上无数裂缝后,透明的玻璃就变成了白色的粉末。

▲面粉?不,这也是玻璃粉……

白色的物质本来就不存在?

这样也行?那其它白色的物质呢……它们又是怎么来的?

很好,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初中化学最常见的白色粉末——碳酸钙,也就是以前糊墙用的熟石灰。它在粉末状时是白色的这没有疑问,那在结晶态时是什么样的呢?

上面这块可不是什么水晶呀玻璃呀,这叫“方解石”,是的你没有猜错,它就是熟石灰结晶态下的样子,它们的分子式一模一样,都是CaCO3!

哈哈,如此廉价的熟石灰也是可以做到晶莹剃透,是不是大吃一惊?这样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绘画中使用的白色颜料钛白粉(TiO₂),它的结晶态是一种宝石——金红石,它也是透明的,颜色是因为其中往往含有Fe(铁)、Nb(铌)、Ta(钽)、Cr(铬)、Sn(锡)等杂质

▲金红石

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明白,白色其实根本不是颜色,它只是透明物质的一种特殊反光状态,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白色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所有白色物体,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轻易发觉都是由透明微粒组成的。

▲显微镜下的细盐

从四面八方到四面八方的光路就是白

那透明与白之间的本质差距是什么呢?就在于折射和反射,当透明物质变成非常小后,它们的表面积也会变得非常大。光线在这些小微粒间反复地被折射与反射,打乱了光原来的路线,表现为“从四面八方来的光被送往了四面八方”,所以白色物质其实是会表现出环境的综合色,环境光是什么颜色白就是什么颜色。

现在让我们回到雪,我们知道显微镜下的雪是微小的、复杂的六边形结晶,是无数细小的冰。而自然环境中,我们认为阳光是没有颜色的,也就是白,所以雪反射了阳光的颜色,看起来就是白色喽。

其实颜色是不包含黑与白的。在我们的视觉神经中,所有的颜色都被激活,就会相互抵消,变为无色,亮度高的就是白,亮度低的就是黑,中间的当然就是灰了。只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冬季看到大片的,没有颜色只有亮度的世界,也就存在了“白色”的概念。

颜色的本质呢,是打破阳光的平衡,吸收阳光中特定颜色波长的光,或不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比如让世界表现为绿色的叶绿素,它就是可以只收红光与蓝紫光,唯独不吸收中间的绿光,所以表现为绿色。所以透明是“什么也不吸收同时让所有的光通过”,而白色是“什么也不吸收同时向所有方向反射所有方向来的光”。什么都不吸收就是它们共通的本质。

我是酋知鱼,一条透明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