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坏人变老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人存在,那些所谓的“坏老人”绝不是因为年龄增长才变坏的。
为什么说“坏人变老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近年来,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我认同这个说法。题主择取后一句话提问,并且已断定这句话错误。我以为,这未免有些武断,并没有理解这个说法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
先举据说是引发这个说法的案例:在公交车上,一老头上车,见旁边的小伙子不让座,便质问他为什么不让座,小伙子说自己没义务让,一语不合,老头便打人家耳光。更有甚者,同样的场景,坐着的是一位姑娘,也是一个老头上车,要旁边姑娘让座,姑娘说自己也累不让,这家伙竟一屁股坐在姑娘腿上,姑娘骂他耍流氓,他脑羞成怒,举手便打。
我以为,在公交车上,无论年长年少,都有坐座位的权利,而没有谁让谁坐的义务。谁先上车,恰有空位,谁坐着了,只要不是抢座,那这个座位人家就该坐。如果人家主动让坐,那是风格;如果不让,那也没有什么过错。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年轻人必须给老年人让座。
再说句多余话,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上班赶车急匆匆,老年人一般没有多少急事,为什么出行不能错开时段非要跟上班族挤公交不可呢?
从以上分析再回头评说两个老头的行为,可以定性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甚至是无赖,无耻。相信很多正义的人都会不齿于老头的恶劣行为。
如果我们按照事物发展规律进一步分析,这两个老头是到老了后才变成这样的吗?这种可能性虽然不能全部否定,但大部可以否定。他们大概率地在年轻时就这样,为人就不地道,就是找岔挑衅滋事之人,是长期养成的恶习。一个有教养的老者,一个也是有儿孙的有起码觉悟的老者,怎么可能做出上述恶事呢?
所以说,现在见到的如例中的那些为老不尊的恶老头,究其根源,正是应了“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个说法。
值得指出的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个说法是合乎辩证思维的。如果说“老人变坏了”,那是一种全盘否定,所以说“不是”;而说“坏人变老了”,显然实际上指的是极少数坏人,所以说“是”。
最后,有必要重复强调我的观点:在诸如公交车这样的公共场合,年轻人可以也应该为老年人让座,但应该是出于自愿,老年人不能强索胡来,甚至出现例中的打骂恶行。
为什么说“坏人变老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被人们称为坏人的人,是因为他干了危害社会或危害别人的事情(包括言论和行为),与年龄大小没有关联性。这说法片面,偶尔用于戏说即可。
为什么说“坏人变老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坏人变老”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说法,所谓的“坏人”也是个别群体,不代表所有老年人,哪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存在素质高低的问题。老年人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有三: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发展快,适合老年人的环境太少。比如“广场舞”这类负面新闻,退休后的大妈大婶们,闲暇时间想锻炼身体,总不能去健身房吧?除了“广场舞”,她们也确实找不出太多适合自己的健身娱乐项目。像太极拳、慢跑、游泳这类项目,比较复杂,而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
二、教育不够,文化和素质教育缺失。这代老年人基本都是从“文革”那个时代过来的,恢复高考以后,能坚持学习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的教育滞后了很多年。年轻人可以追赶,老年人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教育的断层导致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出现;
三、媒体发展快。其实以前不文明行为也不少,只是传统媒体扩散滞后。近几年自媒体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手机拍摄上传途径也增多了,消息扩散越来越快,再加上老龄化严重,报道10个社会新闻,也许多一半跟老年人有关。表面看起来是老年人总出故事,其实以前的故事更多,只是我们没看到而已。
老年人这个群体其实也很尴尬,他们见证了祖国跨时代的发展,自己却来不及追赶时代的车轮。年轻人应该换位思考,尽可能地理解他们,毕竟他们一路走来,辛劳不少,理解万岁吧!我们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为什么说“坏人变老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就是不负责任的说法,难不成我们的社会生存的全是坏人吗?只能说一部分坏人变老了,对于这部分坏人来说只是年纪大了而已。还有人说老人变坏了,这就更不对了,只能说一部分老人变矫情了,是脱离集体脱离社会,感觉到自己被忽视的一种表现,其实本意并不是坏,就像我们常说的老小孩。
为什么说“坏人变老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也不新鲜。如果有人问你”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想多数人是不屑回答的。因为客观上我们同时看到了鸡和蛋,如果大多数人告诉你是先看到了蛋过几年才能看到鸡,那再也没人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因为蛋都变成鸡了。同理,人们同时看到了坏人变老,又看到了有些老人行为不正,发出了这样的凝问,一点也不奇怪。人是可以随时代,岁月,环境而改变,不论他是个孩童、青年或是一个老人。强势总是一种趋势,不然怎么说有国富民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