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身为学生党,没有太多钱坐飞机,在一次去云南的旅游中坐了将近20个小时的火车简直痛苦,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吗?

我讨厌狭小的空间,所以坐火车最怕睡上铺,感觉特别不舒服。

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十个小时的火车出行,很多人是选择卧铺。坐卧铺其实感觉还不错,因为只需要躺在床上,其实20个小时睡一觉很快的就过去了,只不过吃饭可能有一些麻烦。而且卧铺车厢可以提供你的洗漱,包括刷牙,洗脸等等。是不算很煎熬的。只是睡觉的时候会伴随着很大的噪音,对于一些轻睡眠比较轻的人来说,是会造成失眠的,而且起床之后20个小时会给你的耳朵造成一定的压力,提一个小小的方法,当出现耳朵十分胀的时候,只需要喝一口水,咽一下自己的唾沫便可以缓解。

对于没有买到卧铺的乘客。20个小时可以说是十分难以忍受的。不能睡觉,不能洗漱,位置很狭窄,活动空间有限。到站之后可以说是一种完全解放的感觉,他们可能会倒头就睡。因为20个小时真的太疲倦了。

对于吃饭,如果你买的是卧铺车票,吃饭其实是很便捷的,因为空间很大,而对于买站票的同志,因为空间变小,对于吃饭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要面临着很重的异味,座位车厢整体呼吸环境不是很好,空气流通业很差。

对于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买坐票真的是迫不得已的一种行为,卧铺可以说是一种比较了解经济的出行方式,相对比飞机,高铁更加实惠,对于一些出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选择软卧车想,软卧车厢的费用可能要比高铁和飞机都要贵但是却是提供酒店式的住宿环境,是带老人出远门很好的方式,20个小时相对过的也会比较的轻松。

智联校园 赵宇鑫回答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大学四年也是在遥远的新疆乌鲁木齐度过的,北京直达乌鲁木齐的火车一天只有一趟,一开始我不会网上买票,这个车在邢台站都不停。坐车只能去石家庄或者邯郸!

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爸爸是要送我过去的,我们只好买了提前一周的硬座票,这才有座,没有提速前,总共得40多个小时,三天两夜。

放假回来,学校可以统一订票,多掏5元钱,再返校还是那么不好买票。有一年返校,实在买不上票,下着雨,托了好几个人才从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上去,然后穿过好多车厢去补票,没有座啊!只好站着,第一晚上,就是站在两个车厢连接处,周围有人拿着小马扎坐着,所以下脚的地儿都很少,每次有售货员或其他人路过时,都要手抓着车厢,身子往里面侧侧才行。就这样,站着我也感觉我眯着了会儿,因为太困了。

后来,有列车员要整理行李,我是跟着列车员跟着我的行李,挤到车厢的中间,这样有好心坐累了,还倒换着让我坐会儿!

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20年、甚至10年前的中国,火车历程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或尴尬、或痛苦、或惊悚。就分享一下我发生在火车上的最愉快和最不爽的旅途故事吧~

一只旅游35年+从业旅游15年的旅游大咖,一个萌宝的妈妈,专业为你剖析旅游上的问题,喜欢请关注我喔!

超过20小时?那真的是小CASE!

题主应该是1个很年轻的主,所以觉得火车车程超过20小时不可想象。但事实上,在10年前高铁网络搭建以前的内陆,火车车程超过20小时的线路,那可真的比比皆是。只要是年纪在25岁以上的,应该都知道;而要是年纪更长一点的,就更加难忘绿皮火车年代那个“漫长”了。

还记得,在199X年代,从北京到广州,时长是30+小时,我在火车上度过了2宿1晨;

在200X年代,从昆明到大理,时长是10+小时,我在火车上睡过了1宿……

而且,经常坐火车的童鞋们都了解,从前的火车,晚点总是乘客心底不可磨灭的痛!

在200X年代,我从广州坐火车去往凤凰,总预告时长才10+小时的火车,最后晚点了差不多3小时。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我选择了卧铺,而且那个火车上客人确实不多,所以即使历程长了1/5,但不至于非常难熬。

最愉快的火车旅行

总结过去火车旅行的经验,我觉得最主要看你选的是什么车厢、和谁一起坐这趟火车。

像我在北京往广州那趟30+小时的火车旅程,是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参加学校里一个夏令营出发的,同行的是一大群年纪相仿的同学们。那时候,我们选择了晚上从北京出发的卧铺火车,需要经过2宿1晨才能回到广州。

对于南方人而言,这样的旅程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3天不能洗澡。因为在上火车以前的那天,退房后我们就在北京游玩,晚上直奔火车了。那是暑假期间,夏天的北京气温也是不低的,游玩和汗水必须同行。

在这么一个硬件情况之下,我的那次漫长的火车旅程却是出乎意料的欢乐。总结一下,主要还是由于同行人。可以想象,一大群年轻人在同一个车厢里共渡30+小时,那会是怎样的一段愉快和难忘的时光。而且,学校给我们全部选择了硬卧,相比于硬座,这还算是一个舒适和宽敞的空间了。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这一大群初中生,一进驻卧铺车厢后,就开始各种疯狂了。在车厢上,大家相互“串门”,从车头到车尾,挨个隔间去“走亲戚”,感觉比过年还热闹。“串门”以后,那就是开展各种“游戏”的时间了。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我们的“游戏”都是纸质的。不过那次旅程中,本来为漫长车程而带上的书没有看多少,因为更多、更有趣的纸质游戏在等着我们。例如,打扑克!在那次旅行中,除了“斗大”、“锄大地”等常规技能以外,我还学会了各式用扑克开展的升级技能。

打扑克以外,聊天也是车厢上的日常。在初中的那个年纪,会有想不到那么多的各式话题。女生和女生之间的八卦,哪个男生帅、哪个女生喜欢上哪个男生,都是我们聊一天不会厌倦的;当然,还有女生和男生之间的微妙互动,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年纪,更是珍贵了。我就在车厢上,和初暗恋的男生,有的无的聊了差不多整天,甜滋滋的美了一整个暑假。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集体生活的体验,充满了愉快和年轻的味道。在那次旅程以后,我再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同龄的一大群小伙伴们同营出行了,那次的火车旅程也成为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最不爽的火车旅行

当然了,特别不爽的火车历程也有的,甚至不用20小时。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30年前,从深圳回广州。在那个年代,深圳锦绣中华和民族文化村作为全国少有的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参观。我和妈妈从广州出发,打算进行2天的旅程。

当时的公共交通远远不及现在的发达,第二天在深圳游玩以后,我们就买不到回程广州的大巴票了。通过妈妈的朋友关系,好不容易才临时买到几张硬座票。而且据说我们是非常幸运了。因为这个火车票,大家都提前买好的,根本就没有空位,是妈妈公司的经理通过熟人关系才弄到的座位票,而无需站票。

印象深刻,那个是旧式的绿皮火车,在岭南炎热加湿热的气候中,就靠头顶那一个天窗透风。而且那趟火车非常火爆,我们的硬座票坐下来后,过道上满满地挤满了站票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身体和大件行李,密集地堆积在车厢的空间当中。各式气味是少不了的,甚至连坐着也不免受到挤逼,只能歪着半个身体。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在那个年代“慢”是火车的常态。所以,我乘坐的这一趟绿皮火车也真的相当慢,从深圳到广州耗时多于5小时。在这不足200公里的直线距离,这是什么概念,放在今天确实无法想象。但是在当年,我却是确确实实地经历了。

所以,纵然当年我年纪很小,但至今我还依然印象相当清晰。包括:残旧的绿皮火车+拥挤的车厢空间+各式各样的人和行李+五味杂陈难以忍受+慢慢慢。这些综合记忆,构成了我最不爽的火车旅行回忆。

关于火车旅行,你最愉快和最不爽的记忆又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

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徐州到通辽,整整22小时,人挤人,走道里卫生间门口甚至座位下面都是人,坐的手脚发胀,脚穿不进去鞋,肚子难受去厕所,结果几乎全是气,不敢用力,全程收紧肛门害怕蹦的到处都是,结束后久久不敢出厕所,害怕门口惊讶的眼神😢

坐火车超过20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适合我。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了曾经坐火车的上学经历,老家在河南,而报的学校在广西,高铁要500多,飞机要800多,而火车的学生票只要100多点,所以每次回家都是坐火车。

那么坐火车坐31个小时是什么体验呢?就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次坐火车,是新奇。从河南到南方,路上的风景越来越好看,很多的理想中的江南水乡的模样和特色化的城镇,一望无际的田野,看到很多以前没看到过的风景,所以第一次坐火也没感觉到怎么煎熬,到还有点兴奋。

第二次就是回去,疲惫,非常的疲惫,熟悉了路程,而且到了后面就越来越累,就是旅途的疲惫,就索性在座位上睡觉。

再后来就是一直买卧铺了,因为实在经不起这个折腾了,硬卧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一直在床上躺着,玩手机,饿了就吃点东西,累了就睡觉,一直在上面31个小时。因为有空调的缘故,所以在车上并不怎么闷。

做过长时间唯一的好处就是再后来去云南采风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同学们都怨声载道,而我对此没什么感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