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
三个大学教授和学佛人争辩宇宙真理,吵得不可开交差点打起来。场面热闹不可错过。
一位大学物理教授、一位数学教授、一位哲学教授,三个教授和一位学佛人争论世界的终极问题。他们说的天花乱坠,辩论地十分火热。
我前几天参加一个私人聚会,和我一起到会喝茶的,是一位大学物理教授,一位数学教授,还有一位哲学教授,三位大学教授聚齐,几杯浓茶下肚,聊兴顿起,开始讨论一个话题。
那就是: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请我们喝茶的是一位学佛的居士,他很平淡地听三位教授发表意见。我也在一旁负责给大家倒茶,谦虚地听他们讲。
数学教授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这个世界啊,其实就是数学。在我们搞数学的人眼里,一切都是数学,宇宙是可以用公式和计算来演示的。物理学教授不满意了,他说:算来算去,还不是个呆子,这个世界叫做物理世界。你懂不?你之所以坐在这里能坐得稳,是因为地球有重力。你之所以听到我说话,是因为声波可以运动传播。
我们用物理学,向上探索直到宇宙大爆炸,这是宏观,还有微观,最近我们都证明了量子纠缠。这都是物理学的伟大。物理学是人类认知宇宙世界最终极的方法和工具,否则我们将如同星辰之下的一堆盲流。
正是人类几千年来对自己的世界运作的规律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才能诞生如今璀璨的文明。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够长的杠杆,我能翘起地球。如果这个杠杆足够长,人类将会最终发掘所有星空的秘密。靠近全能的上帝。
我们通过物理定律去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我们知道怎么用光和电,怎么用火和水,怎么创造能量,这都是物理学的成就。
因为我们物理学,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要帮助人类更美好的生活,百分之八十的生活生产制造应用,都是在物理基础上研发。大家每天都能看手机,用电饭煲吃上一口香喷喷的饭,都拜物理所赐。
这个世界之所以五光十色,科技如此的发达,航天飞机能送人上太空,我们能坐飞机坐火车,能创造这样伟大的繁荣盛世,这都建立在人类优秀的物理认知上。要不是工业革命、电气革命催生现代社会的形成,我们现在可能还在点蜡烛。
赶紧感谢物理学吧。
数学教授哈哈大笑说:偏见,这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物理是重要,但是物理只不过是一种发现的学术,没有真正的创造,也并不高深。
数学才是最高深的学术,比如我们的易经,就体现了和谐的数学之美,奇数偶数互相对称,又体现了数学的连续性,和谐对称又连续。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去感受到生活在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组成的四维空间的万物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不变的是规则。
比如佛法说的因果,数学的函数就是这个东西,而且是有逻辑算法保障的纯理性因果——一个结果的变化是由多个X变量的变化导致。还有比如数学的公理,比如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这些公理,就等于是易经的理,
说着,数学教授拿出一支笔,拿过桌子上的一张纸,开始写起来。他一边写一边说:看看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对应数字0和1(二进制、十进制都是0和1),也是数学上的奇数偶数的对称体现。
然后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别对应的二进制数是00、01、10、11,这组二进制数换算成十进制数分别是0、1、2、3,四个连续的数学数字也奇数偶数对称,个数相同,看到四象顺序体现了数学和谐之美。
我们看易经八卦六十四卦卦象,其实就是数的变化,数的组合,体现阴阳转变,定性分析的应用,而不是定量分析的应用,没有绝对的不变,而是因时而变,天时地利人和都需要考虑进去。这说明啊,数学是直通最高智慧的。它是最高智慧的简化式。
你看,我们数学是不是很厉害?
这时候,哲学老师一直在微笑着抽烟喝茶,没有作声。
数学和物理教授都把目光投向他,好像在期待得到他的认可。因为在他们二位看来,最有智慧的,当属这位哲学教授。
哲学教授年纪大概四五十,发际线很高,留着一圈胡茬子,样子很像一位深沉的哲人,他吸着一根烟,眼气围绕在他的头部左右,显得他这个人高深莫测仙气缥缈。
他轻轻地嘿嘿了一声。
这一声嘿,很明显冒犯了数学和物理两位教授。
两位教授按捺不住,猛喝了一口茶,几乎异口同声问道:你有何高见?
哲学教授用他那深沉磁性的嗓音说道:黑格尔曾说:存在就是合理。贝克莱也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你们二位所争论的,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在哲学这里,这些都不过是自我的感知,没有这个自我意识在感知,这份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
他说完,轻描淡写地翘起二郎腿,继续抽烟喝茶。
数学老师顿了顿,说道:你说的这个存在,恰恰可以用我们数学去计算得出。这就是数学的意义。这个世界无非都在一种计算之下。你要知道,没有什么不是一种计算。这个宇宙,就是一场异常精妙的计算。
物理教授说:搞哲学的人啊,太虚了,请你降下云头,站在大地之上吧,知道为什么牛顿的头被苹果砸中了吗?这是个哲学问题还是个物理问题。
我插嘴道:这不是个苹果品种成熟期和种植问题吗?
他们都对我鄙夷地且了一声,吓得我不敢说话。
哲学教授咳了一声,说道:你们从事的都是逻辑极其严谨的科学研究,可是说起话来,毫无逻辑思维,缺乏理性,你们应该好好恶补一下诸大哲的名著。
这个世界,怎么可能只是以一种学术的模式而存在呢?在我们看来,世界上发生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有能力对之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理性的发现。
真正的上帝公式,正是哲学家拥有的那些慧思。所以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因为只有神才会解释我们解释不了的事情,但是,我们解释不了的事情,是极其少数的。
当你们的物理和数学都走到尽头,就得归我们哲学来梳理,换句话说,还不如说你们的物理和数学,也出自于我们哲学,因为真正搞通了物理学和数学的人,几乎已经等于是一位哲学家了。
所以我说啊,搞物理搞数学搞任何学术,最后都是走向哲学的港湾,或者说,没有哲学的思维,搞不好任何事情,任何事情都无法搞到巅峰。
他说到这里,手里的烟头刚刚好烧完。烟雾也渐渐散开。
数学教授掩着鼻子躲避着他吐出来最后一缕的烟雾,向请我们喝茶的学佛人说道:
你也发表一下吧,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学佛人笑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们刚才所说的,在我这里,可有可无、毫无实际的意义,我并没有任何看法,我也不会执着于物理或数学或哲学,因为我是唯一自在自由的,不被你们任何一句话捆绑。
哲学教授皱起眉头说:我很讨厌佛法里这些虚无主义,无法求证的一句话,却被你们拿来当成铁律,这违反了基本的哲学法则。所以东方人无法产生科学,就是因为缺乏严谨的可以互证有无的哲思体系。
学佛人说:真理不会因为你讨厌而失去真理的意义,也不会因为你自己有个什么体系而改变它的显现。
佛陀所说的东西,是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可以通过实际修证去验证的。当你们的所有的哲学家还在挠破头皮眼冒血丝企图用低级的大脑思索着世界的真相所谓第一义的时候,佛陀只在一念之间,便已将大千世界十方法界尽在掌握。
我们认为,万法皆心造,宇宙万物,只不过是我们内心所现的幻相,时间和空间也只不过是骗人的妄念。你们所说数学物理哲学,都无法理解这一点终极的真相。
万法唯心、四大皆空,才是人类可以触及的最终意义。可是尴尬的是,我们无法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通过思索和经验,去求证这个真谛。
古往今来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会启动心智,在人生中通过心的修行,了悟到此。这才是真正的尽头,什么神学,都还是小学生。
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还是哲学,神学,都无法透彻地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原因在于这些学术,都只仅仅是由大脑思维启动而成的知识。虽然它们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巨大的影响力,甚至离开他们我们基本上无法生存了。但是,还是和真理隔着一层山一程海。
用你们西方哲学家说的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的思考,实在是太局限了。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希望在更为伟大、广阔、浩瀚、究竟的学问里,全新全能地认知世界和自我。
这并非数学物理和哲学可以办得到的事情。
物理教授说道:你说的还是虚,因为无法实际证明,你说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东西,虚无缥缈,我只相信物理学能够用科学实验证明的事情。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无论哲学家还是佛学家,都无法改变世界,你只能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又有什么用,你一个人无非是沧海一粟中的微尘,对于时代,有何意义?
你看看特斯拉,发明交流电,你看看瓦特,搞出了蒸汽机,你看看乔布斯,弄出来苹果,你看看马斯克,搞出了星链,再看近的,你看看我们华为,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你看看这个世界的发展,哪一样是因为佛法或哲学的发达而促成的。
哲学教授说道:注意,没有哲学,西方人可能到现在还在种土豆。
佛学居士说:注意,不管你多么能耐,你不能解脱自己,活在痛苦里,始终都是一个灾难。
数学教授说:注意,你们说的太复杂了,一切都是公式,可以用公式解决的问题,绝不浪费口舌,一个公式解决不了,那就用两个公式,中有一个公式可以解决。每一个难题都有破解的公式。
他们又互相争吵了一阵,发现只有我还没有做声,为了知道我的立场。他们把目光一起投向了我。问道:老段,你别打马虎眼,想用泡茶躲过这场辩论啊,你想得美。你发言,我们洗耳恭听。
我喝了一口茶定了定惊,说:我只是在想,现在下午六点半了,咱大家伙还没有吃晚饭,我的肠胃君已经在求救了。我不知道世界的尽头是什么,但我知道我低血糖的尽头是什么!我只想问:今晚,谁请客?在哪吃?
三人一听这个,数学教授说:啊,说着说着就这么晚了啊,我还有个教案要写,我先走一步,你们继续。
物理教授说:我差点忘了今天约了个女研究生吃饭,不方便。你们继续。
哲学教授说:今晚,谁请客,在哪吃,这个问题实在尖锐,它并不简单,这涉及到生命饮食的哲学意义。
培根说过,我为生存,为服务于人而食,有时也为快乐而食,但并不为享受才进食。他说的好,我其实已对吃饭产生厌倦的情绪,我要理清楚这个情绪背后的逻辑,你们继续。
学佛居士则闭眼说道:巧了,我修过午不食,阿弥陀佛。
我说:搞半天你们不是奔着吃饭来的啊,那怎么不早说啊,唉,算了,我请客吧。
四人一听,立马起身赞同,均要前往。
我说:这就对了嘛,宇宙真理是要争论清楚,但是饭还是要吃的。走,楼下张靓麻辣烫,自选自助高端食材还送汽水,走起。
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
关于“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我现在暂时只能理解到第一部分。
其实这句话的第一部分只要是读过高中的同学都是应该能理解的,那个时候的物理老师经常强调的就是,数学和物理是相辅相成的,只要你的数学学的好,那么物理成绩也不会太差;并且在我大学进入数学专业之后,学习物理时老师也经常提到,因为你们学的是数学专业,所以物理上的很多知识点以及计算等等你们都应该可以当我的老师了,所以我就不详细讲了。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物理和数学确实不能分割,物理学到极致就是数学。
但后面两部分我认为确实比较难以理解,但相对来说第二部分可能还稍微好一点,因为数学上的很多证明都是逻辑关系,而逻辑与哲学有联系,所以说数学的尽头是哲学未必有错;但最后一部分却是无从考证,虽然从牛顿爱因斯坦的个人事迹表明,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但真实性到底如何,却是没人能够证实得了的。
因此这句话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确实可以证明,但后面两部分的说法正确与否,确是有待商榷了。你认为呢?
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
物理是探索规律的,数学是描述规律的,在原始社会人们以人类掌握的知识无法解释某些现象时,神、宗教就产生了,这是上中学就应该掌握的正确历史观呀,还需要赘述吗?再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讨论了唯心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别,有这样的哲学系统支持,所以马恩才信仰共产主义,而且已经形成社会普遍认知了呀,有什么可不名就理的。牛顿、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但不见得科学家是无神论者,是哲学家,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们也一样信仰宗教,只是高阶而已,不会像古人那样因为日食而惊恐,当他们解释不了规律时,他们就用逻辑反推认为规律的出现是刻意的安排,如果真有刻意的安排,那不正说明还有更深奥的文明吗?伟人的《矛盾论》都应该好好看看!
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
(首)首先要说的,无论物理、数学,还是哲学,都是没有尽头的,这是人类认识能力的相对性所决定,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化,但是永远达不到对客观世界的全部的、根本的、绝对的的认识。而神学一开始就把人类的认识定在了极点,即把人类认识到的和还没有认识到的,都归于了神。
物理学的发展,也正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不是绝对的,同时认识的工具也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比如大型对撞机的发展),所以它的发展趋势是由实验物理到理论物理的,而理论物理更需要数学工具与人类的更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这个更高层次的抽象思维就是哲学,更具体地说就是科学的哲学。但是,无论是数学工具,还是哲学思想,都是认识、研究的方法,是物理学的工具。至于神学,在物理学产生之前它早就存在了,从根本上说,正是由于神学对于世界各种现象的简单归属,并不能指导人类去更好地对待大自然,更好地生活,才促成了如同物理学等科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科学与神学是人类认识论、认识史上二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种能够指导人类实践活动,一种只能满足精神安慰,正如人们喝到了清甜的泉水后,还会用“望梅止渴”的老方法吗?若还用不是太愚蠢吗!所以把物理学最终归属于神学的说法正是这种愚蠢的观点。
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
我来说两句吧,这个可以说是网络当红语录之一了,凡是遇到超越自己理解范围的看法或者观点,同学们都会使用这句话,看起逼格很高,其实土得掉渣。
这句话初看概念一大堆,还有层级逻辑递进联系,甚是有意义。其实根本连概念都理不清楚,把这些认知论出现的时间和因果都搞错了。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主要存在三种认知论,它们在各自的体系内自洽,完整的解释着世界。并没有上下、高低、强弱之分。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宗教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哲学
F=ma-科学
宗教、哲学、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人类认知宇宙万物的钥匙。互相各自自洽,谁喜欢哪种就用哪种。只是别搞混淆就成,前一句说耶稣,后一句就别整相对论,那就是逻辑体系混乱,说出来的话,等于神棍了。
而这三者,以哲学出现时间最早。以哲学思辩为基础,才形成严密体系的宗教。而在数学得到发展后,和哲学融合,诞生了科学。所以根本不存在,谁是谁尽头。但是它们都可以归根于哲学,哲学是人类认知论的起源。
学过逻辑思维的同学,应该可以理解我的观点。三种观点我都接触和学习过,我个人偏向于科学认知论。
我是猫先生,一家之言,感谢阅读。
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很常见,被许多人用来产生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这是它的主要作用),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首先,神学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是大多数科学家的共识。
1. 物理和数学的关系
物理和数学,它们有个本质性的区别:物理是经验性的真理体系,可以被实验推翻;数学是先验的真理体系,不可能被实验推翻。数学最明显的本质,就是它是一种先验的真理体系,不是经验科学。
从传统上讲,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自希腊时代就难以分割开。牛顿和他的同时代的人从不将数学和物理学进行明显的区分,他们称自己为自然哲学家,对数学、物理学和哲学世界都充满了兴趣。
在18世纪到19世纪,数学和物理学之间有着大量的交流,高斯、黎曼和庞加莱都认为,物理是新数学的重要源泉,而数学则是物理学的语言。
但在庞加莱和爱因斯坦之后,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急转弯”。在过去的七八十年间,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之间很少出现真正的沟通,即使有也非常非常少见。
数学家忙于研究N维空间的拓扑结构,开发新的学科,如代数拓扑学。物理学的现状表明,物理学愈发展就愈数学化,数学成为物理学收敛的中心,物质世界的影子。物理学理论的应用要借助数学工具,数学实际上是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同具体的工程应用联系起来的桥梁。
2. 数学的尽头是哲学
数学之于哲学,看似风牛马不相及,数学的逻辑与概念,为人类提供了通往终极奥义的方法。华罗庚说,“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或许这就是数学的意义,提出问题胜过解决问题,具备数学的思维,比拥有数学的结论更重要。
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笛卡尔、高斯、牛顿,………。他们都是震古烁今的大数学家,同时,他们也是大名鼎鼎的大哲学家!—— 数学的终极是哲学!
3.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宗教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科学。霍金特别强调:“哲学是不是靠谱,也需要科学实践来验证。”科学是获得可靠知识的最佳手段,哲学可以用来过嘴瘾,宗教可以用来骗钱。所谓科学的尽头是宗教,是传教者的骗术;所谓科学的尽头是哲学,是不懂哲学的人的臆语。有的大科学家爱谈哲学,是为了过嘴瘾,不必当真。其实,宗教的尽头是灭亡,哲学的尽头是科学化,变得靠谱一些,科学没有尽头,永远是青春期。
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知识的结构:两个同心圆,内圈内部表示科学,两圈之间表示哲学,外圈之外表示未知领域,这两个圈有些模糊,而且不断向外扩大。不断有些哲学问题上升为科学问题,而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又不断产生新的科学和哲学问题。
但我们可以听一下另一种声音,爱因斯坦与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在他们晚年时,都转向对“神”的探索?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在中国文化史上,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他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这导致占卜的流行,且有了陪葬的观念。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中,人死后为“归”,意为回归;有“天神、地袛、人归”的说法。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是世人敬仰的大师。爱因斯坦思维敏捷深邃,思路广泛无所不及,他曾研究过《大藏经》、《易经》等,在他的日记里曾三次提到《易经》,他知道科学是有局限的,并写道:“如果有一个能够应对现代科学需求,并能和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学。”
这种哲学思想,与庄子在《齐物论》中论述的核心思想颇有相似。庄子有所谓“齐万物”之说,就是世间的万事万物没有差别;“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如果从静止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以宇宙时间的尺度来衡量,就不足为奇了,沧海与桑田多次变换,天与地从前曾是混沌未开,又有何高下与尊卑?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尤其最后一句很有争议性,同时也说明智慧生命最大的魅力在于学习、认知和成长;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