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老天师什么实力?

山村神秘老道士和我聊张天师的秘密。说的神乎其神,我不置可否。

有一年我到一个山村游玩,那里有一个小道观,这个道观叫做天真观。

很小,很旧,我走进去里面,雕梁画壁褪色了,香火也一般,殿里供奉着张天师,就是道教的张道陵天师。

当时我就拜了拜,拜完了张天师后,我转过去侧殿,看到一位老道士在打瞌睡。

桌上放着一本《道德经》。我一看有点意思。正好老道长听到我来了,惊动了他,就起来问我:拜太岁不,8元钱。

我说:无量天尊,老道长,你这桌子上的《道德经》看还是不看的?

他说:怎么不看,难道摆看啊哈哈。

我说:你们道士,不是只看看符箓经书,看不懂道德经吧。

他笑着说:你刚才是不是拜过张天师。

我说:是的,我自然要拜拜他老人家。

他说:张天师就是看道德经入道的,张天师年轻时喜爱阅读河图、洛书、谶纬、天文、地理一类图书。

他曾经入太学学习,通达《五经》,义好“黄老之学”。

对《道德经》非常推崇,就是因为他老人家的推崇,老子才成了我们道家的鼻祖啊。

所以你说我们道士不看道德经,看不懂道德经,这话没有道理啊。

我问道:还有这样的事啊,我还以为张天师是炼丹的,搞神通的。

他说:张天师是得道天师,丹妙自然也有,不过你说的炼丹,估计是电视剧里那种炼丹。张天师的丹道,是内丹,不是药丹。

汉明帝时,张天师也做过官的,他曾经担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相当于重庆市长,这个官做的还挺大的,后来他一心向道,隐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炼长生之道。

放着大官不做去山里修道,不容易啊。

东汉顺帝时,修道于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撰写《道书》21篇,创立了五斗米道,以《老子五千言》《太平洞极经》为经典,奉老子为教祖并尊称太上老君,

还以鹤鸣山为中心设立了二十四治,各治内部设立有名为“祭酒”的道官用来统治道教信徒。

南朝的道士都尊称他为“正一真人三天法师”。

他曾经被唐玄宗加封为“太师”,唐中和四年( 8811)僖宗加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熙宁年间(1068-1077)神宗加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加封为“真君”,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加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等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加封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你说,张天师是我们道教的祖天师,他老人家推崇《道德经》为最高经典,我们几千年都这样看过来,怎么会看不懂呢?我看不懂,不等于其他人看不懂嘛对不对。

我说:哦,原来如此。原来张天师对《道德经》如此推崇。我还以为你们道家都是搞搞符水炼丹啥的。

他说:一切的道术,也必须有道,才有术,术是否有效果有正行,也都必须符合道。没有对道的领悟,自然不会衍生出这些术啊。

《道德经》本来就是一本可以悟道的书,道家对道的阐述,唯有《道德经》算最为简洁经典的,

张天师正是因为于这本书里领悟了大道的修行方法和真谛,大大促进了他修成大道。

所以他才无限推崇这本书和老子这个人。

很多人认为张天师是为了宗教目的,借老子和《道德经》来撑门面,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对修行的事情不太了解而误会张天师。

张天师是一位博学之人,他年轻时已经熟读和推崇《道德经》,据说他只读了两遍就悟透了,

中年开始修行后更加对道德经大有研究领悟,曾经亲自做注解。《老子道经想尔注》就是张天师所作,可惜这本书已经遗失。

但从张天师的行迹来看,他绝对不是一个只注重法术符咒,而不懂大道的人。

一般看懂悟透《道德经》的大修行人,都是对老子说的道很有证悟的。

葛洪在《神仙传》中所述:“陵初入龙虎山,合丹斗剂,虽未冲举,已成地仙。”可见他那时已经很高境界了。

在《抱朴子》中葛洪是这么说的:“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这是对修行者成仙方式的一种分类,其中最高的天仙飞升是身体和神识全都成仙,

而尸解仙则是人先死了以后再像蝉蜕壳一般成仙。

我们讲地仙,其实并非神仙传说中所说的地仙,而是修行的境界达到了真正可以长生久视的境界,在丹道学来说算完成了炼炁化神。

《仙经》有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虽然可以长生久视,但是地仙却没有神力,只能在名山大川之间游走,还在三界之中,即便这样也是普通修行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当时传说张天师在龙虎山三十余年,炼丹成功后,六十岁的年纪,吃了丹药宛如三十岁,飞奔可以追上战马。

其实这个丹药的事情,在我们道家内部也有分歧,有的人认为他的丹是炼的神丹,有的人认为他肯定不是神丹而是修行的内丹。

内丹不是物理丹药,我们道家有个内丹派,把人身体比作“炉鼎”,把人体内循环运行的经络比作内丹修炼的通道,

在人为的精神意识的严格控制下,利用体内元气的推动力,把人体分泌的精气经过周身循环的修炼,使精、气、神凝为“圣胎”或称“丹药”,这种功法就称为内丹术。

很多道家后人,都确定张天师其实是炼成了内丹。也就是精气神的修炼到了极致的地步。

但是我们相信,张天师这样的行迹和修为,应该不止于内丹的修行层次,他应该是性命双修的大成者,

其实张天师的境界,其实和禅宗二祖的慧可类似。

这二位都是早年读书研究很博学很深邃,中期注重身心两修,后期靠修心为主,

很多方法,道家的表述和佛门的表述不尽相同,故我们也不必非要搞清楚,张天师到了什么境界,什么实力。

我们只知道民间流传他的故事,和有限的记载,都只是记载他用符箓水和咒语帮人治病,这和耶稣的行迹相似,但道行当然不止于此。

其实,我们有时候特别喜欢探究某个人到了什么境界,他开悟没有得道没有,

很是好奇。

我们如果是修行人的话 更加不必对此钻营探索。

一个人的境界,你一接触或看他写的东西尤其是看他做的事,就大概清楚了。

最主要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张天师这样求道崇道的心。

学习他不贪恋仕途富贵权势而去追求生命真理。

我们自己管自己的事,自己到了哪一步才要清晰。而不是整天研究别人到了什么层次。

别人到了什么层次和我无关。我自己要努力,和所有的得道和有修为的智者去学习。

这才是正路。

我听完 对老道长恭敬行礼。掏出钱包给了八元钱。老道长笑而不语,仍旧坐下瞌睡了。

张道陵老天师什么实力?

张道陵祖天师是天仙帝君之职,太上真人,居于四梵天,不死不灭。

要知道张道陵祖天师是什么实力,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统的品级划分,而且需要把民间神话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之类的体系说法屏蔽掉,不然那是各有各的说法。

那根据什么来建立这个品级?当然是道教正统的“仙品”分级制度了。

一、仙品:

“仙品”是指道教中的神仙等级, 按得道深浅、法力大小和职责轻重,神仙等级可以分成三品、五等或九级,三个不同的品级划分。

三品说——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论仙》篇:“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五等说——出自宋代《钟吕传道集》:“吕日: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者,何也?钟日: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其中天仙是无上上乘,神仙属上乘,地仙属中乘,人仙属下乘,鬼仙属下下乘。

九级说——出自唐代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凡此品次,不可差越”。

在道教的典籍中,从东晋到宋代,道教对仙人的品级划分,从三品到九等,再到三成五等,越来越细分,到了今天,我们再把这三种分级再综合一下,共分三个境界,九个级别,五种称呼。

“大成”境:

“举形升虚”,这个境界的仙,居“三十六天”仙境中的四梵天、三清天,跳出三界之外,即使大劫,天地大坏,也不死不灭,“大成”境内又细分三级,由上至下,第一级上仙,第二级次仙,第三级太上真人,道教的先天尊神,如三清、六御、各方天帝、帝君、元君……等等,都属于这一层次,统称“天仙”。

“中成”境:

能“游于名山”,纯阳一体,居“三十六天”仙境中的无色界四天和色界十八天,“中成”境内细分三级,由上至下,第一级飞天真人,第二级灵仙,第三级真人,属于这一境界的仙人就多了,各大真君、司职正神,都在这 一境界,可称“神仙”。

“小成”境:

就是“先死后蜕”的尸解仙,居“三十六天”仙境中的欲界六天,“小成”境内细分三级,由上至下,第一级灵人,第二级飞仙,第三级仙人,属于这一境界的仙就更多了,各种散仙、妖仙都属于这一境界,可称为“地仙”、“人仙”或“鬼仙”。

“中成”和“小城”境界的仙人虽然长寿,但并不能长生,只有四梵天以上的仙人才是长生不死的真仙,仙人修炼每升一重天,可增寿九万岁,直至超脱三界进入四梵天。

二、职称实力比较:

当我们把“仙品”实力等级划分出来后,就可以对应张道陵祖天师的职称进行对位比较。

按照历史记载,公元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张道陵祖天师被朝廷封为“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朝崇祯皇帝也加封祖天师为“六合无穷高明上帝”,所以,祖天师是帝君职称。

“君”这个字是对修仙得道、升登为神者的尊称,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君”就是主宰,所以,张道陵祖天师的道行实力,和一些同为真君帝君的仙神相仿,如四圣真君之一的天蓬真君,即天蓬元帅;同为四圣真君之一的真武真君,即是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十殿真君,即是十殿阎罗;五岳帝君……等等,都有一军之帅,一殿之王,一方主宰的实力。

所以,张道陵祖天师应该属于“大成”境界的,天仙之职,实力道行是太上真人,居于四梵天,不死不灭。

张道陵老天师什么实力?

张天师的故事很多,始祖张天师在道教的地位仅次于太上老君,也是古来的诸天帝君之一。战力方面,遇鬼无敌,遇上稍狠的妖魔就有点废了。

张天师又号【大圣降魔护道天尊】,专司演法、治鬼,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叫《张天师传奇》,不过那部电视剧对张天师的描述很一般。

按照民间传说,以战斗力论,张天师在某方面是绝对无敌的。

按道教《太上正一咒鬼经》里所描述,至少跟“鬼”沾关系的魔物,遇到张天师是无解的,只要是鬼类,当然也包括僵尸,不论多厉害,都斗不过张天师。

而对付其他妖魔,则要再参考民间故事。

《喻世名言》里有一篇故事叫《旌阳宫铁树镇妖》。

故事里,许旌阳战孽龙,由于孽龙有法宝如意杵,故事里的观音大士曾言,【我若不去收了他如意杵宝贝,许逊纵有法力,无如之何。】

但是许旌阳自己又说,【此孽杀之甚易,擒之最难】,可见他倒也不是宰不了孽龙,只是要活擒孽龙就比较费劲了。而且,他说的杀之甚易,看起来也不像是秒杀。

许旌阳也是四大天师之一,虽然按照一般排法名列四大天师之末,但是四大天师之间的武力水平并不会相差太大。许旌阳难擒孽龙,张道陵也未必好得到哪去。

可是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蛟龙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魔头。很多神话人物别说对付蛟龙,就算对付真龙也不吃力。

以此而论,张天师对付与鬼有关的妖魔无敌,这是肯定的;但是对付除此以外的妖魔,估计战斗力顶多算二流。

张道陵老天师什么实力?

斩妖缚邪,杀鬼万千。

用用道教之中净天地咒的一句话来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仕途之始

张道陵为张良第八世孙,其母怀他时做了神人送蘅芜香草的异梦,出生时室内充满了奇异的香气,一个多月都没有散去,整个屋子都是黄云紫气萦绕其间。而张道陵的长相也甚是奇特,身长九尺二寸,宽额头,三角眼,高鼻方脸,还有一把美眉。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熟读《道德经》,《四书》《五经》更是不再话下,汉平帝永平二年,他26岁时被任命为巴郡江州令,不久便弃官修道而去。

弃官修道

张道陵与弟子王长一同前往云锦山(经江西省龙虎山隐居) ,炼龙虎大丹,三年丹成,当时的张道陵年龄60,吃了丹药容颜犹如三十几岁,走时能追得上飞奔的马。他还得到了很多秘书秘闻,可以召唤山林中的精灵。

根据流传的传说,张道陵的师傅就是大名鼎鼎的太上老君,而作为亲传弟子,张道陵所学法术当然很强大,加上天资聪颖、刻苦努力,尽得老君真传。

当时有六大妖魔及八种鬼怪危害人间,张道陵前往降服,轻而易举斩杀妖魔鬼怪,可见其实力强大。

张道陵为何选择龙虎山?
  1. 龙虎山在当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很少有人出入环境清幽,适合在里面修行。张道陵厌倦了朝廷的世俗事,一心想着修炼成仙,这种地方非常适合他。

  2. 龙虎山周围有一条泸溪河环绕,像一条玉带也像一条青龙,不仅风景优美,对风水学非常懂的张道陵一定看出了这是块风水宝地。

  3. 传说中,仙鹤也来给张道陵引路把他引到了龙虎山。
张天师不是无敌的

许旌阳(晋朝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也是四大天师之一,虽然按照一般排法名列四大天师之末,但是四大天师之间的武力水平并不会相差太大。许旌阳难擒孽龙,张道陵也未必好得到哪去。

可是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蛟龙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魔头。很多神话人物别说对付蛟龙,就算对付真龙也不吃力。

所以张天师对付与鬼有关的妖魔无敌,这是肯定的;但是对付除此之后的妖魔,就不得而知了。

张天师对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

张道陵对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可比摩西之于犹太教,惠能法师之于佛教,总的来说在张天师之前道教还停留在老子的道家学派的基础上,自张道陵开始才能称之为“教派”。

据民间传说张道陵活到123岁,随后羽化登仙成为四大天师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西游记中出场,位列在太上老君麾下,一个凡人修仙能有如此成就自然是非常少见的,在道教中的地位,张道陵可能也就仅次于三清等几人。

张道陵老天师什么实力?

张道陵被认为是道教真正的创始人,他原名张陵,字辅汉,据载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东汉末年张道陵创办了一个名叫“天师道”(又叫正一道)的宗教组织,民间把他的教派俗称为“五斗米道”因为每个信徒入教之时都要交纳五斗米,五斗米道正是今天的道教。

由于道教对张道陵非常尊崇,关于他也就有许多神话。传说其母梦见一个神人从北斗魁星中下降,高丈余,身着绣衣,交给她一束蘅薇香气,醒来后衣服上房间里充满了香气,经月不散,感而有娠,于东汉建武10年正月15在吴郡(今浙江)天目山生下张道陵。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记载,彼时“黄云覆日,紫气盈庭,室中光气如日月”,当初梦中受孕时的那种香气再次出现,10天才消散。天目山狮子岩西有一处名为“张公舍”的向内凹陷的岩石平台,据说正是张道陵诞生之所。

张道陵原本是个儒生,汉平帝永平二年他26岁时被任命为巴郡江州令,不久便弃官修道而去。后来与弟子王长一同前往云锦山(经江西省龙虎山隐居),炼龙虎大丹,三年丹成,当时的张道陵年龄60,吃了丹药容颜犹如三十几岁,行走时能追得上飞奔的马。他还得到了许多秘书秘闻,可以召唤山林中的精灵。他寻访仙人,在嵩山崖岭石穴内得到了来自仙界的使者指引,找到了“黄帝九鼎太清丹经”。经过进一步的修炼,张道陵有了分身散人,通神变化的本领,可以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令人惊叹莫测……

张天师到底有多厉害?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张道陵的授业恩师就是太上老君,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道经记载,汉顺帝汉元年142年正月15午夜时分,太上老君降临鹤鸣山东南,向张道陵传授了“正一盟威秘录”以及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雌雄双剑等法术和法器,令她驱走在蜀地散布瘟疫的六天鬼王和八部鬼帅。从此张道陵在四川治病传道,信徒日增,他不但治病,也治理各处危害人间的阴灵邪鬼。张天师除了打败过六天鬼王和八部鬼帅,还有就是消灭了十二女妖和毒龙,张道陵来到阳山,就有12个妖艳的女子迎面而来,自称是土地阴灵,并且告知张道陵:“前面有个水潭,里面有条毒龙”。张道陵做法,招毒龙出水,但没有效果,便写下了一张符化为金翅凤,在水潭上盘旋,毒龙惊慌逃出水潭,水潭立即干涸,露出了一眼咸泉。那12个女子见张道陵赶走了毒龙,一人捧了一只玉环来到张道陵面前,请求侍奉左右。张道陵心知这些女子都是害人的妖孽,便把十二玉环合为一只,扔进井里,对他们说:“谁能将玉环从井里捞出来我就收下谁”。女子们纷纷解衣入井,张道陵把井口一封,写下了符咒,立了盟誓说:“令作井神,勿得复出,免为生人之患”。后来他将12女子脱下的衣服藏在了高山石室之中,命土地神守护,杜绝12女子取回神衣复出危害的后患。他又教当地人以咸泉之水煮盐得利,无需再猎杀山中的生灵。此地因而以张道陵的名字命名叫做“陵州”。另外蜀地的盐池旁边都会建一所清河郡地方神“清河府君”祠,这也是为了纪念张道陵……

永寿二年(156年)9月9日,因张道陵斩杀妖魔鬼怪有功,张道陵在四川赤城渠亭山迎来了太上老君的使者,他与夫人雍氏登上一辆黑龙牵引的紫色仙车,在仙吏和玉女的簇拥下,与云台峰白日飞升,是年张道陵123岁。

张道陵老天师什么实力?

张道陵作为第一代天师,被世人传颂两千年,实力肯定是很强的。很多人都以为道教是老子所创,其实不然,道教真正的创始人正是这位张道陵张天师。

他于东汉末年,根据老子提倡的教义创立了“五斗米道”,也就是“天师道”,所以被世人尊称为天师,而他创建道教的地方就是龙虎山。动漫《一人之下》里面的老天师张之维原型应该就是张道陵的后世子孙。因为天师果味在龙虎山是世袭的。

根据后世传说,张道陵不但可以炼丹符箓之法消灾祛病,而且手中一把天师剑更是斩尽世间妖魔鬼物。

相传,汉顺帝年间,太上老君显化,授予张道陵诸多符箓与雌雄剑,让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张道陵蒙老君点化,修为一日千里,挥手间呼风唤雨,召唤诸多神兵先将,将六大魔王的鬼兵斩杀殆尽,更是挥笔移山,将六魔王永世镇压。

后来,张道陵更是被玉帝亲封为四大天师之一,位享天宫,永世受人供奉。

由此可见,张道陵的实力起码应该也得和西游里面的八戒一个级别,甚至是孙悟空这个级别,人家的这些小妖小怪估计听到名头都要打哆嗦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