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今天人们常在用,三十岁时能完全独立,四十岁时不再对人生迷惑。 五十知天命的“天命”就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也是电视剧《天道》里提到的“道”。 “道”是自然法则,是宇宙间的绝对真理,是客观规律。 “道”,需要经过长期对人生体验、人生哲理和智慧的感悟的 只有悟透“道”的人,才知道怎样去顺应它,把握它,取得某一领域的成功。 在自媒体以“爆料天王”著称的邱毅,擅以评论台湾政局和国际形势而闻名两岸。 他深谙听众对台湾郑政局的好奇、关注,并掌握自媒体运营规律,所以他在自媒体取得极大成功。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经历了儒释道三家的学习,后在龙场“悟道”,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并在他的人生中得到检验。 一介文人,他带领军队,打败叛乱的宁王,不废一兵一卒,剿灭江西为患十年的土匪。 所以《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了它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个规律,即“天命”。

一个神秘保安大叔,居然给我讲儒家课,妄言孔子知天命是悟道,简直胡说八道被我骂了一顿。

有一次我去一家文化单位办事,办完事我出门的时候,路过保安亭,那个保安大叔,正在看书看得入迷,我进去了他都不知道。我一看那本书,原来是在看《论语》,我很惊讶,我说:大哥,你还懂论语啊。

他看了我一眼笑着说:怎么,当保安的就不能懂论语啊。

我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这东西我也看不懂,很多有学问的都看不懂,你要是懂,就厉害了。

他说:你说的这话啊,都是偏见。我不是有意见啊,你这种人啊,看人很有问题。

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年轻不懂事,您贵庚了。

他说:今年是五十二。

我想试试他懂不懂论语,就问:啊,那是知天命的年纪啊。您说说,什么是五十知天命?

他说:知天命啊,说不得。

我说:为啥说不得呢?

他说:知天命三个字说完了,还说啥。知了就无法说。说了就是不知道。

我说:你少来这一套,天下没有什么说不得的道,孔子不也是这样说了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而立就是三十岁时能完全独立,四十不惑就是四十岁时不再对人生迷惑。

你现在告诉我五十知天命是怎么一回事。

他见我逼得紧。于是只好给我泡上一壶茶,请我坐下,说道:

三十而立不是说三十完全独立,很多人三十根本独立不了,

即使在古代也不一定都三十而独立,三十而立是说啊,三十左右的年纪,基本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生命观都树立正确。这个立是说的立志立心,不是说立业。

三十左右你不立心,确实有点迟了。当然,三十左右立心立志,都不一定立得正确,但是你还是得立,因为三十,你就得理智了,你不能莽撞了,不能瞎胡闹了,不能放任自我放飞心灵了。

所以说三十而立,在孔子提出这句话里头,是一个提醒,一个引导,古代三十岁已经很成熟了,三十还不活得理智点明白点,搞清楚自己这辈子要怎么弄下去,就很迟了。

但是他提出这个年龄段,是个大概,人各不同,有的人可能到五十还没有立呢。

立的反义词是什么,就是垮、就是稀里糊涂的状态。你不立起来,就会一直浑浑噩噩。

立了之后呢,就好好的干,学习、修行、该干一番事业就去干一番事业,立而后行,行的方向基本不会太错。

不立而行,是糊涂行,走盲道。

再上去是不惑,不惑好理解,不疑惑不迷惑了,为什么不迷惑了,因为明白了,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初步悟道,知见上明白了,当然还未能算是功夫上实证了。

但是知见上大概明白了也很不错了,孔子意思自己差不多那个时候的状态就是这样。

不惑是非常难的,人在世界上要受到很多的信息影响和左右,从懂事识字开始,社会就会往你的大脑里灌输各式各样的知识和观念,告诉你人生是这样的那样的,你要这样活那样活。

你自己长大了,不用别人灌输,自己还会主动去找各类观念来加载。恨不得配上加特林、雷明顿、和AK47,都配齐了不可。知识和观念,越多越好,人人都希望自己懂得更多。一说话能够旁征博引学贯中西。

可是这也无益于知见的正确,真正知见正确,是对生命和世界有了正确的简洁的理解。

一个人不惑之前,对很多事都迷惑不得其解,为何无常灾祸会发生,为何我付出那么多结果却那么惨,为何我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偏要来,为何人家要这么做,这么想,为何世界会变成这样那样。

但是等他修行到了不惑的地步了,就明白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的运演是如何的因果因由,他就搞清楚了祸福心物阴阳都是一体的宗旨,他也明白了一个人为什么生于世间,自己要走向何处。

不惑,是因为人有了连绵不绝的观照之心

孔子的修为,也一定经过观照,不过他不叫观照,他叫做内省。

内省,其实就是观照,又叫内观,内省不是一般认为的什么事都批判自己,每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那不是内省,那是自我批评。内省外国人叫做Introspection ,在心理学中,它是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内省法又称自我观察法。

其实在孔子那时候,就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孔子也就是通过这一方法成圣贤的。内省,是达到不惑的途径,内省不是主观批判,而是客观觉察。

《论语》里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个就是自我检查,一天三次自我检查,不是客观内省。这是曾子自己学习进步完善心性的方法,而孔子的内省,则是客观不带干涉的。

因为内省,所以明明白白,再也没有不明白的了,凡事能够举一反三了,一通百通了,好像任督二脉通了,一通百通。

道理的核心明白了,其他事都明白了。又叫做触类旁通,所以古人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不是说秀才瞎猜,是说真正有学问有修为不惑境界的读书人,坐在家里,也知道天下的事情的根本、缘由、因果。并非说他有透视眼,看到所有的事情。

而是他通达了,无疑惑,不惑了。

而这个五十知天命啊,

一般的翻译和认知,五花八门。有人说,五十知天命,半辈子都过去了,现实摆在眼前,很多东西求而不得,认命算了,所以天命就是听天由命。

还有人说: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这些说法确实很尴尬。还有些靠谱点,说“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这个说法倒是有道理的。

我问:那五十知天命到底是说什么意思呢?

他说:知天命,就是开悟了,觉醒了。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彻底觉醒了。所以提出这几个字,知天命。

什么是天命,老子的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天命就是万物复归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那个清静的根本,天命就是大道根本。所以五十知天命,就是孔子已经知常而明了,明白了彻底。

用的方法是内省,在老子这叫做“观复”。在佛家叫观照。

知天命了,就是认知和实证到了天地万物的根本,也就是生命的根本,知道了万法皆空,禅宗的话就叫做开悟。

所以孔子悟后起修,到六十左右才耳顺,耳顺就是随顺了,习气除的差不多了。这个六十,其实说的是至少要十几年时间,才能保任有点样子,否则时间太短,行不通。

什么是随顺耳顺呢,听见任何东西,都不起分别了,同一个道理,看见任何东西,也不起妄念分别了。这就是老子说的: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也就是六根的作用,再也不引发妄识波动了。

再也不对境起心了,保护地很好了。到七十才真正到了大自在的境界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子把这个状态叫作无为而无不为。

儒释道,搞到最后都是一个事情,但是我们看这个,就明白,修行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要长久的时间和付出。不容易啊。

我说:你一个保安,怎么胡说八道,孔子是儒家的圣贤,怎么又扯到佛道修行了。你啊,别让学者们看到笑掉大牙骂你神经,还好你不是专家,要不然你这样乱说,真的会被开除的。

他笑着说:好的,好的,是你要我解释,我这也是个人的说法,你不要当真。该干嘛干嘛去。

我一气之下离开保安亭,他依然笑盈盈地拿着那本《论语》看了起来。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天命,倘若不假思索,我们很可能认为就是天的命令。

但是天能够发布命令吗?咱们讨论讨论。

一,我们通常说“老天爷”,既然老天可以称“爷”,那应当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可是我这几十年从未听到这位“爷”说过一句话、放过一个屁!据此我断定,这是一位早已死翘翘的“爷”。所以我们千万别指望这位死过气的“爷”能够发布命令、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什么什么滴。

二,既然老天爷早已死翘翘,那么他还能发布命令吗?当然不能。可是他又何以自“命”不凡呢?他的“命”还存在吗?究竟何为“天命”呢?

三,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特地在梦里请教了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说,“谬也,谬也,天者非天也,者非命也。”当时我没听懂,一头雾水,但是再想请教,他老人家已飘然而去。我一急,梦醒,暗忖,恍然大悟:

原来他老人家所说的天,并非我们惯常所见的天,而是说宇宙自然;并且他老人家所说的命,也绝非指发布命令,而是指生命至理、自然规律。

据此我又断定,老天爷不过是骗人的假道学,只有孔老夫子的话才是真理论。

但是孔老夫子为何又说“五十知天命”呢?

很简单。10岁小孩子啥也不懂,20岁年轻人都在忙着谈情说爱,30岁、40岁中年人虽然“不惑”,但养儿育女家庭负担重,没有闲工夫,只有50岁老年人(古时候50岁的人多已老而清闲)比较闲逸,开始总结人生,思考自然,参悟“天命”。

所以孔老夫子说,“五十知天命”,意思是说人在50岁之前不懂事,只有活到50岁才懂事。

其实朋友们,时至今日,孔老夫子的话也不可全信。以我而言,虽70有余仍不知“天命”为何物,莫非我老人家几十年都被屎尿憋成了糊涂虫吗?

笑话,笑话!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__悟__

人的一生,无非就四个字:拼、悟、空、净。人活到50岁,就应该悟透人生。

一个人,如果已活到50岁还不知道自己的“天命”如何,那你就得好好自省,回想自己五十年走过的每一段路,是一帆风顺,还是一路坎坷,是积德行善,还是作恶多端,这就是你的“天命”因果。所以,50岁以后,你要走什么样的路,不因命运安排,自已要坦然面对,走好自已该走好的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积德行善,福荫后人。

命运由天定,其实不然,而在于一念之间,多行善事,必然改变运程。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五十知天命,出于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五十而知天命“解泽: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天命不可违,50岁知天命,就是已经定型的意思,知道就是这个样子了。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通俗点讲就是“凡存在即合理”,50岁经历的事情多了,见怪不怪了,能够安之若命、顺其自然、凡事不再强求了。

50岁修炼地心胸豁达了,面对不同见解,也能兼听则明了。

50岁不再指责挑剔了,明白凡事存在自有其道理。

50岁知道要善待自己了,不入心者皆学会了剔除。

50岁不再与人争高下了,知道争的结果是赢了结局,输了感情。

50岁看淡得失了,知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再与命争了。

50岁所能看到的风景,必定与20岁、30岁、40岁不同。5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恰恰符合中国人的中庸观念,人生顺遂琐事看开。

50岁是未来岁月中最年轻的时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