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后归于何处,为何没有封自己?

收纸皮的大爷和我讲姜子牙不封神的真实原因,让我恍然大悟。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封神演义》,每天抱着看地入迷。

后来长大了,对一个问题一直不是很清楚,那就是姜子牙为何没有封自己为神?

他不是整个封神演义里功劳最大的吗?就连他的老婆一介凡人都封了个神,他为何就没有资格?

后来我和我家附近的一个捡纸皮的大爷聊天,看到他也在看一本旧书《封神演义》。

我就拿这个问题问他。

他说:姜子牙在昆仑山修道四十年,元始天尊说他是“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

意思就是说姜子牙就没有成仙为圣的命,南极仙翁也劝姜子牙说天数已定,不认命不行。

所以姜子牙实际上就是一个命中注定的三教封神大业的执行者

但是我们抛开书本看这个事情,可以悟出一个道理。

到底是被封神了好,还是在人间好?

大部分人对神的看法非常高,认为我们人间比他们绝对是差很多。可是这是一个误解。成了神,不代表这个人就是得道了。

成神的,没有什么阻碍,一切都是顺缘,顺缘,是修行路上最低级的低配。

一个人没有了顺缘,起不了道心。

比如人世间的大富大贵的人,其实和神差不多,这样的人就很难起要修行的心,因为他已经诸事无求,一切如意,没有更高的追求,沦陷在物质享受当中了。

反而是生活不如意,常常遇到违逆之缘的人,在痛苦和折磨里,起心要修行。这些违缘,都成了他修道的助缘。

人间,才是真正最好的修行场。姜子牙非常明白这一点。封个小神,有何用处,最后搞不好还是堕落。

用佛家的话讲,即使是天人境界,天福享尽,也要下生凡间受苦。

欲不重不生娑婆,既然在此,就在此好好修便是。姜子牙随缘就势,对封神并无贪求。

元始天尊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给他留下这个好归宿,随他自然造化。

第一是他的宿命如此,业因如此。第二是助他修道,给他开小灶。

将来姜子牙如果能修成正果,便是留在人间之功。

还有一个原因,是姜子牙本有享受人间荣华富贵的福分。

这也是元始天尊告诉他的,意思是你注定了有这个福分,要享受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要封爵受勋,建功立业,被后世永记。

这个福德可不简单啊。尤其是被后世记得,这流芳百世的福德,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长存。

非一般的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为啥要留他在人间,享受福德呢?因为元始天尊说他“命缘浅薄”,这个说法很忽悠,背后的意思,是反的。

没有深厚的命缘,不会派他下去搞这件事。要知道凶险极多,要在伐纣王的战斗中死七次啊。

这不是浅薄之命缘的人可以挨得过的。

历史上记载真正的姜子牙,活了一百三十九岁,儿子是齐国之王。女儿嫁给了周武王,外孙是周成王。这种功业,当然不是命缘浅薄,而是丰厚之命。

另外还有个原因呢,是姜子牙契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大原因。

老子《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元始天尊选人的时候,唯有姜子牙是符合这一大道之德的。姜子牙是个啥人,卖面粉多少钱都不知道,他问顾客,你觉得该多少就给多少。

这人对功名利禄,对封神,都没有什么兴趣。他只对修道有兴趣。元始天尊看他闷在山里面根本没有办法修成功,只能借这个机会,让他去世间磨砺。

姜子牙在人世间磨砺,非常齐全,他首先就是经历了夫妻的婚姻磨砺,老婆对他那是一个嫌弃啊,

又是骂又是打,要是一般人,早就受不了,他没事,缘没尽,他就耐心忍着,不当回事。

最后还要给老婆封个神。一个修行人,不在婚姻这样的事情上过关,其他关,也难过。这是人间第一关。

姜子牙过的还不错。到了后面,那就是生死磨砺,名利考验。这都是极其大的考验,一上来就来猛的。没有道心,估计撑不过第十集。

姜子牙处理的很好,建功不居功,做事但凭良心,遵循天道。没有辜负元始天尊的寄托。

你不要以为姜子牙很轻松啊,一般人给个小官他做,已经耀武扬威颐指气使,甚至还不是做官,只是认识做官的人,已经趾高气扬了。

这样的人多得是,更别提自己亲自在名利场中混。早已迷失了。姜子牙绝不迷失,做什么官他都等闲视之。

周武王喊他相父啊,位极人臣啊。手上掌握的是大周兵马,指挥的是三山五岳的高人,

对抗的是劫教众仙和纣王的大军,干的事业惊天动地,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居功至伟。

处处谦虚谨慎,对人和蔼可亲,这趟修行之路,极其难得。

你看他的助手和对手,这个秘密就在此啊,凡是封神之人,都是姜子牙的助缘。

不管好的坏的,要杀他的要反对他的帮助他的,都是他修道的助缘。

这才是封神的秘密,把这些助缘都供养起来,封神起来。尊敬起来,懂不?

我说:我从未听过这个说法。

他说:这个秘密很少人说,你看多几次封神演义,真正自己也去修行就懂了。

反对你的违缘,帮助你的顺缘,对你来说,都是助缘,都是好的,都值得供起来。

你有没有这个胸怀?你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知见,修道才有希望,否则你就会陷进是非黑白,你对我好他对我坏的分别中无法出离。

姜子牙封神,是给自己的修行封神,封的不是别人的神,其实是自己的神。

所以他最后要把打神鞭还给元始天尊,天尊说:姜尚,人间沧桑任重而道远,打神鞭还留在你手中,你虽没有神位可封却可管辖诸神,只要有你姜尚在就百无禁忌了。

你看,元始天尊已经把答案告诉他了,你虽名义上没有封神,但是你是众神之上管辖诸神。这是啥意思,这就是说,老姜修成功了。

反过来说,你要是一心向道,诚心修道,满天神佛都是你的助缘啊。或者说,你的所有际遇,所遇之人,都是你的神佛啊!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后归于何处,为何没有封自己?

因为封神榜上没有姜子牙的名字。

要知道封神榜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一共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职,签发出来就已经内定好了应劫的人。给姜子牙配套的打神鞭就专打封神榜里人物。是以正神之职中并无姜子牙的职位,姜子牙死了也进不了封神榜。

我记得最后纣王手下俩奸臣飞廉、恶来在姜子牙封完全部正神后,被他特意拎出来杀了然后也封神了。不过没有进封神榜,姜子牙说他们是恶煞,可见不是啥好玩意儿。肯定在正神之外,可见姜子牙即使能不通过封神榜封神,封出来也不是啥正经神位。

封神榜里还有些特例,比如三霄娘娘。琼霄被爆头,碧宵被化成血水,这二位是死而封神的。云霄是被老子拿乾坤图裹了压在了麒麟崖下,似乎并未死。可三位最后是一起被封神的。此外最后李靖一家父子四人、杨戬、雷震子、韦护这七位是肉身成圣了的,想来要比死了封神的那些高出一筹。

而姜子牙早在被元始天尊派遣下山之时,就被下了定论的。

姜子牙在昆仑山修道四十年,元始天尊说他是“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意思就是说姜子牙就没有成仙为圣的命,南极仙翁也劝姜子牙说天数已定,不认命不行。所以姜子牙实际上就是三教封神大业的执行者。

不过元始天尊也说了姜子牙“辅佐圣君为相父”,执掌兵权伐纣兴周,不负四十年在昆仑的苦修。是注定享受红尘富贵的。所以演义里姜子牙最后因功勋卓著被封为侯爵,于齐地建国。次子也被封为侯爵于纪地。

历史上姜子牙待遇要更高,他的女儿就是周武王的王后,外孙就是周成王。其封爵应该是公爵才对,因为他儿子就是齐丁公姜伋。姜子牙受封于齐地后由三儿子镇守治理,自己和大儿子齐丁公姜伋在周朝中央坐镇。后来辅助周公旦再次出战平叛,二次安周。还熬到了周成王去世,受托孤辅佐周康王。最终在镐京去世,享年139岁!(这还说啥,不当神仙也活够本了)

民间习俗向来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说法。想来也对,天庭众神都是姜太公封出来的,他老人家在此自然群邪避易,众神让位。足见姜太公在老百姓心中崇高的地位。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后归于何处,为何没有封自己?

72岁的姜子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师父元始天尊遣下昆仑山成为一个俗人,本想修仙有成,谁知修了40年后还要下山自谋生路,除了这40年来在山上挑水浇松、种桃烧火、煽炉炼丹这般苦修,无做其它。

没有任何技能傍身的姜子牙根本不知自己的命运会走向何处,一股苦恼地心生埋怨:“我上无伯叔兄嫂,下无弟妹子侄,叫我往哪里去?我似失林飞鸟,无一枝可栖。”

元始让姜子牙此时下山并非偶然,而是恰逢其时,商汤气数待尽,周王室当兴,玉虚门下十二弟子犯红尘杀戒,元始代三教封神,昊天上帝又十二仙首称臣,封365位正神,姜子牙命里享将相之福。

这些众多因素归集在一起,必须有一位天选之子代元始下山,让众仙归位,灵魂飞往岐山所造好的封神台,然后行封神大典。

最好的人选就是姜子牙,元始天尊是这样告诉姜子牙下山原因的:“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享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姜子牙只好硬着头皮下山去找一位40年前的结义兄弟宋异人,还好这宋员外现在是混得风生水起,经营着有五十来家酒楼,姜子牙一到府上问明这40年来的情况后,宋异人最先是操办起姜子牙的婚事,为他说了马员外家68岁的黄花闺女马氏,两人成亲后开始寻些营生自谋生计。

营生不好做,大概也是天意,因为姜子牙是带着将相天命来的,只有做不好营生,才配去做官。要不,他就成了和宋异人一样成了商人了,又哪来后来的姜元帅和封神大典呢。

姜子牙先是做了商朝的司天监,因不愿受妲己挑唆帮纣王建鹿台而得罪了纣王,马氏不愿离开生长的朝歌,姜子牙就说马氏是:“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是可,最毒妇人心?”姜子牙这嘴也真是够毒的。

马氏离了婚逃到了西岐渭水河边垂钓,其意不在钓鱼,志在等他命中的贵人——周文王姬昌的到来。

姜子牙说过这样一句话,流传了千年,人们误以为他钓于渭水是愿者鱼儿上钩,其实他的本意是这样的: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我自意不在鱼,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尘翳而腾霄。

周文王因飞熊入梦,认为是上天垂象,又遇姜子牙号飞熊,于是认定他就是那个帮他辅佐周室一统天下的将才。

文王让所有大臣同在殿中斋戒三日后去渭水边迎接姜子牙回朝,拜他为右灵生丞相,后来文王托孤,让姜子牙做了武王的尚父,拜相出征朝歌。

此时的商朝已经在妲己的蛊惑之下人心尽失,忠臣良将也纷纷投靠了西岐。36路军前来讨伐姜子牙的叛逆,其间便有封神榜上既定的365位正神。

一方是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中人,帮姜子牙兴周室;一方是以通天教主门下的截教中人,闻太师为首帮纣王固商朝江山。

这两派实际上都是出自鸿钧老祖所传的三教:阐教、截教、人道(老子),都是同门师兄弟。

其间,还出了一位阐教的申公豹“叛投”了截教,实际上若没有申公豹从中挑唆,姜子牙要尽快收齐封神榜上的这365位正神,恐怕没那么快,这么说申公豹还是有功的。

收齐了365位封神榜正神的灵魂入了封神台后,也是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妲己被斩,周朝建立之时,姜子牙才代元始在岐山宣封神榜之位。

分天龙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

封神榜上的第一位正神之职,便是一直在封神台替姜子牙收各位正神魂魄飞入的“清福神”柏鉴。

在封365位正神的最后一位便是塞了北海之眼的申公豹,封为“分水将军”。

在受封典礼毕,还封了两位“恶神”,飞廉和恶来。

姜子牙回朝让周武王分封有功之臣于列国,赐了姜子牙为姜姓,分封在齐国(山东),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

姜子牙来到封地齐国以后,治国有法,齐国大治。之后周武王去世,姜子牙又辅佐了周成王、周康王两位周朝天子,直到姜子牙139岁,也就是周康王六年在都城镐京去世。

至于姜子牙究竟葬于何处?据史料众说纷纭,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最可靠的说法是这两个墓地:

1、丰镐都城,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2、咸阳。与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寝相邻。

姜子牙逝世以后,其子吕伋继位,称为齐丁公,继续辅佐周康王。

姜子牙在《封神演义》里封了365位正神,为何单单没有封自己?

因为封神榜上的名单其实早就定好了,在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下山的时候,三教就已经在玉虚宫签好了封神榜,并指派了姜子牙是下山的人选,去执行封神典礼,灭纣兴周。

姜子牙是没有资格随意封神的,他只不过是代元始封神,只是一个天庭的“使官”而已,封神榜交给他去宣读,是封神大典的主持人,名单上没有他,那是因为在封神榜名单上的这些正神,都是魂魄归天的人,姜子牙命数还未到时辰,封神榜还要靠他来宣读,周王朝还要靠他来辅佐,又怎么能让他早早地魂魄归天呢?

所以,封神榜上无他之位也就不奇怪了,上天对他另有安排。

虽然元始让姜子牙下山的时候没有明说姜子牙在他寿命活到139岁魂归以后会怎么样,但南极仙翁在送姜子牙下山的时候,他对姜子牙说:“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在后来姜子牙在众仙的帮助下破了通天教主摆好的“万仙阵”以后,元始和老子对姜子牙又说了这句:“候你封过神,重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

这两句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姜子牙逝世后的仙命了,他完成了封神大典,帮周室打下了天下,如今众神归位,各司其职,风调雨顺,百姓安乐,一切都步入正道,姜子牙不负使命,也完成了他此生的重担,是时候升入仙道了。

虽然许仲琳在《封神演义》里并没有写完姜子牙的一生与命终时,但在民间流传下来的将姜子牙称为“光明之神”、“众神之神”中,我们可窥见一二,姜子牙为天下百姓重见光明,驱逐黑暗的商纣统治,开启了周王朝的八百年基业。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后归于何处,为何没有封自己?

本人平时没事,喜欢听“老梁故事汇”,前两天跑步时,正好听到讲姜子牙的故事,在此借老梁的花给各位读者献佛。

1、玉皇大帝抢了姜子牙的神位!

传说姜子牙身边有个书童叫张有人,姜子牙把365个正神封完后,就剩下一个玉皇大帝没有封,他原本是想把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

当时身边有人问姜子牙:“丞相,玉帝的位置有人坐吗?”,姜子牙脸皮薄,没直接说自己来座,而是客套了一声说:“有人座”,意思是你们不要急,这个玉帝之位会有人来座的。

结果旁边的张有人一听这话立马回到:“谢丞相”,然后一屁股坐在玉帝的位置上,就成了玉帝。

姜子牙问张有人你为什么坐到玉帝位置上去了,张有人说:是你说有人坐的啊,我不就是叫张有人么。

2、元始天尊早已安排好了姜子牙的位子

姜子牙的师傅是元始天尊,他给姜子牙算过命,说他没有当神仙的命,只能享受民间富贵,但是姜子牙功劳太大,不能太随便了,于是赐给了他一条打神鞭。姜太公虽然为一介凡人,但是拿着这鞭子可以统管众神。虽然不是神仙,却凌驾于所有神仙之上。

民间一直以来有个说法,姜太公在此,诸神避位。这句话就很好的证明了姜子牙的地位凌驾于所有神仙之上。同时元始天尊还允许他可以以凡人的身份继续修行,死后享受人间的供奉。以另一种近乎神的形式在这个世间永存。

传说在我们燃香敬神时,第一缕香烟是由姜子牙收取的。

3、传说姜子牙活了139岁,死后入土为安。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后归于何处,为何没有封自己?

身为打神鞭的主人,姜子牙怎么可能会死?掌握着打神鞭,姜子牙怎么可能会拥有自己的神位?有神位,就不能擅离职守,如此那打神鞭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那还要姜子牙这个人何用?姜子牙没有自己的神位,这才是真正的‘天道’!姜子牙所代表着的,其实一直是‘民’的角色:直钩钓鱼是如此、帮周武王打下江山是如此、封神是如此、一直于无形当中履行自己的责任是如此。民,何须‘神位’?

《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后归于何处,为何没有封自己?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姜子牙,姓姜名尚,道号飞熊,东海许州人。

三十二上昆仑宫悟道修行,命缘浅薄仙道难成,七十二奉旨下山辅国封神。八年窘迫安之若素,收琵琶精朝堂侍君,妲己陷害弃官隐居。八十文王高聘升为相父,殷商残暴揭竿而起,三十六路围追堵截。九十三金台拜将兵进五关,三死七灾历经生死,孟津诸侯会师沧桑正道,夜进朝歌灭纣成周。九十八西岐封神三界归位,武王分茅列土加官进爵,位列五侯九伯之上。

太公在齐,治国有法,使民以时;不五越月,而齐国大治。──后子牙薨。

——《封神演义》·一百回

薨:(读hong)解释为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也就是姜子牙死了,具体享年多少原著中没有交代,保守估计也在百岁开外。而死后归于何处就更没有记载了,姜子牙是周朝开国功臣,又是齐国的第一任君主。这样的地位与身份死后肯定是国葬级别的待遇,故死后归宿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齐国一个是西岐,也就是陕西和山东。

这是按常规分析姜子牙的归处,而非常规是死后魂魄去了幽冥地府,还是去了玉虚宫抑或上了天界?这也是题主归于何处的剑锋所指。下面就跟随云中的文字看一看非常规下的姜子牙最终去了哪里?

昆仑山修行四十年的姜子牙,突然接到元始天尊的命令,要在天黑之前必须离开玉虚宫,下山辅佐周室王朝并代理封神。经历八年困顿磻溪边被聘为相父,成为西岐二把手。武成王黄飞虎的叛逃让南征北战的闻太师惴惴不安,派侦查连长晁田去打探军情,没想到中了姜子牙的反间计。于是正式拉开征讨西岐的帷幕,青龙关张桂芳打响第一枪。

初次与朝歌主力交锋,姜子牙心里没底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昆仑山求救。元始天尊故弄玄虚的说:“不要怕,危机之时自有高人相助。”随后颁发了封神榜并赠送了一个修建封神台的人才一柏鉴,此次上山颇有收获,但回去的时候忘记了元始天尊与南极仙翁的叮嘱,同师弟申公豹聊了会天竟招来三十六路兵马,除了外敌姜子牙还有七死三灾。

《朱子家训》有云:“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为人处世多一言不如少一语,当知沉默是金的真谛。

我们不提三十六路外敌,单说这个七死三灾。何为七死三灾呢?直观的解释就是死七次遭三次灾,但封神里姜子牙的七死三灾指的是他的三魂七魄。

凡精血成胎者皆有三魂七魄,张桂芳呼名落马术的原理就是将人的魂魄不能一体分散各方。道教里三魂分为天魂、地魂、命魂;而七魄为天冲、灵慧、为气、为力、中枢、为精、为英。《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凡人者皆有三魂七魄,而姜子牙也不例外。

子牙在西岐有七死三灾,此是遇四圣,头一死。

——《封神演义》·三十八回

从西岐被九龙岛四圣的王魔打死,到潼关在余德的毒痘下复活,姜子牙的七死三灾圆满结束。常人别说七死了一死便再无生还,可姜子牙经历七死和没事一样,为何给姜子牙安排七死三灾,而不是八死二灾或四死六灾呢?上面已经说过了,凡精血成胎者(也就是凡人)皆有三魂七魄,姜子牙也在这个圈圈内,之所以安排七死三灾就是为了消除三魂七魄。

为何呢?

因为没了魂魄不再是常人,没了魂魄便不会再死(有魂魄没了魂魄不能活着的人会死,有魂魄没了魂魄仍能活着的人便不会再死了,姜子牙显然是后者。),没了魂魄也便不归幽冥地界。也许有人问那姜子牙怎么还是薨了,其实最后姜子牙的薨不是死,起码不是常人的死,而是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也是一种“肉身成圣”。当初姜子牙不情愿的下山时,元始天尊与南极仙翁都曾说过日后还会回来。

天尊道:“罢,虽然你去,还有上山之日。”

有南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封神演义》·十五回

同样在原著十五里,还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姜子牙是万神总领。再结合元始天尊与南极仙翁的说,便明白为何安排七死三灾,又为何要除去三魂七魄,其实就是为姜子牙成神做准备。这好比十二金仙斩三尸一样,三尸不除再勤修苦练也是无用功。而不除去三魂七魄,原本命薄的姜子牙就难以成神。

明白了这个玄机,关于问题的答案也便显而易见了。南极仙翁说功成之后自有上山之日,那么姜子牙死后自然是先去了昆仑山玉虚宫,然后,单独接受元始天尊的封神。其职位是万神总领,游魂柏鉴是三百六十五正神首领,而姜子牙这个官连柏鉴也管辖在内,因此,常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不过个人认为万神总领,充其量就是个看大门的,只是看的是天界的大门,手握打神鞭阻止众神私自下界干涉红尘之事。所以,自封神后凡人与神仙的交流接触越来越少了,姜子牙在人与神之间修建起一条不可逾越的隔离带。

电视剧蓝天野版《封神榜》中,姜子牙封神结束后对玉虚宫方向说道:“师父,弟子姜尚奉命封神已毕打神鞭物归原主偿还师父。”远处传来元始天尊的声音:“姜尚,人间沧桑任重而道远,打神鞭还留在你手中,你虽没有神位可封却可管辖诸神,只要有你姜尚在就百无禁忌了。”姜子牙握着打神鞭说道:“多谢师父,弟子愿永守天门,保人间百姓自由自在永享太平。”

那么,姜子牙为何没为自己封神呢?

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北宋文学家张俞有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换成姜子牙是手执封神榜,不是榜上神。主管封神不意味就能为自己封神,一来榜上无名想封也做不到,二来即便是有活动空间姜子牙的也不会为自己谋私利。倘若连这点觉悟也没有,元始天尊又怎会托付如此重任。

老子《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而姜子牙就是凭借这种毫不利己专门为人处事态度,最终获得元始天尊的青睐,为啥特批了一个神位。

我们做人做事不要光顾自己,盘算个人得失为自己谋私利,要有大眼光大胸怀学会为他人着想。所谓上善若水,不争才是最高境界,当你真的这样去做了,一切付出都会收到加倍的回报。你为人人,必有人为你。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一个热衷武侠与神话的文学爱好者,欢迎广大朋友们留言点评,不足之处望予以批评斧正,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云中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