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读书并且记住内容?
报刊亭的刘大爷,告诉我真正的看书是怎样地看。说的太好了,我一兴奋买了他十本书。
我们家楼下有个报刊亭,一个大爷守在那个亭子里,每天都如此,他姓刘,快七十了,还在看守报刊亭,卖点报刊杂志小书本,矿泉水啥的。
我常没事去买本《家庭》《读者》,《故事会》这些书看看,一来二去就和他熟悉了。聊起来,发现他很爱看书,看了不少书。都是他回收的二手书刊。
有一次我问他:如何才能有效地看书并且记住内容?
他说:如果你天资聪颖,根本也不会问这个问题,天才,天资聪颖的人天生会看书,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天生喜欢看,懂得看,看完还记得住。
茅盾年轻的时候,能把《红楼梦》看了倒背下来。做到真正的倒背如流。
这是真正的聪明人,天生的看书人。
在学校里读书你会发现,一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人,是这样天才的,看书天生就厉害的。
这样的人,看书理解书,都是一流的。他们最主要的能力就是能够活学活用。所以成绩好,并且走上社会,真正能够把书本知识用在事业上。
还有一种,看书很认真,但灵活度不怎么好的人。他们看书很喜欢很认真,但有点呆板,不灵活。看书靠死记硬背,这种人很可敬,他们愿意大本大本的抄写读书笔记摘记,也愿意死啃大部头。
他们看完书,基本上力求犄角旮旯的知识都要获取,这虽然是一种对知识获取的执着,但是却依然很可敬。
许多学者,都是这样看书的,不走捷径,不取巧,所以知识量丰厚,并且容易注意到书里面的许多细枝末节。
还有一种,看书很吃力,看到海量的文字信息,就犯糊涂,很懵。
这样的人,其实不太适合看书,应该多注意从其他各种方式汲取知识。
但是还有一种人,看书看到了一种境界,叫做不求甚解、字字珠玑。这样的人,对书不迷信,不盲目,很客观。
并且对看书的数量、时间长度、理解深度,都没有急切的执着心,甚至对看书的目的毫无偏执,以无为之心自在之心看书。
他们看书,有空翻开看几页,随时一丢几年不看,看的时候不求甚解,匆匆掠过,但是字里行间闪光之处,他们能快稳准地抓得住。
因为他们轻松的看书法,书里的内容,也自然流淌进他们的心里。日后有用之时,随即自动冒出来。
我问:为什么越是轻松看书,越是容易真正拥有知识的力量呢?
他说:轻松,其实就是纯粹,是一个人最难的状态,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可以把很多事情都做好。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急切是搞不好的。拧巴也是不行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因为无心那个不经意的状态,是最有生命力的状态,你不去瞎搞,不去乱施肥,不去拔苗助长,让自然生长,许多大树都是这样自己长大的。
而看书也是如此,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教条的框框,没有非要把知识一条一条塞进大脑仓库的执着和贪婪。纯粹的看书,会很享受,这书就会自己进你的识海,深深蕴藏在那里面,帮助你改善气质、改变心性。
有时候你当时忘记,觉得没有看什么进去。可是一段时间后,某一天某一件事下,你忽然明白了书里面的道理。
原来看的时候,是播种,还需要施肥和阳光雨露,总有发芽的时候。
我说:那一个人看书看太多必然很杂,好的影响当然不用说,那书里面的偏见啊,不良的东西呢,怎么办?他说:这问得好。这就需要一个人要有主见,要有定力。别看主见和定力说的轻松,尤其在
看书这件事上,很难把持。
没有定力和主见,不客观的人,即使看好书,也一样偏执,一样走偏。
有主见和定力的客观的人,即使看坏书,也一样不受影响,丝毫无损。
因为你有了主见和定力,就不会看到什么是什么,听到什么就信什么,自己总得有点分辨能力。
所以养成定力去看书,那你随便看,看啥都行,不受其扰。
如果你常常被人家的文辞所骗,被人家的文字造作所忽悠,当然你就迷失在书里了。
还有一种是拿着知识当学问,知识绝对不等于学问,你可以很有知识,但是不消化,不咀嚼,不去现实生活中生产中,去实践体验,这些都是知识阻塞,没有办法变成你的学问。
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可能融会贯通,成为有学问的人。真正变成有学问的人,人自己会有幸福感,会超越物质带给你的幸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受人尊敬的大家,他们一生家徒四壁却甘之若饴,因为精神上太富有了,这个富有,精神贫瘠的人,无法望其项背无法理解。
当然,现在的社会,有很多方法,让看书也能赚钱,合法的情况下,这也是好事。其实古往今来,读书读通了,读明白了,那要去赚钱真是小意思。
可是读书读通的人,往往却又对赚钱没有兴趣了,他们的兴趣和志向已经不在于赚钱了。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所以读书这个事情,要说起来,还是很多道理在里面的。
我问:我们民族有太多太多的好书,光看看这些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看不完怎么办?他说:有些人一辈子看不了几本书,可是一样有智慧有学问,不一定要求多,看得多却没有消化,有什么用,最后变成谈资,一开口,某某的书里说,这个对社交有点用,其他没有什么用。
看书,一本是一本,比如FO经里有本《楞严经》,人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有些书可能你啃好了,消化了,以一当十,效果杠杠的。
我认识一位道长,一辈子只看一本《道德经》,其他都不看,还有一位念FO的居士,一生只看《FO说阿弥陀经》。
这不是说非要你只看一本,而是抓住精要,一本足矣,不必贪多。一本通了,看其他都通,一通百通。
我说:刘大爷,你这样说,我只看《家庭》《读者》《故事会》,不免太俗了吧?
他说:不俗,不俗,你不看,我一点生意都没有。这几本你看明白了,也有很多智慧收获呢!至少你会写鸡汤文了啊。
如何才能有效读书并且记住内容?
下面我来分享一个看书过目不忘的绝招,别以为看书过目不忘的这种本事,只有《射雕英雄传》黄蓉她妈能做到,普通人学会我这个方法,看书也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了我去年看了102本书,毫不吹牛逼地说,这些书你随便挑一本提问,书里的角色、情节、好的语句段落,我都能如数家珍。
这里我就讲讲是怎么做到的,本文纯干货,不扯淡,简单易操作,属于居家旅行、上学工作的必备神技,建议收藏之后再安心享用。
我相信不管是谁,不管年龄大小(家里有念书上学孩子的更得学这个法子),都能用得着这个“过目不忘”的看书神技。
看书过脑子,捏支笔我发现很多人看完书后脑子里空空如也,你问他书里讲的啥,他支支吾吾半天,最后连主人公叫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看书法纯粹是浪费时间。
看一本书,记一本书。只有记住了,书里的东西才是你的。
不然看书等于白看。
所以这里就要求我们看书必须过脑子。
很多人一看到这马上就不行了,大喊着你快饶了我吧,老子二十多年都没用过脑子了,这玩意早他妈的不知道被哪个铁桶僵尸给吃掉了。
别慌,我这里并不是让你做数学题、配化学公式那种动脑子,我只是让你把心思放在书本上而已。
比如说你读个《西游记》,看到“三借芭蕉扇”这一章,话说唐僧一帮子师徒到了火焰山这地,四人一马热得不行,渴得要命。
注意,这时候你就得用脑子了,别光看到猪八戒热成那样熊样了,只盯着书嘿嘿傻乐。
上面这句话里有两个问题:
1、火焰山这地在哪?
2、四个货这么热这么渴咋办?
你随手一查,发现火焰山在今天新疆的吐鲁番,你再一看地图,大吃一惊!心说这哥四个可真能跑,这就快穿越中国了!
那唐僧他们渴了以后咋办呢?渴了喝水啊,没水喝咋整?找水啊,灭火啊!
你这么琢磨着,就跟上了作者的节奏,开始寻思着剧情的发展了,你俩心思就能想一块去了,从而会产生共鸣。
读书时,同作者产生共鸣,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我上面所说的这些并不是在扯闲话,你看着那俩问题挺幼稚,可你查了,想了,对书中内容的印象就会加深。
如果你这时候手里能捏支笔,顺手在火焰山这仨字旁边标记个“新疆吐鲁番”,那对你记忆书本里的内容更是有奇效。
因为人的大脑是关系型数据库,主要靠联想记忆,你把“火焰山”和“新疆吐鲁番”联系在一起了,对于你记忆书中的内容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我看书的时候手里总是捏支铅笔,后边带橡皮的那种,方便我乱涂乱画再修改。
我用铅笔划重点,写感想,标旁白,一本书看完以后里面花里胡哨的,都是我的涂涂画画。
行了,我这个方法的第一步这就说完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看书用点脑子,跟着书里的情节走,碰到好玩的地方标记一下。
相信我,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那看完一本书,你起码能够记住一半的内容。
看完来个复盘复盘是个围棋术语,意思是你下完了一盘棋,不管输赢,都得回顾一下得失。
看书也一样,你看完了一章、一本,都要来个复盘,再简单点说,就是得快速复习一下看过的内容。
人这种动物很容易“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思就是你被困在书里了,一叶障目就不见了泰山,只能看到眼前那点角落,而忘了这本书整体在讲啥。
这个时候,从书里跳出来,复习一下,就会收到奇效。
咱们再拿《西游记》里火焰山那事来举例。
你好容易看完这一章,感觉非常费解,我操出场人物好多啊,什么牛魔王铁扇公主的,好像他俩还是两口子?芭蕉扇是谁的来着?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快速浏览一遍整章内容,就能梳理清楚故事脉络,因为你前面不是标记了吗,很有可能你把“芭蕉扇”这个神器的注释都写书上了。
这遍复习的时候,你要跳过书中复杂的词汇和长长的段落,只找文中的关键点,而且一定要带着你刚才的迷惑去找。
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真是两口子,扇子是公主的,牛魔王竟然还养着个玉面狐狸的小三?!妈的渣男!不,渣牛!
孙悟空这货真牛逼啊,竟然能钻到别人的肚子里!
……
这一遍复盘完,相信我,啥复杂的故事你都能搞明白,不光能搞明白,我估计你以后想忘都忘不了。
复盘这个方法是看书神技,我用了很多年,基本做到了看书过目不忘,你要是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任意一本书的内容你都能够吃透80%。
当然,你开始用复盘这个方法的时候估计会不太适应,毕竟这是增加你的阅读量了,有点累。
但是只要你熟练起来,其实复盘很快的,连第一遍看书十分之一的时间都用不了。
写读后感这里就有点超纲了,而且是我的独门绝技,想继续深入地就看看,感觉自己写字有难度,一本书读透80%就挺满意的了,那你就别看了。
我看完一本书,必写读后感,而且这读后感还有字数要求,叫做:百里挑一。
比如我看100个字,那就要写1个字,看20万字的一本书,那就写2000字的读后感。
一般的书好说,记得看路遥《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写读后感差点让我崩溃了,全书110万字,我起码得写1万1千字的读后感!
但是这个事坚持下来,你的收获会非常很大,因为有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写读后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写感想,就是写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这是一个把书中内容提炼升华,为自己所用的过程。
第三部分则是经典语录摘抄,把全文最出彩的地方找出来,写到自己的本子上,那这些精华就变成我的了。
这三部分的读后感一写完,相信我,一本书基本上100%都是你的了。
当你过段时间想再回顾这本书的时候,只需花几分钟翻翻读后感就可以了,简直不要太方便、太轻松、太有效!
结语到这里,我的读书神技已经倾囊相授了,大家如果感觉有用就去试一下,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特别不适合没啥子耐心和定力的人。
毕竟手机可比看书好玩多了。
最后再补充一点吧,我有一个神奇的“定期复读书库”,在这个书库里,一些经典的好书我会定期重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书库里的这些书绝对是我的心头好,用一篇读后感就想回顾它们,那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亵渎!
目前这个书库里有一百来本书,如:
《三体》、《围城》、《平凡的世界》、《人类简史》、《时间简史》、《极简宇宙史》、《冬泳》、《尘埃落定》、《动物凶猛》、《撒哈拉的故事》、《The Long goodbye》、《挪威的森林》、《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山居岁月》、《遥远的向日葵地》……
文字照亮前路,阅读改变人生,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事半功倍,与大家共勉!
如何才能有效读书并且记住内容?
谢邀请!
下面分四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 ,选择好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各人有各人的标准,但有一个起码的标准,就是书的肉容激励人健康向上,受到教育,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念。好书很多,不可能都选,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好书。例如,要想获得自己在作文中怎样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买游记,杂志《旅行家》之类的书或期刊。要提高自己写论文的能力,可以买理论家思想家的著作以及报刊(有社论)。
第二,细读精选。对买的书要仔细阅读并找出适合自己需要的精妙句段,用彩色笔勾画上记号,如直线浪线或点子并写上眉批或旁批注明作什么用。
第三,抄写佳句。用专门的本子把勾画选出的部分抄写下来。这个抄写一定要认真,做到包括标点也要准确无误,而且字迹必须工整。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工整准确的抄写必须用心到一丝不苟,要严格要求自己,抄错一字必须从头重抄,这样来锻炼自己专注的意志。认真抄写一遍比唱读十遍还更能形成记忆。抄完后要反复对照原文确证无错才完。
第四,熟读背诵。对抄写的佳句美段要常读常忆达到背诵,过些时间再读再背复习巩固使之成为永久记忆。记忆的好句好段以后在需要时可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但背诵绝不是光为引用,而更重要的是学习遣词造句和写作的方法。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中的熟读就是可以背涌,熟能生巧,也就形成了写作方法。
以上步骤在实施前必须理解内容弄懂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容易形成记忆。
现在因为手机和电脑以及电子书籍的普及,人们不喜欢看纸质书籍,这不好。试验证明还是要看纸面印字的书籍,才便于勾画标注,而且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才能有效读书并且记住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读过很多书,却记不住读了哪些内容。
觉得这本书特别好,向别人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又说不出好在哪里。
明明读的很认真,真正想用的时候却怎么都回忆不起来。
这只有一个原因——读书效率低。
不是你记忆力不好,也不是读书的时候不认真,而是你没有提取书中的关键知识点。你只是一股脑的读了,分不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从头读到尾。
还有,我们都知道只有将新知识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才更容易记住,否则书还是书,你还是你。
如此读书,别说隔几天了,就是读完书立刻回忆,你都未必能回忆起最开始发生了什么。
我在正式学习阅读之前,也是这样。感觉上读了很多书,其实啥也没记住,用的时候完全想不起来,更别提指导我的学习和生活了。
啊?读书是要学习的啊。对,你没听错,读书是要学习的。今天我就给你推荐这几本书,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一、阅读:决定内容的优先级。
前面我们说到,要想读书能记住所读内容,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阅读效率,而提高阅读效率第一步的就是决定阅读内容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沟通圣经》这本书里说的非常具体,拿到一本书,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浏览和略读。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快速的将书本内容进行分类。
重要的:仔细阅读。
次要的:读完重要的内容之后,有时间再读。
不重要的:直接忽略。
将你的80%的精力运用到20%最重要的事情上,效率自然会高,记忆的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这也很符合著名的“二八定律”。
那具体怎样可以做到略读呢?《沟通圣经》里提到了七条略读规则:
1.用你最快的速度阅读。2.遇到有趣的地方不要停下来,这会影响你对整篇内容的评估。3.阅读文件或篇章的第一段。4.优先阅读标题、目录和总结。5.阅读每一段的第一句,只读第一句。6.这些段落的第一句,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连贯起来的。7.在结尾的部分,放慢速度,最后两三段完整读过去。通过这个规则,你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有选择的阅读你手里的书籍了。而这种方式的阅读就是帮助你记住书中内容的首要规则。
二、记笔记:葱鲔火锅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俗么?俗。有用么?真有用。
读是读了,而且也能选择你需要的内容读了,但是如果只是阅读而不动笔,即使花了再多时间,留存在你脑袋里的内容也极其有限。
我们知道,要想要知识记得牢,一定要和自己的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连接,而记笔记就是最好的方式。
那该怎样去操作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是准备一本笔记本,摘抄和评论同时进行。具体格式如下: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2.任何书中你想摘抄的内容3.根据摘抄内容写下任何你的感想或者评论这里补充一点写评论感想时的注意事项:不要把写评论想的高深莫测,这里说的任何内容,就包括“我觉得这段非常精彩”诸如此类的内容,因为这样更容易坚持下去。
如果你觉得用笔记本很麻烦,你也可以选择直接用电脑将内容记录下来,豆瓣有一个读书笔记的功能就很好。
点击“写笔记”,打开以后是这样的:
不管你写的什么,记录的过程都是一个再记忆和再思考的过程,就相当于对内容的二次处理,自然会印象深刻。
三:输出
输出分两种,一种就像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在悟空问答回答问题,或者写书评、拆书稿、说书稿等等;另一种是讲给别人听。
先说第一种,尽管我已经应用了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阅读了,效率相比以前已经大大提高了,但真正到我想要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需要将当时看书的笔记和书籍拿出来翻一翻,但是一翻就完全回忆起来了。
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可是当我将这些进行反复的整理之后,开始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借助书籍,但很快就能恢复记忆了。
不停的输出,实际上也就是不停的提取记忆,加深印象,自然会更容易记住了。
第二种是讲给别人听。
《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提到了这个观点:“自己若要理解,就先教会别人。”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这个我体会特别深。自己理解不叫理解,能够给说出来让别人理解,才是真的明白了。但这个从自己理解,到别人理解这条路并不好走,其实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真正从嘴里说出来的东西,会很难忘记。
综上所述,经过了阅读、笔记、以及输出这三个步骤,我们基本上就能将书中的内容记住了,而且是可以随时拿出来用的那种记忆。
成年人读书,更多的是希望从书中获取信息,指导工作,花时间读下去的书却什么都记不住,这分明就是一种浪费时间。
我在回答中提到的这三本《沟通圣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都是很好的有关提高阅读效率的书籍,帮助你更好的记住书中的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翻开来看一看。
如何才能有效读书并且记住内容?
我们在一些综艺访谈类节目中,经常看到一些文艺大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出口成章,侃侃而谈。比如高晓松、老梁等,这些人常年保持着超高的阅读量,并且长久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各领域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风格。那么,你可能很疑惑:这些人为什么能记住这么庞大的信息量呢?难道他们真的天赋异禀,记忆力超群吗?
其实,说实话,我所接触到的所有知识达人,没有一个是凭借异于常人的天赋,来记住书中内容的。都是靠着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精读、重读加主题阅读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而除了牢记书中内容以外,我们首先得把一本书读懂,读透,并且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是所有类型的书籍的阅读基础,我想这也是,题主所表达的“有效的看书”的准确含义。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吸收一本书的内容,记得更牢呢。
先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们之所以在一开始不讲方法,而讲习惯。是因为这一点太重要了,重要到没有这个习惯,其他的方法都不会产生任何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只有在养成了一种行为习惯以后,才有可能更加专注。换句话说,如果你好几个月才想起来看一本书,那么给你方法,你也用不上,也不知道怎么用。而一旦我们把读书视为了一种生活常态,就更愿意去尝试那些更加有效的阅读方法,所以如果你一年看不了两本书,那我的建议就是先养成习惯,再来学习方法。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一旦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那我们就可以对自己提一些要求了。要知道,如果我们在读书时,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那么读完的结果很可能是——一问三不知。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自己提一些阅读要求,比如给自己设置几个问题,然后要求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读完一本书以后,要做出令自己满意的解答。这些问题可以是: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本书的那几个部分令我印象深刻?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
如果介绍给别人,我最想说的推荐词是什么?
这些都是比较有引导性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专注阅读的过程,从而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写书评这个方法非常有效。记得我写第一篇书评的时候,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因为写书评的前提是你要完全理解一本书,而且要把这本书的核心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几个核心重点之间要有逻辑关系,而且还要加入你自己的观点。最好还能用书中的知识,带入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这些就需要,你真的是读懂了整本书,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陌生词汇。
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自动搜索那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并且会主动将自己的了解和书中的观点进行关联对比。这样一来,读书记不住内容的情况,也就大大减少了。
重读最近我开始重读去年读过的一些书,我发现很多内容就好像从来没接触过一样,这说明了三点问题:一是,记忆的不牢固,二是一部分内容当时没有理解,三是读的不够认真。
那些问题就是我们重读的关键意义。我们的记忆并不十分可靠,所以有一些平时不常接触的内容,会很快遗忘。而当初我们因为水平和阅历有限,所以没有深度理解的内容,可能我们在重读的时候,因为自身的成长,对这一部分内容已经能够完全领悟了。另外,我们在第一次阅读时由于分心,走神错过的内容,在重读的时候,也可以把它挖掘出来。
这三点就是我们重读的价值。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大家总结的四个方法,如果你有其他方法也可以留言分享给大家哦~
我是泰迪抱枕,坚持一年读完150本书,坚持原创共享,坚持不懈成长。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坚持,或是了解大量书中精髓,那么关注我,我们一起加油!
如何才能有效读书并且记住内容?
知道爱读书的人,是否都和有书君一样,曾经期望过自己能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样对于读过的书,大脑就可以像电子书一样,供我们随时检索。
可惜有书君没有这样的本事,好在大多数的图书,看过之后稍有触动既算收获,并不都需要我们费心记忆。
但还有一部分书,是需要我们读懂、理解、记忆的,对于这类书,怎样才能更好地识别记忆,有书君倒是有一些方法心得,愿意和分享大家。
1. 划重点。
读书读书,想要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通读是其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被无数读书人证明过的真理。
而为了便于我们对重点内容进行识别,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重点是明智的。
对于识别记忆程度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划线方式,如直线、波浪线、实心点、空心圈、五角星等符号,便于区别和掌握重中之重。
2. 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记笔记是巩固记忆的良伴。
将书中所划的重点部分有选择地摘抄下来,或者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摘录,形成读书笔记,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和记忆书中内容。
读书笔记也为我们日后复习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3. 画思维导图。
近几年流行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系统的整合读书内容,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所读内容进行整体思考,按照结构脉络进行分析、总结和呈现的学习消化过程。
与读书笔记相比,思维导图的整合性更强,逻辑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了顾此失彼、拾东忘西的尴尬,对于我们把握内容总体框架,全面识记所读知识具有提纲掣领的作用。
4. 将视觉信号转变为听觉信号。
对于有些人来讲,读书或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等所形成的视觉信号,虽然也能进入脑海,但却难于留下印象。
有书君的女儿就曾有过类似抱怨,说她都看了好久了,就是记不住。
针对这种情况,有书君就将她要识记的读书内容,录制成了音频文件,放给她听,几遍之后,她居然记得八九不离十了。
所以如果你也是这类对视觉信号接收无力的人,就可以试试将其转变成听觉信号,或许会收到令人意外的效果。
5. 及时复盘。
若想真正记住读书内容,尊重人类的遗忘规律总不会错。
即便对于目前已经牢记的东西,隔段时间也需要进行复盘整理,再次执行记忆输入程序。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更有助于我们将读书获得的临时记忆转换成永久记忆。
以上几点,是有书君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更高明的方式方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