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天道这句话很牛,牛的很极致,但是我想,可能还有一种格局,也许是另一种方向!

我没有看过天道这部电视剧,但老是在网上刷到他的片段,很多人都很喜欢这部戏。王志文演得也挺好。很难得有一部台词比较有底蕴的戏。

我曾在抖音上刷到过。它里面的一段话我很有感触,他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关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

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

我对这一段话感触很深。早年我从事的行业是帮人家做广告,做策划。我这个行业可能10天半月就得换一个产品,换一个品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产业。

你刚刚费尽心思收集资料,研究了好久一个行业,忽然之间你又要去转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里,这是我当时工作的性质。

做了一些年之后。客户常常对我弄的东西还挺满意,觉得我常常能够把握比较精准的东西。

当时我手下有一个年轻人很好奇,他就问我,他说。为什么你能够很快的游离于不同的行业之间,又能很快抓住他们的特点,好像忽然之间变成了这个行业的专家呢。

我说:你只看到了表面,好像我是专家,其实我当然不可能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我只不过是。站在一个消费者或者市场的角度去看这个产业或者产品。

然后再反过来用人性的揣摩去抓住那个商业关系的关键。

年轻人没有太听懂他,不知道这是说的什么意思。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当时是用一种小聪明。那种小聪明就是听到你所说的剥离了商业产品行业的分别,如实观照商业社会人和消费的关系,然后再把它颠倒过来,赋予到产品和行产业上。

所以只要你揣摩好了人性,洞察好了人性,你就能做好这件工作。

后来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我又发现。世界越来越不一样了。商业社会的走向也慢慢在变化。未来。纯粹和真诚将会成为主流。

类似于我那样的从业者非常多,大家都善于从一个很高的角度,当然是自以为很高的角度去俯瞰整个行业。

分析来分析去研究来研究去。然后发出自己的那些所谓的见解。给这些林林总总的商业产品做定位做包装。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越是用心做的东西越放到市场上毫无用处,没有反响。

你越是觉得自己看空了一切,看透了一切,然后搞出来的东西却往往没有生命力。

后来我静下来思考这个事情,感觉到这其实是一种我执。因为这些东西全是自以为是弄出来的,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通透和观照得来的结果。

往往更多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习性导致的。这就决定了手上做出来的东西也一样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毫无个性特色,更加不用说去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了。

所以千算万算,总觉得自己像个诸葛亮是很不对的,你唯有回归到真诚和纯粹,你才是无敌的。

像天道里说的这段话。其实就是讲修成的一种能够通透看透世间本质的智慧,然后再把世俗道德和人为塑造的价值观倒过来,就能获得成功。

这种方法是许许多多人和项目成功的奥秘。

可是我个人觉得。这始终还是局限在一个自以为是的小格局里。应该说这是类似于诡谲谋略的小商业思维格局。

从而推演到人的生活,生命当中,一个人怎么去活,怎么去做成自己的事情,当然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和策略,如果说像天道里这句话一样去做,当然是可以成功,然而却不能长久,并且风险非常大。

人最可怕的是有一种欲望是总觉得自己就像上帝自己已经悟透了天道,悟透了天理。天下皆醉我独醒,天下人都像傻子,就我聪明,这种心思一旦起来了,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

真正悟透天道的人。绝对是一个回归到单纯赤诚的人。他的心里面不会再起这样的图谋类的思维。

而往往没有悟透天道,就自以为悟透天道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就像老天爷就像佛菩萨,就像上帝。拥有了天眼,拥有了能够剥离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这个眼睛太厉害了,就像全视之眼。

然后他觉得他的力量足以能够把政治文化传统宗教。颠倒玩弄在鼓掌之中。

像这样的心思很多。身败名裂的人都曾经有过,他们觉得自己钱多到富可敌国。人际势力强大到无可比拟。于是可以玩弄掌控所有的东西。

可是。玩来玩去最终玩不过简单的因果。

一个人又是怎么总是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能的。

因为他只看这个世界生存法则的一个面。如果你只看这一个丛林法则这一面你会非常笃信,人在世界上生存的目的就是抢夺生存资源。你会笃信有些东西只能是金字塔顶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有些真理只有某些个别的人才配拥有。

所以即使你觉得一览众山小站在了巅峰之上,依然你还是看不到事情的另外一个面。

事情的另外一个面是什么面?

我把它叫生灭面。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生灭当中的。用佛家的话叫成住坏空。任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暂时的,任何一场相聚都是会有结束的。任何的财富和资源都是在消散和聚集的因缘聚散过程中。

哪怕小到一个念头,也都是随时在生灭。或者说我们身上的细胞身体的各种成分也随时在新陈代谢,在生灭当中。

一个同样处在生灭当中的自我意识,又怎么可能说自己看透了这个世间的一切呢?更何况还说要掌握一切。

所以当领悟到这些的时候,我也对当时的工作思维心态做出了很大的反省。

非常果断,彻底地抛弃了这种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很牛的小思维格局。

我深刻的反省了自己,每个月拿着三四千块钱去心里头装着好像整个世界。这种可笑的格局。

我想人最重要的是要真诚。把所有的事情回归到真诚。

真诚无欺。自己就能活得纯粹饱满,过一种诚意满满的生活,

什么是诚意满满的生活?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诚意用心去过。每一个人都不要欺骗他,好好地认真地真诚的对待他。每一件事都用最真诚的心态去面对它。

从此之后我发现人过得越来越快乐。钱包越来越清秀。灵魂越来越清新。

逐渐地我觉得世界把我淘汰了。市场也把我淘汰了。因为我不具备竞争力了。

我的记忆力开始逐渐模糊,以前学习积累的各种知识都好像沙子一样漏掉了。大脑开始缺乏润滑油。

好多事反应不过来,一要思考神经就疼。很快复杂的人际关系已经处理不了了。超过5句话已经说不出词了。

此时我并没有害怕。我想天道那句话要修成那一双没有分别的眼睛,那得该多大的能力啊。

我在镜子里照了一下我自己的眼镜,不用说分别智慧,其实5米之内已经看不太清晰了。

正所谓老眼昏花,模糊糊涂。正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之最佳状态。

前一阵有位朋友问我什么是福?

我随口就回答他无知是福。

因为无知者无所畏啊。

《天道》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是影响最深的一句话。

什么是神?什么是道?什么又是如来?

世人供奉和信仰神灵,把神、把道、把如来,当成了不仅可以拯救肉体的,更是可以拯救灵魂的救世主。

但这世上哪里有什么救世主?就如同丁元英说的,你翻开历史看看,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你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有从来都没有。

假如一个人很是执着,很是有悟性,最终证到了神、证到了道、证到了如来,那会是怎么真实的场景?

证到的神会告诉你,从来都没有什么神,神就是你自己。

证到的道会告诉你,道就是顺其自然。

证到的如来会告诉你,佛在你心中,你就是佛。

此刻,证到真理真相的人成为了修行极高的人,自己会很坦然。但在世人看来,这恰恰印证了神的伟大、道的伟大、如来的伟大,神灵果然无所不在,神灵如此全能无知,于是更多的人加入了信仰的行列,于是神灵更加的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丁元英说,最后,世间的相,竟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人救了人。

所以,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就是主。

而人世间生存和竞争的原理是什么?

一切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群体和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文化属性?就是三种元素的组合:技术、制度、文化。

文化属性有什么差异?文化属性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靠强者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从难易程度来说,注定了强者是少数,而弱者是多数。

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无所用,无所不用。

无所不用在哪里?看丁元英的演绎便可知道一二,丁元英正是基于对事物的规律的认识,基于对文化属性的判断,才组织了王庙村扶贫这场精妙的局。

在准备给王庙村写一个神话,并把这个神话当成送礼物送给芮小丹那一刻,丁元英便开始了运用客观规律的实践。

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摆在丁元英面前的是:几个发烧友,王庙村几个会技术的农户,破旧的木工坊,王庙村闲置的劳动力,音响行业的各种报告数据。再加上丁元英和芮小丹所能动用的一切社会资源。

这就是所有的客观条件。

丁原因要把这些客观的条件合理的组合、配置,而要达到一个什么样预期的结果,这是接下来要推理的。

对市场行业的详实了解后,也是继续文化属性的推理,分析了这个行业的斯雷克的文化属性,伯爵公司的文化属性,乐圣公司的文化属性,从而推理出他们各自的做事风格和行为逻辑,并最终定格在乐圣有矛无盾的战术漏洞这一点上,决定以乐圣公司作为突破口。

最后的预期结果,就是诱导乐圣公司出错,继而实现合作,将王庙村纳入乐圣的体系,王庙村得以脱贫。

然后,就以预期的这个结果为导向,重新排序和组合所有现有的人、事、物,并对各个程序和环节设置严格的时间点。

王庙村这一块,把它拆分成了发烧友和农户生产两部分。

发烧友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他们是从井底跃到井沿的人,他们的学识和格局,注定了他们可能带来的风险,而这个风险不能让所有的王庙村农户和其他相关人来承担。

所以发烧友是格律诗公司,农户是另外的单独个体户,格律诗和农户是事实上的隶属关系,法律上的商业合作关系。

按正常逻辑去想,农户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是个大问题。那丁元英怎么保证格律诗产品质量?成本又怎么控制?农户各方面的矛盾利益怎么解决?

丁元英依然利用了最简单的规律,所以个体户的划分是以每道程序为准,每道程序就是一个独立的商户。

独立商户自负盈亏,格律诗提供了每个环节产品的验收标准,生产执行中,上一个环节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下一个环节的商户就可以不买,而两个环节交易都是当场现金结账。

每家农户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就会形成即重视成本,又重视质量的效果。

当乐圣公司林雨峰在看到王庙村的生产录像证据后,惊叹王庙村以如此落后的方式,竟然做到了工业流水线做不出来的品质,成本控制更是做到了一张砂纸的地步。

丁元英利用的,就是用农户的小农意识治小农的意识。如此,既解决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又协调了农户彼此之间的矛盾,同时规避了格律诗公司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但人再高明毕竟是人,还不是神。所以丁元英曾经和芮小丹说过,任何事情,理论上只要判断正确就有可能,但在判断的实践上通常会有失误,所以,可能的概率取决于错误的大小。

丁元英做事遵循客观规律的本质,所以他在布局王庙村这个局的时候,对中间的涉及到的可能变量,包括重要的人、事、物,预备了一系列的替代方案。

这样,环节的变换,不影响事件的预期走向,以最大概率实现那个设定的结果。

事实上,过程里面确实有一些环节出乎了预料,但是整个结局,依然是实现了。

最后,连芮小丹都感慨,丁元英不过是掌握和利用了一些规律,他的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做出了所谓的神话。

原来神话的本质无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做到的人,成了常人眼里的说鬼话,办鬼事,道行逆施。

肖亚文去正天大厦退还没到期的仓库,天大厦的马经理要给格律诗赔偿违约金。这让肖亚文不解,马经理解释不是你违约,就得我违约,正天大厦仓库的抢手决定得正天违约,这才能延续正天的价值,新的承租方既会承担了这份违约金,还将欠马经理一个人情。

肖亚文半开玩笑说,长见识了,真黑啊。马经理也半开玩笑的说,这就是元英说的,不黑不行啊,这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那还叫众生吗?那该叫天国了。

格律诗被乐圣公司起诉,当叶晓明他们三个人知道消息的第一反应,就立刻去求和,求和失败以后,又果断地选择退股。

乐圣公司林雨峰问律师,如何看待叶晓明他们的反应。

律师说,观念,是传统观念起的作用。在叶晓明他们的世界里读出了三层传统认知:一是传统事实胜于雄辩的观念;二是传统疑罪从有的观念;三是传统青天大老爷的观念。

叶晓明他们三人不可谓不聪明,他们三人的生存环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恰恰在这个社会里最有群体代表性。

这是叶晓明他们看到和认知的世界,也是众生看到和认知的世界,很多真理真相是颠倒的。

丁元英才说,提升生存的价值,你需要开天眼,需要剥离一切的政治、文化、道德和传统,然后再如实观照,把一切被政治、文化、道德和传统颠倒的真相再颠倒回来。

就是能认识真正的真理真相,真正的客观规律,然后,当你能掌握和利用这些客观规律的时候,你就能做到常人眼里的不可思议。

而这种不可思议,就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道》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如果一个道理是别人告诉你的,即便你会了,但是也不会懂,这个道理也融入不了你的生命。反之,只有自己亲自悟出来的道理,才真正能够融入自己的血液和生命之中,对自己的影响也是最深,因为这个道理的背后,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所经历的人生。

若真正看懂《天道》之中的台词之后就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台词,而是融入灵魂的经典哲理,每一段台词背后,更有一段血淋淋的人生故事。

《天道》是根据作家豆豆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它是由丁元英之类的顶尖人物作为主线,所串联起来的故事,而其中充斥的自然是通过这些大人物的心酸所总结的经验教训,而这部电视剧名如其实,也是借着故事来阐述“遵循自然法则,大道至简”的道理。

其中有许多台词给我印象极深,下面为大家一 一道来。一: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这句话就是“顺应自然”的智慧核心,提及顺应自然,很多人总在疑惑“自然”是什么,其实“自然”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秉性和天命。

我们从出生开始,直到人生结束,整个人生过程中,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局面和状态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命,通俗来理解就是“应该做的”和“可以去做的”事情。

但是人性却有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总在想一些“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自己“所想的”由于主观情感和欲望的驱使,已经背离了自然,而人生的错误和祸患正是因此而起。

所以,一个人的智慧就是做事的时候,能够抛开自己的妄念,顺应自然,而做出符合天道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神”。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我们也可以接着刚才“顺应自然”的智慧往下说。

“客观规律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天命从不会跟随自己的意识而改变,即便一个人想肆意妄为,但是他的个人意志却绝不可能改变客观规律,这个世界也不会随着自己所想的改变和发展,它有着本源的规律和方向。

所以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小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但是长大之后才知道,我应该改变的是自己。

我们改变不了客观规律,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客观规律,所以,外在的客观环境会随着本身的状态转移,但不会随着你的主观意识改变。

三:更高的哲人独处着,不是他们享受孤独,而是在他们身边找不到同类,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最后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在这个世界上,谁说君子一定会胜于小人呢?

世间大多人都只是乌合之众,那些真正有觉悟的人更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虽活得高高在上,但是正是因为高高在上而不受待见,因为清高与耿直而无法融入群体,或者不屑于融入群体,他也不愿意向世俗妥协。

这便导致了他的穷困潦倒与一事无成,不是他们享受孤独,而是他们的身边真的找不到同类。

在这个世间,清醒的人不但不受欢迎,反而清醒会成为一种错误,如同鲁迅的那一篇文章《狂人日记》,“狂人”的病就是因为世俗容纳不了他的清醒,反而被当做了一场病。

结语:

在《天道》这部电视剧之中的深奥台词,其中藏着的是人生至上的智慧和规则,教会的是我们如何生存,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看清自己的灵魂。

在这一部电视剧中,除了这些经典台词之外,有一首诗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丁元英的《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一首诗说尽了世人的愚昧,又说尽了人生的规则,更值得细细品味,您在这些台词之中读懂了什么呢?一起来聊聊吧。

《天道》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电视剧《天道》,九十年代初期的一部电视剧。自四川卫视播出后,尔后再也没有进行过重播。然而,就是这仅有的一次,便让作品成为了影视中的经典。如同转瞬即逝的流星,在划过的那一刻就是永恒。

这部剧主要讲述“鬼才”丁元英,因帮助外国人疯狂掠夺中国的股市,由于民族良心受到谴责,随后退出私募基金隐居到古城。后来与警花芮小丹相恋,演绎了一段遥远的天国之恋。并运用“文化属性”的智慧,帮助贫穷的王庙村走上了致富路。

由于作者豆豆在拍摄中,亲自担任编剧,因此这部剧与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出入并不大。

剧中有许多经典的对白语录,那些看似平常不过的话,却让你有所思考与觉悟。这部作品真的是在扒拉人的灵魂,扒拉文化甚至是民族的灵魂。

剧中芮小丹说的一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只有我觉到悟到的,才能拿的住;不是我觉到悟到的,就算给了我,我也拿不住。

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小马过河》,妈妈让小马去磨面,途中遇到一条河,问老牛河深吗?老牛说不深。准备过河时却被松鼠拦住说河很深,自己的小伙伴前几天就掉进去淹死了。小马犹豫了,于是跑着回去问妈妈。妈妈说,傻孩子,河深河浅,只有自己去尝试了才知道。

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情感还是追逐梦想,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自己亲手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深切的体会到事情的真谛与价值,也才有资格支配和享受所得到的成果。

古人云: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

德就是你的自身能力,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你收获的多少,这个永远是成正比的。与写文章是一个道理,流露的真情实感决定着文章的好坏。抄袭或者搬运他人,只能逞一时之利。

就像叶晓明拿着丁元英对《流浪者之歌》的点评,照猫画虎的在人前卖弄,但是他人再怎么称赞你,自己露出的笑容也不免打了折扣。

只有自己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就像掌握的专业技能,自己会的运用起来也轻车熟路。

古语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通过自我能力实现的人生价值,是稳如泰山问心无愧。而当你取得的成绩与地位,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时,即使坐在上面内心也会惶恐不安,迟早跌落神坛。

剧中的刘冰就是这样,梦寐以求的生活都是借助他人能力实现的。自己的能力与所处的位置相差甚远,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丁元英给他一个文件袋,也是给了他一天出路,但他自己觉不到悟不到,给了也拿不住。扶不起来的人不能硬扶,不然摔下去会更惨。

扬州八大怪之郑板桥,临终前对儿子说: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老祖宗不算是好汉。

说得好,吃自己的饭心安理得,即使没有大鱼大肉,但这个碗咱端的住也端的长久。吃他人的饭,碗不好端,掂量不出自己几斤几两还会搞砸了。

你行你才行,你不行怎么都不行。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

一个热爱读书喜欢码字的人,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天道》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天道》中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万物资于它而发生开始,它把天地万物的规律全包括了,云彩运行后:雨水普施大地,万事万物都不断变化出各种形状,以上论述我们彻底明白《天道》的终始之道。

《天道》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天道》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王志文的经典台词: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摸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错也不知错!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半生坎坷多苦涩,感恩一路良人伴。春残花落多感怀,秋风萧瑟到眼前。浮生若梦又一程,苦尽甘来尽欢颜。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

共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