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其实每天都在死,每天都在生。我们却总是被一个对时间的固定认知骗掉了。
我小的时候大概在五六岁看了一个电影,那个电影里面有个镜头是一副白骨架躺在棺材里面。当时对我来说很震撼,回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大人们经常也会说起死亡这种事情,但是我这么小是没有概念,我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死,就总觉得很可怕。认为死了之后会什么都没有了,那种什么都没有的感觉,很虚很空很恐惧。
慢慢长大之后,接触了很多很多的信息。也看到身边的老人家去世。我记得我太祖母走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我当时特意走到她的棺材前去看她的脸。
我当时就想,这老人家前几天都还在和蔼慈祥地跟我讲话,现在躺在这里就不动了。这就是死亡吧。
后来上学学习了很多价值观,就会觉得死亡是一种断灭,生命走到最后断掉了灭掉了,什么都没有了灵魂那些都是扯。
在这种价值观下面,我生活了很久。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不会害怕,既不害怕鬼,也不害怕死亡,也不害怕任何事,那个时候我晚上凌晨1点敢一个人去走山路。
不管多黑多恐怖的鬼屋,我从来没害怕过进去像逛超市一样。而且做事都是非常冲动,不留余地,这可能是年轻阳气盛的原因。是我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对死亡没有一个认知。
就好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去玩探鬼屋这种活动。在我看来那些没人去的鬼屋一般都是很阴气森森的。充满了各种危险和负能量,对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干扰。但是年轻人阳气盛,胆子大,根本就不害怕。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年轻人对死亡的认知是模糊的。
一呼一吸当你死过一次就知道,死亡其实是很容易很轻易发生,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这是我亲身体验到的。因为我前些年得了一次大病,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只剩下最后一口微弱的气息,我很清楚的感觉到这口气上不来我就会死。因为我能感受到我整个生命的能量,就靠那一口气支撑了。
所以为什么医院里面挂上呼吸机说明情况很严重。因为呼吸真的非常的重要。
到底我们的生命为什么要走向死亡?这是世界万物的规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出生,兴旺,衰退,灭亡的过程。
游子归乡所有的生命都必须符合这个规律,但是我们要知道向死而生,其实正恰恰就是我们人类生命的幸福。
很多人认为不死才是幸福,其实错了。人的一生就是奔向死亡这个目标而去,正因为有死亡,你才可以勉强为前面的生活找到意义。否则你从一出生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生命体。
我不断的问自己,人的一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我又不断的回答自己,确实没有。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赋予的意义,在生和死之间这短暂的几十年,使劲的折腾,折腾完了就回家。这个事情就好像出外的游子,他们一生的意义就是要回归乡土。人就像是一个游子,他们出生就等于出游,出游的意义就是为了回去。
每个人到活到40岁往后走,就会经常地去想死亡这件事。死亡其实是这一具物理身体的消灭。这一句拥有着许多功能,有情绪,有感受,能承载灵魂的肉体,不过就是一个匆匆过客。只是暂时的一个游戏道具。
游戏结束道具随之消灭。游戏的主角去了哪里呢?我们有空的时候可以想想。
到底谁是主宰我们生命的主角呢?是我吗?那这个我是谁呢?在我出生之前我在吗?在我死掉之后我又在吗?
这样的问题缠扰着许许多多的一代又一代的有思想的人。很多人至死都无法搞清楚这些问题,得不到答案。
有句话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如果翻译就是看见花开,见到佛性领悟万物无生无灭的真理。
我想说前面两个字就够了,花开不就挺好吗?何必还要见佛悟无生这么贪心呢?
很多人终极一生去寻求死亡的秘密。就好像后面这5个字一样着迷。却忽略忽视,错过了花开的灿烂,和平凡朴实。
生命的尽头是什么?要问生命的尽头是什么,就要知道生命的来处是什么,古人说不知生焉知死。
你看到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是否会想想这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带有灵魂情识的活蹦乱跳的生命是如何从这个世界诞生的。如果不搞清楚这个事情,又怎么知道死后生命的尽头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用走路来形容,就非常的明白了。我们走一条路,从迈开第1步开始就走进去,走到走完了我们到一个目的地了,那么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这条路的尽头不是说这条马路修到哪里。而是你又开始走另一段路了。
因为我们天天走路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结束上一段路,只是为了要走下一段路。
上一段路跟下一段路是连起来的,他们本来是没有断开的,只不过你用所谓的目的断开了。
而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所谓的目的中的一个。就是说死亡只不过是为了下一个开始。
如果更形象一点,打个比方,你每天两点一线出去上班,然后回家,然后又出去上班又回家。你每出去一次回到家里等于就是死亡了。
所以古今中外很多智者都曾经说过,死亡就是回家。回家的意义是什么?回家的意义是休息一下,准备第2天再出去。
所以说死亡的尽头并没有什么神奇诡异的世界,当一个人死亡了,他只不过是回家了。回家之后准备做第2次出发。
如果说你用这种角度来看,那不就是不生不灭,好像来过,又好像没来过。林清玄有句话说:萎落的花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成长,一种等待,等待下一个季节。也就是这个意思。印度的甘地也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生由死而来。麦子为了萌芽,它的种子必须要死了才行。他的意思更加明晰,不死断然无生。
我们之所以很害怕死亡,很恐惧死亡,是因为我们把这一生执着得太厉害。我们疯狂地认为,这一次生命是自我的全部。我们把游戏当真了。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刚刚生就马上死,死的时候同时又生了,这句话是在说身体,也是在说念头,更是在说生命。
你要是仔细去观察这个世界,通通都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许多事情他在衰败和死去的同时就在孕育了新一个事物。新的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的死亡,不断的抛弃死去的东西。
大师歌德说的很好:“死,对于智者并不是恐怖,对于善者并非是终点。”这句话就很耐人寻味。
-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何必去想死亡之后的尽头。
- 我们常常去想死后的事情,却忘记了在生应该做的事情。
- 我们常常去担忧明天后天未来发生的事,却忘了享受当下的快乐。
- 我们常常沉湎于过去,却不知道一眨眼就浑浑噩噩的把现在变成了过去。
- 时间就是这样在骗我们,如果我们醒目一点,就别被他骗了。
中国老百姓是最有智慧的,咱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该干嘛干嘛去。
一句话可以秒杀许多所谓大智慧的经典了!珍惜和享受当下的每一分一秒,该干嘛就干嘛。如此而已!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人,有生就有死,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既然大家都要面对死亡,我们是否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死亡方式,比如说,有人死前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痛苦,长时间遭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有人却是无疾而死。为什么会是这样?常言道: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世界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就是说,爱与恨是个后果,那么之前必然有个前因,有前因必有后果,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好死和赖死同样是两个不同的结果,当然也一定有他相对应的前因。前因和后果,既因果关系,我们若要求得好死这样的结果,那今天起就该为这个结果做好铺垫吧……。那生命的尽头又是什么呢? 在此我要郑重地告诉你: 生命的尽头有一位无形的大法官在等待你,他将对你今生一切思想言行作出终审判决,绝对是公正的,判决的结果之一,就是你最终的死法,不容你临终选择。所以,生命的尽头是接受被审判。能理解我的意思吗?点灯的人2020.10.30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这算什么真相,自我懂得什么是死亡时,我就知道了。年轻的时候不怎么考虑死亡这个问题,现在老了想过,但现在活得好好的,所以又想得不很认真,可能某一天,身体突然不行了,那就得正儿八经的认真考虑了。
生命的尽头其实不复杂呀,很简单,油尽灯灭。犹如机器,当其各零部件坏了,又修不好,就要报废,停止运转。
人的死亡过程——掉气,没了呼吸;没了脉动,心跳停止;脑细胞死亡,再无意识,到此,生命划上句号。然后经后人和亲朋好友们的一番折腾进火葬场化为灰烬后回归自然,与大地共存,从此告别人间。
有人说人死后有灵魂出窍,或上入天堂,或下到地狱。鬼扯!不,没有鬼,是胡扯。
人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除了脑水多一点,想问题复杂点,能主观能动地活着外,其他与动物无异,人死后和动物死后更是毫无差别。所谓人死后灵魂出窍,在宇空飘浮游历,最后到达另一个世界得以重生,那不过是某些人的美妙想象而已。
人不要想得太复杂,越简单越好。活着的时候,就不要总是想到死亡,死的问题想多了,说不定会早死,与其想死亡的问题,不如多想想怎样活着,这样,生命的尽头虽然不会缺席,但却有可能会迟到。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人有自然和社会两个属性。就其自然属性来看,人生总有一死;就其社会属性来看,人有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之别。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应当追求死于泰山。所以,我们每天要考虑的应当是怎样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有社会价值,而不应该消极等待死亡。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从来没有人给出准确答案,同时也不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他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因为最终是要走向死亡的,只是这个路途是长还是短,是顺利还是艰辛,要因人而异,但最终结局已然注定
现在社会比较浮躁,应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对每个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我们早晚会离开的。但是我们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有意义的,是我们赋予这个世界意义,因为有了我们,我们所在的世界才会显得五彩斑斓,丰富多彩。
只要是人,遇到某件事情,到了一定的阶段,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都会不可避免的思考“死亡”这个事情,思考的过程很痛苦,思考的结局很可怕,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莫名的低落和郁闷,偶尔会突然的坐起来,我有一次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
佛陀对于死亡这个事情,都没有彻底弄明白,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所以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生命的尽头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凡能看到这个标题和这篇文章的人,都还没有到达生命的尽头,所以我建议这个问题就先放一放,重要的是抓住现有的时间,好好的享受这个花花世界,不负人生一场醉,把自己的所拥有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尽可能的去体验人生的美好,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带来快乐,我们不祈求改变这个世界,但求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更顺心。
我们就把这个世界当做一个游戏就好了,我们在这里面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归宿,做完自己该做的,就自觉退出这个游戏,来时挥一挥衣袖,走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了无牵挂,善哉,善哉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死亡,你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无论哪个年龄,当你发现陪你很久的人早你离开了,这种离开就是你再也见不到摸不着听不见,你开始意识对方已经死了,死亡这个概念就产生了,接着你很难不代入自己。
基于我母亲的原因,我家是不忌讳谈死亡的,当然我大多时候接触到的死亡,准确来说是所听到的死法都不太雅观,以至于我自己对非流畅的死亡是恐惧的,另一个方面是国内死后的世界一般都渲染成了妖魔鬼怪,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死后还能活着,还要碰到这群鬼是可怕的。
我一直觉得我害怕死亡是因为怕鬼怕死得太惨,事实也如此。直到奶奶去世给她守夜的时候,半边是大人的哭泣声,半边是小孩的玩闹声,送葬的那天也是如此。
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比起惨痛的死比起怕鬼,我更怕我活着的家人对我的离开无动于衷,甚至要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下孤独地去走奈何桥。
那个时候觉得生命的尽头是混沌是无穷无尽的孤独,从被鬼追杀变成了游荡的灵魂。
再几年接触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死亡文化和神话,视野开了,就觉得死亡没那么可怕了,准确来说孤独没有那么可怕。
很多事情是能自己去做的,很多情绪也是能自己去解决的,最重要的是你选择怎么样的信仰/观念成为你行事的动力。
如果你信神,宇宙真的有一处这样全能的存在,那你的意志是无力且无用的,你干扰不了已经定数的结局,你什么都不用做,也无须去参透尽头是什么?
因为尽头无非两种,一种是路上有神,一种路上无神,有神就是审查你在人间的一举一动,按着那个世界的标准去给你分类,无神就如同克苏鲁神话,人类渺小到神都无法察觉也看不到我们,你走不走得到尽头都无所谓,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以人为标准而是以他们为标准,你的意志不再是意志的时候,还有必要讨论尽头是什么吗?
就好比人看动物,神看人,密度也高。
对于不信神的人来说,即便灵魂存在,灵魂也只是肉体的一部分,且存在体内某个还未被洞察到的地方。既然灵魂为肉体的一部分,必将会受到肉体的影响,当人死了,肉体也会消散了,随之灵魂也会跟着灭亡了,那么就不存在所谓见不到底的尽头了,肉体消亡就是生命的尽头。
如果你信灵魂存在人体外,并且肉体只是其暂住体,那么当肉体消亡,它就会找下一个宿主,开始新的一段旅程,灵魂则没有尽头,基于词的多义,也可以理解为其尽头是前副身体消亡的时候,就像太阳,我们永远不会说我们见到昨天的太阳,但太阳就是那个太阳。
如果你信灵魂存在于人体外,肉体消亡就与其脱离,在另一处我们未知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往好的想就是《寻梦环游记》《僵尸新娘》,死后还能在亡灵世界再一次碰到自己认识的人,直到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将我们遗忘,我们才完全离开,那时,生命的尽头就是灭亡。
往悲观的想,又该是克苏鲁神话了。
基于我本人比较畏惧忌讳克鲁苏神话,特别在对萨特的《禁闭》有了新的一层认识后。人无法自证自己的存在,只能通过镜子或他人,而镜子并非时时存在,所以他人是保证自己“存在”的唯一方式。
文明也如此,文明要存在就得倚靠其他文明来证明自己,当人类是绝对孤独,也就是孤立地存在这个世界,孤立地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孤立地设想一切的时候,本身就是空的,空会衍生虚无,虚无反过来又很容易证明因果宿命论,就算是悖论,再加上人能打破物质无边缘的想象,生命的尽头可能就会变成你内心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东西。
反正我个人觉得我很难处理这种无止境设想带来的困扰,所以我更乐意相信生命的尽头是《生命之书》是《寻梦环游记》那样色彩波澜的世界,至多终结是消亡。
无论生命的尽头是神在审核你还是无意义,又或者是肉体的消亡,有一个事实是必然的,那就是我们都会死。
除了我们都会死之外,其他都只是取决我们接受那种观念或者采纳了某位前辈的说法,这种情况下,人还是自私点,选择一种对自己比较宽容释怀的方向,至少不要总担心世界的尽头是糟糕的。
精神打压确实比肉体打压恐怖,但就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能感受到挣扎与痛苦,还是以躯体作为媒介,没有任何人遗迹可以证明无躯体只有灵魂的痛是深刻的,所以死后的痛苦不一定比有躯体支撑的痛苦大。
再者,死之所以存在,也只是我们经常说的生的对立面,但生的世界存在,死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