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龙宫与地府上天告状,玉帝接见了龙王,却为何不让阎王进殿?
老板,你单位有个猴子在我这捣乱,我要是不和你打招呼就出手,是不合规矩的,不礼貌。
如果说玉帝还是物理世界范围的外星系,那地狱就是一个意识思维空间,并非一个物理世界存在。
玉帝是整个三界体系的大BOSS,三界有很多解释,西游记里大概就是天地人三界的意思。
这个体系管理一切有形的物理世界和天宫,海龙王水晶宫都属于大地之上的大海,都属于玉帝所管辖的地方。
应该说,海龙王都是玉帝的臣子,他进去天宫面见玉帝,肯定要见面面圣。
而地狱乃是另一维度的空间,或者说时空不一样,如果说玉帝还是物理世界范围的外星系,那地狱就是一个意识思维空间,并非一个物理世界存在。
这个地方虽然属于玉帝管辖的,但是这个地方却不受玉帝行政管理,可以说它的范围在三界,在玉帝管理范围内,但却拥有自主管理行政权利。
在西游记里,吴承恩把它归于地藏王菩萨管辖。
地藏王菩萨为何可以管辖地狱,因为地藏王菩萨在佛教里,是一个大愿大行的伟大菩萨,他曾经发下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他发誓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要度尽六道众生,拯救诸苦,誓愿成佛。
地藏王菩萨在过去世里,好几次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也是很孝顺的人,由于他的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伟大誓愿,
彻底体现了菩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性情,和大悲悯,又因为他是孝顺的代表,
所以,在西游记里把他当成地狱的大BOSS,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个地狱时空本来就不是物理世界,
是个极其暗黑苦的地方,可以说菩萨的大悲大愿,才能征服和管束这个至暗至苦的地方。
《西游记》的神仙佛道体系
西游记里面,凡是人间、妖怪、山神河神、土地、神仙、佛、道,都是属于三界的范畴,但是范畴所属和被不被管辖,是两回事。
比如如来佛祖和各大菩萨,都是属于西方佛世界,这是一个体系。道家的菩提老祖啊镇元子大仙啊这一类都属于自由派,逍遥自由自在的散仙,不对玉帝称臣的。
只有神,是像公务员一样被玉帝天宫直接管辖的。比如二郎神,千里眼顺风耳,巨灵神、李靖这一类的,都是官员,下面低等级的土地公山神之类的都是公务员。
仙、佛、道,这三个体系,虽也属于三界范畴,礼貌上对玉帝要尊重他,因为他是大老板行政长官。但是行政体系上这三样不受他管理指令,他要他们做事,得请。
蟠桃盛会请人来做客,也是邀请这些体系的人。可以说,地府幽冥,属于地藏王菩萨,也就是佛的体系,也是属于这一个不受直接行政命令的地方。
这里其实也是吴承恩对中国文化的一个理解,这体现了在中国文化体系里,儒佛道三者的关系,如果玉帝这个体系象征着儒,
它就是有一套既定的规则法则和君臣佐使体系的,管理着整个天地的运转和神仙土地山神妖怪等等。
而佛道,则是受到儒体系的尊重,互相平等的体系。所以阎罗王来了,不用对玉帝称臣。因为秦广王在地府里,属于幽冥地界,相当于平级的单位。
他来了,就是替他老板地藏王菩萨送个信。就像平级单位互相打招呼一样,送个信告诉你,老板,你单位有个猴子,
在我这捣乱,我要是不和你打招呼就出手,是不合规矩的,不礼貌。还是先告诉你,你得管管他。
所以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概念,玉帝看了地藏王菩萨的信,自然要卖面子,抓孙悟空。不然就显得他没能力管束自己的人了。只不过最后他管不了,只能请佛来帮忙。
《西游记》原著写玉帝接见东海龙王上表,是这样的:
忽有丘弘济真人启奏道:“万岁,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诏。”玉皇传旨:着宣来。敖广宣至灵霄殿下,礼拜毕。旁有引奏仙童,接上表文。玉皇从头看过,表曰:“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下元安泰。奉奏。”圣帝览毕,传旨:“着龙神回海,朕即遣将擒拿。”老龙王顿首谢去。
写阎王爷去天宫告状,是这样的: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师启奏道:“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旁有传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从头看过,表曰:“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贫僧具表,冒渎天威。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谨奏。”玉皇览毕,传旨:“着冥君回归地府,朕即遣将擒拿。”秦广王亦顿首谢去。
这两段非常明显的区别,海龙王是毕恭毕敬的见老板,秦广王只是来送信的。来见面的流程都非常不同,一个是直接见,一个是传递。
这个传言玉女,其实就是玉帝与其他维度沟通的使者,所谓传言,就是沟通,要靠她才能与地府的系统进行沟通。这说明玉帝和地府,是不能直接沟通的。
另外,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天地乾坤,是两个端,天与地是阴阳两端两个极点,这两个极点一般无法直接重叠,天地乾坤的次序和运转,需要一个法则。
这主要是吴老师用来象征人间的次序,一个至暗至阴的群体,要和一个官方进行沟通,当然需要有中间人进行传递。打个比方武侠小说里朝廷要借助江湖人物做事,就要有个中间人,两边传递消息。这个朝廷犹如玉帝的天宫,江湖犹如地狱幽冥,道理是这样的。
《西游记》中,龙宫与地府上天告状,玉帝接见了龙王,却为何不让阎王进殿?
在西游记中,从菩提祖师学艺归来的孙悟空心高气傲,先后大闹龙宫和地府,这两处地方的头头坐不住了,不约而同地向玉帝进献表文,大意是希望玉帝发兵捉拿妖猴,以还宇内清平。
龙宫这边是东海龙王敖广亲自来灵霄宝殿,原文:丘弘济真人启奏道:“万岁,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诏。”玉皇传旨,着宣来。敖广宣至灵霄殿下,礼拜毕。
地府这边则是十大阎君之一的秦广王来灵霄宝殿,原文: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师启奏道:“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旁有传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从头看过。
注意,玉帝在接见东海龙王敖广时,特意传下圣旨宣他入殿,敖广行君臣之礼后,再由"引奏仙童"接表文给玉帝看。而地府阎君秦广王来到灵霄宝殿时,玉帝并未传旨宣其入殿,而是葛仙翁启奏后,由"传言玉女"接上表文。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细节,就是两次接表文的人不一样,给敖广接表文的是引奏仙童,而给秦广王接表文的则成了传言玉女。接一个表文,为何还要换人?
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作者吴承恩想告诉大家,秦广王没有进殿面圣。 因为敖广是入殿朝拜后呈上表文,与玉帝距离很近,所以由传引奏折的仙童负责接上表文。而秦广王由于未入殿,与玉帝距离甚远,无法面对面交流,所以只好让专门传话的玉女前去接上表文。
作者将"引奏仙童"换为"传言玉女",其实大有深意。 按理,秦广王乃地府十大阎君之首,其仙界地位并不输于东海龙王敖广,可为何玉帝却连面都让他见呢?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秦广王的身份地位上,而是出在那份表文上。
在古代,表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所以,向玉帝进表文,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东海龙王敖广为四海龙王之首,亲自带着表文上天面呈玉帝,显示其对天庭的足够尊重。
而地府的首脑是地藏王菩萨,他以自己的名义写了表文,却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出手下秦广王来到天庭,其实多少已有些不敬。
更何况,地藏王菩萨的这份表文,从格式和内容上都有问题,难怪让玉帝不高兴。如果我们把敖光的那份表文拿来对比看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之所在。
首先,地藏王菩萨的表文开头居然没有玉帝的尊称,一开头就是:"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再看敖广的那份表文,开头是:"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我们知道,即使是普通的书信,也都有个"您好"这样的称谓,但地藏王菩萨却直接就大讲什么"幽冥境界"的大道理,试想,这玉帝如何会高兴?
其次,地藏王菩萨在表文中几乎看不到谦逊之词,全文看下来,唯一客气一点的就是这八个字"贫僧具表,冒渎天威。"反观东海龙王敖广的表文,全文用词讲究,态度恳切,尤其最后结尾:"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奉奏。"一个自称"贫僧",一个自称"臣",在玉帝看来,感受岂能一样?
那么,这地藏王菩萨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从表文上可以看出,这地藏王菩萨认为自己是幽冥之主,西游世界有天地人三界,天界之主是玉帝,地界之主就是地藏王菩萨,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地藏王菩萨端着与玉帝同等地位的口气说话,自然引发玉帝的不悦,所以他才以不见秦广王回应对方的无礼。
《西游记》中,龙宫与地府上天告状,玉帝接见了龙王,却为何不让阎王进殿?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回答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下面我来尝试回答,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探讨交流,非喜勿喷。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天宫与地府的关系。在《西游记》中,地府是天庭所管辖的一个部门。按照神话传说来区分,天庭主管三界:神界、仙界和冥界。凡在天庭的,无一例外都是大神级别的,级别算是最高;仙界是指没有达到大神级别,只停留在大仙这个阶层的,如龙宫里的龙王等,而地府,主管冥界,换句话说管的都是鬼魂。阎王虽然主管冥界,但却无法成仙,更成不了神。三界当中算是最低级别,是玉皇大帝最瞧不起的一个部门。因为这个原因,龙王与阎王一起到天庭告状,玉皇大帝自然不会让阎王进殿,说白了,天地也害怕恶魔缠身。
其次,玉皇大帝不能破坏规矩。既然三界划分得那么清楚,那么规矩自然也必须明确。按规矩,天庭最多管到大仙一级,地府自然另有天庭的某个部门掌管。三者是完全不能越界的,否则不就乱套了?从职责划分来看,天庭是不会干预地府的事情的,因为按照地府的职责划分是不能相互干预的。地府主要负责人界的生死,如果突然有第三方插手,就有可能影响到人界的正常运转,就触犯了“天条”,算是重罪。因此,天庭和地府还有人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那么,孙悟空为什么能直接到天庭而无人敢阻拦?阎王却不能进殿?那是因为孙悟空原本就是神仙转世,而阎王只是地府里的一名主管,不算神仙,更何况分管地府的还有其他神仙。
第三,玉皇大帝见龙王却不见阎王另有“隐情”。严格来讲,龙王算是天庭的重要一员,也算是龙脉。总有一天龙王会直上九天的。而阎王不同,不但永远升不了天,只能在地府与那些鬼魂作伴,是绝对成不了气候的。再者,天庭是圣洁宝地,怎么可能让魔鬼进入呢?由此可见,玉皇大帝宁见龙王而不见阎王就不难理解了。
《西游记》中,龙宫与地府上天告状,玉帝接见了龙王,却为何不让阎王进殿?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先说说地藏王菩萨在冥界的职务。只要搞懂了地藏王菩萨的职务,就不难理解玉帝为什么不让阎王进殿了。
很多人认为地藏王菩萨是冥界之主,其实不然。
在神话传说中,真正的冥界之主是西游第一妖九灵元圣的主人——东极青华大帝,也叫做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真人并不是太乙救苦天尊。是封神中,根据太乙天尊杜撰出的人物。)
太乙救苦天尊住在青华长乐世界妙严宫,掌仙界长生、人间救苦、冥界度亡三大职责。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因此在仙界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另外说一句,太乙救苦天尊也是《西游记》中,吴承恩唯一没有敢黑的神仙。其座下九头狮子,哪怕下凡为妖,也没伤害过凡人的性命。它旗下的狮妖,也都是良善之辈,哪怕想吃个肉,都要真金白银的从凡人那里购买。
而地藏王菩萨在冥界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他本身是佛教中人,在地狱是没有任何职位的。可自他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后,就获得了地狱的居住权。虽然受三界众生的尊敬,但地藏王在冥界没有任何行政权利。其身份最多只能算雷音寺驻地狱办公室的主任。
介绍完后,咱们回归正题。
小说中,孙悟空大闹地府后,阎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没有去找太乙救苦天尊,反而去找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大笔一挥,就写了一份奏折,让阎王上天去告状。
这份奏折是这样写的:
大概意思就是,冥界是我地藏王的地盘,现在有一只妖猴捣乱,请陛下派兵降服。
这份奏折没用敬语,说话也非常不客气,最过分的是竟然宣称自己是冥界之主。
这不是摆明了挑衅吗?
如果诸位看官是玉皇大帝的话,收到这样一份奏折,会怎么想?会怎么做?还可能召见阎王吗?就算直接把阎王乱棍打死都是客气的。
当然了,政治经验丰富的玉帝,没有动手,只是不动声色的把阎王打发走,然后派人去把大闹地府的孙悟空请上天庭,安排了官职。
我想,玉帝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警告地藏王菩萨,少来这套,地狱也好,六界众生也好,都是我玉帝的地盘,轮不到你们佛门插手。
至于地藏王为什么挑衅玉帝,就很难理解了。也许他在地狱待久了,脑子有点秀逗,真把自己当成了冥界的主人;也许就是为了激怒玉帝,让玉帝召孙悟空上天为官,好配合如来的西天取经计划……个中深意,很是耐人寻味啊。
《西游记》中,龙宫与地府上天告状,玉帝接见了龙王,却为何不让阎王进殿?
《西游记》中孙悟空闹了龙宫借走了镇海的如意金箍棒,又闹了地府勾销了生死簿。惹得东海龙王和阎王实在咽不这下这口气,二人合计合计就上天向玉帝告了御状。
那么玉帝亲自接见了龙王,对阎王却不准进殿。玉帝对他俩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我认为可能有这几个因素。
第一,玉帝撑管天上地下,接受进见也要搞个职务高低论资排辈。东海龙王也是一方霸主,属玉帝直接领导的封疆大吏。阎王的顶头上司是地藏王菩萨,级别比龙王低。所以玉帝先见龙王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二,玉帝对阎王不满意了。
玉帝本来就没把孙悟空当回事,不就是个石猴吗!龙王来告状原因是,猴子借走了您放我那的镇海神针铁,没闹出啥大闹子,我是来向您报告的。玉帝一听只是稍有不悦。
阎王就不一样了,整个地府让个猴子闹的乱七八糟,堂堂十殿阎王连个猴子都整不住,还有脸来告状呢,找你顶头上司来见!玉帝觉得阎王给他丢了面子,脸上挂不住劲了。
其三,龙王告状也许稍带着就把孙悟空闹地府的事也说了,玉帝知道了大概,所以没有必要再亲见阎王了,只是让侍者把奏折传上来罢了。
《西游记》中,龙宫与地府上天告状,玉帝接见了龙王,却为何不让阎王进殿?
美猴王从菩提祖师那里学艺归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开启他的精彩人生之路。猴哥自信,有了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和神奇的筋斗云,他就是妥妥的“天生圣人”了,长生不老,与天齐寿。他急切需要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拿点真本事,来验证效果。于是,紧接着,孙悟空马不停蹄、迫不及待地接连干了两票。闹龙宫,强索东海龙宫定海神针铁如意金箍棒和一套披挂,闯地府,勾生死簿。小试身手,手到擒来。猴哥那个得意,猴子尾巴都翘到天上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东海龙王敖广和地府秦广王坐不住了,如此吃瘪,实在难受。好歹他们也是三界主宰玉帝亲封的一方大员,怎么能被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猴子给如此欺凌呢?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他们没办法对付,可是,有玉帝,有天庭呀!告御状。
这哥俩一前一后,接踵而至,到了大罗天凌霄宝殿外,恭候天使引荐玉帝。结果呢?很奇怪。东海龙王敖广被玉帝请进去喝茶聊天,汇报工作,而秦广王却只有玉女转递折子给玉帝的份,他压根就没见到玉帝本尊,根本就没踏入凌霄殿半步。
这就奇哉怪也。按理说,秦广王和敖广一样,都是天庭的部门高层,直接的负责人,一个是管地府,一个管水族,从身份和地位上看,应该是平级。同样的地方官员,两位却被分别对待,不由得犯嘀咕。部门出问题了,主管来找老板协商解决办法,玉帝请东海龙王进去,小酒喝着,小茶泡着,小曲哼着,慢慢来,不着急;而秦广王也是大老远跑来,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就急匆匆八百里快马加鞭,赶到天庭,心急火燎地要面奏玉帝,不成想,却被无情地阻挡在凌霄殿外,无奈何,只有把状纸隔着一道门送进去。如此大的逆差,到底是为什么呢?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当玉帝面对同样性质的问题,基本同等级官员的诉求的时候,表现出不一样的姿态,那肯定是官员自身的能力问题。面对同样棘手的事情,不同的主管临阵磨枪,施展治理手段和能力,显示了不同的手腕和水平。这就是玉帝给予东海龙王和秦广王不同待遇的奥妙所在。
具体怎么说?我们一起来做个分析——东海龙王和秦广王迥然不同的治理能力和手腕。
第一、事情的性质与缘由不同:一个是被动接受,一个是主动找事。孙悟空闹龙宫,闯地府,都是搞事情,找麻烦。可是,缘由确实大不相同的。
(一)闹龙宫,抢金箍棒和行头。
这件事情,是孙悟空自己主动挑起来的。
花果山神秘的通臂老猿指点美猴王去海外仙山拜神仙,寻觅不老长生的秘方,猴哥刚回来,前脚还没落地,他又挑唆美猴王去东海龙宫跟老龙王索要神兵利器。老人精老人精,老人成精不得了,懂得的东西就是多。
美猴王按图索骥,跳下水帘洞,顺着山涧就钻入东海龙宫,开启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乞讨模式。
我们来看下敖广是怎么一番操作——这个东海龙王不简单,有一手。
口称“上仙”。孙悟空说他是老龙王的老邻居,他是修仙得道的“天生圣人”。敖广也是一脸懵,不认识呀!不过,他很会做人,管你是谁,你说你是圣人,他就称猴哥为“上仙”。有礼有节。
要趁手的兵器,好说,东海龙王好宝贝多的是,能不能拿走,要看你真本事了,光吹牛是没用的。敖广就心说了:“有本事算你命好,要是拿不动,嘿嘿,可就别怪我敖广手黑了,左右给我把左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精给捆了。”
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试探。一把刀,一股叉,一柄方天画戟,逐层加码,试探美猴王的实力。
老龙王这个办法不可谓不好,简直妙不可言。
不过,很可惜,猴哥师从西游世界中设定的第一神秘大佬菩提祖师,真本事,货真价实。结果,眼睁睁看着猴哥拿走了如意金箍棒,东海龙宫的镇海之宝。玩鹰的人,被鹰给啄了眼,敖广也只能认栽。
后面猴哥又跟四海龙王索要了一套黄金锁子甲,紫金冠,步云履。四海龙王,水族王者聚齐了,大家伙都不乐意。北海龙王当即就要出手,被敖广给拦住了。给,统统给,猴哥要什么就给什么,哥儿几个不要急,咱们能力有限,做能做的事情就好,天塌了有个儿高的顶着。叫他先得意几天,后面,我们找玉帝,派遣天兵天将收拾他。
看看,东海龙王是一块老姜,够辣。
孙悟空闹龙宫,他是主动来找事情的。东海龙王各种虚与委蛇的周旋,也都是无奈之举,对手太强,不是一个层级的。作为水族王者,他已经尽力了。猴子拿走金箍棒,真不是他的本意,他也舍不得啊!
出了这样的事情,主管尽力了,也没有捞下什么把柄,作为老板的玉帝,罩着点,理所当然。所以,敖广告状,理直气壮。
(二)闯地府,勾生死簿,羞辱十代阎罗。
孙悟空闯地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可是十代阎罗自己上赶着去搞猴哥,自己引火烧身。
美猴王降服了七十二洞妖王,把花果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又搞了个七大圣组合,一时间风光无限,气头正盛。要不是牛头马面来勾他,或许,也就没有后面大闹天宫的事情了。
踌躇满志的孙悟空怀抱一颗不老松,酣然入睡,正做美梦呢。不成想,有人上门找事情,牛头马面一上来,二话不说,捆起猴哥就走。这一走,就从花果山水帘洞过了奈何桥,到了谁也不愿意去的九幽地府。
结果,猴哥一棒子解决了牛头马面,一巴掌呼了十代阎罗几个耳光,顺手勾了生死簿。然后,拍屁股走人,扬长而去。
地府此举,这叫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引火上身,自取其辱。
花果山美猴王是块天产石猴,是三清道祖太上老君“生”下的一个石头蛋,连玉帝都默认为是“仙胎”,“仙石”,天地所生,自有光彩。就连玉帝都搞不清楚太上老君是什么意思,不敢轻举妄动。十代阎罗却主动出手了。这不是搞笑嘛!谁给他们的勇气?
结果就是,一个是自取其辱,自己被羞辱;另一个,更要命的是,他们不但引火烧身,还直接把火给烧到了天庭,秦广王等是要把玉帝往火坑里推呀!
作为老板的玉帝,左思右想,思前想后,我晕,秦广王你什么意思啊?自己本事不大,还喜欢搞事情,你搞就搞吧,还搞不定,还要老板给你擦屁股。你说气人不气人?如此,玉帝怎么会给他好脸色看?换成哪个老板也不乐意。
第二、责任与担当不同:前者恭谨谦卑,有礼有节,后者虚与委蛇,敢做不敢当。部门出了问题,主管的责任指定是推脱不了的。老板怎么看待问题?一是看事件的缘由和性质,事情是什么搞出来的,二是看你的能力,你是怎么解决的,处理问题的具体细节和手段,临场发挥的能力,能不能掌控局面,至少,不要把问题扩大化;其三,态度决定一切,你有没有这个担当,你有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考量,有没有为老板多想一想。只为自己打小九九,是没有前途的,迟早会出事情的。
东海龙王和秦广王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东海龙王诚恳求援。
孙悟空闹龙宫事件,东海龙王敖广已经把事情最小化了。定海神针铁,如意金箍棒,凤翅紫金冠,藕丝步云履,都是水族的损失。等于是敖广自己花钱,掏腰包,主动给老板玉帝平息事情,毕竟,金箍棒又不是他自己一人的,镇的可是整个东海。
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唬走龟鼍。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凤翅之金冠,与那锁子甲、步云履,以礼送出。——《西游记》
我们来看下敖广给老板玉帝的汇报文书。
态度恭谨。一开头,敖广就自称“小臣”,又把老板的整个高大上的名讳全部摆出来,一个字儿都不省略。
理由充分。我坐在家里办公,孙悟空主动上门找麻烦,强索兵器。
尽力而为。我不得已把东西都送他了,我能力有限,我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了。
为老板考虑。我们东海龙宫的损失不算什么,关键是,他搅动四海不宁,叫我们水族王者都给他下跪,这有损天庭和玉帝的威严,严重影响三界秩序。请老板斟酌。
看看,敖广这呈表,堪比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那是字字珠玑,句句血泪。声情并茂,由表及里,打动人心。
东海龙王就那点本事,他全拿出来了,而且有担当,不推卸,有礼有节。玉帝能不待见,不另眼相看嘛!座上宾,高规格接待。玉帝就说了:“敖广你辛苦了,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来来来,快进凌霄殿来,吃个点心,先填填肚子。”
(二)秦广王诚惶诚恐,推卸责任。
孙悟空闯地府,勾生死簿,都是十代阎罗自己搞出来的幺蛾子。自己兜不住底了,才来找玉帝。
即便如此,秦广王还不敢直面实施,情急之下,竟然拿地藏王菩萨来说事情,做挡箭牌。
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西游记》
十代阎罗是玉帝亲自委派到地府的部门主管,是天庭的直系部属。所谓三界主宰,玉帝有至高权威,仙界,幽冥界,人界,三大块,都是他的管辖范围。对玉帝和天庭来说,十代阎罗就代表玉帝,统治地府。
这个时候,地府出了事情,秦广王却拿着地藏王菩萨的小纸条,来找自己的老板,寻求帮助。
这是几个意思呀?地藏王菩萨属于西天佛界系统,幽冥教主称号应该来自于如来佛祖的任命。
这就表明,作为地府主管的十代阎罗,包括出面的代表秦广王,他们没有担当,他们在推卸责任。秦广王等就心说:“哥儿几个,问题大了,这孙猴子,咱们真搞不定,悔不当初,咱就不该去惹这一身骚。篡改生死簿,影响六道轮回,这罪名可就大了,咱担待不起。不如,如此如此,”九幽深处不是还有个地藏王菩萨嘛!好,就拿他说事情,顶缸。
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陰陽转轮;禽有生而兽有死,反复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数,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廉洞天产妖猴孙悟空,逞强行凶,不服拘唤。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恃势力,惊伤十代慈王。大闹罗森,强销名号。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贫僧具表,冒渎天威。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陰陽,永安地府。谨奏。——《西游记》
地藏王菩萨原本也不想趟这蹚浑水,他是发慈悲,来度化九幽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这个意思。地府中的人当然是越少越好,他好完成心愿,成就佛位。孙悟空勾生死簿,地藏王指不定多高兴呢!
既然十代阎罗找上门来了,地藏王也不好直接推脱,就顺手写了怎么一个条子。
地藏王作为西天佛祖如来任命的人选,自然跟东海龙王对玉帝的称呼就不一样了。而且,地藏王菩萨身负巨大使命,他是连接现世佛和未来佛至关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因此,似乎也有点小傲娇。
连如来佛祖对玉帝都那么恭敬,玉帝一句话,他就得从灵山去天庭勤王,协助降服孙悟空,见面也是称呼玉帝为“大天尊”。地藏王就不客气了,起首,连个敬语都没有,直奔主题。
地藏王意思是,孙悟空闯地府,搞事情,对我们大家都没好处,玉帝你看着办,应该给猴子点教训。
玉帝一看,这什么节奏,几个意思?就算是你那西天佛祖如来也不会跟我这么说话吧?怪谁呢?不能直接说人家,那就只好怪秦广王啦。也是,不是十代阎罗搞的事情嘛!
秦广王等人出了什么问题呢?
态度不端正。随便拿个别人的纸条就来给老板汇报工作了。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吗?这呈条你们到底是看过还是没有啊?有这样跟老板汇报的吗?
自找麻烦。地府就那么点能量,自己吃多少饭,能端多大的碗,秦广王等不清楚吗?
事态严重。勾生死簿,强销名籍,六道轮回,三界失衡,这就不仅仅是地府的事情了。
关键是没有担当。你们吃天庭的饭,拿老板玉帝的薪水,给老板干活,部门出了问题,竟然拿西天委派的地藏王菩萨来说事情。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吗?你们到底是哪一头的?
由此,玉帝不但没请秦广王进凌霄殿,就是茶水都没得喝,就在外面候着吧。
以上可见,人跟人的能力和情商确实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上天庭述职,告状,玉帝请东海龙王敖广进凌霄殿面君,而秦广王却不能够,原因就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孙悟空闹龙宫,是猴哥主动给敖广出难题。敖广手段老练,应对自如,自己水族损失点东西,把事件控制到了最低限度,算是尽忠职守,尽力了。态度更是没得说,顶呱呱。秦广王等就不同了。地府上赶着找猴哥麻烦,导致孙悟空闯地府,勾生死簿,羞辱十代阎罗。这是他们自找的,自取其辱。而且,没有把控局势的能力和手段,影响六道轮回,事态扩大化。最后还没担当,自己躲后面,把地藏王菩萨顶前面说事情。这足以说明,秦广王等的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玉帝不加罪于他们就算不错的了,进凌霄殿见玉帝,还是算了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