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必须喝酒的人是什么心理?

男人爱喝酒,是由男性的荷尔蒙决定的。男性在征服欲的支配下,一生都在战斗。你能想象一个战士能不喝酒吗?一个爱喝酒的人,他的斗志是昂扬的,他的生活是滋润的,他的内心是丰沛的细腻的。

万丈红尘三杯酒,红尘无酒,不知如何度日,酒可以消解红尘的烦恼,洗净生活的铅华,对灵魂进行提纯,给枯燥烦闷郁闷的生活带来释放。


但是如果每天都必须喝酒,可以说有几下几种

第一、生活郁闷,烦恼多多,抑郁不得志。

这一类人在工作上不太开心,事业总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家庭又不是很幸福,夫妻之间总是吵架,人生不开心又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总要找个方法去释放内心的压力,不然就会崩溃。

这个方法有可能是打游戏,也有可能是出去运动,但更大几率会是喝酒。因为喝酒能麻醉自己,让自己逃避残酷的现实。因为醒来之后又要面对现实觉得难受,所以醒来之后就盼着下一场醉酒。慢慢形成了习惯,就变成每天必须依赖酒来活着了。


第2种是纯粹爱喝酒,嗜好喝酒,痴迷喝酒。

中国的北方就像俄罗斯人一样,大多数男人对喝酒是非常着迷的,有些人能够每天都喝,我认识的北方朋友中,至少有10个以上是每天都要喝酒的。有个东北哥们,早上起来就得搞二两,带着醉意开始一天的新生活。对他而言,没有酒香,呼吸都不怎么畅顺。

我这哥们是整天都不说话的,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不搭理,随便应几句。坐在那搞自己的事,喝喝茶,听别人说话。唯独喝了酒,只要一杯酒下去,他就开始露出原形,噼里啪啦说半天那摆活劲比赵四彪哥还牛。没有酒他就感觉不是人过的生活。你看着他不喝酒的样子,就会情不自禁可怜他,同情他,觉得必须带他去来一瓶,不然你总觉得自己对不住他。

另外有个朋友更加厉害,每天他必须喝一斤高度白酒,他就是喜欢喝酒,没有别的事情,也没有别的想法。这是天生的基因决定。你要是按科学道理去说,人的肝是不可能承受这么多酒精的,可是就是有人能够承受并且不承受都不舒服。我给他取名,叫:一天嘶拉夫.不喝一斤不舒服斯基。

我认识有个人,自己床边长期放着酒杯,临睡要再喝两口。醒来几个小时又必须要喝上,用他老人家的话说,酒是知己、是伴侣,是他的天空和大地、是他的大海和星空,喝完酒他就灵魂飞翔白日飞升。各地对这样的人都有叫法,有的地方叫—酒迷瞪,有的叫—酒疯子,有的叫——老酒鬼、有的叫——酒蒙子,酒腻子、老北京人叫这种“酒腻子”,酒量并不见得很大,但天天离不开酒,餐餐少不了酒,一天能喝好几次,一根黄瓜或一把花生米就齐了,有时候就光喝,一喝高了准生事儿,胡言乱语胡搅蛮缠,是胡同里最让人瞧不起的人。

其实喝酒到了痴迷的程度,真有点要注意了,容易酒精慢性中毒,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到了中年过后,他的眼神基本都是迷离的,说话都是囫囵的、动作都是虚晃的。


第3种,有一种人每天都喝,但是喝的少属于养生和情趣。

有些人比如说江浙一带喝黄酒的男人。他们很多都是每天都要喝,有些地方还要早上开始就喝,但大多数人喝的并不是特别多,基本上是一种生活习惯和养生的方式。就像潮汕人喝茶一样,这时候这黄酒已经不太像酒了,应该是一种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各地还有不同的喝法,比如南通人喜欢冬天在黄酒里面放点生姜、红糖热一下喝。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文章开头就有这么一段描述:

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就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了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热好的黄酒倒在朴实无华的瓷碗里,清澈诱人的琥珀色倒映出自己的脸,或一家围坐,或几位酒友共聚。有黄酒的江浙男人,多半不太在乎餐桌上的菜是什么了。狮子头也好、一碟花生米、几块豆腐干也罢,就着黄酒,一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了。陆游的《钗头凤》写道:“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更是把黄酒和人间温情蜜意揉在了一起。

这种每天喝点小酒的习惯,其实不只是江浙有,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一些人爱这么干,这就是人间烟火的气息。

喝酒有人味,喝的是一种韵味,湖南人有个词叫“韵味”,这词无法去用语言解释,广东话有个字叫“叹”,这个字也无法用语言解释,四川话有个词叫“巴适”,也无法用语言解释的精准,但是这几个词,只要你也学着江浙男人,搞一壶黄酒,坐在小镇廊下,听着小曲儿,看着眼前小桥流水,抿一口,你就完全明白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总都要一个样,每天拼命赚钱,连酒也没空喝,朋友也没有空见面,饭都不懂得好好坐下来吃几口。这不是人该过的日子。大老爷们每天喝喝酒,肿么了,肿么了?

还有的人喜欢喝红酒的,每天都喝一杯红酒,有的是因为相信红酒软化血管养生,有的是因为爱好红酒文化,有的是因为觉得这样有情趣,比较高档洋气。

我有个朋友,家里尝尝定期买一个西班牙火腿驾着,满墙的外国红酒,每天他都邀朋聚友或者独自切几片火腿,弄一杯琼浆玉液,花心萝卜开小会,总之是葡萄美酒夜光杯一杯敬月色、一杯敬过往、一杯拥抱美人醉。

外国其实也很多人每天都喝酒,每天一杯红酒啊威士忌啊朗姆啊伏特加啊啤酒啊各种各样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人。

还有些人是喜欢喝药酒,泡了药酒的,大蛇啊,黑蝎子啊,小海马啊、雄风鹿鞭啊、千年灵芝啊,藏红花黑枸杞啊、黄精黄芪老山参啊、野生奥特曼啊,落单比卡丘啊、等等等等,万物皆可泡,苦心泡制,每天一杯,强身健体、活血祛湿、补肾还阳,不亦乐乎。

在南方的很多农村,有些人喜欢每天喝谷酒,有的地方叫米酒。谷酒是很古老的酒,是用稻谷做原料,用纯种的小曲或传统的药酒作为发酵剂,在大缸中发酵后再经蒸馏而成。

比如佛山著名用陈年肥猪肉酿的玉冰烧,那种香气特别香,很多人都会每天倒一杯,只要适量对身体特别好。我虽然不喝酒,但每逢闻着谷酒和米酒时,品酒之欲就会悄悄从心里涌出。好像客家人也很多人每天都喝点娘酒,非常惬意。

我有一个兄弟,虽然是北方人,但是却斯文儒雅不喝大酒,从来不跟人家拼酒。每次在酒桌上,他只搞一瓶盖儿,就能陪着喝大酒的朋友战斗到底,保证尽兴倾情不扫兴,每每被传为神话。他每天自己都喝一瓶盖子优质白酒,比如茅台五粮液啥的。非常注意养生,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瓶盖酒神。


第4种就是特别豪迈的人。

比如很多西北人、很多内蒙人、很多东北人、很多河北人,很多山东人,很多苗族人、都会每天喝大酒。这一类人不喝酒,就感觉活得憋屈。不喝酒就感觉一股豪情万丈没办法舒展。雄性激素爆棚爆浆,不喝酒会肆意四溢控制不住。

就像李逵和张飞一样,没有酒就得打仗,喝了酒也得出去杀,他们身体里和内心的激情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身体里继承了前辈在几千年里形成的生活习俗和豪迈性情。

这就叫一方水土一方人,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

我虽然是南方人,但是有时候偶尔也有这样的豪情,年轻的时候也能喝个半斤,虽然不敢跟任何人叫板。但是有时候和交心的兄弟喝上了,也能恍惚感觉特别豪迈。

但是多年前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兄弟是河北大汉,身高一米九,像个巨人一样,当时因为他和家里吵架心里烦,从河北坐着火车来南方找我。我们相见甚欢,于是去喝酒。因为是大夏天,两个人喝了一瓶多白酒,又吃了一些冰西瓜。

回到家后我就翻肠倒肚,开始呕吐了。吐完一睁眼一洗手盆全是血红的水,把我吓着了。当时喝的也挺醉,还以为自己喝到大吐血了。就要这巨人兄弟救我送我去医院。他跑过来瞅了一眼叫道:“窝槽吐血了。又觉得不对,又细看了半天,还凑过去闻了闻,突然哈哈大笑说:这TM是西瓜啊。

自从那次闹出这种尴尬之后,我就下决心戒酒了。觉得自己的酒量太差,身体不是北方的基因不能这么干,这一晃也就十年左右没喝过酒了。


最后一种就是,经济条件特别好,生活很富贵,每天都有无数的好酒等着他喝,家里放着的全是顶级茅台五粮液,各种窖藏和定制,特供。他不喝都是浪费,暴殄天物。

我有个福建的兄弟就是这样,他实在是太有钱了,有很多好酒喝,几乎是每天喝,一个星期也就休息一天,其余都在喝。这种其实就是叫温柔富贵乡,这种除了由基因决定,还有就是命运决定,你得有这种命才有这种酒喝。


好的,说到这里关于酒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但是喝酒,必须要自己知道自己的事。

我们天天都劝别人少喝酒,但是。我基本上很少劝别人这样,因为喝酒是很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就像抽烟一样,你要别人不抽烟那些人会死掉。

我自己戒烟戒了16年,但我从来不劝任何人戒烟,男人应该抽点烟喝点酒,不然不是男人,谁敢和你玩。我后半辈子没有朋友来往,就是因为我不喝酒不抽烟不打游戏赚不到钱,和朋友一起基本没有共同话题了。

其实总归来说,人生苦短,来一趟真不容易,活着压力很大,事情很烦。能喝酒的时候痛快一下就痛快吧。只要不骚扰别人,不伤害别人,不酒后驾车,自己能喝到什么程度,人长大了自己都有个数。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这个每天喝酒的毛病,是这两年晚上看书落下了病根,一直就没好,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前两年我还没戒烟,晚上看书时嘴里时不时就叼上一根,吞云吐雾,非常快活,所以不必喝酒。

后来戒烟了,每晚看书时嘴就闲下来了,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自己抱一本书干啃,确实有点枯燥。

我尝试过用吃零食和喝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吃零食容易发胖,嘴里嚼着东西,看书也容易分心。茶水喝多了睡不着不说,一晚上跑三五次厕所谁也受不了。

看书和喝酒其实非常配

这个问题的解决,其实和书有着莫大的关系。

某天深夜,我正在看钱德勒的《The long goodbye》这本书,里面的私家侦探马洛是个酒鬼,酷爱威士忌,书里似乎每页都渗透着酒的味道,看完这本书给了我一点启发。

老子为啥不能边看书边喝酒呢?

然后我又看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书,发现书里的人物多多少少都喝点威士忌。

这是因为村上春树本来就是个狂热的威士忌迷,这货25岁的时候就开过爵士乐酒吧,据说调酒那是一把好手。

村上春树的文字,我极爱

比如村上笔下的多崎作,每晚都会像喝药一样喝上一小杯威士忌,然后就能沉沉睡去,一夜无梦,这点让我羡慕不已。

然后我心里的酒虫就被勾上来了,晚上再看书的时候就尝试着喝点威士忌助兴,可威士忌不加冰干喝,开始非常难下嘴,这种酒的味道非常奇特,有点像烧焦的木头泡在酒精里,然后再抓上一把土。

有些种类的调和威士忌还有股子煤油味,喝得我舌头发直,脑袋嗡嗡响。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是各种橡木桶发酵的味道。

人这种动物的适应能力极强,慢慢我喝习惯了,竟然甘之如饴,对,后来我喝煤油味的威士忌竟然甘之如饴!而且是煤油味道越大越过瘾!

这有点像那种资深老饕吃炒猪腰子的时候,坚决不洗,就那么切碎了直接下锅爆炒,吃的就是这一股子浓烈的尿骚味!

所以每当我深夜看书,看到高兴的时候,大晚上的既不能拍桌子助兴,又不能喊人过来分享这种莫名的喜悦,于是只能吞一口威士忌悄悄庆祝,好让自个多高兴一会。

其实人少量饮酒的时候,脑子转得更快,也比较容易兴奋,配合书中的情节,往往更能入戏,看起书来比看动作电影都过瘾。

喝多少是个严肃的问题

说到这估计很多人都觉得我完了,这货就是个不可救药的酒鬼,威士忌就书都能喝下去,而且是天天晚上都这么喝,这酒瘾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个问题我也忧虑过,甚至一度都忧心忡忡,感觉自己要废了,每天深夜自个喝酒,连个下酒菜都没有,过得是不是太凄惨了点?

这是我每晚喝的量,最多二两,下面那本书是阿城的《棋王》,这两天我会分享出来,写得非常好,相见恨晚

可后来一想又不对,这事有什么可忧虑的?

我下酒菜就是书啊!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能顶一桌子满汉全席,次点的书起码也能顶一只烤全羊。

关键是我喝酒有数,每晚二两威士忌,基本不超,二两不知大家有没有概念,普通的玻璃杯都倒不满一杯。

每晚喝多少才合适,是我通过多次实验才总结出来的,喝得太少没感觉,失去了喝酒的意义;喝得多点就会有些上头了,影响看书的效果。

所以这个“二两”就非常玄妙,不多不少,处于刚有点微醺的程度,喝完后通体舒泰,身心放松,思维活跃。

可这二两酒够我一晚上喝的吗?答案是足够。

这又不是狐朋狗友聚会喝大酒,感情深一口闷。我自己看书拿个杯子慢慢品咂,看书看到高兴的时候抿一口,一杯子真能抿一晚上。

心里有数,做事有度,是我现在做事的指导思想。毕竟也是二三十岁的人了,不能像年轻时那么冲动,啥事光想着爽就完了,可爽完以后收拾烂摊子就会非常痛苦。

人在年轻时可以犯错,反正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但年龄大了就得稳点,因为人生中所有的爽都是有代价的,比如我一晚上喝两斤威士忌行不行?

按照我的酒量来说,问题真不大,但喝了以后我还看个鸡毛的书,脑子里咣当着全是酒了,而且大概率还要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还有就是威士忌挺贵的,真不能当二锅头那么喝,钱包实在撑不住。

喝酒的心理

酒这个玩意,说实话是个矛盾体。

要是喝多了,上头还伤身体,劳民伤财,人还特容易冲动犯错。

但从人与人交往来说,酒确实是个良好的润滑剂,很多地方都有无酒不成席的陋习,但是吃饭喝酒促社交,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一帮子大老爷们凑一起吃菜尬聊,不喝点酒确实说不过去,酒一喝开,人与人直接的隔阂就没了,呲起牛逼来也不容易脸红。

我因为的工作关系,平时酒场也不少,我尽量推掉,推不掉的就从容应战,年轻那会我是来者不拒,喝遍大江南北,这两年稳一点了,喝酒变得比较谨慎。

所以这些年我就没怎么喝高过,一是本身一斤半的量在这放着,一般没啥对手。

二是自己心里有根弦,知道酒喝好了有助兴的奇效,喝不好就是个定时炸弹,伤人伤己还坏事。

年轻那会,我就有把客户喝趴下了,还捏着人家鼻子强灌对方的牛逼行为,最后不但业务没谈成,对方醒酒以后还要找人揍我,吓得我星夜出逃。

最近这段时间我自己看书喝酒,发现晚上适量饮酒确实有助眠和解忧的效果,虽然不那么明显,但是喝完以后更容易入睡倒是真的。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如果小酌一杯能让人暂时忘掉烦恼,那每日深夜独酌,自得其乐又不打扰别人,也算不得什么大的恶习。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是什么心理?

就是说每天不给自己来一杯,心理感觉空荡荡的,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给自己提上一杯,就感觉非常满足,今时今日感觉,嗯,圆满了,没有什么遗憾。

这就是酒瘾作祟,小酒虫在心里抓痒,还像小孩啼哭,嗷嗷叫着要奶喝,成年人可没有这么嗷嗷待哺的直白本能表达,但有了酒瘾,心里总会想着喝它。

每天必须喝酒的,除了重度依赖之外,小酒不停的,满足的是心里的小酒虫挠心,喝了就把小酒虫给灌晕了,小酒虫暂时就不会在心里造反,不满足它,饿死它,就是戒酒,不过能戒掉的人都有强大的自律性。

每天必须喝酒的,不喝不爽,不喝到满足也不爽的,除了酒精重度依赖之外,往往都是苦大仇深,必须喝点小酒来进行心理安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疗伤。在酒精的催发之下,就算催生快乐的激素多巴胺,这样的人也可能会抑制住这种高兴地情绪,甚至越喝越深沉。

每天必须喝酒的,多数都是找乐子。给自己的生活调情,让自己生活小池塘泛起波澜,泛起一片片涟漪,晕开了自己的心绪,释放自己的小压力,在酒水之中让个人世界绽放一下,似乎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的世界。

每天必须喝酒的,多数还是给自己解压。一天下来精神紧张,连带着肌肉都不得放松,给自己提上一杯,感觉就是简单的,有成效的廉价的快乐,精神和身躯在一杯酒中开始舒缓,人会感觉非常惬意和放松,这是找到了释放的心理。

每天必须喝酒的,往往喜欢自己和自己对话,人到中年不如狗,人到中年没朋友。每天给自己提一杯,酒水无言,你也无言,你默默地看着眼前你亲手倒的一杯酒,你会觉得你和它很情投,也很意合。甚至喝掉一杯,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每天必须喝酒的,往往都有心绪付诸一杯的豪情,所有的坏心情好像都能融化在这一杯酒水中,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依赖,需要指出的是,千万不能深陷在酒水中深陷,从而不能自拔。

每天必须喝酒的,多数都有酒瘾,喜欢喝酒的人都特别想要淡化这个概念,也会引经据典美化饮酒这个生活方式,就像上面老王说的那些,酒瘾就是酒瘾,喜欢就是喜欢,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每天必须喝酒的,只要适量饮用,多数都是紧紧拥抱生活,都想抓住每一天生活的律动,是一种性情,也是一种自我生活方式的表达。有酒瘾、有依赖、有解压、有精神安抚。

还是那句话,只要身体允许,每天适量喝点,不失为一桩美事,但千万不能喝的一塌糊涂,深度浸泡在酒水中,如此,不仅没有美感,还有一种犯罪感。适度适量,细水流长。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是什么心理?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每天必须喝酒的人因为喝酒时间长了,已经有了酒瘾,喝酒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小酒怡情,人生五味便寄托在这杯中之物上,闷时解愁,乐时添兴,古人曾经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所说的″杜康″泛指所有的酒)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对酒情有独钟,他们喝的是酒,得到的是一种心理安慰与满足。一天的劳累辛苦被这小小的一杯酒一扫而空,人生的喜怒哀乐在小酌二两后变得风轻云淡。″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能从喝酒中感受到一种做人的快乐,他们只在乎酒,不在乎菜。一壶浊酒,半碟花生,甚至几颗炒熟的黄豆,都能佐之下酒,自得其乐。喝酒其实喝的是一种心情,喝的是一种感觉,喝的是酒,品味的是人生、是生活。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喝酒有酒品,酒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品,酒后不乱性,才是真正的好酒品、好人品。每天必须喝酒的人请记住,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小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是什么心理?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大致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需要酒精解乏

这类干酒人多数是干体力活的劳动者。

前段时间我做过一阵子机械设备租赁工作,每天跑工地,所见和所接触的人几乎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说真的,工地上的活真的不轻松,如果是一个从没干过的人去,一开始根本适应不了那个强度。

工地外的小餐馆我也常吃,每餐都能看到工人们喝酒,他们一般中午都是喝啤酒,消暑解渴又解乏,喝完了稍微歇一会,下午继续繁重的工作,到了晚上大多数人会选择喝一两杯白酒,据他们说那是真的解乏,喝完回工棚美美一睡。

喝酒解乏是因为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速,让人觉得舒爽,但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下班了,人放松了,喝点酒聊聊天,体内多巴胺分泌增多,致使人心情更加愉悦。

第二类----形成了酒精依赖

这类干酒人处处存在,我岳父之前就是这样的人。

印象很深,那是我第一次登爱人家门,开门的是岳母,进屋之后我就看见岳父坐在茶几边上在一边吃桃子一边喝水,我还奇怪这是什么操作,寒暄过后坐下来才发现,岳父杯里竟然是白酒,都知道饺子就酒,这桃子原来也能就酒,要怪只能怪我见识太少。

了解后知道,岳父就是那种纯正的酒懵子,每天早中晚三顿都喝根本不算什么,岳父只要是吃东西就得来点酒配着。

当然后来因为身体关系岳父还是把酒戒了,现在只有年节的时候才会喝上一小杯。其实身边这样的人很多,从医学角度讲他们都是酒精依赖患者,这种病的根源就在于频繁规律的饮酒,越喝身体耐酒精性越高,慢慢就形成了依赖。

第三类----需要喝酒麻痹自己

这类干酒人一般都是有故事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其实是我爱人的同事,因为经常在一起喝酒,慢慢就成了朋友,今天借着这个问答,我重点说说他的故事。

小宇(朋友化名)算是个小富二代,家里两代人经营了一个规模相当的公司,他这个人吧,除了墨迹点其他都很好,虽然出身不错,但是很低调,是典型的好好先生,同事们都开玩笑的叫他地主家的傻儿子。

小宇这个人单纯,大学时只谈过一次恋爱,到毕业才发现原来他给人家当了四年的备胎,女友毕业后就结婚了,小宇受到了刺激,立马让家里帮忙安排相亲,想要通过婚姻来走出失恋和被耍的阴影,可万万没想到,相亲的第一个女生没看上他,这下让他脆弱的心灵倍受打击。

相亲的第二个女生,见了一面之后小宇就同意结婚了,女方因为看好他的家庭条件,也爽快答应了。没想到,这一个草率的决定让小宇彻底掉入了深渊。

结婚后女方逐渐暴露了本性,好吃懒做不说,行事还极其刁蛮,一次邻居停车碍了她的事,她就直接把厕纸篓倒在了邻居车上,一旦吵架生气家里的东西就无一幸免,小宇性格软弱,也不好跟家里说,慢慢的他就开始用酒精麻醉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喝得烂醉,他说这样就不想那些烦心事了。

小宇本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可是等有了孩子之后那女人更是变本加厉,对小宇打骂不说,对他父母也丝毫不客气……小宇无奈,只能每天靠酒精麻醉。

前段时间在一起喝酒,小宇喝醉了,哭着说自己想好了要离婚,我们都支持他。他说离婚爷爷奶奶想要孙子,但是不能要,我们为什么,他说:“如果离婚我们要了孩子,小娟(小宇妻子化名)会把我们全家都杀了的,她能做得出来!”

小宇身上发生的事实在太多,我只能写出个皮毛给大家分享。其实身边有故事的人很多很多,他们都是在借助酒精的作用来获取片刻安宁,很同情他们,但是谁的人生都不容易,我们要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要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最后,奉劝干酒人们一句,小喝怡情,大喝伤身,能少喝一杯是一杯,健康无价。

每天必须喝酒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就是这样的人,可以说几乎每天喝酒。而且喜欢晚上独自喝酒。至于什么心理,首先肯定是喜欢喝酒了,这个没说的。还有就是对我来说,每天晚上在家吃饭,小酌两杯,是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当然我也不是生活压力有多么大,就是很享受这种感觉。以前我的工作是一去就要好几天不回家的。现在可以回家吃饭了,感觉晚上弄两个小菜,喝一壶小酒,惬意的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