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齐鲁文化儒家思想是挺好,但是,是否适合一股脑给小学生弄上去,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形式化的灌输,植入,都违背了儒家文化的真正精神。具体为什么要搞那些孩子搞的傻乎乎的,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我想说,儒家文化和齐鲁文化,都是很宽厚的,秉承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秉承着活泼灵动不拘言教的生动,这是孔夫子的初衷,但现在放眼看去,小学生们被迫集体给父母洗脚,背诵弟子规啥的,这种事真的有待商榷。

践行,其实是要把这种文化的精神,化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套表达方法,去传播和教育他们,不是要把几千年几百年前的形式搬回来安装上去,那样只会不兼容。

齐鲁文化,是非常悠久的儒家文化核心区域,这里推崇仁义礼智信,但仁义礼智信,不应该只是说在口里,而是要教他们怎么在生活中去实践,比如,仁,爱护小动物是不是仁,爱护比你年纪小的别欺负他们是不是仁,就这就能搞出很多有趣的活动,即使不说一个仁字,也能把这个精神传承下来。

比如礼,教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多微笑,又注意保护自己,不被色狼变态人贩子伤害,这就有的教了。不一定非要穿着古装去行作揖致礼。所以这些儒家的精神,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弄清楚,就不要教条形式的去害孩子了。孩子学习已经很紧张,放过他们吧。

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践什么齐鲁文化儒家思想,不要残害青少年了,封建专制的遗老遗少们和封建专制的帮凶!

应该大张旗鼓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现在常作的践行活动就是研学活动。踩点、组织、游览、分享,一系列套路。

我个人觉得在践行之前,首先要明白它是什么。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的具体内容。

然后用时代的眼光去辨别分析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这是一个漫长的哲学解剖过程。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几千年,多少读书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践行。

现在的教育喜欢闻风而动,做什么都浅尝辄止,弄个噱头,最后依然死知识死分数衡量一切。这种理念指导下,践行什么都是假的。

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不与儒家思想相通的。可是百姓深知者几乎没有。儒家思想的普世传播还是太少了。先要让成年人知道儒家多么包容、开放、民主、自主,才能影响下一代。

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收到头条君的问题邀请#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齐鲁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学说,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很早就传播到东南亚国家,在日本和韩国,儒学文化影响至今都很明显。据学者研究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欧洲现代启蒙运动。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较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和儒学思想。

一、小学生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的意义:

1、学习践行儒家文化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需要。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认为道德信念的信守和道德理想的坚持可以不受物质条件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比生命还重要。除了这些核心理念,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确定地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偏好,即责任先于权利,义务先于自由,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

2、学习践行儒家文化是提升自我修养的需要。

《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习儒家思想,是践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文化修养的需要。

二、 小学生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的方法:

1、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体系。孔子的《论语》编入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上鲜有涉猎,建议编入语文国学经典阅读教材,在山东省的齐鲁版传统文化教材上面就有孔子学说的文章。让学生立足孔子“万世师表”的巨大影响力,丰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传统师道内涵,发扬爱生如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师德精神,着力推动传统文化建设。

2、与语文诵读诵唱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可以开展晨读颂唱活动、开展知识竞赛、开展小学生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汉字书写大赛等丰富活动载体。

3、与游学游玩活动相结合。可以让教师或者家长带领学生参观孔庙、地方文庙等纪念孔子的旅游胜地,让孩子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从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吸取丰富的营养,孕育宽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生如何践行齐鲁文化儒家思想?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缺乏的是中国文化修养教育,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具体教学中公学与私学相结合,通过琴棋书画进行修养教育,主要面对中上以上人才,而不是泛泛的上通课,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培养,还有相关专用教室准备 ,这些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努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