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孩子,经常不做、不交作业,但是成绩非常好。这事大家怎么看?

尤其老师怎么看?这个孩子不爱做作业,平时作业基本没有完成过,交作业时要嘛不交,要嘛只做了一点点。爱读书,成绩很好。被叫做“基本不做作业的学霸”。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那时候非常调皮,爱玩爱闹,算是学校里最调皮的那一批学生。

放学了也经常不回家,住在学校宿舍或者同学家里。那时候父母工作忙,家里几个孩子,也没时间管我。

书包是经常不带回家的,放在教室课桌里。而且我记得我书包坏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懒得管他。

每天早上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抄作业,一顿狂抄,几分钟之内就必须抄完,不然作业就被课代表给收上去了。

虽然平时不怎么学习,但是我每次考试都不错,稳定在班上前五名的样子。

对于考试我是有诀窍的,其实是得益于曾经看过的一本关于记忆力训练的书,里面是说记忆力的持续时长,一段内容你看了第一遍以后,需要在什么时间内再看一遍进行巩固,然后再过多久再巩固,那基本你就完全记住了。

每到考试前一个月,我就制定好复习计划了。针对考试内容,把哪个内容在哪个时间点复习全部列出计划。

比如说我第一天复习语文第一章,数学第一章。第二天我复习语文第二章,数学第二章,第三天复习语文一二章,数学一二章。

这样循环下来,到考试前一天,我正好把考试内容全部复习了一遍。所以每次考试都还不错。当然如果我平时认真学习,可能成绩会更好。

只是非常遗憾的是,当时高考的录取率非常低,临近高考的时候,我们家要我报考了技校,当时的技校毕业就分配工作,而且是国营大厂,这在当时是非常香的。

而且高考和技校考试都是同一天,都是七月七号,后来我考上了技校,毕业就分配到工厂工作了。

后来我经常想,如果我当时去参加了高考,不管考没考上,也许会过得比现在更好一些。

有个孩子,经常不做、不交作业,但是成绩非常好。这事大家怎么看?

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个女孩子。

这个女孩刚上初一时,不与老师和学生有任何交流。上课能认真听课,但从来不做作业,老师一遍遍找她,她眼睛直愣愣地看着老师,就是不说话。我们一度怀疑她有自闭倾向。

后来,她开始不愿意进学校大门。每次家长把她送到校门口,她死活不进校门。家长没法,只好求助于班主任。班主任软硬兼施,好不容易把她哄劝进教室,稍不如意背起书包就走。家长愁得不得了,领她去大医院看心理医生,但效果甚微。老师们也失去了耐心,她愿来就来,愿走就走,都不再劝她。

就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女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即使她十天半个月不到校,成绩也不曾有明显的退步。

升入初二后,同学和老师都有所变动,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班主任安排班中成绩最好的女生与她同桌,两个人渐渐地无话不说。她的脸上有了笑容,眼睛里有了光彩,人慢慢生动活泼起来。

有一次,她还把我怼了一顿。记得是学校组织学生写“好书伴我过大年”的征文,她和同桌开头引用的名言一样。我已经修改完了她同桌的,便想让她改改开头。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说明了情况,然后对她说:“你开头引用的名言换一下吧!”她立即说:“为什么不让我同桌换开头?”我只好陪着笑,告诉她同桌的已经修改完毕,她才不情愿地答应了。

这一学年,她再也没有抗拒过上学,不过还是不交作业。我找她谈过几次,当时答应的好好的,但每次不交作业的名单上,都会有她的名字。

比起上一学年,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让家长和老师无比欣慰。我祈祷这个孩子会越来越好。

有个孩子,经常不做、不交作业,但是成绩非常好。这事大家怎么看?

在我们的学习中会出现这样的的学生,上课随便听听,作业随便做做,考试随便考考,但成绩很优秀。让很多天勤勤恳恳学习却成绩始终不理想的学生很羡慕。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首先你看到的是真的吗?在学习中,有一类家长把孩子在家管理的很严,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做了很多,导致孩子在学校面对作业时马马虎虎,但也不影响学习效果,毕竟这些内容已经练习过了,这样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绝对存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学校与在家对待学习与作业的态度都差不多。

还有就是,这类的孩子真的是天赋异禀,像在电影少年班里的那帮神童,学校的常规课程和作业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做与不做都无所谓了。

上面的两种都属于个例,我们大部分还是普通人,付出才有收获这是绝对真理。作业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如果所学内容都掌握好了,作业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认真完成作业一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习惯的表现。

学习态度和习惯一般,但成绩却不错的情况,在小学出现的会多一些,但到了初中,很多都会渐渐落伍,或出现严重偏科。小学的课程简单,只要上课听懂了,练习的多与少关系都不大,但到了初中,知识量在增加,难度在增大,单单听课而不认真完成作业肯定是不够的,对知识点的加深理解以及拓展运用都需要通过练习来完成,尤其是到了高中,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身边很多很聪明的孩子结果在初高中以后节节败退,很多都是自以为是,不愿意认真付出,总觉得在小学时靠着小聪明能学好,初高中没问题,到了初高中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想要改变却发现早已力不从心了。

认真对待学习和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成绩,更是一种态度和习惯,这才是深层次的东西,一旦态度和习惯养成,就很难转变。所以在学习中还是脚踏实地比较妥当些,如果不是天赋异禀,那就好好努力,走好每一步,才能走的更远。

有个孩子,经常不做、不交作业,但是成绩非常好。这事大家怎么看?

我朋友妹妹家的儿子就是这样子,脑袋瓜子长的特别大。从小到大从来不写作业,上课也不见得有多么的认真听讲。但是考试成绩特别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老师通知大家买学习资料,这个孩子只拿着一支笔就进班级了。老师问他,你怎么不拿学习资料呢?人家说用不着,那些题我都会做。去年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在重点班里的小小班,只有20名学生,将来要考北大清华的:

有个孩子,经常不做、不交作业,但是成绩非常好。这事大家怎么看?

在低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在学前班时便学会了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所以孩子不怎么认真,不完成作业,学习也比较拔尖。孩子爱阅读,这样的孩子一般识字量丰富,理解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所以一般的一二年级的考试题难不倒他。但是,我们也要培养孩子上课的专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里课堂上有一定的规矩,作业是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就因为自己全都会上课不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时完成。这样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当他到了高年级,不认真上课,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遵守上课纪律,我行我素,没有任何的约束,同时也不会尊重老师,对老师的要求爱理不理,这些不好的习惯和理念都会拖孩子的后退,导致学习成绩退步,性格张扬,自负,自以为是,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样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差。

赛赛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当他读一二年级时,成绩非常好,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他都在幼儿园抚和家里学过。当老师在上面讲课,他便在下面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完成,刚开始当老师批评他,告诉家长没有完成作业要惩罚他时,家长还是支持老师的。可当他爸妈看到他孩子考试的成绩是多少,便觉得老师的批评和惩罚是多余的了,他们很得意地和老师说:我家赛赛都知道做,没必要再做你布置的作业,家长都这么说了,老师也就随他去了。后来到了三四年级,他依然上课不认真,不做作业,他的成绩也一落三丈,等他父母再回过头来让他认真上课,让他按时完成作业……可他上课开小差,放学就疯玩,不记得作业,不写作业,更不怕老师的惩罚等这些不好的习惯怎么改不了了,老师说的在他的面前都没有了约束,渐渐的成绩跟不上班了,这时候他爸妈才着急,打呀、骂呀、找老师补习拉……可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

当孩子一开始就不做作业,不听从老师的安排,不遵守班级纪律,自我感觉成绩好,不认真听课,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或许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他来说是太简单了我们可以请老师另外给他布置作业,根据他的情况稍作调整,但是每天的作业一定要完成,老师讲课要认真听,这些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则或纪律一定要严格执行,为以后的好习惯,好成绩,还有对规矩规则的遵守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个孩子,经常不做、不交作业,但是成绩非常好。这事大家怎么看?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方法得当,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所谓的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只是存在一种表面现象。

你的孩子写作业交作业,但是她的应付成分又有多少呢?

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来讲,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跟着老师的思维在课堂上完成即时的练习,这些是可以保证成绩的,甚至可以保证自己的成绩遥遥领先。

如果说长时间不写作业不完成作业,如果再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这样的孩子学习能够保持到领先,简直就是一个可耻的笑话,是用来骗那些善良的孩子的,用来长进的孩子用来标榜自己的高智商的。总之如果有这种说法就是骗人的,千万不要相信,相信的是傻子。

这个世界上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没有人是聪明人,每个人的背后都付出了许多我们表面看到的一些现象,比如说不写作业不完成作业,其实他在家里的情况几乎没有人能见到,或许多读书或许多努力,或许家长对他的辅导处于一种技巧性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些都是别人不知道的内容。

如果说聪明人,我想比这宋朝的仲永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过,但是结果呢,不学习没有好的学习方式,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及时的练习,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有的同学不写作业不完成作业,但是成绩很有限,就好像有的孩子不经常玩游戏,偶尔玩一次游戏就能够掌握很高深的游戏技巧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的天赋在不同的领域中有可能得到超常的发挥。所以说学习好可能是玩游戏好,也可能是。动手能力强更可能是。

不要羡慕别人的孩子,要鼓励自己的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