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为什么放纸鹞?

纸鹞就是风筝,《惠州府记》里有记载——清明和重阳放风筝。

为什么要在清明和重阳放风筝呢?那是祭拜先人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

放飞了纸鹞寓意赶走一切不好的灾难病痛……

清明时节,东风无力。倒是九九艳阳天,放纸鹞,天高气爽的日子最适合。

我是惠州人,小时候放纸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管纸鸢还是风筝,一律统称放纸鹞。

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在宽阔的地方,每个人手里牵着一根线,和小伙伴们疯狂追逐。弟弟总是赶不上我们,在背后呼喊:“阿姐,等等我……”

天上,有象形的飞鸟、有飞机……五颜六色,风大了,有的搅和在一起只好弃线了。那时候的懊恼转身就过去了,回家叫爷爷再糊一个就是了。

儿时的快乐,放纸鹞……快乐飞翔。

惠州为什么放纸鹞?

不放纸鹞难道放飞机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