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这一回的描写主要突出三个重点。
1、王熙凤和贾蓉关系,让读者无尽猜疑。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见到王熙凤时,曾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这时候,贾蓉进来,向王熙凤借玻璃炕屏。刘姥姥正准备回避,可王熙凤却让她坐着。
接下来,王熙凤当着刘姥姥的面,与贾蓉暧昧嬉笑,贾蓉忙于应对。
凤姐突然让贾蓉回来:
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
晚上没人的时候来干嘛?是焦大口中的养小叔子吗?
2、王熙凤的虚荣心和王家的财势。
贾蓉,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王熙凤?只为了摆设物件?
贾蓉是宁国府的小主子地位可是比凤姐高的。主子之间难道也不能平等对话吗?
王熙凤展现出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而贾蓉也非常明白这其中意思。
他以及宁国府无法与王熙凤手中的权力相比,他讨好、忌惮王熙凤的淫威,是为了搞好关系,更是迫于王熙凤手中的权力。
而凤姐在刘姥姥这个外人面前尽显威风。
3、从此,刘姥姥对王熙凤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以后二进、三进时,与王熙凤打交道奠定了基础。
刘姥姥她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地迎合王熙凤,但也不忘凤姐对她的恩德。
刘姥姥的淳朴善良,王熙凤是张扬霸道。
谢邀
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謝邀。
这恐怕是巧合吧,自家人之间互相暂借点好东西装装门面也是常有之事。即便是炫耀也没必要在一乡巴佬面前显富。若是一定要说有什么更深一层意思那也就是显示王侯将相之家奢侈豪华富有,所来往之人非富即贵,连请客吃饭都这样讲排场要面子。
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主要让刘姥姥这个朴素的,卑微的下层老人与贾蓉那个高贵的,体面的贵族公子哥做对比,从中看出当时所谓上层社会,贵族圈子的腐朽本质。
王熙凤一开始对刘姥姥何其漠视:接待刘姥姥是利用吃饭的工夫,晚了就没功夫接待了,刘姥姥行礼时,王熙凤虽然口中说着不用行礼,却依然笑眯眯的安然接受了,刘姥姥说着话时,一听说贾蓉来了,王熙凤就打断了她的话头……事后虽然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但于王熙凤"地缝子扫一扫”都是钱的主儿来说,却是九牛一毛。但刘姥姥并没有因此而怀怨,而是知恩感恩,感恩图报。二进荣国府送来了地里最鲜最嫩的瓜菜,三进荣国府救出了被狠舅奸兄设计陷害的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
贾蓉呢?王熙凤对贾蓉的态度却是亲密有加,信任有加,不但为他的到来打断了刘姥姥的话头子,还把珍贵的玻璃炕屏借给贾蓉充门面,临走时还有要事相商,但贾蓉又是如何对待王熙凤的呢?当面婶子长婶子短的,虚以委蛇,背地里却狠狠地给王熙凤捅了一刀子。为了自己与尤二姐偷情方便,不但怂恿贾琏偷娶了尤二姐,还在尤二姐死后,将尤二姐之死的过错全部算到王熙凤头上,为王熙凤与贾琏的关系破裂狠狠的推了一把。
如果说刘姥姥是卑微中的高尚,那么贾蓉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这也告诉读者一个朴素的真理:任何美好的东西都要透过时间的验证才能被人们所发现,所珍惜。
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现在的玻璃已经不新鲜了。古代的玻璃那可是人造的水晶钻石。不是寻常物件。
红楼作者安排贾蓉在刘姥姥面前向王熙凤借玻璃炕屏,正好显摆一下贾家的富有。顺便地还向读者透露了,曹寅改编前的王熙凤是和贾蓉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王熙凤是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逮着机会,她是要现弄现弄的。作者也正是抓住了她的个人特征,所以在刘姥姥初进贾府的时候,第一次让王熙凤现弄现弄。
贾蓉来借屏风,一则让王熙凤漏脸。贾蓉特地说了是老舅太太给婶子的屏风,是她王家的荣耀。借着摆一下。特别为凤姐长脸。要知道贾蓉也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二则也推出了贾蓉这个人物形象。三则则是表现出王熙凤跟宁国府的关系走得很近。四则表现了王熙凤在府里的地位,能力和权力一样都不少。按理说贾蓉跟她年龄相近,一个爷们,如此恭恭敬敬面对凤姐,以刘姥姥活了大半辈子看人的眼光,难道看不出来?
我只能说作者落笔之高妙,永远值得后来学写作的人学习。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谢谢悟空的邀请。
贾蓉为何偏偏在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求借玻璃炕屏?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作者这样安排当然有他的用意。首先咱们看看王熙凤对待刘姥姥的态度:
(刘姥姥)“论今日初次见,原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小蓉大爷进来了。”凤姐忙和刘姥姥摆手,道:“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贾蓉一来,王熙凤马上打断刘姥姥的谈话。让她在旁边等着贾蓉把事情办完,根本没有先后顺序和长幼尊卑。这表示她对贾蓉的重视和对刘姥姥的藐视。给贾蓉办完事后,她又开始询问周瑞家的:
(凤姐)一面又叫过周瑞家的来问道:“方才回了太太,太太怎么说了?”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原不是一家子;当年他们的祖和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因连了宗的。这几年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了,却也从没空过的;如今来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别简慢了他。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怪道,既是一家子,我怎么连影儿也不知道?”
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凤姐首先把刘姥姥的底细打听清楚,完后再根据情况给予对待。因为以前刘姥姥女婿家去看王家从来没空手过,应当都是拿着钱物的。现在刘姥姥来,王夫人也不让王熙凤慢待。而事实王熙凤更注意的是,王狗儿和王熙凤娘家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没有什么关系慢待是免不了的。于是她给刘姥姥拿了二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在王熙凤看来,那就是筷子上掉下一点饭粒。纯属王熙凤因为王夫人那句不要慢待的话所做的施舍。可是在刘姥姥看来那就一家人几年的温饱。从这些可以看出王熙凤对待刘姥姥是瞧不起的应付的,不尊重的。
咱们再看看王熙凤对待贾蓉的态度:
一听见贾蓉来了,不但马上打断刘姥姥的话请他进去进。而且在和贾蓉的谈话中,显示出她和贾蓉的关系极为不寻常。贾蓉借的是王熙凤的极其珍贵的玻璃炕屏,王熙凤虽然也有些舍不得,但还是很痛快地借给他了。而且最后那段文字更有些意问深长:
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凤姐,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这段文字好像是作者再给我们暗示什么。不管怎么说,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贾蓉关系还是很亲密的。她对贾蓉的态度和她对待刘姥姥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事实上是为了以后王熙凤出事后,他们对待巧姐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第五回介绍巧姐未来命运那首歌是这样写的: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里的济困扶穷是指王熙凤意外帮助刘姥姥这件事,获得了回报。而这里说的狠舅肯定是巧姐的亲舅舅王仁,而奸兄则有些争议。
巧姐没有亲哥哥,但堂哥却不少。按理说贾兰和巧姐血缘最近,可是贾兰比巧姐大不几岁,王熙凤不可能把巧姐托付给他。托付给李纨的可能性是有,可是贾兰那时应当忙于学习考试,做奸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而贾蓉则不同,他已经是成人了,而且和王熙凤关系那么好。风姐在紧急情况下把巧姐托付弟弟和贾蓉是有可能的。王仁肯定怕麻烦没有管,所以成了狠舅。而贾蓉管是管了,可能是后来家境不好了,又打起巧姐的主意。贾蓉是奸兄可能性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周瑞家的指责刘姥姥那段话:
周瑞家的道:“我的娘!你怎么见了他倒不会说话了呢?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就是亲侄儿也要说的和软些儿。那蓉大爷才是他的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呢!”
周瑞家的告诉刘姥姥,贾蓉才是王熙凤的亲侄子,这实际也是在告诉读者,贾蓉就是那个奸兄。作者在这章里面就通过对比方式暗伏了以后他们对待巧姐截然相反的态度。虽然王熙凤对待贾蓉很好,可是恰恰是贾蓉想在巧姐身上打坏主意。虽然王熙凤瞧不起刘姥姥,只是在偶然的原因接济一下刘姥姥,可是恰恰是刘姥姥一家救了巧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