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

因为爱,所以宝玉小心谨慎,深怕湘云言语冒犯伤害了黛玉。

因为关心,宝玉不希望黛玉湘云之间有矛盾。

于是,宝玉对史湘云使了眼色。而湘云感到很委屈,宝玉这样向史湘云解释:

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呢?我是怕你得罪了人,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岂不辜负了我要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人与我何干呢?

其实,黛玉对湘云很是宽容的,她不生湘云的气。她心里清楚,湘云只是直爽嘴快说出来了,没有恶意。宝玉他也是这样认为却不说,更觉虚伪。

因为爱,黛玉怨宝玉不了解自己。

因为爱,心生醋意,黛玉觉得宝玉维护湘云而不在意自己。

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

宝玉,真的是关心则乱啊。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这一次是弄巧成拙了。

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性格决定命运,史湘云和林黛玉无疑都是很出色的女子,感觉上史湘云大咧咧一点,其实未必,她不过是因为岁数小些,故意耍娇,反而是因为缺少娇惯的缘故。其实二人都是极其敏感聪慧的人,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原文如下: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这里面就有几个地方看出来贾宝玉关心则乱,举止失当。

一得罪了史湘云,二“得罪”了林黛玉,三在众人面前献丑。

林黛玉本人心高气傲,冰雪聪明,但并非不好相处的人,如果你对她好,她是一门心思待你好,这里从她的几个贴身丫鬟对她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所以林黛玉绝不是小家子气的人。再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里的知书达理的大小姐。钱财对她没有吸引力,虚荣对她的吸引力也不大,只有宝玉对她的爱情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所以对于史湘云她更不会太计较的,所以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出来后,她并没有说什么,如果实在要说,估计会说:偏你个爱嚼舌头多嘴~然后大家一乐也就完事了。可是这个时候偏偏宝玉来个“无事忙”。宝玉以为他做的事别人都看不见,其实所有人都看到了,只是他自己傻而已,掩耳盗铃而已。

但是宝玉确实是一个对女孩子非常体贴的人,哪怕言不由衷,真希望看他在所有女子中间来表演,那么他该怎么说?

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不如赶紧走了,还留在这里做什么?“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这里他哄史湘云,整个一个消防队长,无事忙!为了让史湘云能原谅和理解他的作为,他居然背后说林黛玉多心,还说他使眼色是为了史湘云好,其实就是他的多事才让史湘云难堪,否则当时大家一笑也就过去了,而正是他的挤眉弄眼,使得把林黛玉比作戏子这事变得有点正式,也有人心里暗暗地希望林黛玉就是戏子。这其实让林黛玉和史湘云都非常难堪。史湘云和林黛玉转天两个就和好如初,可以明白,史湘云就是人小、口快而已,并没有恶意,而林黛玉也并没有计较她。可是如果把上面的话让林黛玉听到,估计林黛玉能把肺子气炸。再看看他如何与林黛玉交代的:

。。。。。。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限于篇幅,我们就不把前话说了,这林黛玉真是冰雪聪明一下就把贾宝玉看个底掉,贾宝玉确实如此。但这又不是贾宝玉的全部,应该说,贾宝玉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护林黛玉,但是在这个当口,贾宝玉说不出口,林黛玉也说不出口,虽然彼此怄气拿话怼,不过其实也就是打情骂俏而已。林黛玉其实是讨厌贾宝玉的举动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主意力,大家取笑于她,显得她不合群,小家子气。但贾宝玉的维护,她也是看在眼里的,嘴上说生气,心里其实还是暖暖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史湘云是真的生气,林黛玉却不是真的生气。贾宝玉就是一个无事忙,没事找事,到处放火到处救火的主。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原创不易,期待大家的完阅、关注、转发、评论,谢谢!想看作者更多的文章请点击@晨曦小荷

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

这个非常好理解。林黛玉并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她小时候的斤斤计较不过是一种不成熟的试探。长大了,林黛玉的大气虽然不如薛宝钗,却再不像小时候一样动辄发脾气。

史湘云拿她和小戏子比较也是无心的。林黛玉了解史湘云,不但史湘云无心的做法她不介意,就是史湘云的几次直接挑衅,林黛玉都大事化了了。并不介意。这我们之前说过,不再多说。

只说这一次。二十二回薛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给她过了一次生日,叫了一班小戏,其中小旦小丑都好,才十岁左右。王熙凤先看出来小旦长的像林黛玉引出话却不说,只有史湘云傻乎乎的说了。本来史湘云说了是不会有事的。大家都知道是玩笑。可问题就是贾宝玉非要画蛇添足给史湘云使眼色,这一个眼色直接惹恼了林黛玉和史湘云,直接都和他闹了起来。贾宝玉一个眼神,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

史湘云怒是因为贾宝玉把自己当外人,不如林黛玉亲近。为何别人说的,自己说不得。

林黛玉的恼却是贾宝玉多此一举,非要把自己给放在一个小肚鸡肠的位置上下不来台。本来林黛玉就不喜欢别人这样认为她。偏偏别人还可以,贾宝玉却依然内心这样认识她,这完全违背了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精神契合。怎么能不让林黛玉大怒。

其实这一点确实是贾宝玉好心帮了倒忙。所谓关心则乱。薛宝钗笑他“无事忙”也是如此。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因为关心则乱,反倒变成了不可控制,一场大闹,如果不是贾母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说中了两人内心的契合点,还不只要闹成怎么样。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指正

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

林黛玉不生湘云的气,是因为事实却是如此,别人即使不说,心里也会这么想。而湘云口无遮拦,胸无城府地说出来,更显得真纯无伪,可亲可爱。

但宝玉使眼色,却显得虚伪了。明明也这么想,却又不说破,分明就是认为黛玉小肚鸡肠,敏感多疑。宝玉这样不了解黛玉,小看了黛玉,黛玉当然会生气了。那么贾宝玉到底误会林黛玉什么了?

第二十二回,史湘云因为宝玉使了眼色,认为他给自己使脸色,感到很委屈,宝玉这样向史湘云解释:

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呢?我是怕你得罪了人,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岂不辜负了我要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人与我何干呢?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这几个信息:一,在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是一个多心的人。二,贾宝玉使眼色主要是怕史湘云得罪林黛玉。而不是怕林黛玉不高兴。而偏偏这话又让林黛玉听了个正着,也难怪黛玉生气了,正如黛玉所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

其实贾宝玉不知道,黛玉对湘云一直都很宽容,史湘云第一次出场时,说林黛玉挑不出宝钗的毛病,暗示着黛玉比不上宝钗完美,黛玉没有生气。后来,贾母给了薛宝琴一件凫雁裘,湘云说黛玉会嫉妒,林黛玉也没有生气。当然,湘云这次口无遮拦,又没有恶意,林黛玉怎么会生气呢?

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

湘云拿黛玉比戏子,黛玉只有点小小的不快,很快就散去了。宝玉给湘云使眼色,触动了黛玉那小儿女情怀的微妙醋意,更兼听到了宝玉和湘云后来的对话,黛玉便生起气来。

细品黛玉在生气之后对宝玉说的那番话,可以得知黛玉的恼怒是渐进的,逐步升级的。

一:被比作戏子的小小不悦

第二十二回,宝钗十五岁的生日,贾母治戏酒为她庆贺。凤姐说龄官的扮相活像一个人,众人看了,心中明白,都不敢说,唯有湘云说像黛玉,宝玉忙向湘云使个眼色。众人都说像,笑了起来,随后便散了。

到了晚上,湘云不满宝玉使眼色,气呼呼地命翠缕收拾衣物,明儿一早就回家。宝玉解释,使眼色是为她好,而湘云并不领情,狂怼宝玉后,去贾母屋里,忿忿的躺着去了。

宝玉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就被黛玉推了出来。进去之后,宝玉问黛玉生气的原故。黛玉冷笑道:

“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

宝玉会给湘云使眼色,就是因为黛玉是个多心的人,怕湘云惹得黛玉生气。黛玉会说出“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说明她心里是介意的,宝玉对她的判断没有错。

只是这点不悦,如淡烟薄雾,风轻轻一吹,就会散去,不是黛玉恼怒的根本。

二:宝玉使眼色,触动了黛玉和湘云二人心中的微妙醋意。

宝玉给湘云使眼色,纯属好心,湘云觉得是看了“鼻子眼睛”,心中着恼。宝玉开释说:

“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妨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宝玉和湘云都癖性好玩,很合得来,他为湘云着急,担心湘云得罪黛玉,用心是真诚的。

可是湘云不这样理解,摔手道:

“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湘云觉得宝玉使眼色,是为了护黛玉,不让她对黛玉无礼。湘云此刻有种宝玉向着黛玉,疏离于她的醋意。

宝玉后来去找黛玉,黛玉先问了比戏子“罪”,又道:

“这一节还恕的。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小姐,我原是贫民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

黛玉这话是在听见宝玉、湘云的私谈后,按照湘云的原话套出来的。黛玉自来贾府,和宝玉共居于贾母的院里,两人的亲密超出所有人。

现在宝玉却对湘云使眼色,一心一计为湘云着想,关切亲热,有越过黛玉之势,令黛玉也有了醋意。

三:听宝玉和湘云的私谈,激发黛玉的恼怒。

黛玉接着又说:

“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不管是不是小性儿的人,都不愿听别人说自己小性儿。黛玉听到宝玉对湘云说“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认为他是拿她“作情”,以贬低她的方式,来解释自己使眼色的动机,取悦湘云。

给人在背后说“小性儿”,用来“作情”,已经令人十分恼怒了。而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以来与自己最亲近的宝玉,这恼怒无疑是双重的。

湘云把黛玉比作戏子,原本不会激起多大波澜。只因为宝玉太想圆满了,使一个眼色,继而竭力两边协调,反而把事态扩大。

为什么史湘云拿林黛玉比戏子,林黛玉不生气,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个眼色,林黛玉就生气了?

这件事发生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时,大家一起看戏。其中有个小旦,凤姐说长得像一个人。宝钗、宝玉他们都猜到是谁,但没有说出来。湘云心直口快地说出来,像黛玉。宝玉听了,就向湘云使了个眼色。当时大家都同意湘云这个说法,众人笑了一阵,就散了。

之后,湘云叫丫鬟打包,说要回家去,免得在这里看别人眼色。宝玉知道湘云生气了,就解释说,他是怕湘云得罪黛玉,才向她使眼色的。但湘云还是生气。宝玉没办法,又去哄黛玉,结果又在黛玉那里碰了一鼻子灰。黛玉也对他发了一通脾气。

过程就是这样。

现在来分析一下,黛玉为什么生气。我觉得她的气有几层意思:

首先,我不同意题目所说的,湘云拿黛玉比戏子,黛玉不生气。我认为黛玉对此还是生气的。

虽然在湘云指出那个女孩像黛玉,而大家都附和的时候,书里没有写黛玉生气了,但也没有写她不生气呀!事实上在当时那个场合,黛玉到底有没有生气,书里根本没有写。

但是当宝玉去向黛玉赔罪时,黛玉对他发了一通火,第一句话就是——

“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显然,黛玉对自己被比作戏子,还是耿耿于怀的。要是黛玉真的不介意这个,书里就不必写宝钗、宝玉明明猜到了小旦像黛玉,但就是不说,因为他们都很了解黛玉呀,知道黛玉会介意的。

宝玉对湘云说的话也证明了他的想法:

“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

看看,大家都知道黛玉会介意这个,所以大家都不说。其实黛玉也知道大家在顾忌着她,所以也保持沉默。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交礼节,大家默契地忽略掉一些会引起尴尬的话题。如果有谁不小心触碰了这些话题,比如凤姐和湘云引起了这个尴尬,心知自己是尴尬焦点的当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若无其事,让话题尽快PASS过去,就像黛玉在当时表现的那样。就像书里写的,众人附和完凤姐和湘云之后也没进一步借题发挥,“一时散了”。这就是社交场合里心照不宣的秩序。

但宝玉偏偏对湘云使了个眼色,这就打破了这种微妙的默契。黛玉一肚子气,就找到了一个宣泄点。

黛玉对宝玉的情绪宣泄,多少带着一点迁怒的意思。

本来,湘云口无遮拦说出这样令黛玉尴尬的话,黛玉准备若无其事略过去就算了,毕竟在公开场合,她并不愿意表现出小性子。但这不代表她心里没有情绪。如果大家都和她默契配合,没有过多发挥就略过这个话题,她的小情绪也就自己消化了。

偏偏宝玉着急向湘云使了眼色,这时候黛玉应该还带着情绪的,看见这一幕自然就会更加生气。因为使眼色这个动作,表示的意思是:注意点,林妹妹会生气的。——这就相当于把黛玉想要掩藏的小情绪公开化了,等于告诉湘云:林妹妹是小气的,你看,我就连提醒你都不能明着提醒,要使眼色才行。

林妹妹看了能不窝火吗?我都装着没事人似的,你却生怕史湘云不知道我是小气的人是吗?挤眉弄眼的,是不是恨不得昭告天下我很小气呀?

事实上宝玉这个举动确实弄巧成拙了。别人都若无其事的,黛玉有气也没地方出。宝玉自以为是地使了个眼色,结果同时开罪了湘云和黛玉两个人。

湘云说:“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大家都说那小旦像林黛玉,凭什么你单单对我使眼色?别人都能说,就我不能说是吗?

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是,大家都说那小旦像我,都在笑,就你没说没笑,可大家是明面上的说笑,你私下里给云儿使眼色,是想说我连明面上的说笑都禁不起?我就小气到这个程度是吗?

宝玉当然是没有这个意思的,但是他这个低情商的举动给了黛玉一个出气的口实。黛玉无法指责那些明面上的说笑,只好迁怒于比明面上的说笑更讨厌的宝玉了。

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打破明面上的秩序的举动,还因为做出这个举动的是宝玉,这是黛玉尤其不能接受的一点。

黛玉对宝玉的要求很高,当宝玉做出这种和黛玉丝毫没有心理默契的举动时,黛玉会格外失望。

黛玉被比作戏子,心里不爽。当大家都做出一致的说笑行为时,她无法特别指责谁。但是当其中某个人表现得特别明显时,那人自然就会成为她心里的靶子。只是如果这靶子是其他人,黛玉也不能怎么样,最多在心里冷笑两声,也就过去了。

偏偏这靶子是宝玉,那就等于撞到黛玉的枪口上了。只有在宝玉面前,黛玉才会毫不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丝毫不用考虑维持公众场合的形象。因为在黛玉心里,宝玉是她最可信赖的人,也应该是最懂她的人。

所以,当宝玉的行为和黛玉的预期不符,甚至相反的时候,黛玉的失望就可想而知了。

黛玉这一次生气,第一句话说的是“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这是第一层不满,对自己被比作戏子的不满。第二句话说的是“你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这是第二层不满,对宝玉本人的不满,其实是第一层不满迁怒在宝玉身上。

而第三句,黛玉说了长长的一段话: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这段话有两个特点:

第一,前半部分其实有点语无伦次,甚至可以说无理取闹。“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是这主意不是”,宝玉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意思,读者知道,黛玉本人更知道。结果黛玉却说出了这种话,说明她和宝玉怄气了。这样的怄气,只能发生在小情侣之间,正好说明情切之下的黛玉,流露出了自己对宝玉的真实心意;

第二,后半部分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点醒了宝玉的低情商,行为不妥。这时黛玉明白告诉宝玉,他自以为是的举动,会在湘云那里产生反作用,结果是不但黛玉自己生气,湘云也生气。这件事,宝玉本来就不该掺和。——显然,到了这里,黛玉已经恢复理性,对宝玉的批评,已经不是他惹自己生气这样的小事, 而是对他为人处世的一个小指导。这种心态,其实也是对心上人才会有的,再次说明黛玉不自觉流露出对宝玉的关切。

综上所述,这一次事件中,黛玉对宝玉生气,有这么几层意思:

1.大家都拿我比作戏子来取笑,你也在场,我生气;

2.大家都只是一般的说笑,就你多事,要显摆你多懂我,我生气;

3.问题是别人不会明白你的意思,只会因此更加觉得我小气,我生气;

4.你说你笨不笨?好好的偏要自作聪明。我倒是明白你的用意啊,别人明白吗?你看你得罪人了吧。笨死了,我生气。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