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为什么?
贾链和王熙凤都是四大家族里的人,他们的婚姻是为了维系家族利益,所谓政治婚姻。他们的婚姻与爱情完全不搭边。
开始那些日子,贾链和凤姐关系还是和谐的,毕竟是少年夫妻,一个风流一个美貌。脂批云——
“妙文奇想!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声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焌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风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少年夫妻越恩爱,凤姐占有欲愈强,她是一个大醋缸。贾链本就是色中饿鬼,凤姐越吃醋,贾链越偷腥,人之本性之一就是逆反。
渐渐地,他们把当初的那点恩爱折腾地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利益关系了。他们各自有私房钱,各自为政。
尤其是凤姐的因为操劳身体状况不佳,怀了个男胎也掉了,只有巧姐一个女儿。即使没有生下男丁,凤姐也不准贾链纳妾,可见凤姐之威。
夫妻到了这一步,感情也是淡薄的。
后来贾链纳尤二姐为妾也是拿凤姐没生儿子说话。当然,我们都知道贾链开始是色令智昏。
尤二姐死了,贾链知道是凤姐所为,痛不欲生,发誓要报仇。为了别的女人,痛恨自己的结发妻子,夫妻间最后的一点感情也割断了,可叹可悲。
谢谢邀请
《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为什么?
典型的门当户对,大户人家互相联姻的政治婚姻。男人出于新鲜感,对一个标致的女人肯定是怀有情欲为主的爱欲,后期相处方式才是性格磨合。
大大的荣国府,贾链虽然是外人眼里惧内的窝囊男人,但是,在夫权至上的朝代,王熙凤即便多么精明能干,在场面上待人接物多么游刃有余,也需要一个贾链夫人的名号撑面坐盘。
贾链貌似一直无所作为,他也要借助凤姐管家的地位在大家族映光。所以,后期二人各怀心腹事,有互相利用之嫌。 从面上看,这对夫妻非常般配,男主外女主内,手里操控贾府的万两雪花银。都说贾琏好色,这是有原因的,他没有妾,凤姐有妇科病,又不让贾琏碰平儿,之前伺候过他的几个丫头都被轰走,不走就是死路一条,所以贾链酒后饥不择食找多姑娘,不惧所谓的女人身份的档次,香臭都往屋里头拽。
贾家的男主子,除了贾兰,没有一个不是饱暖思淫欲的男人,包括宝玉。贾琏两次去平安州见官办事,成绩显著,贾赦赏秋桐给他,他才能在王熙凤知道的情况下,名正言顺与妾发生性关系。
当然,贾链一个纨绔子弟,对尤二姐动了真感情,却无法对这份感情负责到底,只能在尤二姐死后,窝囊的大哭。
虽然利用操纵,但王熙凤心里明白,没有贾链的存在,她在贾府无所作为。
《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为什么?
《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为什么?
文/宛如清扬
贾琏和王熙凤,因为种种原因,走到了无路可走。高鹗续的结局里,王熙凤惹下大祸,最后恶鬼索命而死,贾琏扶正了平儿,应验了当初李纨换个过儿的说法。在曹老先生的结局里,王熙凤可能更悲惨一点,而贾赦唯一的儿子贾琏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巧姐,保得一条性命,却是从云端跌到泥地,此生难以翻身。就夫妻二人而言,死的死不瞑目,活的生不如死,活着的贾琏,会怀念死去的凤姐吗?或者就如题主所问他们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
爱情这东西,是奢侈品,不是贵族生活必需。要说贾琏一辈子最爱谁,那肯定是自己,女人和清俊小厮,不过是他用来打发寂寞的工具而已。王熙凤一辈子最爱谁?如果在钱和丈夫中选一个,她必然会选钱。但是,他们,曾经也是相爱的,虽然最后成了怨偶。
我个人的意见是贾琏和王熙凤可能曾是青梅竹马,也有过真正纯真的爱情,也曾浓情蜜意,只是过着过着,就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凤姐曾经说过,“外头只有一位珍大哥哥,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这话是当着贾母、薛姨妈等人都在的大场合里说的,想来不会假的。贾珍和贾琏从小一起混玩,吃喝玩乐喝花酒,一起做过很多的事情,看看尤二尤三进府后兄弟的亲密劲,那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默契。想来王夫人嫁入贾府,王熙凤是时常来贾府玩的,能和贾琏玩到一处,一点也不奇怪,当然了,可能还会有贾珠,不过贾珠盒饭领得早,没法子证明,但亲戚里道的,两人从小玩过,肯定是真的,就如湘云和宝玉一样,熟得很。
鸳鸯和平儿算过府里丫头们一笔账,说:“我只想咱们,好比……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什么事儿不做?……”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子,她列出的,也都是从小在贾府长大的人(家生的买来的都有),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头,可是也被算在了里面,要说凤姐嫁得早,平儿和她们,也算不到从小儿一起长大的,只可能是贾琏王熙凤未做亲前,王熙凤带着平儿常来贾府玩,主子和主子玩,丫头和丫头玩,这才都熟,都亲密,我觉得这样猜也有一定道理。
退一步讲,婚前感情不深,婚后两人有很长的一段蜜月。
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前往各处送花,当她走到凤姐院子里,看见奶妈带巧姐睡午觉,丰儿坐在门口,她听见凤姐房里的笑声,里面有贾琏的声音,她看见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这个可以自行脑补,我也不好细说。
贾琏和凤姐,办事还是有商有量的。他们的相处,也不错。很温馨。有一次两人说到大观园的差事安排,提及贾芸种树的事,完后贾琏说昨天晚上,凤姐扭手扭脚的,凤姐嗤的一声笑了,啐了贾琏一口,低头吃饭。(自行脑补)
贾琏出门在外办事,也会差人回家报平安,凤姐对贾琏也很关心。比如说贾琏带着林黛玉回姑苏奔丧,贾琏到了后,就让昭儿回京报信,具体事宜大致归期都说了,免去凤姐担心,凤姐也细细地吩咐,说:“在外好生小心些伏侍,别惹你二爷生气。时常劝他少喝酒,别勾引他认得混帐老婆——回来打折你的腿。”虽是不太放心,毕竟也是夫妻情好的一个标志。
贾琏回来后,转了一圈,回到房里,见没人了,凤姐笑着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大驾……不知赐光谬领否?”贾琏也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随。”随后就细问家中诸事,还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一张巧嘴,巴拉巴拉地说了许多。虽是唱戏一般,却也多了几分情趣。
之后夫妻对坐,贾琏的奶娘赵嬷嬷来求差事,凤姐看在贾琏的分上,表示奶哥哥的事,包在她身上,凤姐和赵嬷嬷,喝着酒,吃着肘子,说一说贾琏的糗事。赵嬷嬷分外开心,原本说求贾琏办事没办成,心里多少是有些气的,但是凤姐一句话:“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看似骂贾琏,其实是为他开脱,要是不喜欢他,连他奶娘的事都不管,任由奶娘怪他好了。贾琏当然也知道,嗔她“胡说”之后就开始吃饭,后来王熙凤果然安排了个肥差给贾琏的奶兄。
夫妻俩最初的感情,肯定是不错的。凤姐和宝玉被马道婆作法,最严重时已经没了指望,连后事都准备好了,合家人口无不惊慌,贾母王夫人贾琏平儿袭人这几人更比诸人哭的忘餐废寝,觅死寻活。看看一个大男人在得知妻子要死时,竟然和女人一般哭成个泪人儿,要说没真感情,恐怕也是骗人的,真的不爱她,死了不是更好?
当然了,尤二的事情过后,贾琏对凤姐的感情起了变化,而王熙凤也心冷了,到后来,两人感情淡薄,终成怨偶。(宛如清扬)
《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为什么?
古代,有爱情的婚姻不是没有。只是太少了。大多数人不是爱而不得,就是利益交换。王熙凤和贾琏就是家族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他们之间不是爱情,也没有爱情。否则,尤二姐就不会死了。在古代,大家闺秀出嫁的时候,会带着丫鬟一起出嫁的。而萍儿就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说白了,萍儿就是丫鬟扶正的。在古代,由于交通不畅,通信技术落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圈子并不大。有的时候,两地的两个人相遇,有可能这一辈子都再也见不着面了。所以,古代人才会流传下来那么多的抓心挠肝的诗词和歌曲。而且多是酸酸的调子。也正因为如此,古人的婚姻范围一般都不大。什么表哥堂哥娶表妹堂妹的比比皆是。古人称之为亲上加亲。在古代,真正的爱情开花结果的非常的少,而且还大多数都是好事多磨才能成功的。比如,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莹莹。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是孟姜女哭长城。等等等等。几乎都是以悲剧收场。再看看著名的大诗人陆游和唐婉的婚姻就是爱情的悲剧。悲剧的原因竟然是两个人的亲密惹得陆游的母亲醋意大发。生生拆散了两个人。为此,陆游写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名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平头百姓呢?虽然古时候也有什么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但大家看看,两人都经历了什么就知道了。所以说,古代人有没有爱情故事,有,但是也是凤毛麟角的少的可怜。大多时候都是利益交换的婚姻。这种利益交换的婚姻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如,由于娶媳妇困难。有些贫困山区就会用换亲来解决传宗接代的问题。要不就是用钱换人。比如天价彩礼。等等等等。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王家和贾琏的贾家都是当时的名门大户。而在古代,也有着门当户对的说法。所以,王熙凤和贾家的婚姻不能说是爱情,只能是家族联姻。好了,就说到这里吧。
《红楼梦》里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为什么?
我个人的意见,没有。
但这话,也要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话不严谨,不严谨的话就不可能说的那么断然,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
他俩由于某种机缘凑合成了一对夫妻,也的确是真夫妻,还有过巧姐和后来襁褓中时就流产掉的男孩。
但凤姐这边怎样暂且不说,且看贾琏那边。书中写贾琏一有机会就会出轨,而且并不是说他一开始新婚时不这样、后来时间久两人老夫老妻相互感觉平淡了才开始这样,而是从来就是这样,就是一个惯犯。书中叙述关于贾琏是如何饿鬼似的在外偷腥的毛病时,并没有交代他是因为什么才这样、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所以留给我们读者的印象是,贾琏这家伙仿佛天生的一种病态的性饥渴似的,而且很奇怪的是,从书中的叙述看,与此同时他和凤姐过得就是很正常的夫妻一样啊,怎么可能想偷腥想到这样的程度呢?!
所以我说,这部书的很多很多叙述,我们要多加注意,不是盲目地顺着作者的字面故事走的,而是只要有了疑问,就最好不要糊弄过去,至少要先把疑问留存下来。
如果我们往偏处想,搞那种自作聪明且不尊重作者的歪解,认为贾琏真的有病,或是生理的或是精神的,那都会削弱甚至辜负了作者刻画贾琏这样一个人物的良苦用心。如果你真的想领会作者的用意,最好多花点心思,要不你干脆不要再费心看这部书算了。
当然,仅仅是个人的一点点理解,仅供同好者参考。
不多说了,有那种讨厌的到处搬运的人。所以不能弄出砖块来,就弄些泥巴算了,搬泥巴也能搬得好就算你厉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