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喜欢宝钗,这样的女子在当今社会固然能吃的开,一个贤妻良母范。然而一起相处,也是无趣的吧。
个人喜欢黛玉。
文其中一回,宝钗感到春天跟她的互动带着激情与喜气。黛玉看到的是繁华里的残败和伤感。宝钗的雍容华贵和黛玉的孤独凄凉在春天里的扑蝶和葬花里尽显。宝钗心机深,无意间介入一个丫头的秘密,随机金蝉脱壳把矛盾转移给黛玉,潜意识的恨恐怕她自己也模糊。
这是种什么行为?从而看出宝钗绝非表象的大气宽容。
再者,【史记】精神如果永远存在,这个文化就不会腐败。它永远对现世里成功的人有指责和批判,对自我完成的人即使现世里失败了,也会有很大的赞美。【五美吟】宝钗评诗,提及技巧和文章,显得迂腐,也并无触及从黛玉生命里发出的那种震撼。黛玉完成了自我,宝钗迎合了现实。【纯属个人看法】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且不想说她是封建淑女温柔端庄,也不说她虚伪冷漠理性无情,只说说她的野心和自私利己。
《红楼梦》里的少女都是早慧类型的,但是薛宝钗她不仅早慧而且早熟。因为父亲早亡,哥哥不争气,母亲庸懦,家业衰败,她不得不过早的放弃当一个小女孩的乐趣,成长为薛家实际上真正的当家人。
没错,薛家的事情就是宝钗说了算的。书中多处描写很多次薛姨妈和薛蟠遇到事情之后都要宝钗拿主意,颇有对她言听计从的架势。
宝钗不仅知道自家当铺,认识当票,还对参行的造假流程了若指掌,懂得辨别真假人参,她也知道薛家“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带头省俭;不仅操心薛宝琴的婚事,薛蝌的婚事,还要操心伙计们的人情关系,连请伙计们吃饭这种小事都要她吩咐薛蟠做。
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闺中少女该管的事情,这些细节都在告诉读者,薛宝钗是薛家的实际上的第四代当家姑奶奶。只是她是个女孩子,不方便出门去打理生意,只能在家里筹划操持而已。
过早的当家理事,让本就聪明早慧的薛宝钗迅速成长起来,她思想十分的成熟理性,从一开始就和宝黛湘云三春等人不是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起码也得是和李纨凤姐齐平,甚至可以与王夫人、贾政这些家长们有共同感受,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肩负的责任担当是一样的。
宝钗自己各项条件都很出色,尽管家业衰落消耗,但是她依然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对生活的态度很积极热情。这一点从她的柳絮词中可以看出来:
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
宝钗的志向在这一首柳絮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她是一个不认命的人,就算身如飘絮,也不甘心困顿尘埃,她依然想借着东风之力,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
要说野心这个东西呢,并不是个坏东西。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没有野心的人是注定要随波逐流被别人安排的,《红楼梦》中悲剧的少男少女们基本都是这个类型。但是宝钗她明显不想被安排,她想要利用所有资源东风,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还挺励志的。
至于宝钗是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一般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这么几个特征:双商很高,善于表演,善于机变,世俗老道,说得多做得少,会拉拢人,从来不吃亏,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损人利己。
根据《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各方面表现,她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符合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
但是,她也做过一些与利益无关的实事,比如开诗社时热情的帮大家想名字,敲定开社时间,后来又热心的帮惜春张罗筹备那些画画的物料等等。
还有她能拿出自己的两身衣服给丫鬟金钏做寿衣,就为了顺着讨好姨妈王夫人的奇葩要求,这其实对于一个少女来说真的挺不容易的,甚至还让人感觉有点寄人篱下的卑微和辛酸。
王夫人虽然厌恶林黛玉,但是碍于贾母的面子,并不敢明着欺负黛玉,可是宝钗并没有人护着她。她哥哥葬送了她选秀的前程,她的母亲一心想把她“卖给”贾府做依靠,扶持薛家和薛蟠。
总有很多十分喜欢宝钗的读者不愿意承认宝钗的野心和利己,但是宝钗是个具有成熟思想的成年人,她不但要管薛家的烂摊子,还要操心哥哥和母亲,以及打点贾府上下的各方面人际关系。
对于傻白甜圣母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红楼梦》里面没有任何金手指。
最后说一下,利己并不是坏事,而是人的本性,只有损人利己才是缺德。《红楼梦》里就没有一个专门利人,从不利己的角色,就算是贾宝玉也有发脾气打骂丫鬟的时候,李纨和儿子贾兰的人生态度就是“你们如何都行,但与我们无关”;探春就算给迎春出头,也是因为唇亡齿寒;黛玉则是谁损害她的利益,她就说各种好听的,一点儿面子也不留;惜春撵走入画,和尤氏宁国府划清界限,简直是人间清醒,她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面的人物,并不能简单的说她虚伪狡诈,或者冷漠无情来概括。
她生于没落商户之家,无依无靠,但是却并不认命,愿意牺牲自己去扶助家族和兄长,这种胸襟和魄力也不是一般女孩子能有的。只不过选秀梦碎之后,她只剩下艳羡元春贵妃尊荣的份儿。
接下来的时间宝钗都是在贾府努力经营人际关系,笼络下人们的心,获得好口碑,好让她们的寄居生活能好过一点,也好让贾府的长辈们看到她的好处。能和宝玉结成良缘自然是顺心遂意,从此攀上荣国府这棵大树,一步登天迈入贵族阶层,实现青云之志。
就算到头来她不能嫁给宝玉,也能巴着贾府的体面有机会结识一些名门贵妇,给自己寻一门像样的亲事,不用像薛蟠一样和商户人家联姻,否则你让薛姨妈后半辈子依靠哪个呢?
南山橘暖/文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曹雪芹的笔下,把金陵十二钗的儿女真情做为天本性,描写当赞美。如何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薛宝钗,要从作者的作品,丰富审美理论去评价。两干多年来一直认为,忠孝,节义是善,然而封建社会的专政,族权,神权,男尊女卑。不幸的是被迫害了多少儿女,造成了多儿女的伤害,人间悲剧。花柳繁花,富贵温柔。大观园里踌躇满志的薛宝钗,任风上青云。林黛玉和薜宝钗,分别代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贯穿全书的矛盾中,反映了两种思想的斗争。薛宝钗,品格瑞方,行为豁达,博学多才,装愚守拙,家资巨万,孝顺守礼,举止风范,反而却维护封建社会家族的利益。但是薛宝钗的性格,封建教条,崇尚封建社会道德,处处去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族权利益,她奉行的是封建道德观,是封建社会正统的典型物,在她的心底听不到一丝与那个社会磨擦声音,更无一丝怨言。然而一个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顶礼膜拜的人物,泰然自若的面对悲剧的结局。冰冷的事实得出的结论,薛宝钗是这样的人,俯首帖耳,服服帖帖人物。却被封建社会的血盆大口一并吞噬下去。千红一窟,万言同杯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宝钗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在整本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红楼梦》成书开始,对于两位女主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各有拥护者,无论是什么理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都逃不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宝钗是极其优秀的女子。
曹公写《红楼梦》,旨在写天下钟灵毓秀的女儿家,写她们的爱恨情仇,从来没有贬低谁,抬高谁,即使里面着墨不多,被视为风骚妖艳的“多姑娘”,曹公在最后还给了她一个正面的镜头,她本来想去看看晴雯与宝玉有不有私情,最后听他们的对话,发现是以讹传讹,她整肃情绪,对宝玉和晴雯给予了最真诚的理解。此时的多姑娘就如一个侠士,不理会世俗的眼光,站在了真相的一边。
宝钗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标准淑女,她当然是具有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东西,无论是人物,还是历史事件,亦或者是文学作品,都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无法孤立于外。
宝钗的出身以及外貌宝钗出身于皇商之家,到她这一代其实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辉煌。
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薛宝钗的为人就多了几分精明。再加上薛家的光景也不如祖上,哥哥薛蟠也是一个“呆霸王”,没有了家族的支撑,薛宝钗的身上就背负着振兴家族的责任。
宝钗之所以能住进大观园,很大程度是薛姨妈在为宝钗选择“乘龙快婿”,宝钗与母亲进京城,是为了宫中待选侍读,可是后来就再也没有关于宝钗待选的消息了,这中间出了什么事情,就很耐人寻味了。
宝钗的精明只是现实带来的不得已,比起其他的姑娘,她从小就是接触的最现实的东西,比如黛玉和湘云都不认识“当票”,但是宝钗就认识,像黛玉和湘云这样的深闺千金在这种红尘事务之上就没有宝钗通透圆滑,可能很多人不喜欢宝钗,也是来自于她的世故与老练吧。
一个生长于商人家庭的小姐,在耳濡目染之中,多了几分烟火之气,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反而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样子,可见曹公描写人物的精准。
宝钗一出场就带着一股富贵之气,与黛玉的清冷飘逸不同,宝钗更像是一朵人间富贵花,所以在后面抽花签之时,宝钗就抽到了“艳冠群芳”的牡丹。
曹公写《红楼梦》并不是为了比较谁更美貌,谁更可爱,他写这本书,只是为天下女儿家著书立传而已。曹公在宝钗出场时,特意让她与黛玉做了一个比较,这个比较不是说,宝钗比黛玉更加貌美,更加讨人喜爱,而是在比较中突出宝钗的性格。
在第五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不想如今突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庄,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这一段对比,点出了宝钗老于人情世故,比黛玉更懂得收敛,就像平时大家遇到两个美人,一个冷冰冰的清高孤傲,一个却热情似火,当然人们就会自动把青睐的眼光投向热辣的美人。
从宝玉见到黛玉与宝钗的第一印象中可以看出来,黛玉飘逸出尘,不惹尘埃,“娴静处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并且大呼,这个妹妹我见过。
而宝玉见到的宝钗呢?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一段话就传达出几个信息,宝钗长相很美,符合封建社会对美的要求,就是长在当时社会的“审美点”上,而且她比较朴素,衣服也只是半新不旧,性情也是安分随时。
宝钗的才华与性情说到宝钗的性情,就会有多派不同的认知,“拥薛派”认为她性情温和端方,而“反薛派”认为她看似温和,实则无情。
无论怎么评价她,都不能把这个人物孤立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景。任何一个人的处事方式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用现代眼光去要求封建时代的女性,未免有些苛刻。
不管是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等,她们身上都有时代的烙印。美人总不会没有缺点,因为有缺点,美人才会活色生香,毕竟对于美,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的,如果非要定个样子,那就是流水线上的“网红”。
宝钗有她自身的特点,她确实比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金小姐们多了几分世故,比如金钏跳井,她安慰王夫人,很多人说她无情,把人命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其实在封建社会一个丫鬟的死,是真的很难上纲上线的,宝钗只是那个时代的一颗尘埃而已,她也无法去改变这个事实,她还要在贾府暂住下去,怎么能生活得更好一些呢?只能讨好贾府的掌权者啊。
在“滴翠亭戏彩蝶”中,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转嫁于黛玉,这是她作为一个商人市侩的一面,毕竟在利益冲突之前,宝钗会想办法逃脱责任。
宝钗出身皇商之家,她比其他小姐更懂得如何去获得利益,也更加懂得掌权者的喜好,这是她的生存之道,也是她挽救家族唯一的依仗。
在大观园中,最有才华之人,大家一定会说是黛玉,其实宝钗的才华也不可忽视。只是她本身的性情更加内敛一点,不愿意太锋芒毕露,在封建社会,大家都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宝钗即使有才,也不会轻易展露出来。就连贾母都说她的三个孙女,不过是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
宝钗的一举一动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做的,所以她显得刻板一些,只有在没有人的地方,她才会显露出女儿家的娇俏来。
待人处事的方法宝钗待人处事的方法,可进可退,她没有黛玉的锋芒,也没有王熙凤的张扬,所以她得下人之心。
虽然宝钗未必真如她表现出来的那样,但是在大家面前的形象绝对是正面的,甚至比黛玉更加讨人喜爱。
在她的生日宴会上,宝钗会尽量点热闹戏,这是为何呢?因为她知道贾母喜爱,她投其所好,也得到了贾母的夸赞,贾母甚至说,我这四个孙女没有一个比得上宝丫头的。
宝钗在待人接物上圆滑世故,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况下,就得到了当权者的喜爱。
她在贾府的声誉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扬,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游刃有余。这是她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天然优势,也是她的悲剧所在。
薛宝钗维护封建正统,而贾宝玉刚好离经叛道,两个观念不同的人,怎么能走到最后呢?
薛宝钗从才情到容貌都是极其出众的,她精通人情世故,圆滑而通融,但是她又固守着封建礼教加诸于身的“镣铐”,用最无趣的生活状态去面对未来的婚姻,这让她的后半生都生活在悲剧之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宝钗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缩影。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读《红楼梦》理解很肤浅,只以一个女性的感悟,觉得薛宝钗是位追求名利地位的少女。
作者对宝钗的描写和叙述可以看出她是闺中豪杰。小小年纪竞为自己谋取地位而不懈努力。在宫廷聘选无望后荣国府宝二奶奶的位置成了她谋取的目标。想达到这一目的十分艰难,她知道宝玉深深他爱的是黛玉,要想击败这个情敌,必须有高明的手段,处心积虑的发挥她的优势。所以她在贾府中趋炎附势,讨好主子,以品格端方、行为豁达深得人心。
嫉妒的女人嫉妒心很可怕,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愚者很直截甚至于疯狂的的表现出来,但往往会以失败告终;而智者埋在心灵深处,采取放纵欲擒的方法给对手致命的打击。
作者以间接或隐蔽的写法巧妙的自然的流露出宝钗不是一般的少女。如滴翠亭的“金蝉脱壳”嫁祸于黛玉。如三十三回金钊投井,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她称赞打人者慈善、受害者糊涂。一个少女面对人命关天的大事,她从容不迫毫无怜悯之心,表明她心恨话毒。
薜姨妈曾经在宝钗和黛玉面前说过:“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是与他,岂不四角俱全”。在黛玉病重时紫鹃向宝钗提起此话时,宝钗屯顿
时恼火,失去了往日的温柔,穷凶极恶地痛斥紫鹃不应该引导姑娘想这件事。
宝玉与宝钗大婚之后黛玉已死,众人都瞒着宝玉,宝钗并不介意告知宝玉为痛快结束宝玉的相思之苦,斩断缠绵的情缘。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薛宝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读者对薛宝钗始终褒贬不一,有喜欢的,对她大为赞美,有憎恶的对她极度贬低,本文认为红楼梦里所有的人物都有优缺点,薛宝钗也是如此,我认为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一个人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第一痴情种。林黛玉是西天灵河岸边的一棵绛珠草转世投胎,向贾宝玉报恩还泪的,泪尽而亡,这是林黛玉的因果结局,林黛玉只活了十七岁,生命太过短暂,林黛玉不属于痴情,只能算悲情。
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投胎转世,来到凡间历劫的,欠他的和他欠别人的因果,这一世统统得到或者偿还,因此贾宝玉四处留情,处处多情,这一世就是为了一个情字,等到情缘全部了断后,贾宝玉也就看破了红尘。
薛宝钗却是山中一位美丽的鬼仙,前世偶然和神瑛侍者在山中相遇,对神瑛侍者一见钟情,二人离别时约定好了下次相见的日期和地点,到了那一天,鬼仙打扮得花枝招展,坐着辛夷草做成的花车,车上插着桂花做成的饰旗,车子上面挂着石兰,长满了杜衡,有红色的云豹拉着花车在前方开路,可爱的大花狸在车的后面充当着护卫,鬼仙的身上披着薜荔,腰间束着碧绿的藤萝,鬼仙来到了和神瑛侍者约定好的地点,等了很久,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直等到鬼仙的容颜老去,直等到鬼仙的生命逝去,化为一堆白骨,神瑛侍者却没有来赴约。
神瑛侍者这一世投胎成了贾宝玉,鬼仙投胎成了薛宝钗,薛宝钗依然保持着鬼仙前世的喜好,住在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的衡芜苑里,衡芜苑里种植的奇花异草,依然是鬼仙前世喜欢的,红楼梦十七回原文: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薛宝钗的前世就是屈原诗歌里《山鬼》里那个多情的鬼仙,《山鬼》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这一世薛宝钗就是来和怡红公子贾宝玉赴约的,贾宝玉前世亏欠薛宝钗一个约会,这一世偿还薛宝钗一次洞房花烛,薛宝钗终于等到了和贾宝玉的洞房花烛,贾宝玉偿还了这一切后,了却了红尘里所有的因果后,飘然而去遁入空门,独留薛宝钗一个人,在红尘俗世里继续等待着贾宝玉的归来,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直等到薛宝钗老去了容颜,直等到薛宝钗的生命逝去,化为一堆白骨,贾宝玉却再也没有回来。
总之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一个女人,她的一生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从妙龄少女时遇到贾宝玉的那一天起,薛宝钗就开始默默的等待,哪怕贾宝玉离去了,薛宝钗依然在默默的等待着她的怡红公子。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