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类的问题,喜欢的可以点击加关注奥
常年混迹在公司的酒桌上,酒过三旬后,常常会跟别人吹点牛逼,那就是,你们东北虎、西北狼,总是喝不过我们江苏小绵羊。哈哈,说到此,总是有很多人站出来,胆战心惊一番,继续干掉几个,轮番轰炸。
其实呢!很多时候也并非如此,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也有能喝酒的,也有不能喝酒的,酒这个东西,不必贪杯,也不要劝别人喝过多,因为,酒多伤身,也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英雄,而去喝过多的酒。这样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
那么我们应该合理的去喝酒,理性的喝酒。不闹酒,不聚众闹酒。
所以不要去评价谁能喝,谁不能喝,也不要说谁不喝就给面子,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所以不要强迫别人,如果一旦喝出问题,这个单谁来买呢!
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江苏人能不能喝酒,我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二十年前,单位给我配了一个驾驶员,小伙子长的白白净净,身高一米七五,人很瘦,只有一百斤出头,老家是苏北泗洪县。当时常常有饭局,我酒量有限,每次上桌必然被人灌酒,常常是大醉而归,有一次当地的市领导宴请台商,人不多司机也同桌吃饭,席间,酒喝了不少,最后一位台商倒了满满一茶杯(大约半斤)白酒非要跟我干掉,我实在是喝不下去,我司机见状,过来端过杯子,一口气喝完,然后又倒了一满杯,跟台商干掉,接着又倒满一大杯敬台商,台商死要面子,是他挑起战火,不得不痛苦的喝下,当时就现场直播,倒在桌子底下。我和在场的领导都以为司机是为了保护我,而拚命一搏,一面夸奖我司机,一面准备在宾馆开个房间休息,当晚就不回去了,谁知我司机却说,没事,没喝多,能开车。(当时还没有查酒驾)大家都不信,司机说这点酒小意思。我仔细观察,他确实面不改色,头脑清醒,跟平时没有什么不一样,当时因为喝过酒,胆子也大,就同意了,司机稳稳当当的把我送回家(半小时的路程),第二天醒来后,想起昨晚的事很后怕,赶紧打电话把司机叫过来询问,司机笑呵呵的来了,我问他昨晚有没有喝多了?他坚决的回答:没有!我好奇的问他,酒量为什么这么大?他告诉我,他老家就在酒厂旁边,父母亲都在酒厂上班,父母每天晚上都必喝酒,厂里发的福利也是原浆酒,他家里特地做了一个大铁桶,在下面装了一个龙头,喝酒时龙头一打开,一人就是一碗,他从小就这样跟着他父母亲喝酒,长到这么大也不知醉酒的滋味。他告诉我,他们那个镇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喝酒,个个能喝,有的十八九岁的女孩子也能喝一两斤,谁家办婚婚丧喜事,都是用大桶装上几桶,否则根本不够喝。我这才领教了苏北人的海量。
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这个江苏人是真的能喝的,这些年太多的江苏朋友一起玩,和他们喝酒侃大山,最经典的一个酒段子,足以说明他们是不是能喝酒?
一次周末,几个人聚一起,自己弄的菜(江苏人做的菜也特别那个好吃,鱼做的多)从上午十一点就开始喝的,到下午四点多,我是到了那种再喝一杯就会软溜溜趴下的那种状态了,喝了多少酒不知道了。刘哥就调侃我说,喝多大点酒啊,给你讲一个酒段子听听。
他说,我们老家有个能喝酒的,村里人都叫他酒神,酒神从上午喝酒到下午了,家里忽然打电话说有急事,这酒神和大家一挥手,出门开个车就往家跑,到了家门口了,一下车,可能是受风了,哗的吐了一滩,这时候他自家的狗还有左邻右舍家的十多条狗一起聚过来舔干净了那堆赃物,还没等酒神关上车门,十几条狗全醉倒一地。这就叫人没醉狗先醉了!
我怀疑他是套着骂我呢,目光呆滞的瞅着他。他却一本正经的解释说,真的,不骗你,就发生在我们村里。
这下知道江苏人喝酒怎么样了吧?
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我苏中的,能喝个七八两。夫人徐州人,第一次上她家,她说我爸和哥哥还有姐夫都能喝,还会找人陪,你说你不会喝,当时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心想我酒量也不至于上不了台面吧。不过不听夫人话也不对,所以上桌就说不会喝,不端杯。幸亏夫人交待,否则惨了,因为他家喝酒不按瓶拿,论箱,哪个也没低于一斤。说来二十年过去了,老丈人也走了,挺怀念他老人家的,因为同辈人都劝我喝,他老人家看懂了姑娘的意思。酒也喝了二十来年,吐是常事,断片和休克都有过。人到中年,喝酒有感悟:能喝八两喝半斤;场面上不熟的人喝酒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先敬一圈坐下吃菜,别人回敬不回敬无所谓,用不喝不给面子逼我喝没门,老子还就不给了;平常几个知根知底老弟兄喝酒自己倒,倒多倒少不劝不计较,一瓶哪怕剩一两不想喝扔车上下次喝;有空陪老爹喝两口,二两对一两,老妈老婆都高兴。酒是好东西,助兴就好,论个酒量大小就不必了。
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江苏徐州风俗习惯就是大事小事都要有酒才行,一般都是50度以上的居多,我和同事朋友们一起喝酒几乎都是每人一斤起,8个人喝10斤5个人喝6斤这是酒场标配量,就连两个人吃个烧烤还得1斤白的加上一箱皮的才能结束,现在随着年龄增长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少喝点酒多聊聊天,不过我发现我们徐州90后的弟弟们好像比我们80后的喝酒还要猛一些,也许这就是我们徐州地区酒文化的传承吧!
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谢谢邀请。说到喝酒,学问很深,讲究众多,我们姑且称为酒文化。以江苏为例。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长江为线,长江以南我们就叫苏南,这个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长江以北我们就叫苏北,包括泰州、扬州、镇江、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和徐州。苏南地区一般是敬酒不派酒,客人随意就行。苏北就截然不同了。过去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就有几个在苏北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三沟一河”(即泗洪的双沟、涟水的高沟、灌南的汤沟和泗阳的洋河)。这些地区依托酒的优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酒文化。单以宿迁地区为例。在1996年宿迁建市之前,“三沟一河”都属于淮阴市(现在的淮安市),宿迁市与淮安市分开后,原属于泗阳的“洋河酒厂”也就划归了宿迁。这样,宿迁就有了泗洪的双沟和宿城的洋河两大名酒。客人到宿迁做客,主人是非常热情的。不管是“八仙桌”还是“圆桌”,客人到齐开席后,首先要共同举杯喝“蒙杯酒”(过去用小杯,所以一般要喝四杯,改成小碗后一般喝四口),当地顺口溜说:自从划归宿迁管,喝酒全用小瓷碗。“蒙杯酒”后,就是“酒司令”(一般有正负一说)的“买权酒”(一般是两杯或一碗),然后就由酒司令调兵遣将,相互举杯大战了。这里有个学问,一般是陪酒的人先敬客人(喝多少杯可以约定,不约定容易醉酒),再由客人逐一回敬。再往后,就是“满堂红”,由主人提议,众人共同举杯干掉杯中酒,酒席到此就结束了。从数量来看,一个流程下来,一般没有半斤以上的白酒量是不能过关的,所以再能喝酒的客人都容易醉。了解这个习惯的客人一般开头的蒙杯酒都不喝,只要坚持下去,绝对不会有人再派你酒,因为你“不会喝”。但是,如果你嘴馋把握不住,那就要“一醉方休”了。
宿迁洋河旅游度假新区(洋河镇)生产的洋河大曲已有近四百年历史,这里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素有“酒都”美称。有诗赞美曰: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
苏北其它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地酒文化都大同小异,都“会喝酒”,关于很多的醉酒段子流传坊间也就不足为怪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