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才一个星期就被刮了三次,你们会心痛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新车是不可能一个星期刮三次的!因为刮一次就不算新车了。
对于新车被刮,老司机和新司机的反应截然不同。我现在的座驾,一辆老款唐80,对于我老婆来说,是人生第一辆车,不过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第三辆了,只不过前两辆是在婚前。所以,当车被刮之后,我俩的反应截然不同。
从4S店把车提回来的时候,我就执意让她开,作为新手女司机,驾校毕业以后就没摸过车,一路战战兢兢,好歹把车开回了家里。可是进小区就有点蒙了,各种私停乱放,倒是能让你过去,可是真考技术。这题对于一个新手女司机来说,显然是超纲了。说实话,也怪我,她问我能过去吗?我来了一句——你觉得呢?我的意思是,过不去你看不出来?她理解的是,有信心就能……然后就特么刮上了。
刮的是一辆蓝色的POLO,岁数比我家老狗都大,也算高寿了。右转弯的时候,保险杠左前角刮了人家的右后屁股。只是轻微刮擦,就掉了点漆,加上车也比较稳,我媳妇儿愣是没什么感觉。下车我说:我给你变个魔术哈,车的左前角那里,会有一点蓝色你信吗?她傻呵呵地过去看,还问我——怎么变的?我说,你把人车给刮了!她当时就惊了,问我什么时候,然后问我什么车,我给她指了小区门口的那辆小POLO,她意识到不贵之后,就开始心疼自己车。小25个W,刚从4S店提回来,还没捂热乎呢,就给刮了。噘嘴,皱眉,眼圈甚至有点泛红,然后……怪我——你为什么不提醒我?
婚前就接受教育改造,作为丈夫的职业素养还是到位的,我说,没错,都怪我!她说:你赔!我一拍胸脯,同时把两个裤兜口袋亮出来——注意用词,用的是亮字。然后我媳妇儿就乐了。当然,还是会心疼,毕竟新车嘛。
而我是真的没往心里去,以前该交的学费交过了,车就是个工具,只要是不影响行驶,不影响安全,那都是小问题。开始的确会有些心疼,不过时间长了,根本修都懒得修。只要没露底漆,直接补漆笔涂一下就完了。不洗车开不出来,洗车——一个月也洗不了一回,洗一回也就干净两三天,而且,那两三天谁去看啊?
剐蹭比这还小
另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新车刮了,能节省一笔不必要的费用,什么车衣、贴膜、镀晶,女人就爱花那些冤枉钱,现在刮了点漆,心气也没了,也就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自己车好办,先让我媳妇儿自己学着处理,给4S店打电话,要喷漆就是整个保险杠全重新喷,报价800,这钱不上不下的,报保险不值当,自己花又有点心疼。至于人家那边,车主没在,只能给人留个纸条,“对不起,把你车挂了,我电话是XXXX,我们联系一起处理一下。”甭管人家车多破,你刮了就得负责,否则算肇事逃逸。而且,你严重的破车,可能是人家心里的小宝贝儿呢。
后来那个POLO车主也没联系我,甚至后来我还看到过那车了,就自己打了点腻子,车主还是没找到。估计这哥们儿乱停乱放也有点心虚,小剐蹭懒得浪费时间了,也就没给我打电话。
第一次刮了,我媳妇儿真心疼,不过后来,小剐蹭难免,也就不往心里去了。新车,不可能永远是新的,哪怕一点不剐蹭,也会变旧,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付出太多的感情成本,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吧。
新车才一个星期就被刮了三次,你们会心痛吗?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大家刚买车那会儿基本都会遇到,是很正常的。
心好痛也情有可原,毕竟是刚买的新车,每个人看得都比较在意,即便只是有点小刮小蹭,从车主的角度来说,都会让人很心痛。只不过事已至此,再心痛也无济于事,弥补措施只有两个:要么是你坦然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要么是你花钱去修补。
接下来,我也细数一下自己爱车曾经的伤痕累累,以及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稍微宽慰一下你那受伤的小心脏,并对你有所帮助吧。
爱车的首碰发生在提车那天,在4S店把各种该办的手续办好,开着车准备去车管所挂牌。在去车管所的路上,过红绿灯时,因为刹车太急了,后车速度又有点快,后车没刹住车,直接追尾了我的新车。当时我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真是太倒霉了,车还没挂牌就被人追尾,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下车查看了一下受损情况,还好不是太严重,只是后保险杠蹭掉点漆,并有个小坑。当时因为着急去挂牌,再怎么说,自己也有错儿,双方都没有追究责任,各自走了。当时我还担心,这样是否影响挂牌,不过最后还是顺利挂上了牌,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接下来的练车过程中,由于自己对车辆的操作还不够熟练,更是刮蹭不断,对此我也是心疼不已。也是在提车不到一星期内,发生了三次比较让我痛心的刮蹭。一次是出大门时,对右侧距离没把握好,一下蹭到了别人墙上,右前保险杠蹭了一大块。还有一次是把车倒回家时,左边距离没看好,左后视镜蹭掉一块漆。再有一次是倒车时,因为车后是个小坡没注意到,离合器没踩好,倒车速度太快撞到了墙上,后腻子板撞得有点变形了,让修车的给做了一下钣金。刚买的新车,还不到一个月就让自己撞得遍体鳞伤的,当时的我也是心疼的不行,但也没办法,唉,谁让自己是个新手,手比较潮呢!至此,我的车前后左右四个角算是都受过伤了,严重的地方就找人简单弄了弄,不太明显的地方就没管,留在那里也算是一种纪念,时刻提醒自己,下次开车时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我个人认为,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刮蹭,碰撞都是很正常的,也是无法预料和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刮蹭和碰撞,发生了也没必要过分后悔和懊恼,坦然接受并提醒自己下次注意即可。新车发生了刮蹭,一般都会心疼,过个一年半载习惯了就好了。这不最近,我在倒车的时候,后膩子板又蹭了一大块,到现在还没修呢!车买了三年多了,现在的我对此看得也比较坦然了。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新车才一个星期就被刮了三次,你们会心痛吗?
记住:开车在外,只要不撞人,其它都是小事。
本人做过15年新闻记者,期间采访报道大小交通事故上百次,其中就包括一些题主所说的新车碰擦事故,有些还很奇葩,今天分享给大家。
1、错把油门当刹车,女司机倒车撞残丈夫新车买回家,女司机一路上开的很开心,到家后要倒车入库,丈夫不放心便下车指挥,站在车辆的正后方指挥老婆:
“倒,倒,倒”……方向盘右转……
“停,停,停”……啊!!!
男子的“停”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只听车轮下传出一声惨叫,丈夫被爱人驾驶的新车撞倒在地,车轮从他的右腿上轧过。
女司机一慌张,又错把油门当刹车,车子如脱缰野马冲了出去,撞到了车库里的混泥土柱子才停下。车辆受损严重。
经医院诊断,粉碎性骨折。
新车被撞成这样,丈夫被撞残,女司机心中的苦闷,可比题主大的多?
2、新车第一次洗车,被洗车小哥撞到安全气囊爆裂。遇到过一个女司机,特别小资的那种,车子买回来真的特别爱惜,车内车外都仔细装扮,大约开了一个星期,去洗车店洗车,把钥匙交给洗车小哥后,自己就去附近的快餐店吃饭了。
等她回来后,只见一群人围着一辆车,她在洗车大院里扫了一眼,没看到自己的车,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她急忙凑过去,发现爱车已经被撞得面目全非。
前挡风玻璃碎成了渣、前脸撞成了扁平型,驾驶室安全气囊弹出……原来,洗车小哥是个新手,把车辆从洗车房挪向车位的过程中,操作不当驾驶车子冲向了围墙!
新车被撞成这样,女司机心中的苦闷,可比题主大的多?
3、刚出4S店大门,冲向小河沟!还有一次,报道一起纠纷,一对小夫妻喜提新车,提车的4S店距离马路大约100米,中途有个比较急的弯道,小夫妻俩都是新手,觉得驾驶这段路有难度,就请4S店的销售帮忙开到马路上,销售小伙子也很热心,就上车启动帮忙开车,没想到在拐弯的地方操作不当,直接冲到了路边的水沟里。
幸好沟里的水不多,但是烂泥巴、石块之类的也挺多,车子刮伤和进泥在所难免。刚提的新车变成这样,小夫妻俩不乐意了,要求4S店给他们换一辆。
4S店从来都是欺负人,哪里受过这样的气?直接表示不可能:车出了大门,就不属于他们了,他们不管,这属于车主自己造成的损失,理应车主承担。
车主:销售小伙子是4S店员工,帮开车也是代表4S店提供服务,凭什么要赖账?
最后双方打官司去了。
这件事也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交警部门要求新车在4S店上好保险后才能出门。
新车被撞成这样,小夫妻和4S店心中的苦闷,可比题主大的多?
和题主说这两件小事,你那几次刮擦,真的是毛都算不上的小事,等明年这时候你再回来看自己的提问,你会觉得自己很幼稚。
记住:开车在外,只要不撞人,其它都是小事。
点赞的都会好运!
新车才一个星期就被刮了三次,你们会心痛吗?
不心痛,是压根没车的人;心痛,是第一次买车的人。
但人前说不心疼,人后却心痛1整天的人,才是老司机。
尽管可以走保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关键不管怎么修都没有原厂的好,毕竟车如老婆,原配最香,心里多少会有膈应。
我是7月拿驾照,8月提新车,9月就跟公交车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右侧叶子板变形。
交警先赶到现场,问我:“新车,买了全险对吧?”
我说:“是全险。”
交警说:“那你全责,签字吧,小事故,走保险就行。”
我傻傻地签字,可等保险员来了,公交车司机开口要1000元修车费,实际就掉了一点油漆。
保险员说:“200元,不能再多了,这事故责任55开,她是不懂而已”。
公交车司机见状,同意拿200元走人。
保险员又问我:“你对修车有什么要求吗?”
我说:“我不太懂,只要把车修好就行!”
于是他给我一个地址,临走时说:“你直接把车开到修理厂,其它的不用管,等费用出来,我再转给你。”
新车刚买一个月,还在实习期,要说不心疼,那是昧着良心说话,哪怕后来修复了,心里还是有个疙瘩。
经历这次事故后,开车不飘了,再也没有发生主动磕碰的事故,但被别人追尾、被剐蹭的还是有几次,不过都是别人的全责。
车开久了,明白4个道理:
1、要研究交规,不是自己全责,坚决不承担全责,不懂就让保险员到场再说。
2、出了险,一定要把车拿到4S店修,不要在小修理厂修,不然烦恼一堆。
3、哪怕技术再好,就算不撞车,车也会主动撞上来。
4、只要不是撞到人、撞豪车,其它的事故都是小事。
为什么说:新车刮了,心痛的反应不一样?1、不心痛,是压根没车的人!
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又不是自己的车被刮了,心疼什么,说句不好听的,我没买车的时候,看到磕碰事故,特别是豪车被撞,我还暗自高兴呢。
这就是人性,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谁都会说。
比如:俄罗斯教训乌克兰,是非曲直不说,但战争是残酷的,最终还是会让老百姓遭殃,可国内有人依然是看戏、调侃的心态,大家可不要忘了,70多年前我们比人家还惨,忘战必危。
所以说:没车的人,才不会心痛。
2、心痛,是第一次买车的人!
车如老婆,道理是通的,每个人对于第一辆车都是格外珍惜。
就好比现实的老婆,离婚后,再结婚,二婚的家庭,有多少是幸福的?最终还是原配最好。
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对于第一辆车都有感情。
大家回想买第一辆车的情景:是不是对它爱如珍宝,巴不得睡觉都陪着它,但凡脏一点就会洗车,哪怕一步路也要开车出去,如果车被磕碰了,估计几天茶饭不思。
这是人之常情,第一次都是痛的领悟。
3、人前说不心疼,人后却心痛1整天,才是老司机!
当熬成老司机,换车如换衣服的时候,再遇到剐蹭,只要没撞到豪车、撞到人,那都是小事,因为车已经成为代步工具。
车主不会在人前说心痛,毕竟掉面子,但背地里也会有肉疼的感觉,不过时间很短。
我现在,车要是磕碰的话,睡一觉就没事了,只要能开就不管它。
很多老司机,遇到磕碰都会先算账:如果报保险,这次省钱,来年保费就会增加,在不影响行驶的前提下继续开,下次有事故再一起修。
而且老司机也懂,原厂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比如说车漆,哪怕拖回4S店做油漆,也没有原厂漆好。如果卖车,原厂漆才能卖上价。
话说回来,如果新车提回来1个星期,就剐蹭3次,只能说车主不太适合开车,或者是停车的时候挡人家路了,频次这么高,有可能成为“马路SHA手”。
如果想成为老司机,磕碰是必经之路!常言道:四年虎,六年狼,十年熬成小绵羊!
很多司机在事故中学习怎么开车,毕竟驾校教给我们的只是如何考试拿驾照,真正的驾驶经验都是在道路上获得的。
区别在于,有的人醒悟得早,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学习经验,花的代价就少;有的人头铁,不撞南墙不回头,别人说的就是不听,觉得自己是“秋名山车神”,最后付出惨痛的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开车4~6年是事故的高发期。
大家有疑问:为什么4~6年驾龄,是事故高发期呢?
因为这个驾龄的人,上不上下不下,基本开了5~10万公里,大多数突发状况经历过,算熟手司机,如果是零事故或者少事故的人,心里难免会飘。
另外车子开了4~6年,也没有新车那么爱惜,胆子大了,什么路况也敢走,什么车也敢超,觉得自己是“车神附体”,遇到新手就是露出BS的眼神,遇到有人超车一定要追回来。
而种种的一切,就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导火索。
不管什么驾龄的司机,开车都要注意以下几点:第1点: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敬畏生命,就是善待自己,开车不求快,只求稳,磕碰事故自然就少。
第2点:任何时候不开斗气车,遇到加塞、压车、挑衅的人,就当是空气,安全回家是第一要务。
第3点:开车要有预判能力,把所有理性、非理性的行为都考虑进去,防患于未然。
第4点:开车不要分神,比如打电话、疲劳驾驶、打情骂俏等。
第5点:停车前,多考虑下别人,不得已挡人家的车,一定要留电话在车上。
最后!新车也好,二手车也罢,一个星期被刮三次,除了心痛,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当然车没有那么娇贵,它只是代步工具,磕碰有时候无法避免,买车,就回避不了。
做个调查:您第一辆车,第一次出事故,是哪一年?当时心情如何?
新车才一个星期就被刮了三次,你们会心痛吗?
刚买车车牌还没上就撞了个大窟窿,新手必有一劫,放宽心,哈哈😃😃😃😃
新车才一个星期就被刮了三次,你们会心痛吗?
说句抬杠点的话,您别不爱听,我提车不到一周,去洗车洗车人员,开车门碰到了旁边洗完的车,导致右前门出现漆面受损,掉漆,凹陷,我一直站旁边看着,事后一口咬定,是洗车前的问题,最后他家店门口有摄像头,调出视频后无奈,只好承认又耍无赖,说没钱可赔不行就报警吧。
首先,咱们买新车尤其是前半年,或者是第一年,大多数人都是十分爱惜的,出现一点小刮蹭,就心痛的不行,这属于正常心理,当然土豪和马大哈当我没说,接着刚才的话说,第二次是在停车场,都开到家了下车发现,前杠被别的车扫到了,可惜即使开回去也是扯皮干脆算了。
其次,那就是第三回了,正常低速行驶,没想到被倒车的方式碰到,这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例如刚提车从4S出来,旁边一辆车贴我很近,飞快的开了过去,真是吓人一跳,小磕小碰那就数不清了。
最后,记得第一次事故,下桥前方有拥堵,刹停后被后方车辆追尾,原因是他在车里玩手机,没反应过来刹不住了,停小区里被旁边的车把后视镜蹭凹陷掉漆,被大车掉下来的石头砸中车顶,过了2年后好像变得十分麻木。
综上所述,大多数车主前三年,心里遇到上述问题,要么愤怒着急心痛,要么无奈麻木无语,但是车子毕竟不是你口袋里的钥匙,可以天天保护,但即使是钥匙经常开门,也会出现磨损。您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