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果解决了意识的产生和消亡机理,是不是就能制造机械生命?

我感觉受精卵没有意识,胎儿也没有意识,刚出生的婴儿应该也没有意识,大多数人直到三四岁的时候,可以记事情了,那个时候开始才渐渐地产生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意识。之前的一些吃奶、喝水、啼哭、撒尿拉屎,应该是无意识的,是由婴儿身体细胞驱动的生物本能。所以意识跟记忆有关。

我是写科幻小说的,最近正在创作一部科幻作品,关于人类和AI的,在微信上连载,名字叫做《AI•繁衍》,正好涉及到这一领域。

婴儿时期是有意识的。

受精卵没有意识,但胎儿发育大脑之后,未必没有意识,只是还没有自我意识罢了。现在广为流行的胎教,包括母亲的心情,可能都会给胎儿留下记忆,只是这种记忆会融入本能,像潜意识一样,并不被我们所察觉。

婴儿时期是确定有意识的,我自己就保留了两个婴儿时期的记忆,也同父母验证过。大多数孩子在三四岁才开始记事,不是婴儿没有记忆,只是婴儿时期的事情并不值得记忆罢了,而且大脑并未发育成熟,记忆容易被新鲜事物覆盖。

记忆决定意识

如果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类的大脑的话,记忆则相当于数据。人类所有的思考判断,都是基于这些数据,从最初的爸爸妈妈、吃喝拉撒开始,名词、动词,对象,动作……事物的联系在我们脑海中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一套处事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

比如说,婴儿时期,我们通过哭喊获取食物得到满足,这个习惯在幼儿时期一般也都得到了保留。在孩子幼年,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可能就会养成撒泼打滚的坏习惯。

至于AI,或者机器人,还远得很。

首先是生产力达不到,其次是还没摸清楚方向。

生产力就无需细说了,这里只说研究方向。人之所以有“自我意识”,根源并不在于意识和计算能力,其实以现在家用电脑的算力已经远超人类了,就好像阿尔法狗击败了柯洁,我们在计算方面是无法和计算机相比的。

现在AI方面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虚拟的AI,像是小爱同学,Siri,都已经像模像样了,可是她们依旧是死的。没有情感和生命。

关键在于——需求

现在所有的AI,本身没有需求,没有需求也就没有欲望,私欲才是萌生自我意识的前提。然而矛盾的是,有私欲的AI是难以控制的,如果科技真的发展到了能制造出这样的人工智能,那么它对人类的确可能存在着威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