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唐贺知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闲话莫谈,我来试着解析此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为早春二月的嫩柳。-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风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
-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这句是具体集中地写枝条,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是最足以代表柳树特征的。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使人仿佛看到了柳枝的随风飘拂。如果说“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将柳树化身为美人的话,那么这“万条垂下绿丝绦”也就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上一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的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则暗示出美人纤腰在风中款摆。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枝到叶,诗人从随风飘拂、婀娜多姿的柳条中进而仔细观察那微吐的柳叶。瓣瓣娥黄,造型细腻别致,不禁感慨的问到:这细细的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吹绿的!而裙带上的装饰自然是剪裁而成,所以诗人把“春风”与“剪刀”联系起来,构成“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千古名句。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
- 立意高远是此诗最鲜明的特色,作为一首咏物诗,诗人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但他歌咏的绝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热情赞美给柳树披上绿装,为大地带来生机的“二月春风”,这是高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咏柳》唐贺知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和李白、李适之等谓之"饮中八仙"。
贺知章【咏柳】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了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到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诗人的首句写了整个柳树的特殊形态。人们先看到了是它的被碧玉妆成,婷婷玉立的风姿。
第二句写的是柳条,它柔软向下垂。它很象织成的绿色丝带,这把柳树的又一特殊形态描绘得维妙维肖,真是化功之笔。
第三句写的是柳叶,第四句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柳叶都是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咏柳】为题,比喻贴切、构思精巧,通过具体的物,形象方式来彰显春风的伟大力量,体现了造化之功。
《咏柳》唐贺知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咏柳》是写景诗中的上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贺知章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如何?
贺知章告老回到久别的家乡,心情如脱笼的小鸟,欢呼雀跃。看到老宅门前那棵己长大的柳树,好像见到一位风华绝代、衣袂飘飘的美少女,在迎接自己的到来。诗句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是美女的代称。为什么这样说呢?君不见人有人赞美女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诗人把柳丝低垂,随风轻拂的柳树比喻成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女,紧接着话锋一转,
轻吟浅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归写实,初春的柳丝上,如新月般细小的嫩叶,是谁巧手描画?或是哪个工匠雕刻呢?若有所思,自问自答:原来是春姑娘用剪刀般的春风,巧夺天工裁剪玉成的呀!
整首诗,以春天萌发的柳树为依托,表达出诗人回归故里的喜悦之情。阳光灿烂,敏捷才思。萌情达意,溢于言表。一曲《咏柳》,可谓千古绝唱。
《咏柳》唐贺知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咏柳贺知章诗意
导语《咏柳》
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诗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都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的。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的,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范。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色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家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人,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相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之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泽《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枊也还是早春稚柳。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的活力。
《咏柳》唐贺知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赞美和无限热爱。
诗的大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在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婀娜的身段,是我们读者经常看到的。
诗的 第一句以物喻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用碧玉两个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遥相呼应、互为补充。二是“碧玉”二字运用了,南朝萧绎《采莲赋》这一典故,“碧玉小家女”,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哪位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翠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下垂的柳叶就是她身上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纤细柳叶儿是怎样造就的呢?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巧夺天工,用灵巧的玉手剪裁出来的,给大地披上绿装。让读者感觉到了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咏柳》唐贺知章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贺知章的《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的意思是,这高高的柳树象是用碧玉妆饰而成,垂下的万千枝条犹如绿色丝带,那尖尖的细小柳叶是谁剪裁的!原來是二月间春风的巧手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