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的读一本书?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讲如何高效的阅读。阅读的目标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娱乐消遣、获取资讯,以及增进理解力。

书其实是一种载体,就好像棒球一样,投手和打击手相当于作者,球相当于书,打击的角度不同,姿势不同,但是目的相同,捕手相当于读者,其中你能吸收多少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言论等,取决于你与作者所处的层面。

学习分为两种方式:1、指导性的学习也被称为“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2、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也被称为“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学习肯定会用到思考,而思考是区分的最好方式:当你在求知中不断发现、询问、验证一个又一个问题时,你就是属于指导性的学习;而当你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发现的问题只能通过你自己的思考来询问和验证,一切都得靠你自己。这是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关键。

如何高效率的读一本书?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感觉到读书对自己很有用,而有的人读起书来却感觉读书对自己丝毫没有用处。

当我们在翻开高中历史选修人物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好多伟人都爱读书。唐太宗热爱读书,喜欢历史;康熙热爱读书,喜欢天文、测量等知识;孙中山热爱读书,广涉历史;毛泽东热爱读书,喜欢历史杂书。

由此可以看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要想成为伟人,必须要先学习伟人读书。

读书是有技巧的,同样的都是读一本书,为什么别人领悟到人生中的很多道理,而你却领会不到其中的真谛。我们说的所谓的读书技巧,首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囫囵吞枣,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图快,那么你何必要读这一本呢,既浪费了你自己的宝贵时间,又学不到任何知识。

读书时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以最简洁的方式达到目的,并且不造成隐患的手段就是技巧。做笔记、写书评,只有你把读过的书用文字书写出来,才会发现有多困难,才会有想要再一次地翻看原书的欲望。后期不断的重复看笔记,也会不断冒出新的想法。

有的人说到读书的技巧,那就是速度和效率。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有的人来说,效果的确不错,看的书既快,学到的东西也多,那是因为他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快,这也和人天生的秉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你如果让接受知识比较慢的人用这个方法,恐怕就不实用了,读得有多快,忘的就有多快,就比如和鱼的记忆一样,只有三秒钟。

所以根据自己接受知识能力的快慢,去选择阅读方法也是比较重要的。你接受知识能力快,就可以在速度中追求效率,如果接受知识慢,就只能细嚼慢咽,这才是读书的技巧。

在休闲的时候,拿起一本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如何高效率的读一本书?

问题分析

什么是高效率的阅读?恐怕大多数人认为,高效率的阅读就是,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甚至几本书,还能记住理解其中的内容。我觉得这种事有些玄幻,不切实际。确实有许多介绍快速阅读方法的书籍,但这种事自己不实践,永远不知道效果如何。只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快速阅读铁定跟深度理解无关。对于高效阅读的理解不同,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众说纷纭,又莫衷一是的。

深度理解才是高效阅读

从阅读中得到的是财富,但不是向别人炫耀的那一种。而且这种财富不是说我得到了,我转手存储到某个地方,如银行一类的地方,它就永远属于我,不会轻易丢失。这种财富其实很容易就丢失了!我们不是常常觉得,看了一本书跟没看一样,过不了多久,就忘的一干二净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没有深度理解。没有深度理解,就是说别人的东西还是别人的,我们只是看了一下,但其中的构造如何,材质如何,色泽如何,如何制作,配料比例怎样,我们都没有深究,印象自然无法深刻,自己也就没办法制作运用它了!如此泛泛而读,花费了大把时间,最后得到的却寥寥无几,这怎么能成为高效率的阅读呢?

深度理解的阅读要慢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阅读千万别求快,尤其是刚入门时。现在社会节奏快,导致我们什么都求快。但是大家都明白,快餐是没营养的。阅读一定要静下心来,慢读。

慢读,不是说我们一个字读上几十分钟,而是说在我们读的时候,要留给大脑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大脑调动我们的知识经验储备,按照我们自己的逻辑顺序,将别人的东西重新编码,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即使日后我们忘记自己读过这么一本书,但书中的主要内容,却毫无疑问不会忘记,它只是变了个模样,已经变成了我们思想的一部分,难以分辨。

所以读书时,心里莫慌,不要老是担心自己阅读速度慢,什么时候才能读完一本书。说实在的,书真的不一定非得从头到尾,完完全全看完。

深度理解的阅读方法是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不是以一本书一本书为单位的阅读。有时候,我们过去强调阅读的完整性,非得一本书一本书的读。这本书不读完,我们就不读下一本书。还是太年轻了,这样的阅读方法,让我们备受煎熬,难以坚持,多少人死在了一本书的半中间。

主题阅读,它是以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为单位的阅读。主题就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啊!一本书,我们只看其中与这个主题有关的,无关的我们就可以略过。这样,我们在研究一个主题时,可能在同时阅读几本有关这个主题的书籍,但每一本又不用全部看完。如我们要研究近体诗的格律问题,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很多,如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这本书前部分讲诗律,后半部分讲词律。我们研究的是诗律,后半部分的词律大可不看。再如我们要研究明代的诗人们,我们肯定要看明代文学史。明代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是小说,这些内容在明代文学史上占了一大半。现在我们研究明代的诗人,关于小说的内容就可以不看,这一大部分内容就可以省掉了。

主题阅读是一个对比的阅读。面对一个主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读者,我们必然要对比,找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点,自然而然就会思考,为什么相同,为什么不同,最后还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当有了自己的看法时,这已经是深度理解了,这已经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了,还有了新的模样,新的部分,这你还能忘了?

总结

高效率的阅读是深度理解的阅读。深度理解的阅读不可求快,要求慢,给思考留够时间。主题阅读是一种深度理解的阅读方法。这样的方法,一避免了意志力过多损耗,二避免了精力注意力的分散,三依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题,能让我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如何高效率的读一本书?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梁实秋

有些时候,只有从读书中才感到重获力量的可能。

——王小妮

读书,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由于读书,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而令人感动。

——张炜

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纠正那些错误的观念,让读书成为我们人生当中的一道亮丽的景观。这也是哲学诗画整理撰写此文的目的。如果可以,我愿老死在书中。

1,读书无用论和读书有用论

很早时候,哲学诗画就看到,人群中分了两大阵营:一个觉得读书无用,一个觉得读书有用。

而最近一阵,似乎第一大阵营的“读书无用”之理念,又开始抬头了。因为他们觉得那些行业大咖、那些所谓的有钱人、那些随意享受生活任性消费的权贵们,都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如果你非要如此以为,别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我以为”,“我以为”的永远不是事实,事实是:最新阅读机构权威发布报告,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开始增加阅读。同2017年相比,2018年人均多读了2部书。就连被唱衰多年的传统纸质书,其人均购买量也有5.5部。报告还显示,80后与90后是目前阅读人群的主力,占全部阅读人口的3/4。

如果读书仅仅为了在工作中有用,那么目光仍未免短浅。事实上,我们读过的每本书,都将显露于我们的日常所言所行之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就因为此,乔布斯说,他宁愿花费千万,去换一个和苏格拉底畅聊的下午。

如毛姆所言,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境,阅读是带领我们超越的最好方式。对于社会与世界的疑问,书本将会提供多元化的理解角度。那么,我们该如何高效的阅读一本书呢?一位美国作家给我们阐述了他所理解的答案,可能不全面,但是很管用。

2,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

第一,主动阅读

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为了让心灵绽放,以及为求得理解。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我们要明白阅读对自我发现、自我人生调整的重大意义。蒙田曾说过“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很深刻的道出了学习前和学习后的差别。

第二,突出阅读的层次

基础阅读是地基(所有那个领域最基础的书籍阅读),随后的检视阅读(看书名、看目录、看索引、检阅理解,是一种相对粗浅的阅读,在此过程中,还会出现逗留和倒退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才是核心,而核心中的核心就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层次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而其他阅读都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并没有为你产生独创性的升华结晶。

说白了,就是你读的东西还只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

第三,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读一本书前,要对自己有要求,不能昏昏入睡,随意打发时间的状态。要对自己提出四个问题:

1)此书在谈些什么?

2)作者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此书讲得有道理吗?有哪些打动人心的地方?

4)此书你与有什么关系?

第四,让书属于自己

阅读就像滑雪,当你滑的很好时,就会成为一个很优美很和谐的活动,堪称美妙的心灵之路,对话之旅。

一个初学滑雪的人必须先考虑到身体的动作,之后才能放下注意力,做出自然的动作。当你各方面的动作都很舒展后,滑雪就自然而然了。读书同样如此,当你阅读到一定程度,了解了阅读的全部过程后,作者和你就会共通,那本就属于自己的了。

当你找到了与作者的共鸣点,学会了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比如赞同或反对作者的观点,其实你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内涵。

第五,让心智快速成长

阅读的最高目的是让心智成长,好书能对你的人生问题以最好的回馈。比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还有男人与女人,爱情亲情友情等,伟大的经典书籍就是帮你把这些关系捋顺,把困扰你的问题弄清楚。

如果一本书读后,让你感觉你同作者一起成长了,或者让你有种拍案叫绝的冲动,那这本书肯定是好书。反之,就可能不算好书,会浪费你的时间,误导你的三观。人的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长时间不锻炼或运用,就会发生萎缩。那些不经常动脑的人,其生活本身会给他们以极深刻的惩罚。如果他们意识到了这点,他们就会把阅读当做一个终身不弃的好习惯。

3,爱上读书,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阅读是生命最美的姿态,读书可以让你我安然自若,心灵自在,精神得到无尽的放大和充实。

在快速更迭的时代,能让我们沉下心来,重新打量每个生命,最大限度的撕掉神话和误读,进而抵达最终的真实的,唯有阅读。关于现实命运和趋势的一切洞察,都在书中,它们等待着你去用心发现。

我们每天会和无数个陌生人擦肩而过,会接触到无数形形色色的事件,但我们内心还是希望有一个满足心灵栖息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在这里,可以让灵魂得到释放。在这里,满足了所有对美的想象。这里是哪里呢?答案就是你手里的书本。

如果你工作太忙,静不下心读书;如果你想读书,却不知道如何开始;如果你想读经典,却读不进、读不懂;如果你渴望新生,想要快速补充新知;如果你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文字中透出的巨大魅力;如果你是个“读书无用论”患者,还沉迷在这种自我理念中;

那不妨看看此文,认识下读书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无穷乐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的无尽色彩,给我们的精神增加无尽的智慧。

当你有一天终于明白,读书是如此令人神往的一件事,整个世界就会不一样,都会为你的阅读之行而让路。

如何高效率的读一本书?

阅读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交朋友,与书中人谈经论道,指点江山。

阅读是不以数量和速度为目的的追求。所以那些标榜自己读过多少书,每天读几本的,其实真正感悟的并不多。每天只看书名,谁都能看几百本书。

有两种读书方式,一种是诸葛亮式读法,好读书,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式适合天资聪慧之人。读着,想着,看着,对于书中不懂的地方,不去查找出处,意义,而是将疑问带到下一本书乃至于下下一本书,读的书多了,也就悟了,透彻了。人生说长也短,七八十载年华,成长二十年,眼花二十年,留给读书的时日不多,不如多读几本书。

第二种读书方式,则是钱钟书式读法,

适合大多数人,认认真真读书,每读一本书,写一点儿感想,做做笔记。时间久了,懂的也自然就多了。

如何高效率的读一本书?

读一本书先抓住题目这个牛鼻子,己经掌握一大半书中的主要思想,剩下来的是解说题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