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没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这两部电视剧都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而来,二月河最著名的三部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三部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很多官场之人必读的作品之一,还有就是毛主席点评的二十四史,在此我建议你多读读书,就不会提出这种问题来了,书里面对你所提到的这三位阿哥都有交代。

为何《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没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皇帝手握天下的生杀大权,他的皇子们“争储”是避免不了的,历代皇子的争位都是皇室的一出大戏。康熙皇帝一生有24子,参与争储的皇子没有几个,所以在写书和拍电视剧的时候并没有把皇子们全部展现。

《康熙王朝》有一部是“祸起萧墙”主要讲述的是大皇子及纳兰明珠和二皇子及索额图为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其他皇子很少触及。《雍正王朝》的第一部就是“九子夺嫡”,这一部非常精彩,牵涉其中的皇子们很多,围绕这些皇子们形成了各自的势力,主要有“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其中“四爷党”有四皇子、十三皇子,“八爷党”有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共计九位皇子参与,这也是“九子夺嫡”的由来。

皇子们参与“夺嫡”要具备几个要素,第一要有一颗争心,第二要有一定的能力,第三要有强大的外戚势力给与支持,第四争夺激烈的时候要成年,年龄较大的一旦形成势力,年纪小的再想参与就比较困难了。做为皇帝的儿子只要有一颗争心就能参与,自己如果没那能力可以依附其他的皇子,参与了一旦夺嫡成功会有大利如果失败也会有大险。很多皇子不想参与争夺,毕竟成功的几率很小失败的几率很大,如果不参与夺嫡做为皇子这一生混个王爷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很容易的。

康熙的第五子“胤祺”历史上给的评价是“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说白了就是不想参与夺嫡自己做个王爷乐于逍遥自在。康熙的第六子在六岁的时候就死了,第七子从小落下了残疾也没有参与夺嫡。至于其他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有的早亡有的耽于玩乐。

清朝的皇子算好的,即使夺嫡失败只要承认失败不再做出格的事,也没有见到被杀的,一般还能弄个亲王当当,其他朝代参与夺嫡的皇子失败后往往被屠戮殆尽。

为何《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没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除了六阿哥早亡,其他两人都是很有能力的,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把皇位作为目标。

康熙第五子为爱新觉罗·胤祺,第七子为爱新觉罗·胤祐,两个人各有自己的目标。

爱新觉罗·胤祺

其实他的名字并不算出名,还没他的生母有名,他的生母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宜妃。

当然实际历史上宜妃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只是众多妃嫔中的一员。

他还有一个同母弟弟,就是九阿哥,两兄弟心性有所不同,所以坐不到一起,最主要的是他们兄弟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

为什么呢?本是同一个母亲,年龄相差也不大,为什么没一起长大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位给他背后撑腰的重要人物——孝庄。

对就是康熙的奶奶,大清当时的太皇太后。

可以说孝庄当时的影响力可以做到左右皇储的权力,而她最看重的就是皇五子胤祺。

所以很小的时候,胤祺就被孝庄接到了身边抚养,所以他虽然没有能够给他助力的母亲,但是孝庄远比任何人都更是争夺皇位的资本。

而且他本人很有能力,要知道他可是因实打实的战功被封为了亲王,

只是胤祺是个豁达而心性甚善,为人敦厚,他眼中皇位远远没有那么重要。

或者说他根本无心皇位,所以对夺嫡之事避而远之。

爱新觉罗·胤祐

与皇五子有能力争夺皇位而不争不同,这位皇七子其实早就不在夺储序列了。

两个原因导致他的目标不是皇位,而是王位,没错,就只皇子只要成年就可能获得的王位。

首先,因为身体原因,他有足疾,也就是腿瘸,这让他在那么多优秀候选人中完全没了竞争力。

其次,背景,他的生母仅仅是名庶妃,也就相当于普通人家不受宠的小妾的地位,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做他的依靠。

所以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夺取至高皇位,而是为了能让自己成为亲王就行,这样母凭子贵可以让母亲在后宫过的好些。

最后,他也达成了目标,在雍正一朝获得了亲王头衔,母亲也晋升为妃。

综上所述,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六阿哥早夭,五阿哥无心参与,七阿哥志不在此,所以才会如同个小透明般,直接从四阿哥过渡到了八阿哥那里。

为何《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没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康熙帝第五子,和硕恒亲王,爱新觉罗·胤祺,从一出生就被抚养在孝惠章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宫中,18岁的时候就已经独掌正黄旗,风光无限,本是帝位最大的竞争者,奈何在一次出战的时候被敌人伤到了脸部破了相,没有哪一位帝王会在形象方面出现问题的,所以,胤祺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夺嫡之争。

康熙帝第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康熙十六年二月初五生。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殇,时年六岁。

康熙帝第七子,爱新觉罗胤祐,生于康熙十九年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子时,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三十七年三月晋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晋封多罗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封和硕淳亲王。因为生来有残疾,自然而然退出了帝位的争夺

为何《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没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这两部电视剧都是依据二月河原著改编的,原著中没有提及这三位阿哥,所以电视剧中便也没有提及。

但是,我们不能将他们当空气,这三位阿哥在康熙朝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甚至五阿哥还活到了雍正年间。

(上图:五阿哥胤祺画像)

五阿哥,全名爱新觉罗·胤祺,雍正年间为避兄长讳,改名允祺。

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即公元1679年,而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生于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胤祺比胤禛只小了1岁。

胤祺的母亲是康熙宠妃宜妃郭络罗氏,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的都知道,康熙微服出访经常带在身边的就是这位。

胤祺生下来后,就被抱入太皇太后、也就是孝庄身边抚养,这份殊荣除了他二哥、也就是太子胤礽外,其他阿哥都没得比。

但这位胤祺按康熙的话说,“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他死后,雍正为他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这两位皇帝的评语自然是褒意,但从另一方面来理解,也可以说比较懦弱,不像其他哥哥弟弟那样,有棱有角胸藏大志。

此外,胤祺由于是太奶奶带大的,不排除深谙皇权争夺之险恶的孝庄从小就对他进行安分守己、安享天命的教育。

总而言之,在康、雍两朝历史上,胤祺无意觊觎皇位,安心做个富贵王爷,所以才没在九王夺嫡的腥风血雨中倒下。

(上图:邓婕饰演的胤祺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六阿哥,全名爱新觉罗·胤祚。

这位是短命阿哥,生于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享年5岁,自然不可能会参与夺嫡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六阿哥和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乃一母同胞,也就是说,他是雍正皇帝的嫡亲兄弟,生母同为德妃乌雅氏。

假如他能活到成年的话,一边是亲哥哥胤禛,一边是亲弟弟胤禵,夹在这两个势同水火的兄弟之间,不知胤祚会做出如何抉择。

(上图:六阿哥胤祚生母、德妃乌雅氏画像,雍正元年乌雅氏病逝,追谥为孝恭仁皇后。)

七阿哥,全名爱新觉罗·胤祐,雍正年间为避兄长名讳,改名允祐。

胤祐生于康熙十九年,和其六哥胤祚是同一年。

这位皇子生来就有残疾,腿脚不好使,先天性与皇位无缘,所以他没有参与夺嫡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因素,七阿哥胤祐生母地位比较卑微,起初只是个庶妃,这在皇位继承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当时庶妃生的子嗣是没有直接继承皇位权利的。

以上两点,胤祐心知肚明,所以也不做奢望之想,只是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阿哥就行了。

(上图:一生心力交瘁的康熙皇帝画像)

也正因为如此,胤禛继位后,对这位弟弟高看一眼,封他为和硕淳亲王。

雍正八年,胤祐去世,雍正皇帝对他的评语是“敬谨小心,安分守己”,令胤祐六子弘景承袭王位,为多罗淳郡王。

有人说雍正做事歹毒,不念亲情,其实那得看对谁,对死敌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对从不跟自己作对的则厚爱有加,比如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还有后来的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都封了亲王而且得以善终。

为何《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没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有能耐,自然会争取去当皇帝,人都贵有自知之明,不当皇帝与世无争,做个自在人,蛮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