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南宋能否克复中原?岳飞的命运能否改写?
毛主席曾说,自古能军者,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要是换了李世民,别说克复中原了,直接攻灭金国,再灭西夏、大理都是大概率事件。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可不是吹出来的。
唐朝从李渊称帝到基本完成天下一统,仅仅用了7年,长江以北的地盘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隋末各方割据政权中,最难啃的莫过于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这些当世枭雄,全都是李世民的手下败将。
在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一次攻灭王世充、窦建德两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作为一个敢于亲自带兵到战场与敌军冲杀的帝王,如果把赵构换成了李世民,他很可能直接御驾亲征。
赵构是个什么情况呢?在靖康之变以后,赵构登基之初,还是惧怕金人,采取的是逃跑战术,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一路南逃到浙江杭州。
逃跑战术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皇帝不仅没有留在前线鼓舞士气、振奋军心,反而带头跑路,严重影响了宋朝军队的士气,打击了宋军的抵抗意志。
这使得宋军在与金兵作战中,屡次溃败,反正皇帝都逃了,没必要拼命。
其次,逃跑政策给赵构本人带来了灾祸,差点要了他的命。
赵构南逃过程中,负责护卫的禁军将士都是北方人,家人都在北方,他们强烈希望抵抗金军,保卫家园。
但赵构偏偏选择逃跑,将士们抛弃家人跟着他南下,时刻担心家人安危,因此对赵构不满。
而且,赵构一路上不仅不思抵抗,反而宠信奸臣和宦官,这帮人和禁军有不少矛盾,赵构都偏袒奸臣、宦官。
每次赏赐,也是这帮人拿大头,而浴血奋战的禁军将士却只能喝汤。
于是爆发了一场兵变,以军中将领苗傅和刘正彦为首发动兵变,试图挟持赵构,逼迫他禅让帝位给未成年的儿子。
苗傅和刘正彦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场兵变被四方勤王部队给扑灭了。
赵构本人在兵变中,丧失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儿子也因为过度颠簸而死亡了。
这对于赵构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首先,武将发动兵变,给他造成这么大的心理阴影,赵构从此对武将失去信任,也为岳飞被杀埋下伏笔。
其次,赵构经过此次变乱,终于认清了一昧逃跑是不得人心的,必须重振旗鼓,全力抗金,才有出路。
于是改变了以往的逃跑战术,开始着手整顿、制订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所以才会有后来君臣一心,抵抗金军的局面,岳飞、韩世忠等人也在此后屡屡击败金兵,打开新的局面。
但在金兵的强大攻势下,赵构也一度被逼着乘船到海上避险。
面对金兵多次的武力威慑,赵构被吓破了胆,对于和谈还是北伐收复失地,一直举棋不定。
最终在岳飞北伐时,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赵构决意和谈,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飞,并将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
从此,南宋自废武功,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始终只能偏安一隅,再也无力收复中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赵构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缺乏锐意进取的意志,而且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屡次出昏招,最终亲手毁掉了大好局面。
要是换了李世民,会怎样?首先,李世民如果成了赵构,那么在登基之初,他不会选择跑路。
按照李世民的脾气,不仅会留下来鼓舞民心,振奋军心,还会亲自披挂上阵,亲自指挥作战。
当时,金军攻破宋朝首都开封之后,由于兵力不济和水土不服,便没有继续南下,而是俘徽钦二帝等宋朝皇室成员北撤。
同时在宋、金之间扶持了一个伪楚政权,充当战略缓冲区。
这个时候,宋朝是有喘息机会的,而且四方义军、勤王之师已陆续赶到汇合。
文有名相李纲,武有宗泽、韩世忠、刘光世等名将。
可谓是名臣名将,人才充足,再加上有李世民的存在,完全可以重新打造军事防御体系,制定反攻战略。
短暂的修整之后,趁金兵北还之机,一举收复中原失地,再建立新的防线。
在战火中重建的宋军,战斗力是在不断提升的。
想想看,当时宋朝处于弱势的一方,金国属于强大的一方,岳飞照样以弱国之兵屡次击败强大的金兵。
金兵在南宋初年,最惧怕的名将有两个人,一个叫宗泽,因多次击败金兵,金人都称他为“宗爷爷”。
另一个叫岳飞,金兀术被岳飞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奈感慨。
所以说,尽管宋朝一开始屡次败北,但重建起来的宋军,要想击败金军是完全做得到的。
这时候,有李世民这种军事能力爆表的皇帝,加上名相名将,宋军收复失地之后,再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完全可以实现。
当燕云十六州收复后,就可以建立更加稳固的防线,金军要想再度南侵,是很难突破燕云十六州的。
有了燕云之地,加上金军屡次败北,双方会形成一个均势的战略平衡,出现一个暂时的稳定期。
宋朝则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出兵一举攻灭金国,将辽东之地纳入版图。
这样一来,就会改变当时的力量格局,金国被灭后,剩下的西夏、大理都是实力不济的小国。
完全可以挟胜利之余威,攻灭西夏,收复河西走廊,再南下攻灭大理国,完成大一统。
以李世民的能力,完全能做得到。
别看靖康之耻时,宋朝屡次败于金军之手,那是因为一方面金军攻势迅猛,宋朝在昏庸的皇帝领导下,完全被打蒙了。
而且宋军在北方和东北方向的军队由于常年没有打仗,根本没啥战斗力。
只有西北方向的西军由于常年和西夏作战,一直保持着强大战斗力,后来岳飞的岳家军就是以西军为班底的。
到了后面,赵构虽然比被金人俘虏的那俩皇帝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
所以,宋朝是有可战之兵的,而且就前期情况来看,宗泽照样屡次击败金军。
一旦换成李世民来做皇帝,南宋直接开局就能扭转局势,只要开头做好了,挺过了最难的时间段,后面就更容易了。
假如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南宋能否克复中原?岳飞的命运能否改写?
假如李世民是南宋的开基主,按他的智慧才能,一定能收复失地,与金抗衡,重用精忠报国的贤臣,岳飞不会遭受“莫须有”的罪名而惨死。因为李世民属于真明主,胸襟宽阔,恩威并施,以仁德布天下,亲贤臣,远小人;以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为重,压倒一切邪恶。
假如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南宋能否克复中原?岳飞的命运能否改写?
岳飞帅才,太强大!南宋一直担心祖上皇袍加身的阴影。担心害怕!
假如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南宋能否克复中原?岳飞的命运能否改写?
不敢说绝对可能,但有很大的可能性。
假如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南宋能否克复中原?岳飞的命运能否改写?
南宋其实除了中兴四大将之外,能打的军人还有不少,但赵家从艺祖开始的重文轻武骨子里不信任武人,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武人。
李世民不一样,他就是当时最能打的武人,自己就是能闯阵厮杀、指挥大规模会战的统帅。岳飞也好韩世忠也好,在他面前无论武力值、战略战术以及统兵手段、为人处事的气度等等,各方面都得拜服。如果有一位李世民型的老赵家皇帝出现,虽然无法象唐朝皇帝那样靠着世家大族随心所欲控制朝政,但指挥打仗是得心应手的。最重要的是他不担心武将造反,李世民自己是最能打的武将,还有皇帝地位开挂,最高统治者加全军最高统帅,无往而不利。
只要稳定好文人集团,稳定朝政,巩固后方,李世民就可以亲自指挥北伐,岳飞这样的将领也无所谓担心什么帝王禁忌,皇帝是自己的直接统帅,往前冲就是了。
这种情况实际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宋朝的帝王教育体制下,不可能出现李世民型的皇帝,重文轻武深入骨髓,文官集团势力会掣肘皇帝。艺祖当年杯酒释兵权后,就已经奠定了宋朝的结局。
假如把赵构换成李世民,南宋能否克复中原?岳飞的命运能否改写?
赵构,徽宗第九子,一一二七建南宋于今商丘,后迁都至杭州,历九帝,至宋未帝跳海止,享国百五十二年。如果历史重演,把他换成李世民,宋代名将都得到重用,大金王朝定会烟飞灰灭。岳飞们精忠报国遇良主,定能实现宿愿。也就不会在一二七九年,崖山海战,十几万官兵随丞相陆秀夫背少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辱而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