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李君羡说出自己女性化小名,别人大笑,唐太宗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李君羡说出小名后,李世民不是不高兴,而是想到了之前那个可怕的预言,还有那天象示警!不禁后背发凉,随即杀心大起,这一切将给李君羡带来灭顶之灾。
啥预言这么可怕?天象示警又是咋回事?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在一段时间里,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这种天文现象在现代很常见,但在古代属于天象异常,很重要的。
李世民十分重视,立即将专门负责天文研究的官员太史找来询问情况。
这位太史当场算了一挂,根据卦象显示,给出了一个精准预言:女主昌!
李世民听了很纳闷,长孙皇后那么贤惠,又不干政,哪来的女主昌?
显然是半信半疑的状态,但也没过多地去追究,但没过多久,又出事了。
长安街头突然流传起一则谣言:当有女武王者。
这内容跟之前太史说的女主昌高度相似啊,世民兄听完十分不爽,可不爽也得忍着。
因为这内容实在太有限了,就6个字儿,根本无法找到预言里说的是谁,想提前灭了都找不到对象。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三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旧唐书.李君羡传》
没办法,日子还得照样过,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大家都快把这茬忘了的时候,一场寻常的宴会突然触动了李世民紧绷的神经!
因为李君羡在宴会上说了自己的小名!这个宴会本来是李世民邀请了军中的高级将领们一起喝酒,可问题是总不能干喝吧?那多没劲?
但军中将领文化水平有限,像对诗啊、接对联啊、行酒令啊之类的,他们是玩不转的,弄不好就得冷场,搞得气氛尴尬。
所以,李世民想了一招,让大家都说一下自己的小名儿,以此助兴。
轮到李君羡的时候,他说自己的小名儿叫“五娘子”!
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哄堂大笑。
啥?你一个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猛男,怎么叫“五娘子”啊,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听完,也是当场大笑,还顺便调侃了一句:既然你是女子,为什么长得这么健壮勇猛?
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旧唐书.李君羡传》
正当大家喝得开心时,李世民突然觉得不对劲!
之前的天象异常、长安街流传的预言、李君羡,随即一联想,这似乎有着某种联系。
于是在宴会结束后,李世民立即派人对李君羡做了深度调查。
而最后的调查报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李君羡的家在武安,封邑叫武连,官职是左武卫将军,上班的地方叫玄武门,小名儿还叫五娘子。
前面那些带有“武”字的对应的是长安街头预言:当有女武王者,里面的“武”字儿。
五娘子这个小名儿对应的是女主昌,还有女武王者里面的“女”字儿。
这简直出奇的一致啊,不是你,还能是谁?
从此,李君羡的命运就此注定,他必须死,在李世民看来,李君羡就是将来会篡夺大唐江山的人,决不能留着。
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旧唐书.李君羡传》
可无故诛杀功臣,这对名声不大好啊。
于是,李世民先找了一个借口,将李君羡调离军队,贬到华州做了刺史。
李君羡很聪明,他一看到任命就明白自己是被皇帝嫌弃了,所以,为了自保,他在华州上任期间,有意识地远离政治。
一心只想悟道,天天结交各种修道之人,与他们谈论各种修身养性之道,搞得像遁入空门一样。
可即便是这样,他也难逃一死!
因为,如果是一般的将领,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不贪兵权,也不留恋政治权谋,是大概率能躲过杀身之祸的。
但李君羡不一样,他是预言里面将来要颠覆大唐政权的人物,命运是注定的,只有杀掉,才能永绝后患。
于是,在不久之后,就有言官弹劾李君羡,说他结交妖人,图谋不轨,仅仅过了十天,李世民就下令将他杀掉了。
但李君羡死后,李世民更加恐慌了!因为李世民发现,预言里说的那个人很可能不是李君羡,而是另有其人,最关键的是自己压根儿找不到这个人。
就在李君羡死后没几天,民间突然广泛流传一本名叫《秘记》的小册子,这本册子的内容很丰富。
但主要是在讲一个事儿:唐朝在经历三代帝王后,将会有女主武王取代李唐坐拥天下。
当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内心是很懵逼的,也是很恐慌的。
不是都找到那个人了?不是都杀掉了?怎么还有啊?这个人到底是谁?
如果不找出来除掉,将来李唐天下就要被篡夺,可又找不到具体是谁,这咋办?
李世民彻底没招了,就凭这几个字儿,去挖出那个颠覆大唐的人,那简直是大海捞针。
心烦意乱之下,他想到了那个能帮他的人——李淳风!
作为古代天文学大师级的人物,其作品《推背图》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他在当时也是名声很大的。
于是李世民立刻找来李淳风咨询。接着发生了如下对话:
李世民:那本小册子里说的那些当真会发生吗?
李淳风:臣夜观天象,发现这是真的,而且那个人已经在陛下的宫中,还跟陛下关系密切,从今天算起,不超过30年,她必定执掌天下,几乎杀尽皇室子子孙孙,难以阻挡。
李世民:那我把全部有嫌疑的人统统杀掉!你看怎么样?
李淳风:陛下万万不可,此乃天意,不可避免。
而且无故杀戮,不是王者之道,这样会祸及无辜,从天象来看,这个人要是活到那时候,年纪大了,就难免心慈手软,不会过多杀戮陛下的子孙。
但如果陛下现在把人杀了,上天就会再降下一个更年轻的来,年轻人更容易大开杀戒,到时候陛下的子孙只怕一个不留啊。
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
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然竟善其言而止。——《旧唐书.李淳风传》
李世民听完,当场后背发凉,不敢再动杀机,于是作罢。
李淳风成功地阻止了李世民将要发起的一场大清洗,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值得注意的是,40多年后,武则天果然称帝,改国号为“周”,而李君羡的后人上书要求平反,武则天当场就给予平反昭雪。
毕竟李君羡当时在客观上是替武则天打了掩护,挨了刀子。
总结其实这事儿听起来十分离奇,这情节似乎只有在仙侠志怪小说中才有可能出现。
但它就确确实实被记载到了史书上,白纸黑字,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可能古代的人比较迷信,对这种天象异常十分看重,但是长安街头流传的预言以及那个小册子又难以解释为什么存在。
一则流言和一本小册子就要了李君羡的性命,很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幕后操纵,但也不可能存在有人提前那么久预知到武则天篡夺李唐政权的事儿。
这十分蹊跷!
但这事儿已经过去上千年,根本没有办法再去考证了。
武将李君羡说出自己女性化小名,别人大笑,唐太宗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唐朝名将辈出,李世民一朝更是人才济济,可以说李世民对待名将的态度以及方式,在古代的诸多君王当中,都算得上很不错的了,可即便如此,依旧难免还是有些名将会因为一些特殊的事情而陷入其中,比如李君羡就是其中之一。
李君羡原本也是李世民十分重视的一个名将,李世民专门安排他镇守玄武门,足以看出李世民对他的重视,奈何最终因为李君羡的乳名,以及他身上发生的一些奇怪事情,促使李君羡丢了性命。
李君羡得到李世民重用李君羡出生于593年,也算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李虔是隋朝泗州刺史,在后来隋朝灭亡之后,李君羡就加入了瓦岗军,并且跟随李密一起创建一番事业,奈何李密这个人其实人品不咋地,所以后来李君羡就跟随秦琼等人一起投靠李渊了。
投靠李渊之后,李君羡被安排到李世民麾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曾参与过李世民大破宋金刚之战、征讨王世充之战、攻打窦建德、刘黑闼等人的经典战役,在这些战役当中,李君羡逐渐展露头角,并且得到李世民重用。
再加上李君羡在玄武门之变中积极响应李世民号召,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任命李君羡为左卫府中郎将,也算是十分看得起李君羡了,正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下,李君羡得以继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霸业。
626年,也就是李世民登基初期,当突厥挑衅唐朝之际,李世民派李君羡以及尉迟敬德迎战突厥,最终解除了长安之危,单纯从当时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来看,李世民愿意重用李君羡,就足以说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程度了。
经过这件事情后,李世民升他为左武卫将军,让其负责掌管玄武门宿卫,此后又封他为武连县公,可以说这一路走来,李君羡都处于上升阶段,不过这还不是李君羡事业的巅峰阶段,因为在634年,李君羡还追随段志玄一起讨伐吐谷浑,并且取得重大成绩,得到李世民的更多奖赏,此时已经四十出头的李君羡,算是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了,要是继续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李君羡必然会成为唐朝初期更有影响力的人物。
因为乳名遭到李世民猜忌可就在李君羡事业发展的巅峰阶段,一个莫名的预言以及一场激动人心的宴会,促使李君羡的人生出现改变,那么究竟是怎样的预言以及宴会,能够改变李君羡的命运呢?
这个预言就是唐初最为著名的“武姓女人夺取李家天下”之预言,究竟这个预言是真是假,其实我们后人已经无从得知,不过对于皇帝而言,但凡有任何影响皇权的预言出现,他们都会引起重视的,哪怕是明君李世民亦如此。
当有了这个预言之后,李世民就开始对姓武的人家重视起来了,很多人家因此受到牵连,李君羡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遭到李世民猜忌怀疑的。那么究竟是为何,李君羡会和武姓女人有关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李君羡的乳名,648年,李世民宴请宫中大臣,李君羡自然也参与其中,当几杯酒下肚之后,为了活跃气氛,李世民就要求各位官员说出自己的乳名,当轮到李君羡之际,他一直犹豫不说话,看起来像一个扭捏的女人,因此遭到大臣嘲笑。
在李世民以及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李君羡才说出自己的乳名,原来李君羡的乳名是“五娘子”,这个名字更像一个女人,听完之后,很多大臣都笑得人仰马翻,可李世民却突然冷汗直冒,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这是为何呢?
原来李世民通过李君羡的行为以及李君羡“五娘子”的乳名,联想到很多事情,要知道李君羡当时担任的是左武卫将军,负责镇守玄武门,封号是武连县公,属县是武安县,乳名还是“五娘子”,“五”与“武”同音,预言中的武姓女人,难道就是暗指李君羡?李世民不由得害怕起来,对李君羡自然就开始猜忌怀疑了。
李君羡之死虽然李世民已经对李君羡有所猜忌怀疑,但是李世民毕竟是千载难逢的明君,他不会因为自己的猜忌怀疑,就直接将李君羡杀掉,要说李君羡后来之所以落得一个凄凉结局,其实还是和李君羡本人的行为有关。
李世民本身就已经对他有所怀疑,再加上朝中官员的弹劾,李世民更是对李君羡相当不满了,直接将其左武卫将军的职位革除,贬官到华州担任刺史去了。要是此时李君羡早点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也许还有机会留下性命,奈何他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还和一个名为员道信的人密切接触,直接触及了李世民的底线。
那么员道信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其实此人就是华州当地的一个布衣,因为他对佛法比较了解,同时修炼辟谷术比较成功,声称能够不吃不喝依旧活下去,刚到华州任职不久的李君羡,对员道信十分好奇崇拜,因此就在不知不觉中和员道信走得更近了一些。
两人经常在私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在旁人看来,他们就像在密谋什么大事情一样,再结合李世民之前的担忧,很多人就把李君羡在华州的相关情况上报到李世民那里,并且借机弹劾,说李君羡与妖人来往密切,恐怕是意图谋反。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大臣意图谋反,本身李世民就因为各种事情,对李君羡猜忌怀疑严重了,现在李君羡还搞出一些看似造反的实际行动,李世民当然不会继续忍受他的存在了,于是李世民将李君羡定罪斩杀,被杀的时候,李君羡也仅有55岁,在唐初的诸多名将中,他算是死得最早的之一了。
结语原本李君羡还是有活下去的机会的,就算是李世民对他有所怀疑,可是没有证据,身为明君的李世民绝对不会滥杀无辜,奈何李君羡偏偏没有自知之明,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还和“妖人”来往,这就直接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实在是可怜亦可悲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武将李君羡说出自己女性化小名,别人大笑,唐太宗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唐太宗不高兴那是正常反应,古代谶言现世预示着动乱。李君羡的小名犯忌讳,当时没杀他,后来因为和一个叫元道信的人交往,所以被御史言官告了。
李君羡,生于593年,死于648年,字君羡,洺州武安县今河北省武安市人。泗州刺史李虔之子。
最初参加瓦岗起义,先跟随李密,后来辗转和秦琼等归降了李唐,跟随李世民作战,他单骑冲阵,作战勇猛,李君羡随李世民破宋金刚,在征讨王世充时,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李世民登基后,授他为左卫府中郎将。
天象预警
贞观八年也就是634年,跟随段志玄讨伐吐谷浑,在青海之南悬水镇大坡吐谷浑军队,虏牛羊二万余头。
当时,太白星屡现于白天。史官占卜后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李世民对此深恶痛绝,隋末就是“十八子”之说,李姓被杨广杀的不少。民间一有谶言现世,就是天下大乱之时,李世民不得不警惕。
626年也就是贞观初年,李世民派李君羡与尉迟敬德迎战突厥,解除了长安之危,因功被授予左武卫将军之职,掌管玄武门宿卫,并被封为武连县公。
我们了解到这里不由感叹李君羡官职一路高升,这一次又立了大功,正是意气风发之时,玄武门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这是对李君羡的信任与提拔。然而转折点就在一次宴会上,李君羡彻底远离中枢。
648年,李世民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把各自乳名说出来。李君羡小名为“五娘子”,而李君羡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封号又为武连县公、属县又是武安县,这里面都有“武”字又为“五娘子”。李世民心里嘀咕,对李君羡起了猜忌,于是革除了李君羡的禁军职位,把他调到华州当刺史,华州当地的人崇尚修炼辟谷术,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吃不喝,又通晓佛法,李君羡很是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御史借机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
648年六月十三日,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全家被抄没。这就是有名的“女主武氏有天下”的谶言,而被杀的大将军。历史上因谶言获罪的不少,皇帝为了皇位稳固,一点点隐患也是不会放过的,李世民也不例外,好不容易抢了皇位,更不会因为有功而就不处置了,这就是皇帝的通病,就像现在小说里说的“总有刁民想害朕”!李世民的老爹李渊也是被杨广猜忌,不过被李渊以“沉湎酒色”混过去了。
历史上的动乱,很多都是先有谶言现世,然后才开始的大乱,所以李世民为了皇权稳固,迟早也得杀了李君羡,因为李君羡太倒霉了,小名,官职,属地都和“武”相关。
武将李君羡说出自己女性化小名,别人大笑,唐太宗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唐太宗执政时,政治经济空前发展,老百姓也得到了生息休养,整个社会岀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面对东征北伐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面,唐太宗想的是如何巩固才会长治久安,他内防反叛,外防入侵,可谓百无一疏,为了大唐兴盛,一有风吹草动,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一个怀疑之人。
时太白星出于白昼,光芒四射,遮掩帝星,太宗问时任钦天监的李淳风。
"此象为何意"?
淳风答曰:"天有异象,必岀妖孽,此象为客犯御座,女主代王"。
唐太宗大吃一惊,忙拉着李淳风问道:
"此为何人何姓氏也"?
"天机不可泄露也"!李淳风谦辞。
太宗央告再三,李淳风才说此人姓武,与女子相关,太宗听后,平时就留意起姓武的人来了,有些姓武的就倒了大楣,无端的被处死。
在扫荡的差不多后,一日晚宴,太宗为了与臣同乐,席间让每位大臣说说自己的小名,轮到玄武门守将李君羡时,他却支支吾吾不说,形似娘们,大臣们哈哈大笑,说大将军跟娘们似的,一个小名扭扭捏捏的不说,于是逼他快说,李君羡红着脸说:
"吾小名,五娘子是也"!
看他小声又羞羞的姿态,越发象个娘们,大臣们愈发失笑,个个笑的前俯后仰,有的掉眼泪,有的揉肚子,有的钻桌子,场面一度失控。
而唐太宗却惊出了一身冷汗,千杀万剐寻代主,原来这位才是,这家伙看那细皮嫩肉的脸,柔弱的身段,娇喘的语音,还有那"武娘子",再加那重要的玄武门之职,想起他的玄武门之变,再想那怪异的天象和李淳风的谶语,头皮一阵发麻,那还笑得出声来。
于是找了个机会,以"与妖人交通,谋不轨"而杀之,抄没全家。可见唐太宗为保李家天下,不惜以错杀枉杀,区区一小名,勾起忌讳,冤杀多少人,岂不知,天道疏密,岂人力所能为之。
武将李君羡说出自己女性化小名,别人大笑,唐太宗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初唐悍将李君羡有个小名叫做“五娘子”,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柔媚搞笑的乳名,最终竟然给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历来,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各种褒赞向来不绝于耳,但他仅是为了一句毫无根据的传闻,对李君羡生了疑心,还诛其全家,这件事是其身上的一个黑迹。
而李世民诛灭李君羡还跟一个著名人物有关,那就是武则天,但更离奇的是,这件事自始至终武则天都没有参与其中,甚至她根本不认识李君羡。
初唐名将,功勋卓越李君羡虽然姓李,但他与李唐皇室并没什么联系,可能八百年前是一家,其父亲曾经是隋朝的刺史,也算世宦家庭出身。
隋朝末年天下纷乱,李君羡投靠李密帐下,后转向王世充,但是李君羡觉得王世充这个人很不靠谱又很刻薄,因此又出走归顺李渊,随着李世民四处征战。
李君羡虽然年轻,却作战勇猛,经常单独冲锋陷阵锐不可当,为唐朝初期的鼎定立下了非常卓越的功劳。
李世民登基初期,突厥寇边,李君羡与尉迟敬德率兵退敌,李世民觉得李君羡勇猛,有他在的话,长安固若金汤,因此让他司掌玄武门宿卫,册封武连县公。
此后,李君羡历任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还与段志玄一起大破吐谷浑。
整体来说,李君羡卷入谶言是非之前,功劳非凡,李世民对他也是格外厚待,各种册封赏赐从无断绝之时。
天生异象,一句谶语惹来大祸西汉董仲舒开始主张所谓“天人感应”,原本就崇敬上天的人们,愈加相信上苍警示的说法。
古代的人认为,有大事发生的时候,天象就会出现各种特别的变化,比如天灾连连,意味着天下大变,祥云漫天,意味着吉祥太平。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初,长安城出现异象,白昼之时突然出现太白星。
按照古籍记载,“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所以这让李世民心里非常害怕。
更关键的是,李世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也曾出现过两次“太白经天”的异象,当时高祖李渊就对其生疑。
越想越害怕的李世民急召太史令李淳风占卜测算,结果是“女主昌”,李淳风言:“其人已经在陛下宫中,三十年后当王天下,害李唐子孙。”
李世民原本决定宁枉勿纵,把所有可疑者全都除掉,但李淳风说:“这是上天的意思,如果逆天而行,恐怕陛下您的子孙,没有一个能够躲过劫难。”
经过李淳风的劝说,李世民并没有“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但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另外,当时民间还传出了一本《秘记》,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些都让李世民惶惶不安,觉得有大事要发生。
按照《旧唐书》记载,一次偶然的宫廷宴会,众人行酒令的时候,要求说自己的乳名,而李君羡说自己的乳名叫做“五娘子”,这样的乳名自然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起初,李世民反应也是乐呵呵,笑着说:“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然而之后,李世民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李君羡出身武安县、担任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县公,作为一名武将,虽非女子,却取个极其女性化的名字叫“五娘子”。
李世民觉得,李君羡的履历与“女主武王”完全吻合,而李淳风所说“此人已在陛下宫中”,正好对应着执掌玄武门宿卫的李君羡。
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宴会结束不久后,李君羡就被外放到华州担任刺史。
而李君羡在华州,与一名叫做员道信来往密切,修炼辟谷术,趁着这个机会,有御史上疏参奏说李君羡与妖道勾结,意图不轨。
曾经的大员猛将,若是出了事情,也要严格审问调查,但奇怪的是,李君羡被参奏后没多久就被匆匆定罪,太宗亲自下令诛斩,抄没其全家。
而此时,距离李君羡参加宫廷宴会,还不到两个月。
之后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果然应了当时传说中的言辞,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在公元690年正式登基称帝,取代李唐建立武周。
而武则天登基的次年,李君羡的遗孀刘氏前往洛阳鸣冤,武则天为证明自己登基顺应天命,也看在李君羡为自己白挨一刀的份儿上,为其平反。
武则天为李君羡追复官爵,加以厚礼改葬。
武将李君羡说出自己女性化小名,别人大笑,唐太宗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古代人比较迷信,尤其是皇帝,毕竟古代都是建立在皇权神授的情况下,自然要照顾一下神的感受。就比如说起名字上面,很多人可能因为一个名字飞黄腾达。也很有可能因为一个名字一命呜呼。这不我们的主人公就是如此。
民间有传言——武氏要夺权李世民自从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之后,心里面也一直有个疙瘩,毕竟得来的皇位不正。为了防止民间出现叛乱,所以非常注重舆情把控上面。
这一天从下面有人给他送来了一本书,是从民间搜集而来,名字叫做《秘记》。大致内容是在讲,唐朝在经过三世皇帝之后,民间将会出名为武王的女皇帝。
李世民一看担心不已,如果真的应验了,岂不是孙子那一辈就要改朝换代了?于是立刻把李淳风找来,问他应该如何应对。李淳风告诉他:“我夜观天象,如今这个人已经出生,就算阻止也来不及了。”
“而且这个人就在皇宫当中,我想应该过不了30年,李氏子孙就都没了”。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毕竟关乎到千秋万代的事情。问道:“如果我把皇宫里面所有可疑的人全部杀了,还有没有挽救的可能?”李淳风回答道:“俗话说天命难违,就算是杀了也没有用。更何况是30年后的事情,到时候她年纪大了,可能心肠就软了,也许李氏子孙才有一线生机。”
“如果现在就把她杀了,30年之后来了一个更年轻的。到时候她心狠手辣,估计李氏子孙可能一个都没了。”李世民一想还真的有道理,虽然嘴上说不杀,但是平时一直在注意着,但凡有苗头的立刻掐灭。
一顿饭,一个乳名,一条命没了!预言当中说的是女主夺权,李君羡明明是一个大汉,和他有什么关系?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说,有的人可能因为一个名字就没了命。李君羡就是这么倒霉。
史书记载:“李君羡,洺州武安人。初事李密,后为王世充骠骑,恶世充为人,率其属归高祖,授上轻车都尉,秦王引置左右。”
从这几句话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李君羡很早就跟随李世民。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李世民应该比较信任他。
刚开始确实很信任,想当初边塞少数民族多次骚扰边境。李世民就派遣李君羡前去镇压,最后旗开得胜。他当时以武卫将军的身份出征,回来之后又被李世民封为了武连县公。李君羡当时在武将当中的地位,可谓是一时的风光无两。这天李世民心情比较好,就把所有的文臣武将召集起来,大家准备吃个便饭。
但是一群武将凑在一起,喝酒没有什么助兴肯定没意思。男人喝酒靠什么助兴?当然就是行酒令了。后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世民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家不妨说一下自己的小名。
于是武将们来了兴趣,开始一个人接着一个人。毕竟大家都这么熟悉,平时基本上什么事情都知根知底。但是小时候就不一样了,都想看看谁有没有比较奇怪的名字,比如说狗蛋、李二狗。
轮到李君羡的时候,他就说自己名叫“五娘子”,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他一个武将,竟然有这么女性化的名字。但是李世民的脸色明显变了,还揶揄道:“你明明是一个女子,为何还如此凶猛?”
旁边的人都以为李世民开玩笑,再加上这些人都是武将,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李世民回去越来越猜疑,感觉事情不对劲。
因为李君羡老家是武安县,官职是武卫将军,还被封为了武连县公。这里面到底是巧合,还是说上天注定。这场饭之后没多久,李世民便把他贬了出去,做了华州刺史。而当时华州这个地方又流行修仙辟谷,整个地区的人整天神神叨叨。
其中就有一个叫员道信的人,自称是法力无边。而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李君羡认识了,从此两人经常进进出出。后来被御史得知,便借机弹劾李君羡,说他密谋造反。
不知道是两个人有矛盾,或者是说李世民暗中支持。总之终于有了把柄,于是便把李君羡杀了。一直到了天授二年的时候,他的家人向武则天申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授,就为他平了冤屈,以礼下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