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而且有赤胆忠心,为何会被万历办了?

戚继光被万历办了是必然的。因为万历出于政治目的,戚继光必须得办!

我们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

戚继光其人

戚继光其实也贪污受贿,他这个人跟其他自命清高的人不一样,他把贪污或者不正当得来的收入全部用于练兵,用于上下打点,自己则基本不留。

在那个年代,不是有才华有理想,就可以得到实现的。你想打倭寇,那得上面管事的人同意让你去才行,打倭寇得要兵、要钱粮,得管事儿的人给你才行。

所以,不去上下打点一下,搞搞关系,你想干的事一件都干不成。

戚继光就很聪明,他也会适当贪污受贿,搞点副业什么的,弄到钱之后,就拿去打点关系,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戚家军才有足够的粮饷和兵员。

嘉靖皇帝时期,他就学会搞钱来打通关系,朝廷才有人支持他打倭寇。

到了万历时期,张居正当权,他为了实现保卫边关安宁以及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搞钱来贿赂张居正,跟他搞关系,所以张居正当权期间,戚继光想办的很多真正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得以实施。

有了上面的关系打点,那是要钱给钱,要兵给兵,要政策给政策,爽得很……

万历跟张居正的关系变化

张居正是万历当皇帝的老师,万历登基后,张居正干掉了很多政敌,成了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和威望几乎压倒皇帝。

在万历做皇帝的前15年,一直都是张居正说了算。

一开始,这种状态,万历也没说啥,毕竟是老师嘛,懂得多,又有能力,有他替自己处理很多朝政大事也还不错。

直到万历1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皇宫溜达,遇见一太监,这万历心血来潮,非得叫这个太监唱歌给他听。

结果这位太监在原地待着不动,半天也唱不出来,万历一怒之下,叫人把太监毒打一顿,临走还割了一束头发,意思是,你犯了欺君之罪,不杀你已经是很不错了。

结果这事儿被捅到李太后那里,酒醒后的万历被叫到李太后宫里,被训斥一番,本想就这样结束了,谁知李太后不依不饶。

还拿出一本书,翻开其中一篇递给万历,他打开一看,顿时五雷轰顶。

因为这本书叫《汉书》,翻开的那篇叫《霍光传》。

霍光,汉朝著名权臣,是汉武帝临终托孤大臣。汉昭帝死后,他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后来刘贺不听话,他就把仅仅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废了。

然后拥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这刘病已就比较聪明,他知道自己不能跟霍光正面冲突,否则也得被废,所以韬光养晦,熬死霍光后,对霍家进行清算,才算扳倒霍光。

此时此刻,给万历看这本书,看《霍光传》,他心里很清楚其中含义:如果你不听话,就得废了你。他也很清楚,这位明朝的霍光是谁。

明白这一层的万历连忙磕头认错,表示以后绝不再犯,李太后觉得达到了教育效果,也没多说啥,就是让万历再写个罪己诏。

这下万历又不干了,罪己诏相当于皇帝做检讨,还得公布天下。他在那拖延半天也不肯写。

这时候,有个人跑出来说,我来写!这个人就是张居正,张大人不愧为首辅,洋洋洒洒一会儿就搞完。

而在旁边的万历,呆呆的坐在一旁,这一连串的事情给了他极大的冲击,他在想:喝醉了酒,打了个人,怎么就落到这个地步?差点被人赶下岗?

这位18岁的小皇帝大脑里,他开始思考,自己作为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是谁导致了这一切?是谁压制了自己?

他抬起了头,看到了眼前这个正在文案前忙碌的人,没错,这个人就是答案,是他主导了所有的一切。这个人不是张先生,不是张老师,也不是张大臣,他是霍光,是一个可以威胁到自己的人。

一颗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八年的师生感情就此画上句号。不是因为训斥,不是因为难堪,更不是因为罪己诏,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权力。

从此以后,万历开始隐忍,直到张居正死后,他才掌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张居正进行反攻倒算。

张居正虽死,但影响力尚在,万历虽然已经做了那么长时间皇帝,但是威望不足,只有彻底否定张居正,才能树立他自己的权威。

于是一场清算张居正的风暴开展起来,戚继光作为跟张居正关系还不错的人,自然要受到波及。

总结

戚继光被万历给办了,是万历出于政治目的,必须做的事情。而戚继光当时只能巴结张居正,不然的话,他想做的事情很多都做不成。

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谁让那时候是张居正说了算呢!

最后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戚继光受到波及,是必然的结果。

戚继光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而且有赤胆忠心,为何会被万历办了?

因噎废食造成的,由于戚继光是张居正推荐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不喜张居正,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是一党的人。张居正死后,那些反对变法的人就以打击张居正为首的变法党派为荣,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因此,不论戚继光立有多少奇功,不论如何赤胆忠心,那些反对变法的人都会将戚继光当绊脚石和垫脚石的,他们知道朱翊钧的心理,更知道打击变法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巨大好处的。因此,就算万历皇帝不办戚继光,那些反对变法的人也会唆使万历办了他的。利用戚继光可以升官发财呀!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又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及《练兵纪实》等兵书,改造城防设施,发明了多种火攻武器,极大地提升了明军战斗力。戚继光出生军事世家,武艺精熟。17岁就考中武举。其父戚景通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登州防务事宜。戚继光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会了不少行军打仗的知识和带兵经验。

元末至明中叶两百年间,日本九州一带贵族、诸侯经常纠集武士、浪人、商人和地痞流氓,少则数十人,多则上万人,经常出没在我国山东、江浙、闽粤一带沿海,干一些烧杀抢掠的勾当。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喜欢读书,爱好武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九年后(1553年),因张居正的举荐,戚继光任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事物,重点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浙东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由于当时道路不通,增援没有及时跟上,后又因汇合俞大猷攻打岑港失利,被削了去官职,给了一个戴罪立功机会,让他训练新兵。

戚继光对这次战斗印象太深了,他知道:明军此时尊养处优惯了,已经无法适应打仗了。戚继光有一个大胆想法:就是准备另起炉灶,重建新军,否则,兵再多也无济于事。所以报经上级批准,招募了金华、义乌一带彪悍壮士3千人加入新军。尽管这些人成分复杂,偷鸡摸狗的也不在少数。戚继光并不在意,要求他们痛改前非,一律严格训练,否则加重处罚。戚继光练兵很有一套:经常实行野蛮性训练,轻者体罚,重则杀头,当然训练通过的薪金提升,通不过的减少薪资,两次通不过的淘汰出军营。所以在后来的岑港作战中,戚继光亲自带着这3千人,拔出了倭寇最坚固的据点。新任总督胡宗宪见戚继光练兵有一套,同意他又在明军中选拔可用士兵。因此,戚继光手下的军队主要三部分组成:新兵、选兵和训兵。所谓训兵,就是将过去兵营中年轻堪用的兵组织起来,重新训练,不达标的退出军籍。因此,戚继光的兵比较厉害,后来人称“戚家军”。

戚继光从1555年到1561年,从都指挥佥事到游击参将。转战慈溪、岑港、乐清、桃渚等地,参加抗倭战斗,大战三次,小战数十次。斩杀倭寇3千多人、当地海匪和从倭寇者无数。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行动迅速。戚继光更是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凡是扰民滋事一律斩首示众。因此,戚家军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和信赖。就连少数民族百姓都愿意为之效命。戚继光善琢磨、爱动脑、勤动手,改进不少火器和攻城器械。另外率先实现步炮协同作战,刀矛盾箭配合战法,创造了一种新的作战队形,即“鸳鸯阵”法。也就是12人为基本队形,前面两人为盾牌兵,接着是三个长枪(或长矛)兵,第三排是四个长枪(或长矛)兵,第四排是两个镗叉兵,最后是一名弓弩(或火铳)手。每一个基本队形设一名“队长”。与现代军队班组人数基本相当。“鸳鸯阵”内长短结合、远近结合、攻防结合;“鸳鸯阵”外可任意组合“二龙阵”、“三才阵”等,随战场变化而定。

嘉靖四十年(1561年)夏,倭寇在浙东大肆肆虐,戚继光赶赴宁海(今浙江宁波宁海)。戚家军在花街一带实战演练鸳鸯阵法,大破倭寇,一举消灭倭寇及海匪1万多人,余部逃跑。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不久,倭寇数千人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亲自手刃了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台州瓜陵港)淹死。而圻头倭寇来台州复仇,在仙人居被戚继光全歼。三战共歼灭倭寇及海匪3万多人,取得了“台州大捷”。此后,戚继光在浙东九战九捷,取得了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地重大胜利。

倭寇先后得知中国东南沿海俞大猷、戚继光不好惹,收敛了不少,暂时蛰伏不动。后戚继光奉总督胡宗宪之命去江西剿匪,俞大猷到山西大同戴“罪”立功。倭寇听说后,又猖獗起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再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而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等地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对敌,胡宗宪急令让戚继光带兵清剿。戚继光引兵首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带着一捆稻草,他们填壕前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2千2百余级。接着戚继光乘胜追击,一直杀到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老巢。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一路狂追,前后捣毁倭寇据点60余处,斩首无数。戚继光回到了浙江。

倭寇哪里舍得这到口的肥肉,1562年冬至1563年春,福建一带倭寇纠集海匪1万多人,汇合南澳(广东及海南)倭寇海匪的数千人,共近两万人马攻陷兴化(今福建莆田仙游),这些倭寇连破邵武、罗源、政和、寿宁、宁德等多地。倭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如蝗灾一般。福建副总兵刘显当时只有7百老弱之兵,自知不敌,上报朝廷。朝廷急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调任戚继光为副总兵,剿灭这股倭寇残匪。俞大猷、刘显据城坚守,以待戚继光主力来到。四月,戚继光率兵赶到,在福建巡抚谭纶、福建总兵俞大猷的统一指挥下,戚家军作为中军主力,率登上城墙,在左右刘显、俞大猷大力协助下,攻克了平海,斩杀倭寇两千2百人,解救了被倭寇挟持的3千百姓。朝廷先升戚继光为都督同知,后取代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第二年(1564年)二月,倭寇纠集1万多人围困仙游(今福建莆田),戚继光在城外将他们击溃,追至王仓坪,斩杀数百而归。倭寇惊慌坠入深谷丧命者不知其数。此后福建倭寇基本肃清。

倭寇在福建无法生存,窜至广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倭寇与广东惯匪吴平相互勾连,集结数万在粤海为患。朝廷指派戚继光入粤围剿。戚继光决定以“打击倭寇为主,以剿抚吴平为辅”为行动方针。在戚继光剿抚并用打击下,经过两年的努力,消灭倭寇、土匪3万多人,释放挟持百姓近万人。至此,东南沿海近两百年的倭寇之患基本平服!后世学者认为:戚继光号令严明,赏罚有信,操守虽不及俞大猷,但果断刚毅却超过了俞大猷。俞大猷老成持重,戚继光行动迅速,他们并称为“俞龙戚虎”、抗倭名将!

没想到的是南方海患刚除,北方狼烟又起。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远在大漠元朝残余趁明朝内部派系纷争之际,纷纷南下,骚扰明朝边境。他们在喜峰口、居庸关肆意掠夺粮草、财物,祸害当地百姓。在张居正、谭纶等的举荐下,朝廷任命戚继光为都指挥使、总兵官,负责蓟州、昌平、辽东和保定一带军务,节制四镇。戚继光受命后,先从“戚家军”调精兵两万作为骨干,招收当地百姓、训练本处驻军。戚继光拿出他当年训兵的办法,很快使这些兵形成了战斗力!戚继光在练兵同时加紧修筑损坏的长城和烽火台。修建七座兵营,让士兵分散驻扎在建昌、遵化、昌平等地,彼此相互协调、共同防御。戚继光每天坚持军训,修理军营军械设施。改进火炮、发火器具。戚继光根据北方作战实际,演练新的阵法:也就是骑、步协同,冷、热兵器配合、人、车支援;重点进行前进、攻击、后退转换训练;演习进攻、防守、撤退的方法等。

戚继光驻守蓟州不久,蒙古俺答可汗见明军有充分准备,不敢造次,派人到北京与明朝和谈,明廷答应封俺答可汗为顺义王,同意双方在大同、宣府等地建立互市。俺答可汗则约束部下,严禁在俺答各部不得进入明境抢掠、骚扰。西北部趋于平静。但辽东土蛮经常攻掠明东北边境,朵颜部的董狐狸也不时与明军交手。朝廷派戚继光重点防备东北,戚家军因此转战到了辽东。

隆庆二年(1568年),北蛮子图们札萨克图汗侵略青山口(今河北秦皇岛),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杀其大半兵马,札萨克图汗若不是逃的快,恐怕的性命就留在青山口了。万历元年(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共同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财物、赏赐,遭到明廷拒绝,这两个家伙就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后悄悄率兵接进他们,仗一开始,就差点活捉了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再次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此后董狐狸的侄儿董长昂侵犯辽东界岭,又被戚继光及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击败。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于是向明王朝献关求和,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万历十年(1582年),明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书说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明廷调往广东,三年后,即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遭到罢免。万历十五年(1587年),戚继光在家乡登州病逝。遗憾的是,明朝廷没给予任何封号。但老百姓却并没有忘记这位民族英雄!人们在福建福州于山、闽浙一带临海北固山、温岭新河、福清、莆田等地为他建造了不少戚公祠。今天在蓬莱振扬门北侧建有戚继光纪念馆!以示对这位抗倭英雄的纪念!

清军机大臣、《明史》主编撰官张廷玉评价戚继光:“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成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又说:“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当代史学家黎东方认为:“郑和、于谦、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都是千古不朽的豪杰”!戚继光能根据地理条件、作战环境训练军队,演练战法。运用新的战术快速调集军队,迅速消灭敌人。特别是各兵种协同作战,至今尚发挥着巨大作用。

戚继光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而且有赤胆忠心,为何会被万历办了?

说白了,就是跟张居正太近了,跟皇帝远了。

戚继光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而且有赤胆忠心,为何会被万历办了?

抗倭名将戚继光虽赤胆忠心、忠君报国,为大明守疆护土、击败入侵的倭寇、立下了盖世奇功,可惜因万历皇帝昏庸又妒其才能、功勋,还有奸臣的陷害打压,最后还是被削夺兵权、明升暗降,遭受猜忌、忧愤成疾、凄凉而死。

戚继光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而且有赤胆忠心,为何会被万历办了?

狡兔死,走狗烹。

戚继光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而且有赤胆忠心,为何会被万历办了?

因为年轻的万历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缓和朝中局势,自然会清算属于张居正这派的戚继光。

戚继光虽然为大明立下了盖世奇功,但是他在皇帝和其他朝臣的眼里,他就是张党!万历要消除张党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信,自然要把戚继光给办了,尤其戚继光还掌握兵权。

万历办戚继光的原因,除了为自己树立威信,还有个原因是为了缓和朝中矛盾。

戚继光是张居正圈子里的人,深受张居正的厚爱和重视,自然就是反张联盟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掉。

在张居正死后,曾被张居正打压和损害了利益的人群,趁机崛起,反张之火席卷朝堂,继任的首辅张四维以及后来的申时行,没有能力把这股火给压下去,为了维持朝局稳定,首辅他们只能安抚反张联盟。首辅镇不住反张联盟,妥协了。年轻的万历皇帝也镇不住反张联盟,这个时候摆在万历面前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二要缓和朝中局势,万历采取的办法是顺势而为,利用反张联盟的力量,顺势清算张党,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反张联盟也迎合万历,消除了政敌,出了一口气,双方共赢。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有网友说,万历只有清算张居正才能出师,网友给出的理由是:徐阶搞了严嵩上台,高拱搞了徐阶,张居正搞了高拱。作为张居正严格培养的学生,万历搞张居正才能算出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