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历史周期率为什么难以克服?
这是因为没有制度约束导致的必然结果。
这个制度并不是指的封建制度,而是皇权继承制度。自秦朝以来的封建王朝中,对皇权的继承制度,都是嫡长子继承,哪怕这个嫡长子是个昏庸的、愚蠢的、暴虐的,都不会影响他的继承权。
一个王朝一代一代传下去,怎么可能会代代明君,出现几个庸才和昏君,那是大概率事件,假如一个王朝300年寿命,传16代,其中出现了6个昏君,这6个人每个人挥霍一下,到第6个人的时候,量变引起质变,社会问题积累到质变的时候,就会产生农民起义,王朝寿命也差不多到点了。
而历代王朝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会有托孤大臣、谏官的存在,但是托孤大臣容易架空皇权,谏官虽然可以监督皇帝,但是没啥用,皇帝权力太大,不听你也没办法。
解决办法而这种制度缺陷,还是有解决办法的,只不过没啥人用。理论上,一个皇帝可以娶N个老婆,生N个儿子,假如一个皇帝有10个后妃,30个儿子,他可以把30个人分别安排到基层锻炼或者省级的地方去历练,最终再从30个人里面选一个最优秀的来继承皇权 ,这样就会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皇权继承者昏庸无道,挥霍无度,引发社会问题。
清朝的历代皇帝,其实也没有太遵守嫡长子这个,康熙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雍正是康熙第四个儿子,乾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所以清朝没有出现过之前的朝代那种荒淫无道、昏庸到家了的皇帝,而清朝的灭亡,其实跟外部国际环境关系甚大,如果没有外来侵略催化内部质变,估计清朝还能续命很多年。
假如皇权的继承者是几十个人里面选出来最优秀的,那么至少他在时政方针上,基本国策上,即使资质再差,不会出现动摇统治根基的事情,这样的话,封建王朝的寿命可能会增加很多很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