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那可太多了,这里按照历史先后顺序,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战争。

商朝灭夏之战

代表战役是:鸣条之战,商王主力与夏朝主力在鸣条决战,夏朝大败,商王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

武王伐纣

代表战役是:牧野之战。周周王与商纣王主力决战,周联军约4.5万,商纣王约17万,商军大败,纣王自尽,周王建立中国第三个封建王朝。

长平之战

秦国与赵国争霸之战,秦国参战约60万,赵国参战约45万。结局是赵国45万大军全军覆没,秦军伤亡约20万。此后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秦灭六国之战

秦始皇一统天下,吞并6国,仅仅花了十年时间,结局是六国被灭,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沿用上千年。

汉匈百年战争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可谓中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持续上百年,前期打不赢,屈辱求和,中期汉武帝北伐匈奴,收复河西走廊,逐匈奴千余里,后期匈奴被灭,部分被同化,部分迁移到欧洲。

唐灭东突厥

唐朝与突厥之战,唐朝约十万兵参战,东突厥被灭,此战后,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后面还有

宋辽战争、宋金战争、宋蒙战争、朱元璋北伐战争、土木堡之变、明日战争、明清战争、灭葛尔丹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千里万里路,不如读书路。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冷兵器时代的中国,绝对是世界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很多规模较大的战役,与其他地区的战争不同,古代中国的战争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动员能力非常强,往往一次战争就能动员几十万人,这也是由于华夏文明发展较为先进,国内生产力比较高,人口自然就多了起来。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战争的关键因素,没有火器的时候,战争基本上就是拼人,一次战争几十万人参加,这就非常恐怖了。第二个特点是战争较为先进,古代中国的军备发展非常快,在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武器,以及战术理念都很先进。

所以也有很多兵法著于世,著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等。

这些兵法战术呢也广泛的应用到了很多战争当中。

著名的长平之战。

据史料记载赵国参战人员约有45万,秦国约有65万。我翻遍了史书得出的结果,当时赵国人口在300万左右,这也就是说兵民的比例达到了百分十五,也不知道是不是夸大其词,还是说是个人发个兵器就算是兵了。或者说是按照一定的兵员比例配置的民夫,当然这也算是参战人员。

而秦国当时人口在五百万人左右,秦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全民皆兵的国家。占这么高的比例也是很正常。尤其是在经过各代君主励精图治,变革。变的很强大起来。

对比赵国有胡赵之风,也是相当彪悍了。

至于俩国交战的过程我就不多说了,最后结果,是以赵国45万人员全被坑杀结局。

从这里赵国出了个广为流传的成语,

赵括-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赵括-影视剧照

还有个更加出名的兵家代表人物

杀神-白起

在赵国投降的情况下,使诈,把赵国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

▲白起-影视剧照

巨鹿之战

在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还有很多很多大型战役就不一一细说了。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较有的,古有,牧野之战,长平之战,火烧赤壁,官渡之战,草人借箭…今有辽沈,平津,淮海,四平,兰卅之战…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黄帝时期和蚩尤的逐鹿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和楚国的灭楚之战,

秦末秦国和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和项羽的四面楚歌之战

汉朝汉武帝时期的和匈奴的战争,封狼居胥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汉末时期的黄巾之乱

晋朝时期肥水之战

唐朝时期的灭突厥之战,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宋朝的澶渊之盟,岳飞北伐

蒙古西征

明朝土木堡之战

清朝的准葛尔之乱,三藩之乱等数不胜数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古代的大规模战争有很多。可以说战争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下面我就从不同角度归纳一下我国古代发生的重大战争。

一、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争

1. 黄帝族与九黎族之战。 2.周族人与商族人之战。 3.秦与六国之战。 4.汉与匈奴之战。 5.晋朝的八王之乱。内战引起外患:五胡乱华,一乱几百年。 6.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国从开元盛世的顶峰跌下来。 7.五代的晋、唐之战。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包括北京在内的这个地区沦为异族统治数百年,直到朱元璋才收复。 8.金蒙之战: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两个野蛮民族对撞,使得中国北方90%的人口被消灭。 9.满洲征服中国之战

10.太平天国之战:死人最多的战争。人口总数下降1.7亿,超过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之和。

二、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争

1、 秦末农民战争 2、七国之乱 3、西汉武帝伐匈奴

4、黄巾起义 5、三国混战 6、西晋八王之乱 7、隋末农民起义 8、安史之乱 9、宋辽、宋金民族战争 10、宋元战争 11、元末农民起义 12、明末农民战争 13、郑成功收复台湾 14、三藩之乱 15、太平天国起义 16、白莲教起义

17、鸦片战争 18、甲午战争 19、辛亥革命 20、北伐战争 21、中原大战 22、五次反围剿 23、长征 24、抗日战争 25、解放战争 26、抗美援朝

三、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征

牧野之战:武王灭商

桂陵、马陵之战:至马陵之战后,魏国走向衰落,丧失中原霸权

长平之战:山东六国唯一军事强国被秦国打残,为统一迈进一大步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中央集权,诸侯势力削弱

刘彻大举进攻匈奴:影响不知道该怎么讲

昆阳大捷:刘秀红了,王莽差不多完了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坚实基础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夷陵之战:蜀汉方面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东吴方面则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总体说来再次确立了三国鼎力局面

淝水之战:直接造成强大的前秦灭亡,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

唐灭突厥:突厥一部分人跑到了土耳其

康熙平三藩:扫除南方隐患,差不多是再次统一了中国

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甲午战争: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

辛亥革命: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失败,走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战争摧残生命!希望世界永保和平!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1.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加紧准备抗击袁绍。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到了二月,袁绍率兵卒10万、骑兵万多人进军占领黎阳。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曹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决战,主动退守官渡。袁绍一再拒绝部属分兵袭击都城许(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许昌东)的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攸的建议。曹操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的屯粮。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命荆州刺史(官职名)赋寮忧砍そ嫌蔚姆烙钫魈执蠖级叫皇⑶胺娑级叫恍龋仕骄?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寿县)。

开始东晋的军队开战不利,后来接受趁秦军尚未集中,迅速击败其的建议,改为变被动防卫为主动进攻的政策。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接着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而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苻融临时整顿队伍,他的马突然倒地死了,于是军威大泄。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30里处),秦军大败。溃兵听到风声鹤鸣,就以为是晋兵追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到了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苻坚中箭,逃往淮北一带。

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秦主苻坚无视内部不稳、民心背离、士卒厌战的情况,恃众轻敌,单路突进,急于决战,招致大败。东晋面临强敌进攻,一致抵抗,并根据敌情及时改变作战方略,在秦军后续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时机,与之决战,终获全胜。此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