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清政府联合太平军誓死抵抗外国侵略,结局会是什么呢?
别逗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平天国属于农民起义军,他们的根本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是革命,革的是清朝统治阶层的命。
西方列强的侵略属于外部侵略,列强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战争手段让清政府屈服,从而获取他们想要的经济利益。
列强是图财,太平军是谋命,所以清政府当初拼了命地也要把太平天国镇压了,宁愿跟洋人合作,也要打击太平天国。
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合作。
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清政府联合太平军誓死抵抗外国侵略,结局会是什么呢?
太平天国是一支农民起义军,但他们对为什么被剥削,被欺压,不甚理解,他们的信仰是天皇天父,所倡导的是以神灵治天下,这支队伍即使和清军联合拼死一博,也只能抵挡一阵子,其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不思进取,只知道在宫中弄权, 贪官污吏曾出不穷,国库空虚,武器落后,拿大刀、长矛和多国军队的枪炮作战,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清政府当时就是一个遥遥欲坠的王朝,装备跟不上,太平天国内部管理混乱,领导层勾心斗角,确实难成大事,可惜义王拾达开的命运,实在令人惋惜,他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将才,只是所处的时代背景造成了他的惨败。
一个国家软弱无能,别人无底线欺负是必然的结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国富民强,军事实力雄厚,才能使敌人望而却步,不敢有非份之想。
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清政府联合太平军誓死抵抗外国侵略,结局会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一贯认为内忧重于外患,所以宋朝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南明甚至想“借虏平寇”,到了民国时代,老蒋还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中国一贯对内忧更加恐惧,认为是“心腹大患”。
内忧的目的是鼎革,王冠落地,改朝换代,统治者,特别是君王有性命之忧;外患,一般认为只是抢掠财物、人口,或者侵占部分领土,虽然人民遭遇悲惨,但君王没有实质性的伤害,除非外患大到可以逐鹿中原。
19世纪中期的那些英法俄侵略者显然没有显露在中国问鼎的野心,他们更在意的是财富和贸易条件,或者一些边远领土。而太平天国则明确要颠覆清廷,所以清廷不可能联合太平军对抗侵略者, 反而更可能联合侵略者镇压太平军。
如果一定要假设清廷与太平军联合对抗侵略者,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侵略者劫掠大量财富后撤退。毕竟清军和太平军正面作战不是侵略者的对手,但侵略者也无法对中国长期用兵。
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清政府联合太平军誓死抵抗外国侵略,结局会是什么呢?
清政府联合义和团对8国宣战,誓立国威,最后北京城被占,老佛爷带着光绪逃到了山西,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下令除义和团,国不为国
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清政府联合太平军誓死抵抗外国侵略,结局会是什么呢?
这种情况应该很难出现,就算真的联合了,也逃不过被动挨打的命运。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自广西开始,最终在金陵站稳脚跟,波及半个中国,人口伤亡过亿,耗费4.5亿两白银才最终平定。
在太平运动过程中,原有的八旗军队已经不堪大用,最后是凭借着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崛起,才战胜了太平天国,而这两支军队也成长为清朝的基石。
时代退步
与满清比起来,太平天国的落后也是当仁不让。太平天国进去金陵以后,肆意分封,封王的数不胜数,这些人穷奢极欲。
另外,男女分馆管理、不重视知识、不发展经济的政策,不仅有违人伦,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与满清相比,只会导致反抗和落后,对国家毫无作用。
管理是个问题
如果真的两者和平联合了,以谁为尊也是一个巨大问题。首先说体制,满清的和太平天国基本都是封建王朝的体系,但太平天国却是不折不扣的高压统治,严格划分等级和分化。
再说领导人,慈禧已经证明了绝对不会出让任何权力,太平天国的天王也不会甘居人下,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王如何安置也是个巨大问题。
综上所述,两者的融合完全不可行,如此落后的体系就算联合了也逃不过被动挨打的命运。
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清政府联合太平军誓死抵抗外国侵略,结局会是什么呢?
一样的被灭,晚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差距几乎可以说是全方位各层次差着数量级的,而且外国人几次进攻清国也不是等着清军和太平军交战的时机。落后就要挨打,愚昧则要亡国,不幸的事,无论清国还是太平天国,这两条全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