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守荆州时,真的梦到猪啃食自己的脚趾,随后被吕蒙擒杀了吗?

一代战神正躺在榻上做着北伐成功的美梦,幻想着一举击溃曹魏于禁和东吴吕蒙之后、将士们欢呼雀跃,将自己团团围住的场景时,忽然之间风云骤变,原本嘈杂雀跃的人群瞬间消失,团团迷雾将他围住。

关羽向来勇猛,面对这异样的场景心中也产生一丝迟疑,正当他恍惚之际,迷雾中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身影!

“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便觉左足阴阴疼痛,心中大疑。”

可以看出,关羽在北伐襄阳、樊城之前,上天冥冥之中就给过他警示,野猪啃食他的脚就是不祥之兆。如果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大概率因为胆怯而放弃北伐。

可是关羽何人?自从吕布被杀之后,关羽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这绝对不是自大。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让他名声大噪,擒于禁、斩庞德更是让他名声大噪。郭嘉赞许他为“万人之敌”,曹操佩服他为“天下义士”,周瑜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关羽、雄虎之将”。

试问,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敌对两国的头号人物都赞不绝口,关羽自大自傲也无可厚非,所以就算做了一个不祥的梦,能够吓到一生未曾一败的常胜将军吗?

那么关羽被杀的那场战役究竟有多惨烈?原本曹魏、东吴各自为营,为何关羽一出兵,他们倒是默契地联起手来了呢?关羽是刘备帐下的第一猛将、情同手足,杀关羽肯定会遭到蜀汉的疯狂报复,为什么东吴还会做这种蠢事呢?再者说来,杀关羽究竟是吕蒙自己的意思、还是孙权授意的呢?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重回三国,无死角地审视那场让战神关羽丧命的襄樊之战。

既然梦到不祥之兆,关羽为何还要坚持出兵?真的只是因为他勇猛吗?

公元219年,三国局势发生了变化。蜀汉以逸待劳,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国内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刘备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也慢慢膨胀,于是在这年春天几乎是倾巢出动,派赵云、黄忠、马超、张飞带兵攻打汉中。面对大军来袭,曹操根本来不及进行部署,助手在长安城的大量军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驰援汉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中落入刘备手中。

见汉中之战得胜,一直驻守在荆州的关羽百感交集。攻占了汉中,那么以后就可以把这里当成跳板,囤积兵粮随时北伐,对于蜀汉来说无疑占据了地利优势。可是,整个军事集团倾巢出动,就连年迈的黄忠都获得了战功,唯独自己没有参加这场战争,关羽的心里自然会心生不满。

这年七月份,矛盾彻底爆发了!

取得了汉中,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边境重回安定,于是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敕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大将。

当前将军的官印送到荆州之后,愤怒的关羽拍案而起,嘴里大骂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关羽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黄忠的不满。黄忠原本是刘表的部下,刘备南征长沙的时候开城投降,这个时候黄忠已经66岁高龄了,这在古代已经是风烛残年的年纪。而且黄忠年轻时虽然勇猛无双,可是自从投靠刘备之后就没有任何战功。一个降将,仅凭汉中之战就被封为大将军,与自己平起平坐,关羽自然十分不服!

关羽梦到野猪啃食自己的脚却还坚持出兵北伐,不止是因为他勇冠三军、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取胜,他的心里还有一套小九九,那就是在短时间内立下战功,让将士们看看、也让主公刘备看看,自己虽然多年来驻守荆州,没有打过什么大仗,但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依旧锋利!岂是那个入土半截的黄忠可比的!

攻克襄阳、樊城,关羽连庆功酒都还没来得及喝,东吴就来了个回手掏!

当时,曹操派吕常驻守在襄阳、曹仁驻守在樊城,自以为形成了铜墙铁壁,可是关羽的一个冲锋,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线瞬间被击溃,征南大将军曹仁只能紧急向许昌求援。眼看襄樊快要失手,尚且沉浸在丢失汉中悲痛中的曹操自然坐不住了,慌慌张张地找来于禁,让他带领三万兵马赶快增援。

如果说于禁的援军和曹仁的军队能够固守襄阳、樊城的话,关羽想要攻城难上加难,可是当时正好赶上了北方的雨季,连下了十多天的暴雨,汉水水位暴涨!

关羽虽然是武夫,智商比不上那些谋臣,但头脑转得比一般人快得多。他看到河水暴涨,而襄阳地势低洼,山洪爆发之后肯定会有水患,于是派人日夜打造战船。等到于禁的军队被洪水困住之后,关羽一声令下,数百艘战船将他们团团围住,三万多援军转眼就沦为俘虏。

没有了援军,樊城、襄阳两座城池又深陷包围圈,外界的粮草辎重补给根本送不到城内,关羽只需要围而不攻,慢慢地就能把曹军的士气消耗掉。

听到前线传来的消息,远在许昌的曹操顿时乱了阵脚,如果樊襄两城一破,蜀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所以他脑袋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迁都,躲得越远越好。

曹操虽然心慌,但他手下的谋臣司马懿却眼光毒辣,一句话就指出了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塑料兄弟情”、并且献上了一条策略,就是这条策略,直接导致了关羽兵败身亡。

“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于禁被杀,并不是我们的将士们不能打,完全都是这个鬼天气作怪,所以咱们不用担心打不赢,更不用着急忙慌地迁都。眼下我给您线一条计策,孙权和刘备虽然看上去亲密无间,但实际上各自打着小算盘,孙权肯定不愿意看到关羽攻下樊城、襄阳的,那样的话蜀汉一家独大,对谁都是巨大的威胁。所以咱们拉拢孙权,用皇帝的名义把江南这块地封给他,并且给他个爵位,他肯定会出兵阻挠关羽。

事实也正如司马懿想的那样,曹操的使臣一说出条件,孙权眼都直了,当即宣誓要出兵讨伐关羽,给朝廷效力。

孙权派出吕蒙带兵参战后,关羽腹背受敌很快败下阵来,最终被俘。

关羽被俘后,下黑手的究竟是谁?是孙权想致他于死地还是另有隐情?

“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梦猪啮足,自知不祥,果为吴将吕蒙麾下所殛。”

《玉泉寺碑铭》中有明确的记载,关羽被俘虏之后,是吕蒙的手下杀害了他,这个人就是东吴的偏将军潘璋。

按理说,潘璋是偏将、而吕蒙是虎威将军,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关羽又是蜀汉军事集团的头号军事人物,就算要杀,潘璋也不敢自作决定,肯定是要禀告给吕蒙,让他做决定或者再上报道孙权那里。

毕竟像潘璋那样的军队中层,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坚决不能擅自做决断的,尤其是在杀关羽这件事情上,一旦走错一步,蜀国和吴国立马就能从兄弟变为仇人。

所以关键出在吕蒙和孙权身上。

吕蒙想杀关羽吗?想杀!

襄樊之战时,吕蒙刚好四十岁,虽然早年间也屡立战功,但一直是二流将领,究其原因,像关羽、张飞这样的将领太强大了,想要超越就必须打败、设置是杀了他们。

所以吕蒙迫切地想用关羽的人头给自己树立威望,可是这件事不能自己单干,必须让自己的顶头上司——孙权来做决断。

孙权想杀关羽吗?这一点有待商榷。

当吕蒙的信使赶到建业城、带来生擒关羽的消息之后,孙权大喜!可是大喜之后,他又陷入了纠结之中。

对于关羽,孙权是有恨的。当初孙权的儿子成年之后,婚事自然成了头等大事,刚好有人提议道关羽的小女儿闺中待嫁,可以喜结秦晋之好,来稳固与蜀国的联盟关系。可是关羽直接以“虎女岂能嫁犬子”的理由回绝了。这件事也成为孙权心中过不去的坎,对关羽的傲脾气恨之入骨。

可是恨归恨,真要杀关羽,孙权还是踌躇了。杀了关羽,等同于直接和刘备的蜀汉集团结仇,虽然曹操明面上拉拢自己,可真到了吴蜀两国兵戎相见的时候,曹操会出兵帮自己吗?

所以孙权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关羽控制起来,这样一来蜀国和魏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而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们都持反对意见。

“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当初关羽落在曹操手里的时候,曹操觉得他是个人才不忍心下杀手,可是这次关羽却恩将仇报,把曹操逼得差点迁都。如果我们这次不杀关羽,万一他逃回蜀国,恐怕就要厉兵秣马对我们下手!总结来说,关羽就是狼子野心,必须斩草除根!

可能正是这一番话戳到了孙权的痛处,再联想到之前与关羽的种种恩怨,杀心顿起,于是授意吕蒙将关羽杀死。

杀掉关羽之后,孙权把他的脑袋送到了许昌,本来想要讨好一下曹操,可没成想曹操竟然把关羽的首级厚葬。如此一来无异于把孙权推到了不仁不义的舆论高点,为了挽回声誉,他又把关羽的尸体入土为安。

对于“关羽做了个梦就被吕蒙擒杀”,我们可以全当成娱乐一笑而过,但是关羽的死的确有他的自身原因。

如果他平日里没有那么嚣张自傲,或许也不会遭到这么多人的记恨,被俘之后孙权或者会网开一面,利用他来制衡蜀国、魏国。

可是历史上最然一直敬重关羽的忠义,可那份忠义只是对蜀国的、或者说只是对主公刘备的,对于曹操或者孙权根本没有忠义而言,所以面对这样一位能力超群、却不能为自己所用的悍将时,孙权杀他也无可厚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