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130万正规军、50万预备役,为啥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双方的武装冲突似乎从来没有中断过,尤其是在克什米尔这片广阔的山地高原上,印巴两国更是牟足了劲,似乎有一种不比出个高下誓不罢休的意思。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种潜意识,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发展、还是军事实力上,巴基斯坦都远远逊色于印度,胜负已经显而易见。

可是自从1947年英国全面撤出南亚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便开始大打出手,前后共经历了三次大战、几十次小的冲突,结果却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巴基斯坦并没有一溃千里,在数次冲突中双方都各有输赢,局势一度十分僵持。

这样的结果就很令人费解,印度的综合国力是有目共睹的。陆海空三军总兵力127万人,位居世界第四,除此之外他们还有50多万人的预备役部队和100多万人民兵、警察等准军事部队。

虽然人们常常拿“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个称呼取笑印度,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此庞大的军事体量是巴基斯坦难以应付的,可是印度为什么在数次对抗中都没能讨到便宜呢?两国彼此相邻,又长期受到英国的殖民压迫,文化认知上本应该有共同点,为什么却要闹得不可开交呢?

想要深入地了解印巴两国的恩恩怨怨,必须从1947年英国撤退时留下的那套“蒙巴顿方案”说起。

英国殖民者虽然被赶出了南亚,但临走前留下了臭名昭著的“蒙巴顿方案”,以至于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对“亲兄弟”反目成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虽然得到了战胜国的身份,但常年战争早已把这个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消耗殆尽,国内经济重建迫在眉睫,哪还有时间顾忌远在海外的殖民地领土,所以当时的英国已经开始筹划抛弃海外领土。

那时候的南亚次大陆有两股势力悄悄崛起,一个是由印度教徒组成的印度国大党、另一个则是由穆斯林教徒组成的全印穆斯林联盟。

就在英国对南亚次大陆控制力日益薄弱的档口,这两股势力已经嗅到了时代即将变化的气味,他们开始跃跃欲试,准备抢夺重新洗牌后的先机。

率先出击的是全印穆斯林联盟的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他认为当时的局势对己方阵营十分不利,因为印度国大党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权力机构,一旦英国全面撤离,国家迟早会被他们控制。所以他提出了“二民族论”的思想,企图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彻底分离。

紧接着,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则号召人们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四处游说防止国家分裂。

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直到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一锤定音,他决定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赋予他们自主权力。

于是这两个国家在后来为了争夺地盘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纷争。

三次战争、几十次冲突,印巴两国不分上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当选为总督。紧接着,印度在第二天也宣告独立,尼赫鲁成为总理。他们独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次较量。

1947年10月27日,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印度派出2个师以及部分敌方武装力量总共4万余人进驻克什米尔。而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出动了5万多人的部落武装长驱直入,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战。

这一次战争结束时,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3/5的土地和将近400万的人口,而巴基斯坦只控制了2/5的土地和100万左右的人口

在之后的1966年和1971年,双方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后续虽然战争没有扩大,但局部的小摩擦小冲突一直没有间断,他们依然死死盯着克什米尔。

单看印度的军事力量,打垮巴基斯坦根本不是问题,可为什么每次都没能将他一举消灭、留下了这个无穷的“隐患”呢?

  • 巴基斯坦虽然看似弱小,但军事体量却大得惊人。

巴基斯坦的现役部队将近60万,准军事部队也有将近20万,这样的数字虽然和印度少得多,但想要一口吃掉也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

为了防范印度突然袭击,巴基斯坦八成的兵力全部被安置在了东部边境,对印度严防死守,时刻做好开战的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是,巴基斯坦军备先进。陆军方面,有2100多辆主战坦克,1590门牵引炮,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更是应有尽有;海军方面,9艘潜艇、3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5艘巡逻舰,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海军还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空军方面,他们的4.5万部队被编成7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0个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2个运输中队、2个直升机中队,420多架战斗飞机足够对新德里进行几轮轰炸。

除了以上这些常规军备,巴基斯坦最让印度忌惮的还是核武器,它的威力不用过多赘述,只需要引爆一枚就足以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核大战,对人类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 战争引起的经济倒退,让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

战争打得就是经济,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就足够烧掉几十乃至上百亿美金。

我们看美国,自从2001年“911事件”开始,他们在阿富汗驻军已经长达二十年,总投入大概在2.26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年花费1100多亿美元。

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经济建设上,短时间内足够建成几个一线城市,这对未来拉动经济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是如果把这些钱投入到战争呢?极有可能化为乌有。

所以印度统治者很清楚,目前他们国家最需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把钱用在战争上。

  • 联合国施压让印度不得不收手。

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差点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一场“灭国战”。

1948年11月1日,印度坦克部队占领了乍吉山口,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光是克什米尔会被印度吞并,就连巴基斯坦本土都难逃厄运。

在这个危急时刻,联合国开始出面调停,最终迫使印度停火。

冲突虽然没有终止,但是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在继续。

面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大趋势,两国领导人和高官多次接触,双方都表达过和平的夙愿。

2003年底,就在双方冲突继续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就发布公告,将在穆斯林开斋节的那天进行单方面停火,随后印度军方也进行复合,并希望停火会一直持续下去。

到了2005年,印巴两国允许公共车辆在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互通,从此打破了两国60多年的交通封锁。

2005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啸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苦难,无数人流离失所,面对这样的悲剧两国政府开始达成合作,共同开展救灾活动。

……

可以看出,虽然两国之间依旧存在冲突,但是彼此的交流日益频繁,希望他们的关系能够更加亲密,让无辜的人民免受战争之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