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豪赌?他们究竟在赌什么?
183架战斗机穿云破雾,如同翱翔的雄鹰扑向珍珠港,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之后,珍珠港内已是一片火海。
那183架战斗机只不过是先头部队,当他们偷袭得手后,立刻对后方发出“虎虎虎”的信号。
当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得到信号后,早已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立刻下令派出后续部队继续对珍珠港进行轰炸。54架投弹式轰炸机、78架俯冲式轰炸机、36架战斗机再次从甲板上起飞,沿着第一梯队的路径朝珍珠港驶去。
驻扎在这里的美国大兵显然被强大的阵仗吓傻了眼,虽然他们经历过残酷的体能训练,甚至有一多半上过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活了下来,但以前的种种经历哪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他们痛哭着、哀嚎着,撕心裂肺的嚎叫声转瞬就被炮弹的引爆声掩盖,只能通过他们扭曲的表情看出,当时的情况有多么惨烈。
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内的所有日本军方高层都一致认为,偷袭珍珠港就是载入史册的一场豪赌,而且他们也坚信,这场赌局自己一定会是获胜方。山本五十六为了表示自己的信心,甚至在天皇和内阁总理大臣面前立下军令状,如果战斗失败,将自行辞去联合舰队司令的职务。
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偷袭珍珠港获得大成功!
在短短的90分钟内,日军对珍珠港实行了两番轰炸袭击,仅仅以损失两艘驱逐舰、四艘战列舰、阵亡200人的代价,换取美军188架飞机、3600多人伤亡的成果,另外他们在珍珠港苦心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也被摧毁,这对美国来说绝对是巨大的震撼。
正是因为这一战,美国和日本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被打破。第二天一大早,美国白宫就召开了发布会,罗斯福坐在轮椅上振臂高呼:“我们应永远记住日本对我们的这次攻击的恶劣性质,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在这里不禁产生了一个问题,二战时的日本在东亚、东南亚可以说是毫无对手,他们为什么不在那里好好经营,反而非要千里迢迢去招惹美国呢?既然偷袭珍珠港被称为日本的一场豪赌,那些政客们又在赌什么呢?美国加入二战之后,日本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其实日本之所以走这步棋也是无奈之举,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二战,但背后却一直使绊子。
时间回到1939年,此时的日本早在亚太地区尝到了侵略带来的甜头,为了能够扩大战果,他们制定了两套方案:“南下”和“北上”。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分界点,“北上”就是进攻苏联,“南下”就是入侵我国中原、江南、甚至是东南亚一带。
起初的时候,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十分偏向于“北上”这条策略,因为苏联辽阔的西伯利亚高原上,有着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尤其是石油和煤炭,这些正是战争最需要的物资。
东条英机幻想着将西伯利亚据为己有,可现实却给他来了一记当头棒喝。1939年5月日本派出十万军队朝着“满”蒙边境线上进发,却没想到遭到了激烈反抗,最后不得不丢下近万具尸体仓皇逃窜。最终,赤裸裸的现实告诉东条英机,苏联军事力量太恐怖,“北上”策略根本行不通!
既然“北上”无法实现,日本只能寄希望于“南下”。
1941年8月日本出兵柬埔寨,正式打响了入侵东南亚的第一枪。可是这里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当时英法等国在欧洲战场被德国纠缠,根本无暇顾及东南亚事务,所以他们和美国暗通款曲。
得到实际利益的美国自然要照顾英法等国的情绪,为了施加压力,美国切断了与日本的一切贸易往来,其中就有最重要的石油贸易。
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资源十分匮乏,如果长时间无法从外部进口石油的话,恐怕将无法维持现有的战场优势。
正当日军高层一筹莫展的时候,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敲山震虎、让美国常常惹怒自己的下场。
1941年10月,山本五十六向内阁总理大臣送上书信:“我军应猛烈攻击美国的主力舰队,置他们于无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气沮丧,从而才能确保不败之地”。
对于这个建议,日军高层也是有争议的,万一行动失败、又惹恼了美国,那么日本岂不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对于这点质疑,山本五十六毫不在乎,他信誓旦旦地许下承诺,如果不成功,自己甘愿辞职。
在那个时候,日本实际上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任由美国进行贸易制裁,日军肯定支撑不了太长时间,倒不如豪赌一把,说不定能够绝处逢生。
日本军方是在拿国家的命运在赌,赌美国只是在虚张声势,不敢和自己正面叫板。
可惜,他们赌输了!
虽然他们成功偷袭了珍珠港,但美国海军实力并没有太大损失,原本停驻在海港里的航空母舰早在前一天夜里就已经转移,被日军摧毁的只不过是些可有可无的小损失,根本伤不到元气。所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就有底气当着全世界的面对日宣战。
从此,日军深陷太平洋战场的泥潭,想要脱身早已不可能。
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豪赌?他们究竟在赌什么?
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日本军方搞欺骗式宣传,结果成功把自己骗倒的最佳案例。
日本不仅仅是山本五十六清醒的看到日本与美国具有不可弥补的实力差距,就连最多偏执狂的日本陆军也有不少清醒的高层。
比如担任硫磺岛守将的日本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他曾经做过日本驻美武官,英文流利,他一直认为日本与美国开战,必败无疑。
其实这一点,就连东条英机都知道。
按照日本学者说法,在珍珠港事件发动之前,有清醒的日本官员找到东条英机,说日本肯定打不过美国,就算日本占领了珍珠港也没用;希望东条英机不要发疯。
结果东条英机表示,自己也知道与美国开战凶多吉少,他也绝对支持中止偷袭珍珠港计划,但是这话不能由他说,希望这名官员去游说海军,只要海军申请中止偷袭珍珠港计划,他马上批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偷袭珍珠港这一计划就是在日本陆军不情愿,海军也不情愿,就连东条英机也不情愿的情况下开始了。
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军方多年虚假宣传,让日本这些还算清醒的高层不敢主张停战谈判,因为这些高层知道,如果自己首先提出停战谈判,那么自己就会第一时间身败名裂,家人都跟着遭殃。
所以,日本就在这种高层“集体不负责”的情况下,在二战时全速向地狱前进。
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豪赌?他们究竟在赌什么?
说到二战的转折点,大概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了。由于美国缺少防备,日本在这一场偷袭中大获全胜,彻底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美国士兵在这场战争中阵亡了几千名士兵,而日本受到的损失微乎其微。但是这场战争导致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联盟,轴心国彻底落入下风,四年后的日本战败投降。有人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自寻死路,事实上不然,这完全是因为一个人的赌徒心理,只不过这名赌徒赌输了而已。
山本五十六
这个人就是日本的海军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虽然是日本海军的佼佼者,但也是提个赌徒心理特别严重的人。当年他曾和同僚打赌输了2000日元,当时的两千日元可是一套房子的价钱,虽然同事一笑了之,但是山本五十六却愿赌服输,每月用自己的工资支付赌资,十几年才还清。
所以在偷袭珍珠港这件事上,山本五十六抱的也是赌徒心理,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别无选择了。当然的山本五十六对时局是非常了解的,对赌局还是有着一定胜算的。山本五十六一开始就断定美国一定会加入到战争,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美国通过发战争财一点一点提升实力,等战争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就是美国加入战争渔翁获利的时候。到时候美国肯定加入英国阵营,毕竟同宗同源,到时候日本和美国还是死敌。
偷袭珍珠港
所以山本五十六打算先下手为强,一举打垮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让其在一年到两年内不能进攻日本,日本集中精力攻打东南亚,拿下重要的石油和橡胶资源,到时候和美国也就有了一战之力。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日本一来要彻底打败中国,进而控制整个东南亚地区。二是在远东地区打败苏联,当然打败苏联也需要盟友德国法西斯发力。
如果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实现,就意味着法西斯势力在亚洲和欧洲战场上取得了全面胜利。此时的美国即使在珍珠港一战中恢复了过来,也不足以对抗整个亚洲和欧洲的联合。所以说山本五十六的疯狂冒险还是有胜利的可能的。
但是一来希特勒进攻苏联遇到了坚决的反抗,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二来日本在中国的入侵也不顺利,面对中国军民上下一心,顽强抗日,日本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反而陷入了更大的麻烦。最终日本在各种因素下惨败,山本五十六也彻底赌输了这场赌约。
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豪赌?他们究竟在赌什么?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赌的是石油!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位于珍珠港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但什么导致了这一决定?日本人为什么要攻击美国?答案是石油。
在整个20世纪,日本一直在进行经济现代化,并希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然而,日本缺乏使之成为现实的自然资源,除了6%的石油供应外,其他都是进口的。
从占领东北的侵华战争开始,日本在1937年陷入了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不得不从其他地方寻找它所需要的资源来作战。与此同时,美国正从其孤立主义中慢慢觉醒。
当日本在1941年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时,美国采取报复行动,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阻止日本购买石油。由于失去了94%的石油供应,并且不愿意屈从于美国的要求,日本计划用武力来获取所需的石油。
然而,向南打击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几乎肯定会引起美国的武装反应。为了钝化这种反应,日本决定袭击位于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希望迫使美国进行和平谈判。
偷袭珍珠港是一场疯狂的赌博,但并没有得到回报。尽管日本实现了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目标,但美国并没有作出预期的反应。
美国没有恢复孤立主义,而是为全面战争做好了准备,而日本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豪赌?他们究竟在赌什么?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场豪赌,赌什么?
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件事是二战最大的一桩悬案,为何会发生?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些说法有鼻子有眼,
话说当时南洋一带常年被英国势力控制,
二战中期日本与德国结盟在亚洲对英国开战,日本海军对阵英国远洋舰队,把英军打的稀里哗啦,一路溃败,日本打到了印度,
而英国德国在欧洲战场打的不亦乐乎,基本也无力对日本怎样,这时张伯伦就开始骚操作,引导日本东向美国,
之前美国是日本对英开战背后的供应商
英国通过印度特工泄露情报,美国要与英国联手制裁日本,挑拨美日关系恶化,引导日本对美开战
作为应对,日本一边与美国谈判一边暗中准备突然袭击,
日本估计是赌美国的几艘航母能在第一轮突袭中被消灭,
如果真能消灭,日本就可以占据住珍珠港至少一段时间内保障海洋运输线,
现在各方都说提前破译了日本电文,告知给美国,然而美国没重视,
可实际上,美国几条航母神秘缺席,
所以在珍珠港事件上,很难说清英美日三方谁在给谁挖大坑,
总之最后日本和美国进坑了,美国也许是自己主动跳坑,
总之美国支持日本打跑了英国,英国又鼓动美国又打跑了弹粮两亏缺的日本,
最大的赢家是德国和美国,
现在历史学家说事发前好几个国家都破译了日本的计划也都通知了美国可美国为何还是被偷袭了?
英美日到底谁被坑了估计只有去问张伯伦,可张伯伦已经不在了,这就成了悬案,
1941.12.7珍珠港,代号:虎虎虎,
1941.6.22德国进攻苏联,
德国没有过海打英国,日本没有在美国的支持下,西进打印度洋,
是什么改变了日本与德国的方向?
为什么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豪赌?他们究竟在赌什么?
通过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出,直到年1940年秋天,当时的美国仍未停止向日本出口钢铁;在1941年7月以前,美国政府一直准许向日本输出石油。
由于北进苏联的计划,被苏联元帅朱可夫彻底打败,日本准备南进的行动已经日趋明显,美国则与预定结盟的国家着拟制联合作战计划。
美、英参谋会议于1941年初在华盛顿召开。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ABC-1),除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外,一旦和日本交战,太平洋战场则由美国负责。
同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除强调互相支援,共同对付侵略者外,别无其他结果。
在美国人看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是个严重的问题。1941年7月,当日本宣布维希政府同意法属印度支那为其“共同保护领土”时,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作出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的决定。这一步骤加速了面临的危机。
日本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获得石油,要么停止其军事机器的运转。10月,近卫内阁总裁辞职,建立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相的军事独裁政权。11月,日本特使到达华盛顿,前去协助野村大使进行恢复石油输出的谈判。这次谈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袭击珍珠港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