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过年为什么给长辈打电话拜年的也越来越少?

长辈分谁了,自己的父母,儿女都很少打电话,长辈又岂能记在心中,现在过年一盘散沙,没有年味,吃的当然比过去好,缺点是改革开放,大部分农村人进入城市,每逢过年回家是人们头痛的事,有车的也会堵车,没车的坐火车,一票难求,坐飞机的人数当然更少了,逢年过节机票更是全价,价格居高不下,对没有很重要事情的农民工当然只是想想就可以了。

没有年味的另一个原因是,春节是中国唯一人口迁徙最多的时候,所以春运持续一个多月才能缓解交通压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生活压力大,舍家进城的目的也是多挣点辛苦钱把日子过好点,但钱难赚,花钱到是很容易,所以人们把过年假期短,花钱多,票难求,作为不回家的借口,所以才出现过年没年味,亲戚没来往,客人不串门的情况,而一些在外的年轻人更是把年看得一点没有意义,甚至还有不少人讨厌过年,这些年轻人年龄都不大,他们在外忙于自己的工作,平时也很少和外界交流,工作加班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有很多还基本上没有成家,象这一批人,他们对家没有留恋,对父母也不是那么记挂,所以一年到头很少给家中打电话,家里人给他们打电话,他们都不愿接并且还不想多说两句,基本上是有问才答,甚至问了都不回答,这样的现象以成趋势。

开放四十年,先走出去的已经开始回家,后出去的他们是在改革中期,他们更和自己的长辈没有来往没有交情,记忆中是模糊的,他们更没有自己的想法要和长辈打电话问平安的意愿,如果有给自己长辈打电话的往往都是被动,是父母的恳求,他们为了给父母的面子,才拨通电话,三两话就通话接触,并且还非常不情愿,一年一年的过,父母也不能勉强儿女干些不喜欢干的事情,孩子们会认为上辈亲戚与他们无关,连自己父母都不重要,长辈又是谁,有多大面子,在他们心里自己把自己日子过好,其余的愿谁谁谁。

时代是发展了,人情也冷漠了,人也更自私了,逢年过节有无已不重要,优良传统以是过时陋习,品德和素质已经不能衡量人的能力,享受人生让现代人排在了第一位,自私自利,目无亲人已愈演愈烈,他们看重的是个人利益,享受的是父母用辛劳积累出的财富与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