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非洲人就算吃不上饭,也要置办一身价格不菲的行头?

在满是垃圾的街头,来来往往全都是些衣衫褴褛的底层人士,每一步都踩在满是泥泞的乡村土路上。

对于这些人而言,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些华而不实的外在表现,比如说干净整洁的名牌衣服、戴在手上闪闪发光的昂贵手表都是浮云,那些东西买来毫无用处,倒不如省下一大笔钱买几十袋面粉,这样就不用再忍饥挨饿。

这种思想的人都是务实型的,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绝对不碰。

可是在非洲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认知却与此恰恰相反。如果能够在饱餐一顿和名牌衣服上做选择的话,他们就算饿肚子也会选择后者,这就是人们眼中的异类:“刚果萨普组织”。

“越是贫瘠的土壤越能够诞生出魔幻的花朵”,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刚刚好。

大家都知道,刚果是一个十分落后贫穷的国家,就连网络词条上都显示它为“低收入国家”。

这里的人收入有多低呢?人均GDP为380美元!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一年收入也就是2400多元,月收入刚好2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着实让我们倒吸一口凉气,这点钱恐怕吃顿饭就挥霍一空了,怎么能苦苦支撑一个月呢?

可就是这样的收入,依然能培养出一大群富豪,就比如说刚刚提到的“萨普组织”成员。

他们可不是什么富二代、家里也没有太多的资产,绝大多数都是混迹在社会底层的人,干着司机、工人、保洁那种底层的工作,只能靠勤劳的双手换取微薄的工资。等到领薪水的那一天,他们会把所有的钱全部挥霍一空,用来购买皮鞋、西装、手表、墨镜、皮包等奢侈品。

在他们的意识形态里,把钱花出去投资自己,就是对信仰的追逐。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略显畸形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和他们身处的环境有关系。

刚果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的落后、疾病的侵袭、战争的破坏,无不一点点打乱他们恬静美好的生活,可是面对重重灾难,政府却显得无能为力,无法对贫苦大众伸出援手进行真正的救助,久而久之当地人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意识,那就是只能自己解救自己。

解救的方式很简单,华丽的衣服、高端的装饰能够弥补生活上的所有苦难,人靠衣服马靠鞍,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总要有一味调剂品来麻痹自己的神经,而一身名牌穿在身上自然信心十足,走在大街上享受路人的注视和羡慕,这种感觉最令他们兴奋。如果这时候能再学着电视模特那样优雅地走上几步,甚至都会自以为是天生的绅士,完全忘记自己跟旁边那些满身污秽的穷苦大众是一路人。

在这里介绍几个“刚果萨普组织”成员,他们都是英国摄影师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拍摄的典型人物,是当地小角色不谙世事、追求个性解放的代表。

他是一个年近六旬的泥瓦匠,每天在脏兮兮的工地里和砖头、瓦块、水泥打交道,因为常年从事体力工作,手上、脚上都磨起了厚厚的老茧。

累死累活出卖体力,换取的报酬仍然是微薄的,全家人因此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却是个天生的乐观派,每天下班都要穿上那身华丽且不合身的黑色格子西装走到街头,去吸引路人的目光。

这种行为方式或许是他在苦难生活中的一种自救,靠博取别人羡慕的目光来麻痹自己,好像这样就能摆脱自己是社会最底层人的现实。

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得出她是一名女性吗?

萨普成员的习惯是身穿西装,这一点对女性不算很友好。在非洲大多数贫穷地区,服装的款式比较单一,女性成员要想选择适合自己性别的西装难于上青天,所以她们只能委曲求全地穿上男士西装,打扮成“女汉子”的形象。

这位女士名叫Celmantine,是一个拥有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平时的日常就是照顾丈夫、孩子的衣食住行,众多的琐事虽然耗费了她太多的精力,但她仍然每天会抽出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精心打扮,叼上烟斗、戴上墨镜,走在街头乘兴跳上一段尬舞。

Nkoressa只有十岁,但他加入萨普家族已经有接近五年的时间了。

从照片里看一看出,在这一群孩子里,只有Nkoressa穿得华丽,那些穿着极为朴素的孩子成了背景板,把他烘托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他就是这群孩子们中的领头人。

其实每个萨普成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拥有一个成为人上人的美梦,想要成为街头万众瞩目的焦点,就算身体上承受苦痛、就算每天食不果腹,也要满足自己仅存的那颗虚荣心。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耻:他们只顾自己的虚荣,全然不顾家人,如果把那些买名牌的钱攒下来,家人们很可能不用再忍饥挨饿。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刚果萨普组织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他们并不以此为耻,而是为自己成为组织成员为荣。

萨普组织的默认规则就是尽自己所能“投资”自己,不许偷抢、不许穿假名牌,穿衣风格、言谈举止都要尽显绅士风格。这一点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因为他们虽然穷苦,但起码思想上到达了一个新高度,那就是严于律己。

截止到目前为止,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境内的“萨普组织”成员大约有8000多名,他们大多聚集在布拉柴维尔、金沙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都市,边缘地区基本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这无疑说明“萨普组织”是一种小众文化,是很难被绝大多数大众所接受的。

虽然现在很多非洲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宣扬自己的风俗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正在逐渐消亡。

当初欧洲殖民者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的土著人深受影响,他们模仿白人的一举一动和穿衣风格,于是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萨普文化”。可是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原本那种老套的绅士风格逐渐被淘汰,存在于刚果境内的这种“萨普文化”也算是欧洲绅士文化的延伸。

如果你生活在那里,每天与贫穷饥饿作伴,会不会花光所有家当去置办一身价格不菲的行头呢?

为什么有些非洲人就算吃不上饭,也要置办一身价格不菲的行头?

穷人都这样,心虚,怕人看不起,小瞧,所以一定要穿好,穿漂亮,这就是,世界上越贵的东西越有人买,而且国人买的最多。奔驰宝马,劳斯来斯幻影,兰勃基尼,阿玛尼,香奈尔,瑞士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