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悉数我国封建历史三千年,皇帝就有400多人,他们死后的墓葬更是奢华,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历代帝王的陵墓除了昭烈帝刘备,都没有在四川的?

古代帝王建墓大都选在都城附近

像是西汉皇陵在陕西,唐朝皇陵在陕西,宋朝皇陵在河南,明朝皇陵在北京,清朝皇陵在河北。

我们看这几个朝代的帝王陵墓,全部建在了都城的附近,既能够俯瞰自己的江山又能就近接受后世的祭拜,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在四川建都的王朝少之又少,比较出名的就是蜀汉了,所以刘备的墓就建在了此地。

四川地势低洼,风水上不适合建墓

古代建墓风水是一个硬性条件,好的风水能够起到福荫后代的作用,所以依山傍水是最好的选择。

而四川作为一个盆地区,缺少这样的硬性条件,所以不太适合建造皇陵(这里没有贬低四川的意思)。

山脉崎岖,从形体上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这就是说的龙脉,将墓建在山脉上也就是建在了龙脉上。按照古代的说法得到一条龙脉就能开辟万世基业,所以山脉是皇家最中意的墓葬选址,显然四川低洼的地形加上山脉稀少,自然就被皇家帝王忽略掉了。

四川位于地震带上

所谓“入土为安”,就是人们希望在自己死后能够不被人打扰,能够长眠地下。

古人对于自己的墓室被认为打开或者受到震动十分反感,所以帝王们会在墓中设置机关防止盗墓贼。

人为干扰避免了,就要考虑自然影响。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历史上也多有地震发生。

"其时地震,川南尤甚,打箭炉及建昌等处数月不止,官舍民庐俱倒塌,被火延烧无一存者,至八月之后,始获宁居。""八月初七日夜,西昌县城内地震。屋宇倒塌,压毙官民,......城内城外及各乡场,除外来客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外,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万六千一百六间。”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四川地震实况,如此看来帝王如果把墓建在这里,说不准哪天就被弄得四分五裂,所以这一点是必须要考虑的。

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四川的兄弟不必妄自菲薄,四川并非没有帝王陵,光本人知道的便有七座之多,分别是望帝陵、丛帝陵、汉惠陵、安都陵、安昌陵、永陵、和陵,至于王陵那可就更多了,例如明十陵。

1、望帝丛帝陵: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陵墓。这两位的帝陵都在成都市郫都区的望丛祠,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因此便放在一块写了。商朝末年,鱼凫部落之王杜宇因参加武王伐纣,后被周王室册封于蜀地,并建都立国,自称望帝。杜宇晚年时,蜀地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杜宇于是任命鳖灵为相,主持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鳖灵接位后,号称丛帝,又称开明帝。1919年,四川督军熊克武修建祠宇,并由但懋辛书写二帝墓碑“古望帝之陵”和“古丛帝之陵”,而近年望丛祠也已由原来的22亩,扩大到80余亩。

2、汉惠陵:蜀汉开国皇帝刘备陵墓。刘备的简历其实都不用详细介绍,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生平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其早年参加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但因其自身实力有限,辗转依附于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等诸侯,直到“赤壁之战”后夺取荆南四郡,这才获得了根基之地。后应邀入川,并历经三年战争夺取益州,后又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从而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建魏之后,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发动“夷陵之战”,但全遭遇惨败,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列祖,葬于惠陵(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

3、安都陵:成汉开国皇帝李雄陵墓。西晋末年,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义,后被益州刺史罗尚所杀,其子李荡在追击敌人时同样被杀,在继任者李流选择投降的情况下,李雄独自率军袭破孙阜军,迫使其退军,并随后攻陷郫城。李流病故之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并于建初二年(304年)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又于建兴三年(306年)称帝,国号为成,建立成汉政权。李雄在位三十年,爱护百姓、知人善任,颇有明君之风,最终于玉衡二十四年(334年)驾崩,时年六十一岁,庙号太宗,谥号武皇帝,葬于安都陵(位于成都武侯区)。该陵墓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了高5米的封土堆。

4、安昌陵:成汉第四任皇帝李寿陵墓。李寿是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堂弟,自幼聪敏好学,雅量大度,深受李雄重用,历任前将军、征东将军、大将军、大都督等职,李雄病重之际,命其辅佐朝政。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病逝之后,太子李班即位为帝,然而旋即便被李雄第四子李越联合其弟李期所杀,李期随即自立为帝。玉恒四年(338年),李寿率军攻克成都,废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建元汉兴。不过,李寿在位期间残暴嗜杀,使得成汉政权国势日衰,死后葬入安昌陵,此墓是他与皇后阎氏的合葬墓,同样已经残破不堪。

5、永陵:前蜀开国皇帝王建陵墓。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后位忠武八都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得以晋升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年),王建开始攻打西川,经三年苦战最终夺取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后又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得以占有两川、三峡,并于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十二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国力日渐昌盛,去世之后,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该墓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6、和陵: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陵墓。唐末之时,孟知祥因姻亲缘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前蜀灭亡之后,得以出任西川节度使。到后唐明宗统治时期,孟知祥开始渐渐生出自立之心,最终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孟知祥率兵吞并东川,击溃朝廷平叛军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不过,称帝同年孟知祥便去世了,终年六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该陵一直被误认为是一座废弃的砖窑,直到1971年经考古研究,才确定为一座帝王陵,可惜的是被发现时已经被盗。

除了以上帝陵之外,四川的王陵其实更多,历代以来获封于蜀地的王爷大多葬于此处,其中规模较大的王陵群,应该就是“明十陵”了,其以明朝第三代蜀王朱友埙的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

△西汉帝陵分布

至于古代帝王陵墓的选址,虽与风水有一定关系,但其实呈现出的最典型特点,那便是主要分布于国都附近,例如西汉皇陵大多位于陕西西安周边,东汉皇陵则大多位于河南洛阳周边,唐代帝陵则分布于陕西渭南和咸阳地区,北宋帝陵徽钦二宗之外则大多位于河南巩义市,南宋帝陵则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而明朝帝陵除明孝陵(在南京)外皆位于北京市,清朝帝陵入关前在盛京沈阳附近,入关后则主要有河北省唐山市的清东陵和河北省保定市的清西陵。

如此分布的原因,在于古代提倡“以孝治国”,身为皇室更要以身作则,遇到重大节日或重大庆典,皇帝往往要拜谒祖陵,如果距离都城太远,那岂不是很不方便。因此,除了元朝和少数死于他处的皇帝之外,大多数帝陵都距离都城不远,因而四川帝陵主要埋葬的就是割据四川的政权皇帝。

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古代皇帝选陵墓非常讲究,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自己的陵墓会影响到子孙后代。选的好可以千秋万代,选的不好二世而亡,秦始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古代人选墓址,风水很重要,为何不选择四川? 就拿秦始皇举例子吧,秦始皇当年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专门设立了一个职位,年复一年的给自己找陵墓位置。当时秦始皇要求选的墓址,必须有五处河水,五处山峰,形成五爪金龙之态。

除了这些之外,选的墓址还必须建立在龙脉之上。虽然说龙脉的位置好找,但是五山无水并不简单。最后实在没办法,用人工凑出来了五爪金龙。因为是人造的,所以最后二世而亡。

而根据古代人的风水,古代人认为中国总共有三条龙脉。龙脉都是西起昆仑山脉,然后一直往东延伸。

从昆仑山脚下,往东形成了北龙(艮龙之脉)、中龙(震龙之脉)、南龙(震龙之脉)三条龙脉。当年秦始皇为了能够让自己独享天下,破坏了南北两条龙脉。

而北龙脉从新疆到内蒙青海甘肃,最后一直延伸到黑吉辽地区。南龙脉从云贵川地区到湖南广东,最后一直延伸到江浙地区。中龙脉则是西起四川到河南安徽,最后停在山东地区。四川不是有龙脉吗?为什么没有皇帝埋在这里?有龙脉是先决条件,关键是要在四川有皇帝。其实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四川没有统一天下的皇帝,最多只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说到四川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然而刘备只是三分天下。四川的地理条件如此优渥,为什么就不出统一天下的皇帝呢?其实和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因素。

因为四川本身就是一个盆地,而且在古代更是一个荒凉之地。在四川里面人民生活的比较安逸,但是外面人想进来可不容易。正如古人所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这样的先决地理条件下,四川地区非常容易自给自足。就算是遇到战乱的情况下,四川也可以自立为王,比如说刘备。然后占据险地,徐徐图谋天下。

但是这个徐徐图谋天下太难了,蜀道进来容易,出去也不简单。既然都出不了统一天下的皇帝,那么又有哪个皇帝闲的没事,把自己的坟地选在这里?毕竟皇帝都是就近选墓。 虽然别看中国地大物博,但是龙脉基本上可以概括绝大部分的地区。所以说在某些地区可以出皇帝,只是这个皇帝大小而已。至今为止,四川也不是没有出过皇帝,只是都属于小政权。

比如说蜀国皇帝刘备,不过刘备的墓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永陵、和陵、安都陵、安昌陵,这些基本上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小皇帝。 另外我还看到有些人说,由于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

因此四川本来有龙脉的,但是后来被刘伯温斩掉了。然而三国时期到明朝中间千年时间,为何就没能出一个皇帝呢?

刘伯温斩龙脉是明朝时期的事情,这样的说法解释不了千年不出皇帝的原因。而且龙脉这种东西本来就虚无缥缈,四川地区之所以出不了皇帝,主要还是如上述所说的地理问题。 既然都出不了大皇帝,所以说没有皇帝陵墓就非常正常了。不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些比较小的皇帝。而其他地区的皇帝,都有自己所谓的“龙兴之地”,也不会没事跑来建墓。

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无一例外,古代墓地的选址,都需要严格的遵照古代风水学相关知识吗?

并非随意就可以更改,至于为什么不会将墓地选在四川,其实按照古人的相关理论,也并非不无道理,毕竟陵墓选址,按照古人的惯有思维,他们认为这直接关乎到子孙后代的命运,不然也不可能有风水宝地一说。

我国古代帝王,一般会被认为是龙的代表,毕竟众多华夏儿女,都以龙的传人而自居,所以历代帝王作为龙的传人之领袖,当然也更应该通过严格的伦理纲常,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当然墓葬的选址更不可能随心所欲,以风水优先,地域次之。对于那些龙脉聚集之地,往往才是帝王青睐的理想墓葬场所。

尽管整个四川也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既有龙脉的加持

同样也因为独特的地形,使得外人不易进来,但是这往往也成为四川最大的限制因素,尽管看似自给自足,各方面占尽优势,然而并不是建都称帝的理想场所。纵观我国古代帝王墓葬选址,一般都是在都城不远处,其实这也是出于方便考虑,毕竟大老远跑四川就为了修一座墓葬,那也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相信大家对于陕西省,都有着不一般的深刻印象,毕竟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作为多朝古都,不仅是帝王生前最喜欢的居住场所,同样也是诸多地方帝王的青睐之地,根据可靠数据统计,陕西省的帝王陵寝总共有79座之多,河南省次之。当然也并非说四川地区就完全没有帝王墓葬。

不知道大家可否记得那位三顾茅庐的刘备

四川在当年可是他的老根据地,所以他死后也最终安葬在这里,后续也有皇帝埋在这里,但更多程度上是因为因地制宜,采取就近原则,在那个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发达便利的年代,古人的安葬基本上全是土葬,如果劳民伤财,远距离修建陵寝,无疑是一种极不理智的行为,一方面会败坏自己的声誉,同样也增加了子孙后代祭奠的成本,除非是举家搬迁。

根据我国古代帝王墓选址的规律,一般都选择依山傍水的风景秀丽之地。其实对于古代帝王,为什么不选择在四川修建墓地的道理?和许多古代帝王为什么不会选择在四川登基称帝是一样的,这两者之间也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没人会无缘无故随随便便迁都,毕竟墓葬地址的选择,也并非一个人可以左右和决定的,需要联系整个家族的整体利益。

古代帝王的安葬,并非简简单单的遗体掩埋

需要修建庞大豪华的陵寝,如果在平原地区,远距离的跋山涉水还能理解,但要在本来就地势险峻的川蜀地区,来进行帝王陵寝修建以及遗体运输的任务,无异于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同样也延长了工期。或许帝王都已经等不及先行去世了,而墓葬还没有修好,遗体的保存又成了一个问题,入土为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真正找不到风水宝地的时候,人造也可以,毕竟许多风水学相关知识,也并非有严格的理论事实验证,人为主观因素控制过多。

皇帝安葬,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所以也没有人敢擅自作出决定,最后还是能够采取就近原则,以方便为主。

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在我国的众多省份中,帝王陵墓最多的省份是陕西,全省所安葬的帝王陵墓总共有七十九座。

当然,这七十九座帝王陵墓并不是说所有都是皇帝的陵墓,在这七十九座帝王陵墓中,其实有七座是西周天子的陵墓、有十九座是秦国君主的陵墓,从称呼上来说,这些陵墓是算不得帝王陵墓的。

但是这些都是名义上的称呼,从严格的角度来说,这些陵墓还是可以归列到帝王陵墓名单中的。

而除了陕西之外,我们国内帝王陵墓最多的省份是河南,仅在河南的洛阳邙山,就下葬了二十六位帝王,由此可见,河南所安葬帝王数量的繁多。

四川也有帝王陵墓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过就可以发现,越是位于中原地区、越是古代王朝统治核心地带的省份,所拥有的帝王陵墓数量就越发繁多。

陕西和河南的帝王陵墓之所以会拥有如此巨大数量,正是因为古代有很多王朝把国都确定在了这些省份中,所以,在古代皇帝们寻找风水宝地安葬的时候,才会把安葬位置确定在了这些省份中。

而古代的帝王们之所以没有把自己的陵墓位置确定在四川,跟这个原因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关系。

其实不仅仅只有四川是这样的状况,我们其他未曾或者很少被历史王朝定都过的省份,都是这样的状况,诸如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众多省份,跟四川的状况都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四川的状况比这些省份要好上不少,四川虽然安葬的帝王数量稀少,但并不是说没有帝王安葬在四川。

在历史中,安葬于四川的帝王还是有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蜀汉国的皇帝刘备,他就安葬在四川的成都。

此外,还有四川古蜀国的几位君主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几位四川政权君主,也都把自己的陵墓确定在了四川。

运输、交通问题是关键

我看到很多人说古代的其他帝王们之所以没有把陵墓选择在四川,是因为四川的风水不行。

因为本人没有足够的风水素养,所以关于四川风水的问题我倒是不太好确定,不过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这种说法纯属荒谬之谈。

正如我们上面所讲,四川之所以没有那么多帝王在此安葬,主要还是跟那些古代王朝没有在此建都、跟四川地理位置的偏僻险峻有关,至于什么风水问题都是排在其次的。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如果古代王朝没有定都在四川而想把皇陵修建在四川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首先,由于四川缺少相关的能工巧匠以及修建皇陵所需要的珍稀材料,所以他们必须得千里迢迢地调集能工巧匠们以及材料赶往四川。

而那个时候的进川路线跟现如今有着巨大的差别,那个时候,中原地区和四川之间没有飞机、没有铁路、没有公路彼此沟通,人们想进入四川,只能选择走那些被李白惊叹不已的险峻蜀道进入。

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增加的无谓消耗想想我们就能知道有多么巨大。

除此之外,就是运送皇帝遗体的难题。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的原因,人们在南北之间奔波一般都是需要花上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来赶路的。

如果是平常人赶路还好,但要是换成了皇帝的遗体,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在那个防腐技术不达标的年代,如果真把皇帝的遗体从中原地区运往四川的话,那皇帝的遗体绝对会在路程中发生严重的腐烂。

而如果发生了这种状况,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继任的皇帝来说,这将会被认为是对前代皇帝的不尊重,而对于那些负责此事的人来说,他们为此丟掉脑袋都是正常的。

正是在这种种严重后果以及麻烦下,历史中才不会有人吃力不讨好地把皇帝遗体运送到四川埋葬、才很少有人把帝王陵墓修建在四川。

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古代封建专制时期,一个国家最受尊崇的身份就是皇帝,他们生前是九五至尊,死后依旧想要保持自己尊贵的地位。

于是,很多皇帝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早早着手准备建造宏伟的陵墓。 古代的历代帝王对他们死后的陵墓选址也是很有讲究的,他们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各种因素,认为陵墓的选址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陵墓位置的所在,直接关乎整个王朝的兴旺衰败和子孙后代的命运。

所以,古代的帝王在修建陵墓时,大都会寻找本朝最著名的风水大师,让他们替自己寻找最适合的地方。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我国的所有省份中,陕西所安葬的帝王陵墓总共有七十九座,是中国古代陵墓最多的省份。而且在民间还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古语:“地下看陕西”“百里秦村,秦岭看古墓”等等。而秦岭位于陕西省境内,所以说陕西是陵墓最多的省份。

除陕西之外,在河北省,辽宁省,河南省等也都安葬着数量繁多的帝王陵墓。仅河南省洛阳市的邙山就下葬二十六位帝王,而河北省唐山市则有着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清东陵。

通过这些观察不难发现,帝王陵墓的分布主要在中原地区,并且越靠近古代王朝权利统治的核心地带越密集。 所以必然有很多省份很少被帝王选中作为建造陵墓的地方。

例如:四川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等众多省份,它们在历史上未曾或很少被定为都城所在,按照上述理解,很少有皇陵会建到这里。

不过,相比较而言,四川要比其他省份的状况好上很多,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帝王不在四川建造墓地呢?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疑惑。四川算是众多省份中是一个较大的省份,皇帝的陵墓为什么却那么少。有些人认为,不把墓地选在四川主要原因是风水不行,其实不然。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方面的原因。

四川的地理位置偏僻险峻,即使皇陵修建完毕,如何快速运送皇帝得遗体,保证遗体的完好成了一大难题。

道路的险阻增加了遗体受损的机率,万一发生了这种状况,对现任的皇帝来说是极大不利的,负责相关事宜的主管人员也难逃砍头的命运,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这些严重后果及各种各样的麻烦下,很少有皇帝会选在四川修建陵墓。

二、修建墓地难度太大。

四川山川众多,相对于中原地区而言,不仅山峰险峻陡峭,而且多为岩石,当地物资的匮乏和有关能工巧匠的缺少。要想获得修建皇陵所需要的稀有材料和相关的工人,他们必须从其他地方调集人手和物资。并且当时的线路并不像现在这般畅通,各个地区之间交流不畅,彼此之间沟通困难。在此修建皇陵将会增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损耗。

而在中原一带,如果缺少某种物品,可以有大运河水路运输或者车马等运输方式。相比较之下,在四川建造陵墓的难度增加很多。

三、皇帝希望自己的陵墓永在。

四川省大都为盆地,地势为四周高,中间凹陷。被山峦环绕的四川景色宜人,然而它缺少稳定的山脉。

如果在盆地平原直接修建陵墓,违背了帝王们选址隐蔽性的原则,从风水角度来讲,皇陵一般会选址山区。

在山区修建,四川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山体脆弱。板块之间的活动,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地震频发。如果陵墓建在这里,当地震发生或其他天灾出现时,很容易被损毁。

没有帝王愿意死后在长眠之地动不动就震上一下,所以在四川建造墓地也违背了帝王们希望死后不被打扰,能够长眠的心愿。

如今的四川交通便利,宜人的风景和独具特色的环境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去观光。然而,古时候的四川交通不畅,人与人之间来往不便,种种不利的外界因素导致它在陵墓选址时被排除在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