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是江西龙虎山的表演项目之一,2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悬棺放上去的?

江西龙虎山作为我国的5A级旅游景区,其典型的丹霞地貌、浓郁的道教文化和精彩的悬棺表演都能扣住游客们的心弦。表演者们在龙虎山崖壁上为人们带来一场场悬棺表演,如此陡峭的地形还能做到游刃有余,实在让人们钦佩,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表演考验了他们十几年的汗水付出。

龙虎山的悬棺表演受启于龙虎山崖墓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一直保留着其独特的民风习俗,而崖墓悬棺就是百越、僚人等民族的传统。

“父母死亡,杀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尸。饮酒歌舞毕,乃悬着高山岩石之间,不埋土中做冢也”。

家中父母、族中的长者去世之后,他们的后人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送行仪式,凡是族中后辈子孙都要到场行“送行礼”,这便是所说的杀犬祭之、饮酒歌舞,礼毕后就到了高潮,将逝者的遗骸封入棺中,寻找一处悬崖峭壁挂在半腰处。

龙虎山崖墓作为悬棺的典型,其研究价值颇高。数以百计的崖墓凿刻在那一面崖壁上,远近高低的位置好像并没有做刻意的布局,但就是这种错乱嘈杂却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崖墓脚下就是一条河流,依山傍水说明这处墓穴曾由精通风水的人看过,棺木又高高挂起,有着“”高官之意,既能保佑后世人的兴盛,又能避免先人被盗墓贼打扰,可谓一举两得。

1978年,江西省就曾组织过一次对龙虎山崖墓悬棺的考古工作,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又填补了少数民族悬棺墓葬的空白。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骨器、陶瓷器、木器,除了大量的生活用品,还在一处墓洞中发现了几件残破的乐器,能拥有乐器说明这位墓主人在族内的身份是崇高的,也说明在当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如何放置悬棺至今仍是个谜

悬棺的放置高度距地面最低二十米、最高有一百多米,又是悬崖峭壁,普通人攀登都难,更何况将如此体积和重量的棺木、陪葬品运上去了。

正是因为其中的高难度,让人们纷纷猜测是神灵抬棺、又或者是此地原本并不是峭壁,放置悬棺后劈开的悬崖。

当然这些只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之后又有人总结了三种可能,与大家分享一下。

  • 下桩铺道说

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寻找一些牢固的点,在这上边靠人力打出桩洞,然后根据桩洞和预定好的线路用木板铺盖,形似我们所说的栈道,靠它将棺木放到崖墓中。之所以现在我们看不到栈道,可能是下棺之后为了墓穴的安全拆除掉了,又可能是时间的流逝早已腐蚀。

  • 攀登下棺说

自下而上,由几个人携带着棺木攀登上去,将棺木放置好后在攀登下来。

这种说法的难度比较大,毕竟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的高度人们是很难攀登的,何况还要携带重物。

  • 下索落棺说

自上而下,将棺木牢牢绑住,在峭壁之上缓缓落到指定的墓穴,有人在墓穴处等待固定住。

这种说法较之前两种简单得多,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是比较可信的。

演示放置后,成为了该地的节目之一

结合着这几种可能,当地景区曾多次演示放置棺椁,最终靠下索的方式成功安置。

当时峭壁上下集结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和游客,在成功之后都欢呼起来,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欢呼喝彩。而当时的景区管理部门认为将此作为特色表演既能向人们展示当地的古文化,又能为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随即决定保留为演出节目,所以就有了现在看到的悬棺表演。

悬棺是江西龙虎山的表演项目之一,2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悬棺放上去的?

悬棺葬法,古代一种很奇特的风俗,指的是将死者棺木安置在沿河悬崖峭壁之中,咋一看令人印象深刻,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无法理解。

一般来说,棺木是利用峭壁间的缝隙架设的,也有的是在石壁上开孔,插入木桩后再放置棺木在上面,甚至还有一种是利用洞穴,洞穴有天然也有人工开凿,再安置棺木。棺木多是独木制成,有一些是独木舟形状,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悬棺据说是来自福建崇安武夷山的一号、二号船棺葬,当时这里尚是蛮荒时,大致上等于华北地区的夏代、商代,约为3000年前先民所创。

虽然沿长江一带都有悬棺发现,但基本上都有着“水行山处”的特色,也就是临山近水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水位还很高。在东南一带,这是古越国的势力范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船是他们的日常工具,之所以将死者葬在高处,是出于对山神的敬仰之情,寓意为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使之能不被打扰,传续永久。

重达几百斤的悬棺,是如何被运到岩壁之中的?古人没有起重机,也没有塔吊等钢铁设备,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目前,得到公认的看法一般是两种。第一是修造栈道运棺,现在的九曲溪岩壁缝隙处也能看到残损的栈道木料,安置好棺材栈道就被拆除,所以基本看不到;第二种说法是悬索下棺,古时这些地方都是原始森林,山顶密布大木,制作棺木、捆绳下棺都是在山顶完成,当然,这种说法也只能解释一小部分悬棺而已,难免令人信服。

至于说什么堆土法、水涨法,听起来更是闻所未闻,违背基础常识,不说也罢。

悬棺是江西龙虎山的表演项目之一,2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悬棺放上去的?

看过一份资料,提到个这问题,据说先一个人攀上洞口,拴上两个木滑轮,再扔下绳子,利用物理拉力的方法,把棺材一点一点地牵上去。

悬棺是江西龙虎山的表演项目之一,2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悬棺放上去的?

龙虎山崖棺在哪里?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南郊,据说这里曾经是张天师修炼的宝地,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龙虎山里面的山峰很多,有99峰、24岩,最奇特的就是在悬崖绝壁上的仙水岩一带有很多岩洞,洞里面有一百多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岩墓悬棺。这些悬棺距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这些岩墓悬棺高几十米,“藏一棺而暴其半者”,一直是未解之谜,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考古学家才想办法进到岩洞内进行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竹木器、纺织品、陶器等等文物,但是大家还是不知道这些岩墓悬棺是如何放进这些岩洞里面的。

龙虎山崖棺的奇特之处。

龙虎山崖棺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当然就是这些崖棺是如何放进岩洞的。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还是较落后的,没有起重机,没有挖掘机,没有塔吊等等大型的机器,可是这里的古人却能将这些棺材放进岩洞里面,的确是很神奇的,那究竟是如何放进去的了?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大家只是猜测而已,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这里的管理局还悬赏30万元破解,但是至今都还没有合理的解释了。

龙虎山崖棺的几种猜测。

龙虎山的这些崖棺是如何放进岩洞的,大家只是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解释,我们去看看这些参测吧。

第一种,可能是修造栈道运棺。这方法很好理解,就是修一些栈道把棺材运上去,之后因为担心被人破坏棺材,放好棺材之后又把栈道给拆除了,如今很多地方都有古人修的栈道,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只是在那个时候能把几百斤的棺材运上去也的确是奇迹了。

第二种,可能是悬索下棺。这方法就是用粗大的绳子把棺材从山顶吊下去,当然也会有人跟着下去,放好了棺材之后,人再被吊上去,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粗大的绳索就很难找,那时候有没有塔吊等等大型的机器了。

第三种,可能是地质变迁法。很可能在几千年前的时候,这里的水位很高,大家直接就把棺材沿着河面给运进去了,但是现在发生了地质变迁,水位降低了,在现在的人看来,这些岩洞的棺材就是奇迹了,很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运进去却很简单了。

龙虎山崖棺还是未解之谜。

如今的龙虎山崖墓还会模拟升棺,但都是借助现在的高科技了,实际上龙虎山的这些崖棺是如何放进去的,至今都还是未解之谜。刚才说了,当地管理局还悬赏了30万元去破解了,但是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至今都没有人拿奖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下了。

悬棺是江西龙虎山的表演项目之一,2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悬棺放上去的?

江西龙虎山仙水岩的悬崖峭壁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岩洞,岩洞堆放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棺材,这种奇异的墓葬方式,引令人费解。

据专家考证这些崖墓悬棺大多是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棺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入土为安的风俗,更有"视死如生"的生死观。记得小时候亲人过世,七七四十九天,都要像他还活着一样,点燃烛火,定时做好饭菜等祭祀的食物,整整四十九天。期满后,要烧很多纸钱和纸船,送逝去的先人,渡过奈河桥,投往生的路。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原之外有部分先民,采用有别于土葬的悬棺方式,让逝去的先人在悬崖上,风吹日晒。

有人解释说那时生产力落后,人们相信居高处,才能灵魂升天。也有解释可能是因战乱频繁,人们希望亡灵不受侵扰。

我相信这种解释更妥帖:这些先民有可能是中原民众因为种种原因,或战乱 ,或因有罪被驱逐,迁居到蛮荒之地,他们草葬亲人,是希望有重归故里之时,再重新厚葬,入土为安。然而一代代沿袭下来,他们没能重回故里,而悬棺却成了风俗。

百米悬崖峭壁,这些棺椁怎么放上去的?后人一直觉得不可思议。对于现代很多都市四体不勤的人想来特别困难。

其实对于生活在山里的民众,也许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费劲。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姑婆经常在悬崖峭壁上采集龙须草编草席,她腰里别一根绳子,就能在百米悬崖上如履平地,看的我心惊肉跳,她却神态自若。

当然也有可能古代那地方本来水位就高,而且草木繁茂,山民们借助木筏,梯子,可能很轻松就能把棺木搁上去。

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水位下来,崖壁经过风吹日晒成了陡峭的悬崖,让人望而生叹。

悬棺是江西龙虎山的表演项目之一,2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悬棺放上去的?

悬棺是我国古代一种奇特的葬俗。已在福建江西等13个省区发现了悬棺的存在,此外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南部的岛屿上也发现了悬棺。

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上放置棺木,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所以年代久远,可参考的文献基本没有,所以至今很多悬棺的放置方法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江西龙虎山是著名的悬棺地点之一,共发现了202座悬棺群。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极具神话色彩。龙虎山崖墓群是中国最早的崖墓群,是中国崖墓的发源地。

放置悬棺的洞穴离水面有20~100米,这些棺木轻则300多斤,重则上千斤。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无法借助滑轮或吊机等设备的情况下,这么重的棺木是如何放上去的?

龙虎山旅游集团面向社会悬赏30万人民币,招募破解龙虎山悬棺的智慧之士。他们收集到了很多线索,但并没有一种方法是令人信服的。

热气球说。这种说法把我直接惹笑了,先不说2000多年前有没有热气球,就算有,热气球载着成千斤重的棺木,升至数10米的高空,然后怎么办?难道你会物体的平行移位吗?否则根本无法放进去。

堆土说。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悬棺大多都是临近水面的,那么请问你的土往哪里堆?是要先填河吗?

地质变迁说。两千多年前,卢溪河的水位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用船把棺木运到洞口,很轻松就放进去了。这种说法我倒觉得有可能,理论上是存在的。

国内外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数以千计的古谜探险家、数以万计的旅游好奇者,纷纷聚集龙虎山景区,推测论证、模拟实验,各持己见,但是时至今日也没有破解方案。

悬棺也许不是整体放进去的。在人还没有去世之前,就派遣工匠,到预定的的位置凿石,搭台,是一片片木头,先将棺椁搭建好,待墓主人去世后,将尸体放入墓中封存,然后拆除搭台,仅留下悬棺。

龙虎山因为有着各种美丽的传说和景点,据说曾是张天师的修炼宝地,也是道教的发源地。再加上龙虎山的区域内有99峰、24岩,蜿蜓流淌于群山之间的是水色清漪的仙水溪,所以早都成为了旅游胜地。

在这里悬棺表演已成了固定节目。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古代机械研究专家陆敬严教授,研制出仿古吊装法,把重达200公斤的棺木提升至洞口,由吊装人拉进洞中安放。

如今他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完美的再现古越文明。表演者自峰顶轻轻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子而下,当他们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剧烈地摇晃绳索,借着惯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入洞中。

然后是地面上的楠木悬棺缓缓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索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度地摇晃绳索,借着悬棺在半空中晃荡的惯性,找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

表演者们的动作虽然都很娴熟。但我仍然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能够尽早地解开悬棺之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